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兴宁市宋声学校九年级月考历史试卷说明: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1所示是古埃及出土的纸草文献残片,记录了胡夫在位时修建金字塔的信息;图2所示是胡夫金字塔。据此可知( )A.文字史料的价值高于遗迹 B.遗迹价值高于文字史料C.遗迹更有利于保存历史记忆 D.不同史料可以相互印证2.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下表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 )文明古国 文明特点 文明成就古代埃及 大河文明、集权政治、浓厚的宗教意识 金字塔、象形文字中国 农耕文明、中央集权 分封制、青铜器、甲骨文古代罗马 海洋文明、奴隶制民主政治 《十二铜表法》、罗马大竞技场A.平衡性 B.多元性 C.稳固性 D.一致性3.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要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就必须重视对史料的搜集和解读。下图所示壁画描绘了古埃及人民农忙时节收割谷物的场景。这一史料可用来研究古埃及( )A.社会经济生活的状况 B.建筑工程的成果C.早期文字的形成与发展 D.天文历法的成就4.当撒哈拉越来越干旱的时候,人们逐渐在尼罗河流域聚居,由于这里有广阔的泛滥平原,埃及人可以更好地利用尼罗河洪水的泛滥,建立了以细耕农业为基础的社会,把埃及转变成一个农业生产地区。材料表明( )A.人口迁徙带来文明进步 B.尼罗河泛滥带来巨大灾难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D.尼罗河流域适合细耕农业5.在人类文明早期,各区域的数学都得到一定的发展,西亚地区的苏美尔人发明了六十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古埃及保留下来的数学文献中记录了很多数学问题及解答,包括土地的丈量和分配、运河的开凿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早期( )A.农民掌握数学知识 B.生产需要推动数学发展C.农业已经高度发达 D.数学知识推动农业发展6.某中学的九年级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标语。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金字塔的壮美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D.参观罗马国家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7.下列图文信息反映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之一是( )A.都发源于海洋 B.积极维护平民的利益C.有自由的公民意识 D.神化王权来巩固统治8.下表反映的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据此可以推断古巴比伦( )国王汉谟拉比 国王任命的总督 基层公社的首领下令并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在 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 河渠之年”而被载入史册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 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 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A.重视发展农业 B.法治传统历史悠久C.文明高度繁荣 D.民主政治达到顶峰9.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计数法中的60进制也是两河流域人发明的。上述材料介绍的是苏美尔人的( )A.建筑艺术 B.法治建设 C.文明成就 D.经济水平10.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正在开展主题研究,收集到下图所示材料。据此推断,该小组正在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古代埃及的辉煌 B.两河流域的变迁C.古代印度的文明 D.欧洲文明的源头11.课本剧表演是历史课堂的一种呈现形式。某班课本剧表演社团编写了一部关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剧本。下列场景符合史实的是( )A.刹帝利在田间耕作 B.国王对婆罗门毕恭毕敬C.首陀罗在主持祭祀 D.吠舍带领士兵出征作战12.香蕉叶饭(见下图)是一种典型的南方印度菜。印度贵族在婚礼宴席上招待客人时,把香蕉叶当餐盘,手抓吃饭。据说这是因为当时的上位者很忌讳接触到较低阶级所碰过的器皿,所以用后即丢的香蕉叶自然成了最佳选择。这个习俗适合用来说明( )13.最早的“不可接触者”是首陀罗中那些从事屠宰、制革、埋葬、清扫等职业的人,这些职业在高级种姓看来是最不洁的,是亵渎神的,从事这些工作的人自然就被认为是不洁者。这说明种姓制度划分的依据之一是 ( )A.职业 B.国籍 C.容貌 D.信仰14.《摩奴法典》规定:如果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古印度货币单位);倘若辱骂婆罗门的是吠舍,则罚款150到 200帕那;如果辱骂婆罗门的是首陀罗,那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材料反映了古印度( )A.灿烂辉煌的文化 B.优越的自然环境C.卓越的科技成就 D.森严的种姓制度15.下表所示是《大唐西域记》中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等级划分的记载,其中第二等级被称为( )等级划分 各等级身份第一等级 祭司第二等级 王族第三等级 商贾第四等级 农人A.婆罗门 B.贱民 C.刹帝利 D.首陀罗16.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卫城,公民集会的场所被设计成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并且采用了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以确保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还能看到其他出席的人。公民集会场所采取这样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经济发展 B.体现高超的建筑水平C.保障民主政治 D.举行其他的公共活动17.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其中①②处应该填上( )A.等级森严 大河文明 B.等级森严 海洋文明C.小国寡民 大河文明 D.小国寡民 海洋文明18.据下面的疆域示意图可知,此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为( )A.亚历山大帝国 B.马其顿王国C.西罗马帝国 D.东罗马帝国19.下面一组图片是古希腊的陶瓶画,其内容共同反映了古希腊( )A.农业生产的特点 B.军事战争的频繁C.竞技体育的发达 D.社会生活的风貌20.下面是某校学生制作海报时的参考信息。如果给该海报确定一个主题的话,最恰当的是( )A.睿智的历史学者 B.杰出的军事家 C.杰出的政治人物 D.优秀的哲学家21.下面是古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下列关于古罗马不同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③阶段:凯撒首创“元首制”的政治形式 B.⑤阶段:斯巴达克发动了奴隶起义C.②阶段:颁布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D.④阶段:在奥斯曼人的打击下灭亡22.公元2世纪,演说家阿利斯提德说:“所有的货物……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罗马城)汇合。”他意在说明当时罗马城( )A.商品贸易发达 B.加工水平高超 C.农业文明先进 D.民主政治发达23.亚历山大东征推广了希腊文化,与此同时,东方文化也在不断对希腊文化进行着反向渗透。这反映了亚历山大东征( )A.造成了东方文明的衰落 B.改变了西方文明的进程C.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D.推广了奴隶制民主政治24.下表所示是某位历史人物的名片。他是( )生卒时间 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国籍 罗马主要成就 被授予“奥古斯都”的尊号,始创“元首制”,缔造了罗马帝国A.凯撒 B.屋大维 C.查理曼 D.斯巴达克25.下面图1中的古希腊雕塑符合黄金比例关系,图2中的神庙东西方向的立面遵循黄金螺旋的比例。这说明古希腊( )A.建筑风格被罗马吸收创新 B.神学思想影响建筑艺术C.美学观念受到几何学影响 D.建筑技术影响后世深远26.19世纪后期,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根据《荷马史诗》,完成了特洛伊和迈锡尼遗址的发掘。这说明《荷马史诗》( )A.记录了罗马城邦兴起的史实 B.是古希腊历史的真实再现C.一定程度反映了古希腊历史 D.奠定了古罗马的法学基础C.古罗马元老院的场景D.希腊文化的丰富多彩28.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大量“借用”了过去的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被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特征。这反映出希腊文明( )A.注重吸收创新 B.追求精美绝伦 C.侧重标新立异 D.凸显中西合璧29.制作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下面是小华同学制作的思维导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儒略历 B.阴历 C.苏格拉底 D.凯撒30.古代西方罗马法对正义的定义是“物归其主”,罗马法著作《学说汇纂》提出“关涉所有人者应受到所有人的赞同”。据此推断,古代罗马法( )A.形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B.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C.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D.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万岁,尼罗河!你在这大地上出现,平安地到来,给埃及以生命……给一切动物以生命;不歇地灌溉着大地;从天空降下的行程;食物的爱惜者、五谷的赐予者,普塔神啊,你给家家户户带来了光明。———摘编自《尼罗河颂》材料二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早期文明诞生区域之一……到公元前3000年时,苏美尔地区已出现12个独立的城市国家……关于灌溉设施和灌溉计划的一切复杂的细节,都得记账或记录……这种最早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美索不达米亚人也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减轻人们的不安全感……(法典的内容)同时也体现了阶级歧视:对下层社会的赔偿低于对上层社会的。———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材料三 胡夫金字塔的修建花了约30年的时间,用了约230万块大小不等的石头,平均每块石头重约2.5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记载:为了修建金字塔,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人民被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在头十年,人们苦于修筑可以使石头运过去的道路。(1)材料一中的埃及人为什么热情地歌颂尼罗河 (4分)古埃及最高统治者被称作什么 (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显著标志。(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金字塔是哪一地区文明的象征。(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金字塔的地位。(2分)32.(14分)古代希腊、古代罗马在世界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希腊地区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希腊人在彼此隔离的村庄里安居下来。这些村庄通常坐落在易于防卫的高地附近。高地上可设立供奉诸神的庙宇。这些由村庄扩大而成的居留地一般称为“城邦”,小的城邦公民不过几百人。材料二材料三 罗马艺术的成就在于既保存了希腊的艺术成就,又发扬光大、丰富充实了希腊文化形式,并形成自己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个著名的希腊城邦。(4分)指出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2分)(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他”是谁 (2分)他首创的政治形式是什么 (2分)(3)根据材料三,举出一例古罗马在建筑方面的代表以证明该结论的正确性。(4分)33.(12分)世界古代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李老师以“探寻世界古代文明”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诗歌蕴藏文明】材料一 尼罗河啊,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古埃及诗歌(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尼罗河给古埃及人带来了哪些影响 (2分)任务二 【史料深化认识】材料二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时,只是初步形成三个阶层,即武士、祭司以及部落民,不存在种姓的意识,职业也不是世袭的……当时没有清规戒律限制这些阶层之间通婚,也没有不能与某种人共餐的禁忌。在经过旷日持久的战争打败达萨人后,雅利安人为把他们拒斥在社会之外,尤其是恐惧自己被同化,才开始了种姓制度的第一步。———摘编自林太《〈梨俱吠陀〉精读》(2)根据材料二回答,雅利安人为何“开始了种姓制度的第一步” (2分)并简述种姓制度的影响。(2分)任务三【感受不同文明】(3)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开始,古代文明出现了。请你从下面的事件或现象中任选三例,以“古代文明多元发展”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6分)参考答案与解析1. 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1所示纸草文献残片属于文献史料,图2 所示胡夫金字塔是实物史料,两者可以相互印证,为研究胡夫修建金字塔这一历史事件提供更充分的证据,D项符合题意。2. 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不同的文明古国具有不同的文明特点,这体现了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B项符合题意。3. A【解析】图片所示壁画描绘了古埃及人民农忙时节收割谷物的场景。农业生产属于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通过这一壁画能直观了解古埃及人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情况,如劳作方式等。因此,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古埃及社会经济生活的状况,A项符合题意。4. C【解析】因为撒哈拉越来越干旱,人们聚居到尼罗河流域,又因尼罗河流域有广阔的泛滥平原,埃及人利用其发展细耕农业,建立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这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5. 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人类文明早期,农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数学发展,B项符合题意。6. 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金字塔的壮美”中象形文字、金字塔都与古埃及文明有关,A项符合题意。7. D【解析】题干信息体现了古埃及法老与汉谟拉比都宣扬自己的权力是从神那里获得的,这说明古代亚非文明都神化王权来巩固统治,D项符合题意。8. 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国王汉谟拉比、国王任命的总督、基层公社的首领这三者的行为或职责都反映了要注重水利,这说明古巴比伦重视发展农业,A项符合题意。9. 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美尔人制定了阴历,设置闰月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这些都属于苏美尔人的文明成就,C项符合题意。10.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通常被刻在泥板上。根据材料信息“刻在泥板上的楔形文字”可以推断,该小组正在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两河流域的变迁,B项符合题意。11.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主要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所以国王对婆罗门毕恭毕敬符合史实,B项符合题意。12. C【解析】题干信息描述的是种姓制度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C项符合题意。13. 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从事屠宰、制革、埋葬、清扫等职业的人被认为是不洁者,这说明种姓制度划分的依据之一是职业,A项符合题意。14. D【解析】从材料可知,辱骂婆罗门的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且惩罚程度依次加重,这体现了古印度种姓制度下不同种姓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反映了森严的种姓制度,D项符合题意。15. 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C项符合题意。16.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雅典以民主政治著称,“能够容纳几千人”“确保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还能看到其他出席的人”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说明了公民集会的场所被设计成半圆形的砖石建筑的目的是保障民主政治,C项符合题意。17.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希腊半岛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希腊形成众多面积狭小、人口不多的城邦,这些城邦往往独立自主,与“等级森严”并无直接关联,所以①处应填“小国寡民”。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希腊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漫长,海岛星罗棋布,便利的航海条件促进了希腊的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等,其文明发展与海洋紧密相连,所以②处应填“海洋文明”。综上,①②处应分别填“小国寡民”“海洋文明”,D项符合题意。18. A【解析】根据题干疆域示意图可知,该帝国疆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地跨欧、亚、非三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A项符合题意。19. D【解析】这三幅陶瓶画分别展示了古希腊的军事训练、农业生产和体育竞技等不同方面的场景,综合起来能够反映出古希腊社会生活的风貌,D项符合题意。20. 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伯里克利和亚历山大的贡献,反映的主题是杰出的政治人物,C项符合题意。21. 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成文法《十二铜表法》,C项符合题意。22. A【解析】题干信息体现了罗马社会经济繁荣,商品经济空前发展,这反映出阿利斯提德对当时的罗马城商品贸易发达的认可,A项符合题意。23. C【解析】亚历山大东征推广了希腊文化,同时东方文化反向渗透希腊文化,这充分表明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C项符合题意。24. B【解析】屋大维出生于公元前 63年,逝世于公元14年,他是罗马人,在公元前27 年,他获得“奥古斯都”的尊号,始创“元首制”,标志着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缔造了罗马帝国,与名片信息相符,B项符合题意。25. 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图片展示的是希腊的雕塑作品和希腊的建筑,其中的艺术之美都来自数学几何在其中的运用,所以从中能够感受到古希腊对美的运用受到了几何学的影响,C 项符合题意。26. C【解析】题干信息说明特洛伊和迈锡尼遗址的成功发掘与《荷马史诗》有关,表明《荷马史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希腊历史,C项符合题意。27. D【解析】《雅典学院》把代表哲学、数学、音乐、天文等不同学科领域的文化名人会聚于一处,展现了希腊文化在多学科领域的丰富成果,反映出希腊文化的丰富多彩,D项符合题意。28. 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希腊古典文明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埃及的艺术形式、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说明希腊文明具有吸收其他文明成果的特点。同时,这些被“借用”的文明成果“都被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特征”,说明希腊人并未简单照搬过去的文明,而是对其进行了创新,赋予了这些文明新的特点,表明希腊文明注重创新。A项符合题意。29. 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古典文化中,文学上的代表是《荷马史诗》,建筑上的代表是帕特农神庙,哲学上的代表是苏格拉底,C项符合题意。30. C【解析】“物归其主”强调对物品归属权即私有财产权的维护,这表明古代罗马法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项符合题意。31.(14分)(1)原因:尼罗河滋养了两岸的土地和人民,孕育出古埃及文明。(4分)被称作:法老。(2分)(2)国家的出现;文字的产生;阶级的分化。(4分)(3)地区:古埃及(尼罗河流域)。(2分)地位: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2分)32.(14分)(1)希腊城邦:斯巴达、雅典。(4分)突出特点:小国寡民;盛行民主政治。(2分)(2)人物:屋大维。(2分)政治形式:元首制。(2分)(3)大竞技场。(4分)33.(12分)(1)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的发源地,孕育了古埃及文明。(2分)(2)原因:经过旷日持久的战争,雅利安人怕自己被其他种族人同化,开始实施种姓制度,以保持自己的身份、地位。(2分)影响: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2分)(3)题目:古代文明多元发展。论述: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南部出现小国,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基本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实行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约公元前23世纪,南亚次大陆出现古代印度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开始兴起,斯巴达和雅典是希腊著名的城邦,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综上所述,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文明,文明具有多元发展的特点。(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广东省兴宁市宋声学校九年级月考历史试卷.docx 参考答案与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