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百年孤独(节选)》课件(共3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百年孤独(节选)》课件(共3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课前导入
历史的发展总是夹带着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陶渊明在描写“桃花源”的时候写到,那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那么当古村落被卷进世界文明的浪潮,被迫前行时,又会发生些什么呢?
“马孔多”这个小镇可能会给我们呈现一种意想不到的答案。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百年孤独》
(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

作者简介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2014)
哥伦比亚小说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马尔克斯从小受到外祖母讲述的神话故事的影响,其作品荒诞神奇,在创作中采用了阿拉伯神话故事和印第安民间传说的技巧,兼容并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
他善于把现实主义的场面、情节和完全出于虚构的幻想情景有机融为一体,通过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的折射,表现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百年孤独》写作期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社会政治环境动荡且不稳定。战争主要围绕着保守党与自由党之间权力的斗争而展开。党派之间争权夺利,国家趋向于分裂,无法统一起来共同应对外部思想及文化的入侵,国家逐渐走向衰落。
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西北部,北临加勒比海,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人民大可安居乐业。但自列强入侵及1830年内部战争爆发以来,人性的扭曲、政客的虚伪、统治者行为的荒诞及残忍逐渐呈现。在黑暗的统治下,社会思想逐渐狭隘化,民族的发展及国家的进步成为空谈。
创作背景
解读题目
“百年”是“漫长”的意思,代表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生命延续的长度,以及马孔多从荒漠的沼泽地上兴起到最后被一阵飓风卷走的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孤独”则描述的是哥伦比亚乡村马孔多小镇的现实面貌,可将其理解成贫困、落后、愚昧、封闭、没有出路。哥伦比亚乡村社会,实际上便是这样不断重复经历着百年的贫穷、落后、封闭、愚昧,始终在原地踏步。
厘清人物关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何塞·阿尔卡蒂奥
奥雷里亚诺
乌尔苏拉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马孔多的创立者
布恩迪亚妻子
梅尔基亚德斯
吉卜赛老人
布恩迪亚朋友
阿玛兰妲
丽贝卡
布恩迪亚长子
布恩迪亚次子
小女儿
养女
阿尔卡蒂奥
阿尔卡蒂奥之子
比西塔西翁
印第安姐姐
印加王后裔
卡塔乌雷
印第安弟弟
印加王后裔
理顺故事情节
◎序幕(1-2):介绍马孔多镇的变化及主要的人物。
◎开端(3-6):丽贝卡到来。
◎发展(7):交代丽贝卡的恶习,以及家里人帮助她改掉恶习的经过。
◎高潮(8-12):“失眠症”袭来,布恩迪亚家族感染,并扩散向整个村子。
◎结尾(13-14):应对“失眠症”的措施及影响。
1.五分钟快速浏览课文,按照病历单的方式在课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任务一:为“失眠症”制作一张病历单
传染途径
症状表现
造成的后果
第一个发病的人
人们的认知和态度
治疗办法
只经入口之物传播。
睡不着,整天醒着做梦。不仅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
遗忘;淡忘童年的记忆;忘记事物的名称和概念;
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
乌头汤(没用);贴标签;隔离外人(暂时有用)
丽贝卡
一开始没人在意,且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后来人们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
2.失眠症造成的失忆象征着什么?
◎淡忘个体的过去
◎淡忘社会群体共同的记忆(共同的历史和文化)
◎迷失自我(由于遗忘历史而迷失自我)
外来文化对拉美本土文化的压抑和驱逐,造成本土文化只能被边缘化、被离弃,最终民族的历史也将被遗忘直至消亡。
为什么马孔多会“染”上失眠症?
这一奇特的疫病是由谁带到马孔多的呢?
那么,她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病的呢?
任务二:为什么马孔多会“染”上失眠症?
请大家阅读课文的6-8自然段,同桌合作完成PPT上的表格。
1.丽贝卡发病前后
发病前 转变契机 发病后
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指甲刮下来的石灰墙皮
用印第安语进行最污秽的辱骂
监视,服药
皮带抽打
加入到兄弟姐妹的游戏中
胃口颇佳,刀叉用得不错
卡斯蒂利亚语说得跟印第安语一样流利。哼唱音乐钟奏出的华尔兹舞曲,配上滑稽的自编歌词,亲切地称呼家里成员
原始、野蛮
孤僻、不合群
文明、现代、合群
暴力控制
2.现在大家再次阅读课文,看看是谁最先发现了丽贝卡得病?这病起源于哪里呢?
是家里的印第安人发现的,这一疾病起源于他们的故乡,迫使他们放弃王族的身份逃到这里。
同学们,结合历史知识,有谁知道印第安部落发生过什么剧烈的改变吗?
拉丁美洲的由来
ORIGIN OF LATIN AMERICA
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起,这个地区的绝大部分国家先后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历时数百年之久。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等,随着殖民统治的建立和大批移民蜂拥而入,在当地广为传播。他们占领美洲的土地,奴役印第安人,同时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可以说这是一场文明对野蛮的屠杀。
这与丽贝卡的发病有没有关联呢?
小结:印第安部落遭受了外来文化的侵入,丽贝卡也为了融入布恩迪亚家族被迫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这就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猜想:
失眠症的发作与因为环境变化而被迫改变自己原有的习惯有关。
“吃土”正是她孤独的表现,她通过这种行为来抗拒孤独。
当她内心感到孤独时,苦涩的土的味道是唯一能够排解她痛苦的良方。
3.思考:如何理解丽贝卡吃土的情节?
“土”就是丽贝卡孤独的代表,对吃土有所执念的丽贝卡,并不喜欢混着蚯蚓的湿土味道,但却戒不掉这种味道。丽贝卡喜欢吃土,却不喜欢与人交流,
4.已知失眠症的发作与环境变化有关,回到1、2自然段,找出体现马孔多前后变化的句子。
僻静的小村落变成了繁华的城镇;
有了手工作坊、店铺,开通了永久商道;
流动游艺会变成了大型赌场;马孔多的大门永远对古老的部落敞开;
音乐钟代替欢快报时的群鸟、巴旦杏代替金合欢;遍布锌顶木屋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里雷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20户人家的村落,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的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
(1)外来文明的冲击(外因);
(2)本土文化的原始、保守、停滞使得人们在面对外来文化裹挟下的贪欲和堕落时,缺乏辨识力,缺少一种警觉(内因)。
这就是拉丁美洲在民族发展中遭遇外来殖民者入侵的历史现实。
总结:为什么马孔多会“染”上失眠症?
代表人物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原则
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
特点
① 弥漫着浓重而强烈的神奇气氛。
② 具有鲜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进步倾向。
③ 善于借鉴、吸收和运用外来文化,并且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加以提炼、发展和融会贯通。
任务三:了解魔幻现实主义
1. 魔幻现实主义在文中的体现
文中的人物、情节、甚至很多超自然的现象,一起构成一个神奇而怪诞的小说世界。请找出魔幻现实主义在文中的体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搜索。
神奇和怪诞的人物、神奇和怪诞的情节、叙事手法、象征隐喻......
(1)神奇和怪诞的人物
丽贝卡:吃土和石灰墙皮的怪癖、带来失眠症这个疫病、会说卡斯蒂利亚语也会说印第安语,手头活计干得出色,会哼唱舞曲、自编歌词。
丽贝卡的的父母:“信中提到的名字和末尾的签名都清晰可辨,然而何塞 阿尔卡迪奥 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都不记得有这些亲戚,也从不认识叫这个名字的写信人,更不用提还是在遥远的马纳乌雷。从女孩那里也无法获得更多信息。”
奥雷里亚诺:预言能力,“我不知道是谁,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
(2)神奇和怪诞的情节
失眠症的症状:整天清醒地做梦,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见别人梦中的景象。
乌尔苏拉看见了丽贝卡梦中的父母并认出,但确信从未与他们谋面。
丽贝卡父母的骨殖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像母鸡抱窝似的咯咯作响。
这些怪诞现象都与印第安传说中的巫术、通灵术分不开。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神灵崇拜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看法,都是《百年孤独》“魔幻”的源泉。
(3)叙事手法的超越性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百年孤独》开篇第一句话
叙事时间上将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人物不管采取怎样的行动反抗命运,在时间的流动下,该来的终将来临,命运轮回无法摆脱;这就使小说从开头就蒙上了无可逃脱的宿命色彩。
现在展望未来
未来发生的事情
未来→遥远的过去
预叙性叙事
于是昔日僻静的村落很快变成了繁华的城镇。
那时他忙于设计街道规划新居。
那些年间,也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决定在街上种植巴旦杏代替金合欢。
多年以后,马孔多已经遍布锌顶木屋。
到了星期天,丽贝卡来了。
直到去世从未玷污。
寻找并梳理课文中这样三种时态大幅度的句子:
时间的跨越性
链接高考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9.文本中频频出现“一年以后”“现在想来”“他知道这情况时”之类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考查目标】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叙述特征及其效果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整体上回溯性地讲述故事,本身具有一种历史纵深感;②具体事件的叙述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交代,情节脉络清楚;③展现出人物的成长历程,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④通过叙述时间的跳跃,过去与现在、回忆与现实相交织,将谜团逐一解开,行文跌宕起伏。
总结魔幻现实主义在本文中的特点:“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真”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在这部小说中,真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仿佛消失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离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议而且栩栩如生的世界。 
(1)“魔幻性”带有浓厚的本土色彩
所谓本土色彩,是指拉丁美洲土著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神灵崇拜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看法,都是这种魔幻的源泉。 
(2)荒诞、夸张的描写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
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中,为了展现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作家充分发挥想象,置现实于神话氛围中,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张、渲染,增强了作品艺术感染力。比如,在丽贝卡要来马孔多之前,奥雷里亚诺未知未觉,“‘我不知道是谁,’他坚持道,‘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
(3)象征手法显示作者对历史的反思。
马孔多居民患上失眠症,之后开始失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把日常用品贴上标签注明用途。人们忘记了曾经发生的事情,忘记了马孔多的过去和现在。作者对失忆的描写,表现出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了巨大冲击,包含了作者对哥伦比亚以及拉丁美洲历史的反思。
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只因何塞·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普赛人,而这些吉普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任务四: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虽然外面偶尔会透进来一道光,但最终还是被卷入了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1)马孔多是“孤独”的
(2)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
如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其长子是何塞·阿尔卡蒂奥,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家庭成员之间缺少沟通,如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3)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
布恩迪亚,乌尔苏拉各自忙碌;长子阿尔卡蒂奥离家出走,次子沉默寡言,丽贝卡自始至终有很多怪癖。
(4)生活方式是“孤独”的
在布恩迪亚家族中,夫妻,父子,母子,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怀和支持。
(5)精神上是“孤独”的
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
关于孤独、宿命、轮回回
《摆渡人》
是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创作的小说,主要讲述了女孩迪伦和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之间的故事,强调了爱、勇气、救赎和自我成长。
孤独与成长:两部作品都涉及到孤独的主题。《百年孤独》中家族成员在时间的轮回中体验着孤独;而《摆渡人》中迪伦在独自面对荒原和各种危险时,也经历着孤独。这种孤独促使角色们在困境中不断成长和自我发现。
自我救赎:《摆渡人》中迪伦最终成为自己的摆渡人,实现了自我救赎并找到了生活的方向;《百年孤独》中的人物也在家族的命运和个人的经历中,不断寻找着某种解脱或意义,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我救赎的过程。
基本信息
1900年,邮轮上的弃婴被水手抚养并取名1900(主人公)
他天赋异禀,成为钢琴大师,声名远扬。虽曾因心动女孩有
下船念头,但面对陆地的陌生与无尽,他心生恐惧返回船上,
最终与破旧的邮轮一同被炸,结束了传奇一生。
电影基本信息
Basic information
《海上钢琴师》
当代人的孤独
是在喧嚣世界中的内心荒芜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忙碌不停
却无暇与他人深度交流
社交媒体看似连接众人
实则常带来虚假的热闹与更深的疏离。
在城市的钢铁丛林中,
人们独自面对压力与迷茫,
渴望理解却难以寻得真正的共鸣,
在孤独中徘徊,
不断找寻着温暖与归属。
越长大,越孤独
你有没有某些时刻觉得自己与世界格格不入?
快节奏的生活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让人们疲于奔命很少有时间和精力
去深入了解他人
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
社交媒体的普及
看似让人们联系更加紧密,
但实际上却常常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肤浅和表面化。
我们在虚拟世界中展示自己的生活,却难以找到真正的心灵共鸣,
是什么加剧了当代人的孤独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