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点石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份联合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点石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份联合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辽宁省点石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东北这片土地上孕育出许多的民间智慧,下列生活中的措施主要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用菜窖储存大白菜
B.哈尔滨红肠中按国家标准添加适量亚硝酸钠
C.腊月制作东北大酱时在温热的环境下发酵
D.东北大铁锅洗干净后擦干水分
2.化学知识对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重要帮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烷燃烧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B.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C.煤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D.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3.下列说法能说明为弱电解质的是
A.氨水的导电能力弱于溶液
B.稀氨水中存在和
C.氨水能与硫酸发生反应
D.氨水pH大于7
4.硫的化合物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含原子总数为
B.将与足量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
C.完全燃烧生成和所放出的热量为的燃烧热
D.的与均小于零
5.下列表述内容对应的示意图错误的是
A.在水中的电离示意图 B.与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C.向冰醋酸中加水时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 D.不同状态的相对能量大小
A.A B.B C.C D.D
6.下表是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HCN
; ;
A.的酸性强于
B.少量草酸与足量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常温下,向溶液中加入固体,的值增大
D.溶液的酸性主要是由决定的
7.已知、的转化过程中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的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小
C. ,
D.固体溶解在水中属于吸热反应
8.化学中的色彩变化是化学学科回馈世界的浪漫。下列对颜色变化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颜色变化 解释
A 光照时,氯水的黄绿色褪去 光照时,分解,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B 压缩封装有和混合气体的注射器,混合气体的颜色先变深又逐渐变浅 增大压强(减小容器的容积),气体浓度增大,会使化学平衡向气体减少的方向移动
C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充分振荡后滴加溶液,溶液颜色变红 与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D 适当加热滴有紫色石蕊的磷酸溶液,溶液红色加深 磷酸电离为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溶液酸性增强
A.A B.B C.C D.D
9.在一定条件下,1-苯基丙炔与氯化氢反应,主要产物为氯代烯烃A和B,1-苯基丙炔及产物的含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1,整个反应的历程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物为
B.比的化学性质稳定
C.生成产物A的活化能更小
D.欲获得较多的产物,需要延长反应时间直至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0.某温度下,在的恒容密闭容器甲中加入足量粉末,发生反应: ,末到达平衡状态时,测得的浓度为。其他条件不变,在的恒容密闭容器乙中发生上述反应,末到达平衡时的浓度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时,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B.
C.内,容器乙中的平均反应速率
D.在容器乙中的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常数均大于在容器甲中的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常数
11.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的焓变。每次用盐酸和溶液进行反应(两种溶液的密度均为),进行多次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差的平均值为。已知反应溶液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铜质搅拌器代替玻璃搅拌器,测得会偏小
B.实验过程中,盐酸和溶液要少量多次混合
C.该实验测得的
D.将溶液与盐酸混合后,立即测混合液的温度,该温度为反应前的初始温度
12.脱氢制备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在不同的催化剂作用下,脱氢的部分反应历程如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物质,*表示物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历程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更快生成
B.两种催化剂作用下,决速步均为
C.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和焓变
D.适当增大催化剂表面积,可提高催化效率,增大的平衡转化率
13.标准状态下,分解的两种路径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相对能量均为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C.形成分子时需要吸收的能量为
D.路径I正反应的活化能为
14.向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发生反应,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和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
C.温度下的浓度平衡常数
D.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
15.已知时,的电离平衡常数,,现有溶液,已知的电离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电离程度
B.升高温度,和均增大
C.溶液中,
D.溶液中存在关系:
二、解答题
16.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化学反应对防治环境污染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发动机内会发生反应生成。与反应生成需要吸收能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在催化剂作用下,能将转化为无害的: 。向体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和,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内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根据图中信息分析,350℃时,反应在催化剂 (填化学式)作用下的活化能最高。
②a点 (填“是”“不是”或“无法判断”)处于平衡状态。
③为提高的平衡转化率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选项字母)。
A.升高温度 B.缩小容器的体积 C.增加的浓度 D.及时分离出
(3)向密闭容器中加入、和,发生反应: 。测得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① (填“>”或“<”,下同); 0。
②,向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和,仅发生反应:,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选项字母)。
A.和的转化率相等 B.的值不再改变
C.消耗的同时生成 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17.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硅在高科技领域应用广泛,工业制备高纯硅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高温反应”制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一种能加快制粗硅反应速率的措施: 。
(2)“合成”时发生反应 ,反应消耗,则会 (填“吸收”或“放出”) 能量;增大反应物浓度,该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还原”时,发生反应 。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和一定量,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随反应物的投料比[投料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中,的值最大的为 (填“”、“”或“”);a、b、c三点处,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4)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为 。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小组利用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I.按图1所示安装仪器,检查气密性良好后,向锥形瓶中加入溶液,用注射器1快速向锥形瓶中加入溶液,观察现象并测量内注射器2收集的体积。重复实验3次。实验过程中均观察到有明显浑浊现象,加入溶液时注射器2活塞外推,之后变化不明显。
(1)加入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收集过程中注射器2活塞外推不明显的原因是 。
II.室温下,按表中的三组实际用量,在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溶液、蒸馏水,用磁力搅拌子搅拌均匀,安装好传感器,最后迅速加入溶液,并用橡胶塞迅速塞紧三颈烧瓶。采集数据并得到三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实验编号 溶液用量/mL 溶液用量/mL 用量/mL
1 5 2
2 5 5 10
3 5 10 5
(2) ;该实验是探究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III.探究草酸与酸性溶液的反应,实验数据及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溶液褪色时间
4 0.2 2 0.0025 4 0.3 1 7.0
5 0.2 2 0.0050 4 0.3 1 5.0
6 0.2 2 0.0100 4 0.3 1 3.5
(3)实验5中,用的浓度变化表示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用最简分数表示)。
(4)其他条件不变,改变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褪色时间与的关系如图所示。大于时,越大,溶液褪色时间越长的原因是 。
(5)实验过程观察到溶液褪色速率开始时较慢,一段时间后加快。查阅资料获悉,与酸性溶液反应的一种机理如图所示。则图中与酸性溶液反应的催化剂为 。
19.被誉为最清洁的能源。乙醇制氢气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④在 (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
(2) ,下列反应与该反应能量变化趋势相同的是 (填选项字母)。
A.氯化铵晶体与的反应 B.甲烷燃烧 C.Na与反应 D.分解生成和
乙醇制氢气时,温度高于,易发生副反应生成积碳,增大水醇比能有效消除积碳,原因是 。
(3)101 kPa,在体积为的恒容刚性密闭容器中按水醇比通入乙醇和一定量,发生上述反应①②③④,平衡时各组分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下到达平衡时,转化率视为,,。则到达平衡时,根据守恒思想计算出 mol;该温度下,反应④的浓度平衡常数 (结果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化为最简分式)。
(4)、、混合气体体积流量为时,不同水醇比下发生上述反应,的转化率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图中反应均未到达平衡状态),当水醇比为4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B
6.B
7.A
8.C
9.D
10.A
11.C
12.B
13.C
14.C
15.B
16.(1) 或
(2) 不是 B
(3) > < BD
17.(1) 将焦炭粉碎后与石英砂混合均匀
(2) 吸收 19.5 不变
(3) a>b>c
(4)、
18.(1) 或 生成的易溶于水,导致容器内压强变化不明显
(2) 13 浓度(或反应物浓度、浓度)
(3)
(4)随着的增大,反应速率的增大不能抵消增大带来的影响,总反应时长增加
(5)
19.(1) 高温 +49
(2) AD 增大水醇比,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消除积碳
(3) 1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