第四单元 人生之舟(单元测试·提升卷)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人生之舟(单元测试·提升卷)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卷
第四单元·能力提升
建议用时: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积累与运用(共22分)
“生活中的语文”主题实践活动正在进行中!积累与运用是基础关卡,字词读写是通关钥匙,古诗文默写是文化宝藏,口语交际与活动设计是实践考验,快来展现你的语文实力吧!
一、(6分)下面是班级“家风故事分享会”的发言稿节选,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①家风,是家族传承的精神密码。它或许是祖辈留下的几句训诫,或许是父母践行的处世准则。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尊老爱幼,这些朴素的品质,如同春雨般滋闰着我们的心灵。
②随着时代发展,家风的内涵不断丰富,但它的核心从未改变。家风不仅塑造个人品格,更影响着社会风气。我们应主动传承优良家风,让这份珍贵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成为推动我们成长的不竭动力。
1.(2分)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训诫(jiè jié) 塑造(sù suò)
2.(2分)找出发言稿中的错别字并修改。
改为
3.(2分)请用“不仅……更……”的句式,仿写一句关于“家风”的句子,承接上文逻辑。
二、(6分)学校语文组将举办“校园读书沙龙”活动,邀请你参与策划与执行。
1.(2分)下面是读书沙龙的调查问卷,请补充问题2和问题3。
校园读书沙龙调查问卷
问题 1:你平时主要通过哪种方式阅读书籍?(单选)□纸质书 □电子书 □听书 □其他
问题 2:______?(单选)□经典文学名著 □科幻小说 □历史传记 □青春校园故事 □其他
问题 3:______?(多选)□读完后会写读后感 □会和同学讨论书中内容 □会摘抄书中精彩语句 □会重读喜欢的章节 □其他
2.(2分)为读书沙龙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简洁有力、贴合主题,能激发参与热情。
3.(2分)读书沙龙邀请到本地作家李老师做分享,活动定于11月10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你作为活动组织者,去邀请李老师时该如何说?
三、(10分)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句子,感受诗文中的情感。
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2.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 。
3.《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 。
4.诸葛亮《诫子书》一文中从反面入手,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提高修养的句子是: , 。
阅读理解(48分)
四、古诗文阅读(共22分)
(一)(4分)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夜书所见
叶绍翁(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2分)诗歌前两句是如何营造“客情”的?请简要分析。
2.(2分)这首诗与《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
(二)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 B.淫慢则不能励精(振奋)
C.无从致书以观(导致) D.不敢稍逾约(超过)
2.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静以修身”中“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俭以养德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计日以还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把【甲】【乙】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 【甲】文诸葛亮认为“学”“才”“志”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5.【乙】文中宋濂“遍观群书”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2分)
6. 两篇文章都与“学习”相关,【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 ,体现了不同的学习主题。(2分)
7.结合两篇文章中关于“学习”的观点,谈谈当代中学生在学习中应具备怎样的态度或方法。(要求:结合文段内容,至少答出两点)(3分)
五、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4分)
爷爷的老槐树
李娟
①村口的老槐树,是爷爷的“老伙计”。树干要两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抱住,树皮粗糙得像爷爷布满皱纹的脸,枝丫向四周伸展,像一把撑开的巨伞,遮住了大半个晒谷场。
②我记事起,老槐树就站在那里。春天,枝头冒出嫩绿的新芽,不几天就缀满了细碎的白花,风一吹,花瓣簌簌落下,像下了一场“槐花雪”。奶奶会提着竹篮,在树下捡槐花,回家蒸槐花饭。那股清甜的香气,能飘满整个村子。
③夏天,老槐树枝叶茂密,是村里最好的乘凉地。傍晚时分,爷爷搬来竹椅坐在树下,摇着蒲扇,给我们讲过去的故事。孩子们围在爷爷身边,听他说年轻时闯关东的经历,说村里的老趣事。偶尔有槐花落进衣领,引得大家一阵笑闹。爷爷总说:“这树啊,比我年纪还大,见证了咱村几十年的变化哩!”
④爷爷对老槐树格外上心。每年春天,他都会仔细检查树干,看看有没有虫害;遇到刮风下雨,他会绕着树走几圈,担心枝丫被吹断。有一年夏天,台风过境,一根粗枝被吹折,砸坏了旁边的柴火垛。爷爷心疼得好几晚没睡好,后来请人修剪残枝,还在树干上刷了防虫的石灰水。
⑤记得我上小学时,有一次和小伙伴在树下玩捉迷藏,不小心撞到了树干,额头磕出了个小包。我哭着去找爷爷,爷爷一边用手揉我的额头,一边对着老槐树“念叨”:“老伙计,下次可得护着点孩子啊。”从那以后,我每次路过老槐树,都觉得它像爷爷一样,温柔地守护着我。
⑥后来,村里规划新农村,要拓宽村口的道路,老槐树正好在规划线上。消息传来,爷爷急得睡不着觉,每天都去树下徘徊。村干部来家里做工作,说道路拓宽能方便大家出行,是为村里的发展着想。爷爷沉默了很久,最后说:“我懂,可这树陪了咱这么多年,能不能想想别的办法?”
⑦村干部们商量后,决定修改规划,让道路绕开老槐树。爷爷得知消息后,特意买了鞭炮在树下燃放,像过节一样高兴。他摸着树干,笑着说:“老伙计,你保住了,以后还能继续给大伙遮风挡雨。”
⑧如今,我在外地上学,每次回家,第一眼就能看到村口的老槐树。爷爷依旧会在傍晚坐在树下,只是头发更白了,背也更驼了。老槐树却依然枝繁叶茂,每年春天,还是会开满洁白的槐花,散发着清甜的香气。
⑨爷爷常说:“树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就会一直陪着你。”这棵老槐树,不仅是村口的一道风景,更是爷爷的牵挂,是我们村的记忆。它见证了爷爷的岁月,也承载着我们一家人的温情。
1.(4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爷爷与老槐树的故事。
①“我”记事起,爷爷在槐树下给“我们”讲故事——②
——③“我”小学时,爷爷因“我”撞树而“念叨”老槐树——④
——⑤如今,“我”上学归来,爷爷仍在槐树下守候
2.(4分)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树干要两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抱住,树皮粗糙得像爷爷布满皱纹的脸,枝丫向四周伸展,像一把撑开的巨伞。(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②爷爷沉默了很久,最后说:“我懂,可这树陪了咱这么多年,能不能想想别的办法?”(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3.(3分)文中的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3分)文章以“爷爷的老槐树”为题,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2分)
奶奶的竹篮
陈晨
①奶奶有一个竹篮,是爷爷生前编的。竹篮呈椭圆形,篮身由细竹篾编织而成,透着淡淡的竹香,篮沿处用藤条加固过,摸上去光滑而结实。奶奶用这个竹篮,装了一辈子的烟火气。
②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奶奶去菜园。奶奶提着竹篮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踩着她的影子跑。菜园里的黄瓜顶着黄花,番茄红得像小灯笼,茄子紫得发亮。奶奶摘下新鲜的蔬菜放进竹篮,竹篮很快就鼓了起来。回家的路上,奶奶会从篮里掏出一根黄瓜,用衣角擦一擦递给我,脆生生的,带着阳光的味道。
③每到逢年过节,竹篮就成了“送礼篮”。奶奶会把自己做的年糕、腌菜,还有攒下的土鸡蛋放进竹篮,让爸爸送给城里的亲戚。亲戚们收到礼物后,总会夸奶奶的手艺好,还会把竹篮里的东西吃得一干二净,再把竹篮送回来。奶奶说:“这竹篮啊,装的是心意,得让它空着回来,下次才能再装新的心意。”
④有一次,我不小心把竹篮摔在了地上,篮底裂了一道小缝。我吓得哭了起来,奶奶却没有责怪我,只是摸着我的头说:“没事,奶奶会修。”她找出爷爷留下的竹篾,坐在屋檐下,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修补。阳光照在奶奶的银发上,也照在竹篮上,那一刻,我觉得奶奶的手像有魔法一样,能把破损的东西变得完好如初。
⑤后来,我上了初中,住在学校宿舍,很少回家。每次打电话,奶奶都会说:“我在竹篮里给你留了你爱吃的柿子饼,等你周末回来吃。”周末回家,推开家门,总能看到竹篮放在桌子上,里面装满了我爱吃的零食和水果。竹篮里的东西换了又换,但那份温暖从未变过。
⑥去年冬天,奶奶生病住院,竹篮也被带到了医院。姑姑说,奶奶住院期间,总念叨着竹篮,担心家里的菜没人收。出院那天,奶奶第一件事就是让爸爸把竹篮带回家,她说:“这竹篮跟着我这么多年,不能丢。”
⑦如今,奶奶的身体大不如前,很少再去菜园,竹篮也不像以前那样常用了。但它依然被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每次家里来了客人,奶奶都会指着竹篮说:“这是你爷爷编的,陪了我几十年了。”
⑧我知道,奶奶的竹篮里装的不只是蔬菜、礼物和零食,更装着她对家人的爱,对爷爷的思念,还有那些平凡而温暖的岁月。这个普通的竹篮,早已成为我们家的一份牵挂,一份记忆,一份无法替代的温情。
1.(2分)奶奶用竹篮做了哪些事?请补充完整。
① ——②用竹篮装礼物送亲戚——③ ——④用竹篮给“我”装零食水果
2.(4分)按要求赏析句子。
(1)菜园里的黄瓜顶着黄花,番茄红得像小灯笼,茄子紫得发亮。(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2)奶奶却没有责怪我,只是摸着我的头说:“没事,奶奶会修。”(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3.(3分)文章通过写奶奶的竹篮,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4.(3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平凡物件中的温情”的理解。
写作与表达(50分)
五、作文(共50分)
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物件,如同冬日的暖阳、春日的细雨,温暖着我们的心灵,陪伴我们前行。
请以《______温暖着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亲情”“友情”“一本书”“一句话”等);②内容具体,写出细节,表达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检测卷第四单元·能力提升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共22分)
一、1.jiè、sù(每空1分,共2分)
2.滋闰改为滋润(2分)
3.示例:优良家风不仅能让家庭和睦温馨,更能为社会和谐注入正能量。(2分,符合“不仅……更……”句式,围绕“家风”逻辑连贯即可)
二、1.问题2:你最喜欢阅读哪类书籍?(1分);问题3:你阅读后会采用哪些方式深化理解?(1分,共2分,符合问卷逻辑与选项匹配即可)
2.示例1:以书为友,沙龙相聚;以读为乐,共探新知。(2分);示例2:走进读书沙龙,遇见更好的自己与更棒的书。(2分,简洁有力、贴合主题即可)
3.示例:李老师您好!我是XX学校的活动组织者。我校语文组将于11月10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举办“校园读书沙龙”,想邀请您来做读书分享。请问您当天是否有空?(2分,包含时间、地点、活动主题、邀请目的,语气礼貌即可)
三、1.高尚、纯粹、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每空0.5分,共2分)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分,多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分,多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分,多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
阅读理解(共48分)
古诗文阅读
(一)诗歌鉴赏(4分)
1. 前两句通过“萧萧梧叶”“江上秋风”两种秋景,从听觉(“萧萧”)和触觉(“寒声”)入手,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氛围(1分);“秋风动客情”直接点出秋风引发游子的思乡之情,将景与情结合,自然带出“客情”(1分),共2分。
2. 相同点: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1分);不同点:《夜书所见》通过“儿童挑促织”的温馨场景,在思乡中融入一丝童趣与慰藉;《天净沙·秋思》则全用萧瑟意象,满是漂泊的愁苦与绝望(1分),共2分。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1. C(“致”意为“得到”,而非“导致”,2分)
2. A(“静以修身”与“俭以养德”的“以”均为“用来”,表目的;B项第一个“以”意为“因为”,第二个“以”意为“把”;C项“以”表修饰;D项“以”无实义,2分)
3.(1)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广才”“成学”翻译准确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2分)
(2)天气特别寒冷时,砚台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也不放松抄书。(“坚”“弗之怠”翻译准确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2分)
4. 诸葛亮认为“志”是学习的前提(无志则不能成学),“学”是增长才干的途径(不学则不能广才),“才”是学习的成果,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2分,概括出“志→学→才”的逻辑关系即可)。
5. ①宋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主动借书记录,态度勤奋;②“不敢稍逾约”,遵守还书约定,赢得他人信任,因此“人多以书假余”,得以遍观群书(每点1分,共2分)。
6. 【甲】文侧重学习需静心、立志、惜时(1分);【乙】文侧重学习要克服困难、勤奋踏实(1分),共2分。
7. ①要有“静”的心态,如【甲】文强调“学须静也”,学习时应专注,不浮躁;②要勤奋坚持,如【乙】文宋濂“天大寒,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遇到困难不放弃;③要立下明确志向,如【甲】文“非志无以成学”,以志向指引学习方向(答出两点,结合文段内容各1分,语言流畅1分,共3分)。
五、现代文阅读(26分)
(一)《爷爷的老槐树》(14分)
1. ②台风过境后,爷爷心疼槐树断枝,找人修剪并刷防虫石灰水(2分);④村里规划道路时,爷爷为保住槐树奔走,最终道路绕开槐树(2分),共4分。
2. ①运用比喻修辞,将“树皮”比作“爷爷布满皱纹的脸”,将“枝丫”比作“撑开的巨伞”(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老槐树的粗壮、苍老与遮荫范围广(1分),也暗示槐树与爷爷的紧密关联(1分),共3分(原4分调整为3分,按实际分析给分)。
②运用神态描写(“沉默了很久”)和语言描写(爷爷的话)(1分),“沉默”体现爷爷对槐树的不舍与内心的纠结(1分),语言则直接表现出爷爷希望保住槐树的恳切,凸显他对槐树的深厚感情(1分),共3分(原4分调整为3分,按实际分析给分)。
3. ①爱护自然:爷爷每年检查槐树干、防虫害,台风后修补槐树,体现他对槐树的细心呵护;②重情重义:槐树陪伴多年,爷爷为保住它奔走,不舍其被砍伐;③温柔慈祥:“我”撞树后,爷爷不责怪树,反而“念叨”树护着孩子(答出两点,结合内容各1分,语言流畅1分,共3分)。
4. ①“爷爷的老槐树”是文章线索,串联起爷爷与槐树的多个故事;②点明核心内容,突出槐树与爷爷的紧密关系;③“老槐树”象征爷爷的守护与温情,也承载着家乡记忆,暗示文章主题(答出两点,各1分,语言流畅1分,共3分)。
(二)《奶奶的竹篮》(12分)
1. ①用竹篮装菜园采摘的蔬菜(1分);③修补被“我”摔裂的竹篮(1分),共2分。
2. ①运用比喻修辞,将“番茄”比作“小灯笼”(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番茄成熟时的颜色与形状,凸显菜园蔬果的新鲜可爱(1分),共2分。
②“摸着”“说”等词语,体现奶奶的动作与语言(1分);“没事”“奶奶会修”表现出奶奶对“我”的包容与安慰,凸显她的温柔慈祥(1分),共2分。
3. ①对奶奶的感激与爱意,感谢奶奶用竹篮装满零食与关怀;②对爷爷的怀念,竹篮是爷爷所编,承载着对爷爷的记忆;③对家庭温情的珍视,竹篮见证了家人间的温暖岁月(答出两点,各1分,语言流畅1分,共3分)。
4. 奶奶的竹篮本是普通物件,但它装过蔬菜、礼物、零食,也承载着奶奶对家人的爱、对爷爷的思念(2分);生活中,像竹篮这样的平凡物件,往往藏着亲人的付出与陪伴,是情感的载体,让平凡岁月充满温情(1分,结合生活理解1分,共3分)。
六、写作与表达(共50分)
作文评分标准
1. 内容(20分):
优秀(17-20分):题目补充恰当,内容具体,细节丰富,紧扣“温暖”主题,体现真情实感。
良好(13-16分):题目补充合理,内容较具体,有一定细节,贴合主题,情感真实。
合格(9-12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基本符合主题,细节较欠缺,情感表达平淡。
待提高(9分以下):题目补充不当,内容偏离“温暖”主题,无细节,情感虚假。
2. 表达(20分):
优秀(17-20分):语言流畅生动,运用描写手法(如动作、语言、环境描写),结构完整,过渡自然。
良好(13-16分):语言通顺,有少量描写,结构较完整,过渡较自然。
合格(9-12分):语言基本通顺,描写欠缺,结构基本完整,有少量语病。
待提高(9分以下):语言不通顺,无描写,结构混乱,语病较多。
3. 书写与格式(10分):
优秀(8-10分):书写工整,无错别字,格式规范(题目补充完整,分段合理)。
良好(6-7分):书写较工整,有1-2个错别字,格式较规范。
合格(4-5分):书写潦草,有3-4个错别字,格式基本规范。
待提高(4分以下):书写混乱,错别字多,格式不规范。
(文中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酌情扣1-3分;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