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芣苢》课件(共20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芣苢》课件(共20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新课导入
《芣苢》《诗经·周南》
——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
劳动之美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把握诗歌的内容。
1
领会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
3
体悟诗歌的劳动场景,培养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
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中热情、喜悦的劳动气息和劳动之美
素养目

Literacy goals
这六个字有哪些细微区别?可以改变顺序吗?展现了古人一种什么样的劳动生活场景?
《芣苢》
芣 苢
《诗经 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文学常识
字 甲骨文 小篆 含义 纵观六个字,展现了什么劳动场景

有 掇 捋 袺 襭 这六个字有哪些细微区别变化?展现了古人一种什么样的劳动场景?
采摘芣苢
越采越快
越采越多
收获满满
(劳动过程)
(劳动欢乐)
采摘
取得 获得
拾取 摘取
从茎上成把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妇女采集车前草即“芣苢”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源于繁衍种族的观念,因为相传食芣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毛诗序》解题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
《毛诗序》 解题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因此当芣苢开花结果之时,妇女们便会结伴而出,竞相采撷,她们的情绪高涨,场面异常热烈。周南地方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人们在劳动时以歌谣表达内心的情感,于是有了《芣苢》等诗篇。
写作背景
明明6个动词就可以描述的场景,为什么要用48个字呢?
芣 苢
《诗经 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 苢
《诗经 周南》
采采芣苢,
采之,
有之,
掇之,
捋之,
袺之,
襭之。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
车前草性味甘寒,具有利水、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淋病、尿血、小便不通、黄疽、水肿、热痢、泄泻、目赤肿痛、喉痛等等。

重章叠句
①在不断的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
②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生动的表现了芣苢越采越多、越采越快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全诗一共三个乐章,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第一章(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概略叙述采摘芣苢的劳动
第二章(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具体描写采摘芣苢的动作
第三章(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描写妇女满载而归的情景
姑娘采摘芣苢的画面
采采芣苢,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语言: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简单明快。
使用叠词,音律和谐,朗朗上口。
节奏感
音韵美
劳动的节奏,劳动的欢快,劳动的喜悦。
明明6个动词就可以描述的场景,为什么要用48个字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茂盛的样子。
薄言:“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
有:取得,获得。
翻译:茂盛繁密的车前子,采呀采呀采起来。茂盛繁密的车前子,采呀采呀采得来。
劳动是在丛丛芣苢中穿梭采撷的乐趣,是衣襟装满收获的美好,是采掇芣苢的忙碌与欢喜,是妇女脸上红润的笑颜,是平原秀野间的悠悠农女歌。
劳动是抢抓农时,插秧接力的忙碌;是戴笠披蓑,雨中奋战的热情;是唤食不歇,插秧不辍的辛勤;是大地回暖,秧苗生长的万千气象;是男女老少,合力协作的家齐万事兴。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掇:拾取,摘取。
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翻译:茂盛繁密的车前子,一片一片摘下来。茂盛繁密的车前子,一把一把捋下来。
《诗经》的结构与语言
①基本句式是四言,隔句用韵,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如《伐檀》。
②常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构成类同排比的方法,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
③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如 “关关” (叠字)“窈窕”(叠韵),“参差”(双声)。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翻译:茂盛繁密的车前子,提起衣襟兜起来。茂盛繁密的车前子,掖起衣襟兜回来。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五经:
六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
《春秋左氏传》:又名《左传》《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的史类文学作品。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
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
(古代教育学生的六种科目)
六艺:
“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象。”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一想到如此茂盛的芣苢,即将“采而有之”,不由得心情欢悦,动作轻快,情绪高昂。
慢慢摘取的动作就变成了飞快的拾取,紧接着由手指的动作变成了手指与手掌的协作,从“拾”变成了大把大把的“捋”。
飞快地采摘,让她们不得不一手拉起衣襟,一手把捋下的车前子放进去。但这样仍然不够,最后,她们还要把已经沉甸甸像个大包袱似的衣襟塞进腰带里。
整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热烈、紧张、繁复,充满欢欣的劳动图景
采摘前的喜悦图
采摘时的竞技图
采摘结束时的丰收图

甲骨文/小篆
含义






采摘
取得,获得
拾取
从茎上成把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字可以调换顺序吗?请简要分析。
展现了怎样的劳动场景?
采摘芣苢
越采越快
越采越多
收获满满
展现了劳动的过程与欢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