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县城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县城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评估试卷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
·1~5课·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卷前请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1~20
21
22
23
24
25
总分
等级
分数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
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右图是中原文化区及其两个核心区域的演化示
意图。这一发展脉络体现了(
)
A.当时物质生活的富足
B.封闭保守的社会氛围
C.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
青银竖时代染接
D.多元一体的文明趋势

2.安徽省东至县华龙洞遗址被列为2024年度国内
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项目。通过多次系统
发掘,华龙洞累计发现约20个个体组成的古人
类群体、400余件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制品和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迹的骨片,以及
8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材料说明我们了解古人类的主要途径是(
A.影视作品
B.考古挖掘
C.油画雕塑
D.神话小说
3.考古人员在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发掘出一批距今4300一3500年的墓葬。在这些墓葬中存
在着成年男子与小孩合葬、一对成年男女与一个小孩合葬等现象。这表明当时()
A.天文历法不断进步
B.民主观念广泛传播
线
C.氏族社会有所发展
D.丧葬形式血腥残忍
4.右图是北京山顶洞遗址中出土的贝壳与骨针等文物。结合所学可
知,这体现了远古先民(
A.初步的审美意识
B.自然崇拜的起源
C.重视农事活动
D.天人观念的更新
5.《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刳(注:挖空)木为舟,剡(注:削)木为
楫,舟楫之利,以济(注:渡河)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从侧面印证记载中现象存在
的是()
A.蛋壳黑陶
B.船形彩陶
C.蚕纹牙雕饰件
D.玉猪龙
6.在我国浙江省的上山遗址,科研人员在那里发现了迄今世界最早的稻作遗存,刷新了世界
水稻种植的认知。一万多年前的古人,把稻壳和稻叶碾碎之后掺杂到陶土中进行烧制。密
密麻麻的碎稻壳证明,当时的水稻种植规模已经相当可观。材料内容实证了中国()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A.原始农业的起源
B.家庭手工业的形成
C.贫富差距的扩大
D.早期国家的产生
7.俗话说“水火不容”,但古代先民却在烹饪上实现了“水火相成”。只要水、火之间有一
层薄薄的隔离,它们就能共存相成,烧煮食物等。半坡先民解决这一问题使用的方法是
()
A.钻木取火
B.打磨石器
C.制作陶器
D.修筑官股
8.在广西社山遗址发掘中,发现了丰富的文化遗存,有打制石器,如砍斫器和尖状器等,
磨制石器有斧、磨棒等,以及陶罐、釜碎片和骨锥等,还有大量海生软体动物外壳和鱼
骨。这反映出当时社山地区()
A.物物交换的经济生活B.休闲娱乐方式丰富C.注重保护野生动物D.以采集渔猎为生
9.从上古时期的年终祭祀、岁末庆典到今日的春节习俗.春节历经三千余年的流变,可谓
历久而弥新。春节的流变折射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
A.复杂性
B.连续性
C落后性
D.开放性
10.“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极为重要的一支,因其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而得
名。距今5000多年前的红山人墓地多为积石冢,是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随葬品
是精美的玉器,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玉器、猪狗、陶器,个别的甚至没有随葬品。这反
映了当时()
A.生产力水平落后
B.区域文化存在交流
C.阶级分化的出现
D.图腾崇拜极度盛行
11.在大地湾三期白家村遗址内出土的动物种属和标本中,捕获的动物主要有猪(34.53%)
鹿科(30.13%)和水牛(22.83%)三种,此外相较于大地湾文化前期,还新增了诸如
猫、竹鼠、鸡等小型动物和蚌、鲇鱼等水生动物。据此可知,该地区(
A.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B.书写文字体系十分成熟
C.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D.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突出
12.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
不人”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
A.反抗人侵的精神B.乐观开朗的精神
C.勇于创新的精神
D.无私奉献的精神
1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进人文明与国家社会以后的政治实体的演进应为:小国寡民式
的单一制的邦国;邦国进一步发展为以王国为‘天下共主’的复合制国家结构的王朝国
家;王国以后,通过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走向了以郡县制为统治结构的帝国。”据此可
知,要想了解王朝国家的开端应去()
A.山顶洞人遗址B.半坡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良渚古城遗址
14.“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这是夏朝未代君主夏桀在位时,百姓发出的绝望哀叹…他
积极整顿军队,任用贤能之士,兴兵伐夏,与夏朝军队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之野。
夏桀大败,仓皇南逃,死于南巢,夏亡。材料中的“他”是()
A.舜
B.汤
C.启
D.且
15.商朝卜辞中常有“登人”的记录,“登人”意为征集兵员。在大量卜辞中,多次出现
“登人三千”“登人五千”甚至“登人万人”等不同规模的征兵记载。从甲骨文众多相关
记载可知,商朝军队在征战过程中,有步兵、车兵等不同兵种协同作战。并且,商朝与
周边方国,时常因土地、资源以及部族归属等问题产生冲突并引发战争对抗。据此,无
法推断出商朝(
A.具备较强的军事动员能力
B.军事行动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C.面临复杂的外部军事威胁
D.以军事征战作为维护统治的唯一手段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河南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评估试卷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1-5 DBCAB 6-10 ACDBC 11-15 ADCBD
16-20 AACBD
评分建议:本试卷体现新课程理念,具有开放性,评阅非选择题时,应尊重考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
点,鼓励创新。考生答案若与本参考答案不一致,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1.(6分)(1)历史悠久,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基础;一脉相承,在黄河文明中居于中心地位;城
市、聚落发展成熟(城市分布较为集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3分)
(2)佐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多元一体;有利于维护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分)
(3)完善文化考古研究与保护机制;加快科技赋能,助力文化宣传与推广;开发周边系列产品,让
文博走进生活,带动经济发展等。(符合题意即可,1分)
22.(6分)评分要求:观点明确,语句通顺,史实准确、体现联系。若字数不够80字,适当扣分。
没有题目直接扣1分。
示例
自然地理条件影响房屋的结构设计
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因为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干燥少雨,冬季比较寒冷,夏季
炎热,这种房屋冬暖夏凉。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材为主。因为当地处于长江中下游
地区,气候温暖多雨,比较湿润,这种房屋有利于通风、防潮。因此,自然地理条件影响着原始房屋
结构的设计,也体现了先民因地制宜的建筑智慧。
23.(6分)(1)A:元谋人。(1分)
B:北京人。(1分)
(2)黄帝是炎黄部落的首领,炎黄部落不断壮大,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推动了华夏族的形成发展;
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弘扬黄帝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文化传承,维护民族团结和
国家统一。(意思相近即可,一点2分)
(3)存在明显阶级和贫富分化;社会等级明显;青铜器、玉器等手工业有所发展;重视礼仪制度建
设等。(2分)
24.(6分)(1)部落首领有权充分发表个人意见;以仁和礼为基础体现了原始民主倾向;在帝位传
承方式上盛行禅让制。(答出两点,合理即可,2分)
(2)含义:世袭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1分)
影响:有利于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促进社会进步发展;推动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等。(意
思相近即可,1分)
(3)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2分)
25.(6分)(1)联系:平王东迁后,分封制逐渐瓦解,王室衰微。诸侯国不再听从周天子,各自为
政。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弭兵大会便是
一个生动事例。(意思相近即可,2分)
(2)进行军事抵抗;引进农作物种子;进行人口迁移;和亲;互相学习文化或改革。(2分)
(3)新萌芽: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1分)
影响: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使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使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
使人口不断增多;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等。(意思相近即可,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