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 2023 级高三(上)10 月月考地理试题命题人:郁沁 钟文静 审题人:夏选沫 完成时间:7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48 分)海云是沿海一带一种特有的对流发展较旺盛的积云,形似古代的城墙。海云的演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但是维持时间较短;另一种快速发展,整日或连日维持不散。下图为海云形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海云最可能开始于( )A.子夜的陆地上 B.日出时的陆地上C.黎明前的海上 D.午后的海上2.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的海云,其循环周期一般是( )A.1小时 B.6 小时 C.12 小时 D.24 小时3.夏季时我国东南沿海会出现海云几天不散,并且整个云体快速向上发展的情况,预报概率最高的天气是( )A.暴雨 B.无风 C.大雾 D.晴朗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当室内地板或墙体温度低于露点,其表面会有水珠凝结,即为“回南天”现象,常见于南方沿海地区。下图示意 2024 年 2 月 23 日至 3月 6日广州市气象要素(室外气温、露点和室内地温)监测数据。期间某时段出现了“回南天”现象。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气象要素监测数据曲线 i、ii、iii 分别对应的是( )A.室内地温、露点、室外气温 B.室内地温、室外气温、露点C.室外气温、露点、室内地温 D.露点、室外气温、室内地温5.当地学校在卫生间门口放置“注意行走安全”标牌的最可能时间为( )A.2 月 25 日至 2 月 27 日 B.2月 29 日至 3 月 2 日C.3 月 2 日至 3月 4日 D.3月 4日至 3 月 6 日6.推测广州市出现“回南天”现象时,其主导气团的性质和风向分别为( )A.暖湿、偏南风 B.冷干、偏北风C.冷湿、偏南风 D.暖干、偏北风第 1 页 共 5 页{#{QQABCYyQogCgApAAABgCQQ1ACgEQkAGCCQoGhFAUIAIACBFABAA=}#}日出后,低空大气易形成不稳定层,表现为大气垂直方向运动显著。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夏季正午部分观测点大气不稳定层层顶的高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可成为某地大气形成不稳定层条件的有( )①空气接触暖的下垫面 ②空气接触冷的下垫面 ③高空冷空气流入 ④高空暖空气流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影响图示大气不稳定层层顶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土壤类型 D.天气状况读下图,回答下列各小题。9.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幅度比甲地大 B.甲地冬季降水大于乙地夏季降水C.气温年较差甲地大于乙地 D.年平均气温甲地大于乙地10.关于甲、乙两地降水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降水多时,与西南季风有关 B.乙地降水多时,与东南信风有关C.两地降水少时,与副热带高压有关 D.两地降水多时,与风带移动有关欧洲西部海域在洋面能量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往往发育强温带气旋。2023 年 10 月 27 日,该海域生成了强温带气旋,该气旋移动过程中引起的风暴潮导致部分海域海水的水位发生明显变化。下图示意当日某时刻该海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第 2 页 共 5 页{#{QQABCYyQogCgApAAABgCQQ1ACgEQkAGCCQoGhFAUIAIACBFABAA=}#}11.甲地此时的风向及风暴潮对海岸的影响是( )A.东南风,海水堆积水位升高 B.东北风,海水流失水位降低C.西北风,海水堆积水位升高 D.西南风,海水流失水位降低12.该温带气旋发展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A.太阳辐射直接加热 B.盛行西风动力推动C.地转偏向力的做功 D.海洋水汽凝结释放13.若气旋向东北方向移动,大不列颠岛西部海域风暴潮强度变化及原因是( )A.增强,地转偏向力作用增强 B.减弱,远离暖洋面能量不足C.增强,气旋靠近且风力加剧 D.减弱,陆地摩擦力阻碍明显塔若错和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中部,11 月至次年 5 月盛行西南风,大风日数多,湖泊东岸降雪量明显高于西岸;6-10 月风力较弱,主导风向不明显。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湖泊东岸雪期缩短,而大雪频次却有所增加。下图示意塔若错和纳木错湖面温度和气温的逐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5月,与纳木错相比,塔若错( )A.空气对流强 B.大气辐射强 C.潜热输送少 D.湖面辐射弱15.塔若错、纳木错等湖泊东西岸降雪量差异最大的时段最可能为( )A.2-3 月 B.4-5 月 C.9-10 月 D.11-12 月16.近年来,塔若错、纳木错等湖泊东岸大雪频次增加,主要是因为( )A.湖面风力减弱 B.太阳辐射减弱 C.湖面封冻期缩短 D.极端低温频率增加二、综合题:(52 分)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 分)海岸带大雾是指发生在近海、岸滨和岛屿上空的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大量水滴或冰晶,使大气水平能见度下降至小于 1 000 m 的海、陆雾,其发生与特定环流背景、气温、露点温度、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水汽平流输送等存在密切关系,因局地性和突发性强,海陆雾的预报警难度较大。渤海湾海岸带大雾夏季出现频率比冬季低,且夏季全部陆雾未入海(海岸带附近只在陆地形成雾,没有向海洋扩展)。12 月某日渤海湾塘沽观测点自 2 时开始出现大雾,且不断加强,8时后逐渐消散。下图 1 为渤海湾位置图,图 2 为 12 月某日塘沽观测点风速、气温、湿度变化图。第 3 页 共 5 页{#{QQABCYyQogCgApAAABgCQQ1ACgEQkAGCCQoGhFAUIAIACBFABAA=}#}(1)说明塘沽观测点 12 月某日 2~8 时海岸带大雾持续加强的原因。(6 分)(2)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渤海湾夏季陆雾未入海的原因。(6 分)(3)说明海岸带大雾对渤海及附近区域带来的不利影响。(4 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材料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东南方群山之中,有一条特大的“死亡谷”。死亡谷在地质时期曾是个大湖泊,周围断层发育后因冰川消退,逐渐干涸终成荒芜的干谷。谷内沙漠、戈壁广布,且分布着众多盐碱地、峡谷等独特地貌,是北美洲最低、最炽热、最干旱的地区,几乎常年不下雨。材料二:2025 年 1 月 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经历一场强劲干燥风暴——“圣安娜风”,强风来袭引发多起山火,此次加州山火已成为美国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秋冬季节出现在山谷中,来自内陆荒漠地带,极度干燥,当地人称作“魔鬼之风”。材料三:如图为死亡谷地区相关地理信息图。(1) 运用水循环及水量收支平衡的原理,简述死亡谷地区湖泊演变成干谷的自然过程。(8 分)(2) 试分析强劲干热的“圣安娜风”的形成原因。(6 分)第 4 页 共 5 页{#{QQABCYyQogCgApAAABgCQQ1ACgEQkAGCCQoGhFAUIAIACBFABAA=}#}(3) 假设你是一名地理学家,计划前往“死亡谷”进行科学考察,请列举你需要携带的装备,并说明理由。(6 分)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 分)2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 1236km,流域面积 15.1 万 km ,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雅马渡以上为上游,雅马渡至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村(卡普恰盖)为中游,伊犁村至巴尔喀什湖为下游。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自伊犁村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历史上未出现过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1) 说明伊犁河成为巴尔喀什湖主要补给水源的原因。(6 分)(2) 说明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4分)(3)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6 分)第 5 页 共 5 页{#{QQABCYyQogCgApAAABgCQQ1ACgEQkAGCCQoGhFAUIAIACBFABAA=}#}地理10月月考参考答案【答案】1.C 2.D 3.A【解析】1.考察海云形成的条件分析,子夜的陆地,气温低于海上,为下沉气流,不会形成海云,A错误。黎明前的海上,气温高于陆地,为上升气流,且湿度大,C正确。日出时的陆地,陆地气温处于最低值,不易产生对流,难以形成海云,B错误。午后的海上,气温低于陆地,为下沉气流,不会形成海云,D错误。故选C。2.若海云在陆地和海上交替出现,最有可能是陆地和海上交替的上升气流所致,那么其交替周期应当与气温的交替周期一致,为一昼夜,是24小时,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3.夏季出现于我国东南沿海强烈的上升气流最可能是热带气旋所造成的,所以概率最高的天气应是狂风暴雨,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答案】4.B 5.D 6.A【解析】4.室外气温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在图中表现为波动较为明显的曲线;室内地温相对稳定,变化幅度小;露点是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相对较为稳定,但会随空气湿度等因素有一定波动。曲线ⅱ和曲线ⅲ波动幅度大致相同,曲线ⅲ温度要稍低于曲线ⅱ温度,推测出曲线ⅲ温度对应露点温度,曲线ⅱ温度对应室外气温;曲线ⅰ相对较为稳定,符合室内地温的特点;所以ⅰ、ⅱ、ⅲ分别对应的是室内地温、室外气温、露点,B正确,ACD错误。故选B。5.“回南天” 现象出现时室内地板或墙体温度低于露点,其表面会有水珠凝结。从图中可以看出,3月4—6日期间,室内地温(曲线ⅰ)低于露点(曲线ⅲ) ,容易出现 “回南天” 现象,地面湿滑,所以学校在卫生间门口放置 “注意行走安全” 标牌的最可能时间为3月4日至3月6日,D正确;2月25日至2月27日、2月29日至3月2日、3月2日至3月4日不易出现回南天,ABC错误。故选D。6.“回南天” 是暖湿空气快速北上,遇到相对较冷的室内地面和墙体,水汽凝结形成的。暖湿空气来自南方,主导气团性质为暖湿,风向为偏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答案】7.B 8.D【解析】7.通常由于空气接触较暖地面或水面而受热,使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或高空冷空气流入下沉,都会形成上冷下热的大气状况,导致显著的大气垂直运动,形成大气不稳定层,①③正确;空气接触冷的下垫面,容易出现上热下冷的逆温现象,大气相对稳定,②错误;高空暖空气流入后因暖空气较轻,位于冷空气上方,大气相对稳定,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日出后,随着太阳高度增大,太阳辐射增强,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增加,地面放出长波辐射增加,近地面空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升温,从而膨胀上升,低空大气形成不稳定层。该不稳定层的高度,取决于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多少。结合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可知,夏季时青藏高原东南部受来自海洋的季风影响,水汽丰富,阴雨天气多,大气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因此不稳定大气层层顶的高度低。而青藏高原西北部由于受到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小,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因此不稳定大气层层顶的高度高,D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季正午地面温度较高,大气易形成对流,大气不稳定层顶的高度主要受对流高度的影响;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东南部大气不稳定层层顶高度小,西北部大气不稳定层层顶高度大,与纬度变化不一致,A错误;地形地势和土壤类型大气对流影响较小,BC错误。故选D。【答案】9.D 10.D【解析】9.乙地降水最多月份是200mm,季节变化幅度比甲地(450mm)小,A错误。气温最高时是夏季,最低时是冬季,甲地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B错误。气温年较差甲(约6°C)地小于乙(约10°C)地,C错误。年平均气温乙地小于甲地,D正确。故选D。10.读图可知,甲地为热带草原气候,甲地降水多时,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有关,西北风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乙地为地中海气候,乙地降水多时,与西风带北移控制乙乙地有关,故两地降水多时,与风带移动有关,D正确,AB错误。乙地降水少时,受副高控制,甲地降水少时受东南信风控制,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下垫面、人类活动等。【答案】11.A 12.D 13.C【解析】11.读图分析,甲大致位于低压中心的东侧,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大致指向西,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近地面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在东南风作用下,使甲处海水涌向陆地,水位升高,形成风暴潮。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据材料可知,温带气旋生成于“洋面能量供给充足”的区域,海洋蒸发的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凝结,释放潜热,为气旋发展提供能量,D正确;太阳辐射是海水升温的根本来源、因纬度而异,气旋的能量非太阳辐射直接加热,排除A;盛行西风可影响气旋移动,但不提供气旋发展的“能量”,排除B;地转偏向力仅改变风向,不做功(力与风向相垂直),排除C。故选D。13.读图,此时气旋位于北大西洋,随着气旋向东北方向移动,大不列颠岛西部海域离气旋中心越来越近,等压线由稀疏变密集,气压梯度力持续增大,导致风力增强,C正确,BD错误;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力,A错误。故C。【答案】14.A 15.D 16.C【解析】14.从图中可以看出,5月份,塔若错的湖面温度高于纳木错,距湖面2m高度的气温低于纳木错,说明塔若错垂直温差较大,空气对流更强,A正确;塔若错距湖面2m的气温较低,大气辐射较弱,B错误;塔若错湖面温度高,蒸发更强,潜热输送较多,C错误;塔若错湖面温度高,湖面辐射强,D错误。故选A。15.结合材料分析,11-12月盛行西南风,风力强,湖面温度高于0℃,西南风经过湖面增温增湿,携带暖湿的空气输送至湖泊东岸,遇到东岸的冷空气形成降雪,此时东西岸降雪量差异最大,D正确;2-3 月湖面封冻,无法为西南风增温增湿,不易形成降雪,A错误;4-5月西南风风力减弱,气温回升,且纳木错湖面仍未解封,不易形成降雪,B错误;9-10月风力较弱,主导风向不明显,且气温较高,不易形成降雪,C错误。故选D。16.结合上题分析,湖泊东岸形成降雪的条件是湖面未封冻,西南风经过湖面增温增湿,遇到东岸冷空气从而形成降雪。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湖面封冻期缩短,导致东岸大雪频次增加,C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湖面风力减弱、太阳辐射减弱、极端低温频次增加等相关信息,排除ABD。故选C。【点睛】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经过相对温暖的大湖水面时,吸收水汽和热量,随后在湖的下风岸形成强降雪的现象。这种效应常见于北美五大湖区,尤其在冬季,冷空气从西北方向吹来,经过未结冰的湖面,携带大量水汽,到达下风岸时遇冷凝结,导致局部地区出现暴雪。大湖效应不仅影响气候,还对当地农业、交通和居民生活产生深远影响。17.【答案】(1)该日2~8时,空气湿度较大且快速增加,为大雾的形成提供充足水汽条件;气温较低且逐渐下降,有利于水汽冷凝;风速小且较为稳定,不利于雾的消散。(2)夏季,夏季风(东南季风)势力较强,阻碍陆雾向海洋扩展;夏季,在海岸带附近陆地温度比海洋温度高的时段,近地面吹海风,阻碍陆雾向海洋扩展;夏季,在海岸带附近陆地温度比海洋温度低的时段,近地面吹陆风,陆风入海后由于海洋面较温暖,不利于水汽冷凝成雾。(3)大雾导致能见度下降,交通运输不便,易引发交通事故;大雾时段逆温现象严重,抑制污染物扩散,加剧空气污染;大雾影响渔业等生产活动,对水电通信设备有一定损害。18.【答案】(1)深居内陆,降水少;湖泊为内流湖,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冰川消退后,湖水补给减少;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以沙漠、戈壁为主,下渗量大;水量收入小于支出,湖泊不断萎缩甚至消失变成干谷。(2)冬季东北部冷高压势力强盛,气流经过山谷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强劲;冬季西部陆地受冷高压的影响,冷空气会由内陆向沿海推进,气流因下沉增温、加速,变得干热;冷空气经过沙漠地区,空气愈发干燥;地势落差大,空气下沉幅度大,升温快,变得更干燥。(3)需要携带的装备及理由:地图、指南针、GPS—导航;急救包—应对突发情况;相机、笔记本—记录考察数据;帽子、墨镜—防晒;充足的水—补充水分;轻便透气的衣物—保持凉爽。19.【答案】(1)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降水较多;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汇水量大。(2)上游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在库区;上游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作用,使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3)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中上游河段多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23级高三(上)10月月考+地理.pdf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23级高三(上)10月月考+地理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