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等地60州租赋。此举
A.推动了盛世局面到来
B.严格限制了土地兼并
C.意在恢复和发展生产
D.吸取了唐亡历史教训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使秦国的变法
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进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一家
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他普遍推行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
衡制。他禁止私斗,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
材料二
商鞅变法对此后秦国以及秦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云梦出土的《秦律》就
是在这个变法的基础上修订、补充、累积而成。《秦律》也多处讲到连坐法,例如
户籍登记有隐匿或不实,不但乡官要受罚,同“伍”的也要每户罚一盾,“皆迁之”
(日罚戍边)。《秦律》也把镇压“盗贼”放在首要地位,并对轻罪用重刑,甚至偷采
别人桑叶不满一钱的也要“赀徭三旬”(即罚处徭役三十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宽《战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东晋南朝时期,人们将北方传入的二牛抬杠式的长辕犁改进为短辕犁,这种
犁短小灵活,便于调头回耕,更适合南方水田环境。南方农民普遍采用选种、育
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技术。土地开垦范围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五岭
以南地区开始种植双季稻,实现了土地的多季利用。随着东晋政权的建立和巩
固,加上江南地区自身的自然条件优势,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般实”的景象。
南朝前期,宋武帝与宋文帝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缔造了“元嘉之治”。
一摘编自周进《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作用与意义》等
历史试题米第4页(共6页)
材料二
两汉至西晋时期江南渔采狩猎在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东晋之后,渔
采狩猎在经济结构中比例下降,只起到补充作用。与此同时,旱作农业和水稻获
得发展,不仅改变了生计模式,也使尚武之风逐渐为尚文取代。东晋南朝时期,
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
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城市随之兴起,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
为活跃的大都市,和同时期的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
一摘编自吕思勉《中国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影响。
(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西汉初吸取秦二世而亡的教训,出于政治需要,在行政区划体制方面采用了
分封与郡县。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诸侯王国辖地不断减少,甚至有的王国只有数
县,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变成郡县制。武帝时期,郡县的数目增多,幅员增大,疆域
至此为盛;中央领属郡县增多,为了便于统治管理,有了十三刺史部的划分。此
外,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亦属于西汉行政区划的重要变化。东汉初年大
规模地省并郡县,县的数目减少了四百多。至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中央
派九卿出任州牧,“州任之重,自此而始”,刺史部由监察区变成郡以上的一级行
政区,行政区划体制由郡县二级制转化成州郡县三级制。
摘编自刘运玺《两汉时期行政区划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唐初,高祖李渊为了笼络前来归降的隋朝官吏,“割置州县以宠禄之”。唐太
宗即位后,于“贞观元年三月十日,并省州县,始因关河近便,分为十道”,道最初
为监察区,后变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形成道、州、县格局。安史之乱以后,藩镇
割据局面逐渐形成,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一757年)以后,“分天下为四十余
道,大者十余州,小者二三州”,道区演变为藩镇的同义词,藩镇割据成为政治
常态。
一摘编自梁家振、井冲冲《唐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论述》等
历史试题米第5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