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2025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
复习重点复习
1.知识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2.重点落实:准确理解、翻译课文;梳理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等,牢记实词“如”及虚词”以““乎”。
3.内容理解:梳理层次,领悟情感。
4.达标检测:熟练背诵,情境默写
学习目标
活动一:自主复习
1.梳理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2.重点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等,完成《复习案》“二”;
3.理解梳理层次,领悟情感。
完成目标1、2、3
一、课前检测
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个常用成语的句子是“ ”。
3.《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反面举例的句子是: , , 。
4.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 , 。
5.《师说》中,表明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的语句是: , 。
6.《师说》中,表明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的语句是: , 。
8.《赤壁赋》中友人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
9.《赤壁赋》中描写了客人吹洞箫的内容,开始是正面描写,写洞箫的声音呜咽、不绝如缕,接着用侧面描写“ , ”来表现洞箫声音的悲凉。
学不可以已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活动二:合作探究,落实重点
知识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1.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圣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言行语录和思想被记录下来,整编成《论语》,被奉为儒家经典。思想核心是“仁”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并重、均衡发展。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孟子》《大学》《中庸》)之一,是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学生,位列七十二贤。
3.饥馑:《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泛指饥荒。
4.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5.师旅:古代军队编制。《诗经·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郑玄注:“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又可借指军队。
6.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女子15岁行笄礼以示成年)
7..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
8.小相,是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文言要点——实词、虚词及句式等。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
子曰:“以( )吾一日长乎尔(句式: ),毋( )吾以( )也。居( )则曰:‘不吾知也(句式: )!’如或知尔,则何以( )哉?”  
子路率尔( )而对曰:“千乘( )之国,摄( )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因( )之以饥馑( );由也为( )之,比及( )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  
夫子哂( )之。
在尊长近旁陪坐
介词,因为
状语后置
不要
同“已”,止
平日、平时
宾语前置
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
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夹处
军队
接续
饥荒
治理
等到
合乎礼仪的行为准则
微笑
饥馑,泛指饥荒。谷不熟曰饥,蔬菜不熟曰馑。
怎么做
急躁、率真
平易近人
“求,尔何如(句式: )?”  
对曰:“方( )六七十,如( )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 )三年,可使足( )民。如( )其礼乐,以俟( )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 )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 ),端( )章甫( ),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 )瑟希( ),铿尔,舍( )瑟而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句式: )。”   
子曰:“何伤( )乎?亦各言其志也!”
宾语前置
纵横、方圆
或者
等到
使动用法,使...富足
至于
等待
胜任、能做到
古代诸侯会见天子的统称
名词作动词,穿礼服
名词作动词,戴礼帽
弹奏
同“稀”,稀疏
放下
起身、站起来
才能
状语后置
妨碍
自信、谦虚
谦虚、知礼
循循善诱
曰:“莫( )春者,春服既( )成,冠者( )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 )乎舞雩(句式: ),咏( )而归。”  
夫子喟然( )叹曰:“吾与( )点也!”  
三子者出( ),曾晳后( )。曾晳曰:“夫( )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 )以礼,其言不让( ),是故( )哂之。
唯( )求则非邦( )也与( )?
安见(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 ),孰( )能为之大( )?
同“暮”
已经
成年人
少年
吹风
状语后置
唱歌
叹息的样子
赞成
走出
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语气助词连用,“罢了”
治国
谦让
因此
句首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句末语助词,表疑问
怎见得
小相

大相
持重、洒脱
(一)重点词语
1.如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5)沛公起如厕
(6)弟子不必不如师
连词,如果
连词,至于
连词,或者
连词,或者
动词,往,到...去
动词,及,比得上
例句
解释?
(《方案》P30)
活动三:梳理归纳
重点词语
2.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加之以师旅
(5)以俟君子
介词,因为
动词,同“已”,止
动词,做
介词, 用
连词,相当于“而”
例句
解释?
(《方案》P62)
重点词语
3.乎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5)何伤乎
介词,比
介词,在
介词,和、跟
介词,到、在
语气词,表反问“呢”
(《方案》P58)
例句
解释?
重点词语
4.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尔何如
(3)子路率尔而对曰
(4)鼓瑟希,铿尔
代词,你们
作词尾,…的样子,相当于“然”
作词尾,…的样子,相当于“然”
代词,你
例句
解释?
1、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
(2)唯求则非邦也与
(二)文言要点
希,同"稀",稀疏
与,同"欤",语气词
2、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
古: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加之以师旅
古:
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诸侯朝见天子的统称。
泛指军队。
3、词类活用
(1)端章甫
(2)风乎舞雩
(3)三子者出,曾晳后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6)异乎三子者之撰
文言要点
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风,名作动,吹风
后,名作动,落后
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勇,形作名
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1)状语后置句
①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②浴乎沂,风乎舞雩
③异乎三子者之撰
④为国以礼
文言要点
4、文言句式
(2)宾语前置句
①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 )
②尔何如(即,尔如何)
(三)人物性格、形象
1. 揣摩四个弟子的性格,在小组内尝试用声音把性格表现出来;
2. 朗诵并解说为什么这样读,把握四弟子的性格。
人物 神态动作语言 志向 性格 孔子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率尔
有勇、知方
有抱负
急躁、率真
足民
自信、谦虚
宗庙会同为小相
谦谦君子
好学知礼
鼓瑟希,铿尔
舍瑟而作
天下大同
国泰民安
持重而洒脱
平易近人
循循善诱
启发鼓励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非曰能之
愿学焉
愿为小相
3.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 )君子。
翻译:



率尔
千乘

师旅
饥馑
比及

比及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1.子曰:“( )吾一日长乎( ),( )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翻译:
活动四:练习巩固——易写错字填空,并翻译句子
2.子路( )而对曰:“( )之国,( )乎大国之间,加之以( ),因之以( );由也为之,( )三年,可使有勇,且知( )也。”
翻译:
子路急遽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之后,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之后,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4. 非曰能之,愿学( )。宗庙之事,如( ),端( ),愿为小相焉。”
翻译:
5.( ),( )尔,舍( )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 )。”
翻译:
6.( )春者,春服既成,( )五六人,( )六七人,浴乎( ),风乎( ),( )而归。”
翻译:

会同
章甫
鼓瑟希




冠者
童子

舞雩

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诸侯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曾皙)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
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 ”
7.为国( ),其言不( ),( )哂之。
翻译:
8.( )求则非( )也与?(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
翻译:
9.宗庙( ),非( )而何?赤也为之小,( )能为之大?
翻译:
以礼

是故


安见
会同
诸侯

治国要用礼,(可是)他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就不是国家呢
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 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
达标检测
1.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为打消弟子在谈论个人志向时的疑虑,说“ , ”。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 , ”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冉有表示,治理一个小国,他用三年时间,“ ”;至于礼乐教化则“ ”。4.《论话·先进》中的曾晳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 , ”,唱着歌回去。5.《论话·先进》中写到孔子听了子路的志向后笑了笑,这是因为他认为“ , ”。6.在《论话·先进》中,孔子在点评几位弟子的志向时,感慨的说“ , ”,可见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因之以饥馑
加之以师旅
可使足民
以俟君子
浴乎沂 风乎舞雩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