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
《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单元备课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责任意识
【学习主题与内容要求】
5.3 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
第三学段(5-6年级)
法治教育:初步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教育:知道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国情教育:
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2.本单元各课时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等,通过观察社会生活现象,用多种方式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和地形的多样,懂得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认识祖国的壮丽山河,理解自然环境差异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平等交往、和睦相处,各民族分布上相互交错,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合作互助,共同缔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本单元共两课,以“知道祖国辽阔,认识祖国壮丽山河,理解地形差异与人们生活关系”,“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平等交往、和睦相处”构成逻辑主线。
【单元学情分析】
伴随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视野不断开阔,他们积累了一些学学习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对国家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爱国之情不断提升。但是,他们对国情的了解还缺乏针对性。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祖国疆疆域的辽阔,认识祖国壮丽的山河,了解灿烂辉煌的各民族文化,从而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单元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描述,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我国山河壮美,是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众多的国家;感受祖国的美丽、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初步建立关注世界自然遗产的意识。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通过收集资料,小组讨论,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了解不同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单元评价任务】
1.通过不同形式的描述,说出我国的基本信息、环境、文化价值,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到在生活中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对应目标1)
2.通过收集资料,小组讨论,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具备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做到在生活中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对应目标2)
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描述,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通过观看图片、分析地图,了解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多种多样,知道我国山河壮美,是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众多的国家,进一步感受祖国的美丽。感受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初步建立关注世界自然遗产的意识。
3.通过搜集资料、小组讨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难点: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聚焦目标(第一课时)
1.播放视频《航拍中国》
2.思考: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我们国家的国土,你会用什么样的词语呢?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3.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神圣的国土。(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的地大物博,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
二、辽阔的国土(第一课时)
1.小活动:请你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的位置,并说一说,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地处哪里?
2.总结:中国在世界的位置——我们的祖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3.小组合作:我国的陆地面积与欧洲差不多。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我国面积之大。请和小组成员一起商量,用一种你们喜欢的方式,说一说祖国疆域的辽阔吧!
(1)我可以用诗歌来表达……
(2)我可以用数据来说明……
(3)我可以用旅游经历来描述……
4.小活动:从气温差看中国
请你查看一下哈尔滨和三亚的实时气温,说一说:
(1)两地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2)两地在穿着上可能有怎样的差别?在其他方面可能有怎样的差别?
(3)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
5.总结:我国东西、南北跨度大,国土辽阔,地大物博,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6.小活动:你能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到中国的四大海域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7.总结: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在祖国大陆的东面,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我国近海岛屿众多,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
8.活动园:阅读课本45页的《中国疆域》图,找一找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哪些国家与我们隔海相望。
9.总结:我国的海陆邻国。
10.地理知识知多少:
(1)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域?
(2)我国的首都是哪里?
(3)我国有多少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10.知识链接: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
11.交流园:阅读《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看看我国都有哪些省,找找我国的自治区、直 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你和家人出生在什么地方?试着在图中找出来,并与同学交流。
12.展示台湾省地区,说一说:
(1)你觉得它像什么?
(2)你知道它是哪个地方吗?
(3)说说你对这个地方的了解。
13、印象台湾:珍珠奶茶、综艺节目、周杰伦等明星、台湾日月潭、台湾阿里山……
14.走近台湾: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台湾岛山地面积大, 气候温暖湿润,景色秀美,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海上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等都是台湾岛的美称。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5.历史故事会:请你查阅一下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等故事,与同学分享。并说说你阅读故事以后的感想。
16.郑成功收复台湾故事。
17.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分享、观看地图,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国土之辽阔,认识中国的四大海域,并由此知道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并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中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领土神圣而不可侵犯。
三、好山好水好风光(第二课时)
1.说一说:你从视频中感受到中国的美了吗?你觉得中国最美的地方是哪里?你知道它是哪种地形吗?
2.评选:最美之地
我认为中国最美的地方是_______,它美在________,它是________地形。
3.总结:我国有不同的地形。
4.小小地理学家:阅读《中国地形》图:
(1)找找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大江大河,看看它们都分布在哪里。
(2)我国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你能从地形图中找到原因吗?
(3)我们居住的地方有没有山脉、河流?说说它们的名字。
5.小拓展:大河向东流的原因。
6.中国小导游:祖国处处是美景,请你说一说,我国的美景当中,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你是否能用镜头展示给大家看?
7.祖国摄影师:展示中国美景。
8.小提示:祖国处处是美景,其中有些美景很独特,有些美景十分罕见,还有些美景对研究自然环境烟花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人类重要的世界自然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整个国际社会都有责任通过合作保护世界自然遗产。
9.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分布:阅读课本第50《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分布图,说说:
(1)图中这么多景区,它们为什么能入选为世界自然遗产呢?
(2)去过其中某个地方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感想,也可以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世界自然遗产,查阅资料后,与同学交流。
10.阅读角: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1.图片: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现象
12.讨论:你是如何看待游客的做法的?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13.小提示:保护世界遗产,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我们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同样需要保护。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14.活动园:感受祖国山水之美、践行文明出游公约。
【设计意图】通过通过新闻和思考和观看资料等,引导学生感受到中国之美,并由此引入对中国地形和中国某些景区能够虚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原因的了解,懂得保护自然遗产的重要性并能够在生活中践行。
四、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第二课时)
1.你知道以下独特的生活方式出现在哪些地方吗?
(1)我们喜欢骑马和喝奶茶,我们的房子跟你们的不一样。(内蒙古)
(2)我们有张特别的床,我们把它叫“炕”。(东北)
(3)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穿得清爽无比,冬季平均气温还有20摄氏度。(海南)
2.总结与过渡: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的地方长夏无冬,有的地方冬季漫长,有的地方四季分明。有的地方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有的地方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们的生产和生后方式也各具特色。
3.生产方式大不同:阅读《中国地形》图,找一找我国的平原、高原、丘陵和盆地。了解一下我们所在地区的地形以及气候特点,然后和同学讨论,我们的生产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影响。
4.归纳:地形对生产的影响
5.观察与思考:请你观察下图中不同地区人们的居住环境,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课本第53页)
6.小小分享会:请你说一说,自己家乡的衣、食、住、行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选择一种方式,展示家乡的生活特色。
7.小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这需要人们不断增加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设计意图】请观看图片和交流讨论,认识到不同的地形气候条件会对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并了解一些明显受到地形气候影响的地区。
五、回顾反思,交流评价
1.回顾反思: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交流评价:请根据下面的评价表评价自己这一节课的表现。
附:板书设计
我们神圣的国土
辽阔的国土
好山好水好风光
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
【随堂检测】
一、选择
1、到( )可以一览纵山小。
A、泰山 B、黄山 C、天山 D、华山
2、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英雄( )就成功收复台湾。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吉鸿昌 D、年羹尧
3、( )地势高,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A、青藏高原 B、青藏铁路 C、天山山脉 D、喜马拉雅山
4、赞美黄山的诗句是( )。
A、黄山归来不看岳 B、五岳归来不看岳
C、一览纵山小,东西南北尽天下
二、判断
1、“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等都是海南岛的美称。( )
2、武当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著名旅游景区。( ) 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异。 4、黄河是我国的第一长河。 ( )
三、连线
江南丘陵 渔业小镇
华北平原 农田
南 方 牧场
内蒙古草原 茶园
【作业设计】
我们祖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习俗,你们知道有哪一些呢?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回顾你的所见、所闻,谈谈北方和南方的人们衣食住行的特点。
【小组评价量表】
课堂评价量表
评价内容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评价
三星 两星 一星
课前 准备 按照要求搜集、整理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完全符合 简单搜集整理材料,未形成自己的看法 只搜集材料,未做整理
课堂 表现 1.认真思考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完全符合 积极思考,较少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表达自己的观点
2.其他同学汇报时,能认真倾听,愿意补充,或者提出质疑。 完全符合 基本做到认真倾听,但从不补充或质疑 不能做到倾听他人发言
小组 合作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组员间主动交流,愿意上台展示。 完全符合 分工明确,学生参与度高,但是不愿展示 成员之间较少合作交流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小组讨论,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通过游戏和资料分享,了解不同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初步形成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聚焦目标(第一课时)
1.播放视频《爱我中华》
2.今天我们来了解一我们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
二、中华民族大家庭(第一课时)
1、民族知识知多少: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多少个民族?
我国最大的、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民族呢?
除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统称为什么民族?
为什么把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称为“少数民族”呢?
2.资料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91.5%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13.7亿。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3、发现与分享:
(1)你的班级、社区或者你认识的人当中,有少数民族的吗?
(2)你知不知道少数民族都分布在哪些地区呢?
4、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请认真观察中国民族分布图,说说我国民族的分布有什么样的特点?
5、提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6、提问:在这样的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情况之下,各民族之间会出现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7、数据分析(课本第55页活动园):阅读资料,从数字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
8、小发现:随着我过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促进了相互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9、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
10、小小分享会:你还知道哪些维护民族平等、团结的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资料、教师讲解,了解关于我国民族的基本常识,从民族杂居的民族分布情况中联系到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
三、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第一课时)
1、出示阅读课本第56页《茶马古道》,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中反映文化交融的事例是什么?
(2)尝试说一则历史上或当前生活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
2、说一说:各民族不仅是在生活上交往交流交融,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祖国山河和维护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各民族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你知道哪些相关的事例呢?
3、故事屋:“彝海结盟”
4、小提示:正是由于有各民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团结互助,才有今天这个伟大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我过经济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5、相关链接:课本第58页。
6、小提示:在长期实践和不断交往中,各民族相互借鉴、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
7、活动园:下面是一一些同学查找到的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事例吗?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分享,了解我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懂得国家的建立和建设离不开每个民族的共同努力。
四、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第二课时)
1、猜一猜: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饮食?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民居?
(1)你从上述猜一猜的活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2)不同民族之间还有什么不同吗?
2、小提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都有差别,表现在服饰、饮食、民居、节庆和礼仪等各方面。
3、活动园:五(2)班开展了一次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会上,同学们介绍了自己所了解的节日。
4、小小分享会: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看过的资料,向同学介绍一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可围绕下面问题进行介绍。
(1)节日的名称是什么?
(2)这个节日给你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它有什么寓意?
(3)如果有人想参加这一节日的活动,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
5、介绍民族节日:傣族人民的节日—泼水节、藏族人民的节日— 采花节
等。
6、开动脑筋:想一想,文化习俗等的不同容易导致什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7、小结:由于各地区文化的差异,我们经常能发现一些游客因不了解或不自觉,而做了许多不尊重当地人的行为,例如:在摩梭人家里随意谈论走婚习俗,并将走婚过度解读。或是在古城里随意爬上民居的屋顶拍照,亦或随意将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评论为落后、愚昧等。
8、民族相处小贴士: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忌讳。俗话说:“入乡随俗”。在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时,应尊重当地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中的禁忌,任何人不能以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民族风俗习惯,去处理与民族风俗习惯有关的事情。
9、我是民族风俗小达人: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吗?假如去到当地,你会怎么做?
10、入乡随俗我能行:
(1)蒙古族认为火神或灶神是驱妖辟邪的圣洁物,所以我可不能当着他们的面跨越或踢火,不能往火上摔东西、扔赃物。
(2)回民禁止以食物开玩笑,特别是不能用进食的东西做比喻,如形容辣椒、西红柿像血一样红等。
(3)彝族男性最忌他人触摸自己头上的蓄发,认为这是不可宽恕的行为。
11、小数据:从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对此,你认为国家应该怎么做?
12、小提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努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国家要扶助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13、国家的措施:
(1)实施精准扶贫政策。
(2)援助少数民族大行动
(3)开展兴边富民行动
14、播放视频《天路》
15、思考与感悟:你知道这条“神奇的天路”指的是什么吗?它“神奇”在哪里?
16、阅读角:“天路”颂歌。
17、解释: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
18、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56个民族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要团结互助,努力实现共同繁荣。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资料介绍,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差异,从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当中感受差异可能会带来的影响(好与坏),再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意识,懂得国家应该扶助少数民族,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五、回顾反思,交流评价
1.回顾反思: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交流评价:请根据下面的评价表评价自己这一节课的表现。
附:板书设计
中华民族一家亲
中华民族大家庭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相互尊重 守望相助
【随堂检测】
一、选择
1、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 ),文化上( ),经济上( ),情感上( ),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
A、兼收并蓄 B、交错杂居 C、相互亲近 D、相互依存
2、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 )等生活用品为主要商品,以( )作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贸通道。
A、糖、盐、 B、马车 C、茶叶 D、马
3、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红楼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的社会生活。
A、汉族 B、壮族 C、满族 D、苗族
4、新年是除旧迎新的日子,各民族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对新年的祝福。比如:藏族用( )表示“吉祥如意”,用( )表示“新年好”;蒙古语说的( )是“吉祥”“美好”的意思。
A、乌力吉 B、洛萨尔桑 C、扎西德勒 D、如利金婉
二、判断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 )
2、黄道婆在海南岛学会了彝族人民的棉纺织技术,并进行了改良、传播。 ( )
3、《诗经》是我国古代各地区各民族诗歌的汇总。 ( )
4、各民族只的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 )
5、青藏高原地势高,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 )
6、历史上,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汉族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 )
【作业设计】
我们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努力实现全面小康。元旦前夕,五一班要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办一台晚会,几个小组正在策划,请你也参与进来,设计五个有代表性的节目。
【小组评价量表】
课堂评价量表
评价内容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评价
三星 两星 一星
课前 准备 按照要求搜集、整理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完全符合 简单搜集整理材料,未形成自己的看法 只搜集材料,未做整理
课堂 表现 1.认真思考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完全符合 积极思考,较少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表达自己的观点
2.其他同学汇报时,能认真倾听,愿意补充,或者提出质疑。 完全符合 基本做到认真倾听,但从不补充或质疑 不能做到倾听他人发言
小组 合作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组员间主动交流,愿意上台展示。 完全符合 分工明确,学生参与度高,但是不愿展示 成员之间较少合作交流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
单元检测《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
一、选择(18分)
1.我国现有( )个省。
A.21 B.22 C. 23
2.4个直辖市是北京、天津、上海和( )。
重庆 B.深圳 C .济南
3.( )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天山 B.黄河 C.长江
4.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的是( )
故宫 B.西湖 C.泰山
5.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 )亿。 ( )
A.13.7亿 B. 13.5亿 C.13.3亿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各民族格局的是( )
你中有我 B 我中有你 C.交错杂居
7.下面的图片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 )
回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
8.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有利于( )
A.维护民族团结 B.文化上兼收并蓄 C.推动各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判断(20分)
1.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
2.我国现有2个特别行政区。( )
3.长江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
4.保护世界遗产,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 )
5.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差异。( )
6.我国有54个少数民族。( )
7.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
8.我国经济今天取得的成就是汉族努力的结果。( )
9.泼水节是彝族、白族同胞的节日。( )
1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
三、情景分析(12分)
(1)
资料1:林宇住在东北农村。虽然冬天天寒地冻,但是,火墙、火炕和双层玻璃让屋子里暖暖的。
资料 2:秦川的爸爸小时候住在黄土高原的窑洞里。窑洞就地取材,并且冬暖夏凉,是当地人们传统的民居。
资料 3:陈海生家住在闽江江畔,世代以捕鱼为生,是名副其实的水上人家。
从上面的资料中,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 黎族
乐器冬不拉 傣族
旗袍 彝族
泼水节 哈萨克族
火把节 满族
黄道婆棉纺技术 蒙古族
《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单元检测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18分)
1.C 2.A 3.B 4.C 5.A 6.C 7.B 8.A
二、判断(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情景分析(12分)
1.从中我体会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交往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增加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