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9月1日晚,央视2023年《开学第一课》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在十堰市那阳区学堂梁子遗址发现的“哪县人”3号头骨化石亮相该节目,“那县人”头骨的化石,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请问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的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蓝田人遗址2.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大地很早便出现了人类的足迹。请选出下列哪个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相似点()A.都与现代人模样基本相同B.都已经吃上熟食但只能使用天然火C.使用打制石器进行劳动D.都能缝制衣物御寒有爱美意识3.某地蜡像馆在从旧馆搬迁到新馆过程中,一组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场景的蜡像严重受损,需要重新塑造。新来的年轻塑像师傅重新塑造了一组场景。以下是新塑造的山顶洞人体貌、生活场景信息,其中有误的是(A.体貌与现代人基本相同B.爱美,戴着兽牙石珠串成的饰品C.已经出现贫富两极分化D.会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4.考古发现为历史学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观察出土文物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最适合用来研究早期农耕生活定居文明的出土文物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B玉蟾岩出土的谷物刻符的龟甲D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5,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面考古发现能够印证河姆渡居民(“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河好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抹A,出现早期国家B.进行农业生产C.进入文明社会D.掌握青铜工艺6考古学家在河南渑池的仰韶村发现了史前彩陶片,依据考古惯例,该文化被命名为仰韶文化,泛指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彩陶文化。其显著特征包括:彩陶、半地穴式房屋、磨制石器等。据此,下列遗址中属于仰韶文化的一种类型的是()A.河姆渡B,半坡C.大汶口D.良渚7.下表是陶寺墓葬(752座)等级分类统计表。据此可知,陶寺遗址所代表的文明(试题第1页(共4页)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瑞APP墓者身份“王”者贵族平民富有者平民数量(座)616131554目要百分比(%)0.821.44.173.7频该A.己经具备成熟国家形态B.社会组织能力比较强C.形成完备社会管理体系D.己出现复杂阶级分化.内8对图1和图2所含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没有来源因此不可信B.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C.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现D.体现手工业发展状况9.4月4日,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举行,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先生率台湾青年参加。两岸的人民公祭轩辕黄帝是因为()图!神农执素相图图2半坡遗址出土的粟A.黄帝治理了黄河水患B.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黄帝创造了中国文字D.黄帝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直。10.二里头遗址是一座沉睡千年的神秘古城,被誉为“最早的中国”。遗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的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慕葬群。该遗址反映出(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C.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D.商朝时期手工业非常发达1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早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C.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12在《礼记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里的“家”是(。)A.原始人类的活动·B.农耕文明的出现,C.早期国家的产生D.封建社会的形成13.“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这一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早期国家的建立B.暴政导致亡国的教训C.礼乐制度的瓦解D.战争导致的消极影响14.《论语·季氏第十六》对春秋政治形势的描述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王室昏庸,诸侯讨伐C.“尊王攘夷”,辅助弱小D.分封诸侯,讨伐外夷15.某班同学编排了某一时期的三幕历史剧,它们共同反映出()第一幕:生产力提高·经济有所发展第二幕:周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第三幕:诸侯国崛起·揉控政治局面A.早期国家产生B.政权更替频繁C.春秋争霸激烈D.商鞅变法开始C.农业生产迅速发展D.军事实力大为提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7分)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今制试题第2页(共4页)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福AP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