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太湖部分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发明于古埃及的一种古老文字在19世纪被释读,为古埃及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这种文字是指(  )
A. 楔形文字 B. 象形文字 C. 甲骨文 D. 拉丁字母
2.刻写《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该情景表达的思想是(  )
A. 君权神授 B. 专制主义 C. 人文主义 D. 理性主义
3.人类最早的文明诞生于古代亚非地区,四大文明古国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  )
A. 都产生了世界宗教 B. 都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C.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D. 都制定了成文法典
4.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横跨欧亚、非、三洲是在(  )
A. 公元前6世纪 B. 公元前4世纪 C. 公元2世纪 D. 公元5世纪
5.据不完全统计,古希腊的城邦总数达到300多个。这些城邦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弹丸小国。这反映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
A. 种姓制度森严 B. 法律完备 C. 庄园经济发达 D. 小国寡民
6.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假如走④号通道到达的是(  )
A. 罗马共和国 B. 罗马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7.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对后世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建筑属于古希腊的是(  )
A. B.
C. D.
8.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西欧封建社会严格等级制度的是(  )
A.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 “条条大路通罗马”
C. “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D.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9.上课记笔记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如图是某初三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 西欧庄园 B. 封君与封臣 C. 大学的兴起 D. 城市的发展
10.结构图能有效的梳理历史知识。下面东西方文化交流结构图中★处应填写(  )
A. 印度人 B. 日耳曼人 C. 阿拉伯人 D. 雅利安人
11.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对帝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他命人把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  )
A. 《查士丁尼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法理概要》 D. 《新法典》
12.日本孝德天皇发布《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
A. 实行贵族世袭制 B.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 分封贵族为诸侯 D. 没收农民拥有的耕地
13.欧洲历史传统上划分为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等三个时期。其中,“中世纪”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史实是(  )
①庄园经济的盛行
②大学的兴起
③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④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④
14.比较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将日本大化改新与西欧封君封臣制度进行比较,其共同之处在于(  )
A. 都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B. 都参照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C. 都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政策 D. 都促进了本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15.李阳同学搜集到下列三幅图片,你认为他学习的内容应该是(  )
A. 罗马共和制 B. 西欧封建制度 C. 城市的自治 D. 日本幕府统治
二、辨析改错(8分)
16.(1)《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梵文史诗,是古代埃及留给世人的文学遗产。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就有象形文字、计数法中60进制等。
判断: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
(3)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大流士历经10年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判断:
改正:
(4)世界三大宗教都诞生在亚洲,并向外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
判断: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10分,第18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
(1) 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人类走向文明的显著特征。 (2分)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不是把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是握在大多数人手里。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我们的城市是全希腊的学校”。
——摘编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学说》
(2) 材料二中的“我们的城市”是指哪个城邦?在伯里克利主政时期,该城邦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分析该制度有何局限性? (3分)
材料三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利。
(3) 根据材料三回答,城市开展反封建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达到目的? (2分)
材料四他们(新兴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学校,由城市当局选聘教师、决定学费、确定入学条件,学习处理商业事务与行会行政事务,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于是,多数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学校……到 12世纪以后……中世纪大学应运而生。
(4) 根据材料四,分析世俗学校形成的原因和作用。(3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序言: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第200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第205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材料二: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一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一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1) 材料一出自哪一法典?写出这部法典的历史地位。(5分)
(2) 材料二反应的是什么人建立的什么制度?“婆罗门”掌管什么事务?(3分)
(3) 材料一中“法典”的制定、材料二所反映的制度都体现出对哪一阶级利益的维护?(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说,东罗马帝国的文明就像是一只同乌龟赛跑而半路停下来睡大觉的兔子,不仅被乌龟超越,而且为时代所抛弃。
【帝国的繁荣】
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阿拉伯作家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手工艺品“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同样很重要,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调味品、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东罗马帝国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1)归纳东罗马帝国繁盛的表现,并结合材料一分析其繁盛的最主要原因。(6分)
【帝国的衰亡】
材料二 1453年, 20万大军围攻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处在风雨飘摇中的东罗马帝国无力抵抗,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苦战了53天,最终灭亡。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横线处应填的国家。(2分)
【深刻的启示】
材料三 纵观世界历史,不可一世的东罗马帝国和清朝有过相似的命运。两国都有过辉煌璀璨的文明,可是都因为陶醉于已有的成就,不思进取,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3)从东罗马帝国的命运中我们应得出什么教训 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4分)太湖部分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B 2. A 3. C 4. C 5. D 6. C 7. A
8. C 9. A 10. C 11. D 12. B 13. C 14. D
15. B
二、辨析改错(8分)
16. (1)判断:×。改正:将“古代埃及”改为“古代印度”。
(2)判断:×;改正:象形文字改为楔形文字。
(3) ×,将“大流士”改为“亚历山大”
(4) √。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10分,第18题10分,共20分)
17.(1)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出现或国家的产生。(2分)
(2)雅典。局限性:民主范围有限,仅少数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妇女、儿童被排除在外;直接民主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公民可能会受情绪等因素影响做出不理性决策。(3分)
(3)目的: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方式:金钱赎买、武力斗争。(2分)
(4)原因:新兴市民的支持或者城市发展的需要;作用:为大学的兴起奠定基础。(3分)
18. (1)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5分)
(2)人物:雅利安人。制度:种姓制度。事务:祭祀。(3分)
(3)阶级:奴隶主阶级。(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1)表现: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2分)
原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东罗马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4分)
(2)奥斯曼帝国。(2分)
(3)教训: 开放包容带来文明的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故步自封是国家衰落的重要原因。(2分)
启示: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我国的发展步伐。(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