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品味思想情感
学习目标
1、掌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方法。
2、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考情解码
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2025 全国 一卷 《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 尾联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涵,请简要赏析。 思想情感
全国 二卷 《咏省壁画鹤》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两首诗各自展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境界?请简要分析。 思想情感
2024 新课标 Ⅱ卷 《雨后为山亭独卧》 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思想情感
常见诗歌情感八种类型
类型 释义
喜 ①赞美大好河山 ②歌颂英雄人物 ③渴望建立功业
④欣喜国家安宁 ⑤理想实现告慰平生
怒 ①傲视功名权贵 ②批判朝廷昏聩 ③反对穷兵黩武
④揭露官吏贪婪 ⑤控诉压榨百姓
哀 ①慨叹历史人物遭遇 ②昔盛今衰寄托哀思 ③同情人民生活苦难
④哀叹国家战乱破碎 ⑤感伤生活颠沛流离
乐 ①亲朋好友团圆相聚 ②山水田园风光如画 ③爱情美满情意真挚
类型 释义
闲 ①游玩欣赏风景 ②享受隐居生活
愁 ①忧国忧民壮志难酬 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③时光易逝年华易老
④羁旅漂泊孤独凄凉 ⑤时运不济触景伤情
思 ①思念昔日故土家乡 ②怀念离世亲朋好友 ③送别劝慰远方朋友
④怀想过去美好生活 ⑤思盼家人亲人团聚
恨 ①国耻难忘 ③痛恨战争 ②厌恶官场
常见诗歌情感八种类型
七看
鉴赏方法
鉴赏方法
看标题
看作者
看时代
看词句
看意象
看典故
看注解
从标题信息看情感
从作者经历看情感
从时代背景看情感
从关键词句看情感
从意象内涵看情感
从典故内涵看情感
从注解暗示看情感
解题钥匙:鉴赏古诗思想情感与观点态度的七个角度
1.看题目
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避寇南行
宋·吕本中
何处田园不是家,尽扶衰病过天涯。
山村酒熟人人醉,客路春浓处处花。
敢道岭南无贼马,侧闻江左尚风沙。
囊空甑倒君休笑,亦有新诗伴齿牙。
16、颔联描写的景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①以南方乡村的春日盛景反衬出诗人避寇南行途中的漂泊与孤寂;
②承接首联 “过天涯 ”,展现南行途中的见闻,这种局部安宁也引发了诗人颈联中对全局战乱的担忧;
③“人人醉 ”的闲适、“处处花 ”的生机,隐藏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尾联呼应。
解题钥匙:鉴赏古诗思想情感与观点态度的七个角度
2.看作者
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
南乡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所作。
知人论世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省抚州市 )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中进士,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宋仁宗末年,曾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但未被采纳。宋神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继续阐述变法主张,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升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制定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次年拜相,大力推行改革,并积极促成熙河开边。变法初期,神宗对王安石言听计从。然而在新法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导致反对者声势颇大,且变法派内部也出现分裂。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被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因君臣间在变法上的分歧而罢相,出判江宁。累封为荆国公。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16. 本词与《桂枝香·金陵怀古》均为金陵怀古之作,请分析两首词的怀古之情有何不同。(6分)
①《南乡子》借古伤今,把六朝兴盛与衰亡的历史看作是人生一梦,借咏史抒发退隐后的孤寂之感,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
②《桂枝香·金陵怀古》借古讽今,借六朝竞逐豪奢相继灭亡的历史,劝谏当朝奋起变革,切勿重蹈覆辙,表达了对政局的关心。
太白诗,激越豪放; 少陵诗,沉郁凝重;
摩诘诗,形象如画; 乐天诗,雅俗共赏;
李贺诗,奇诡谲幻; 阆仙诗,清寒峭瘦;
牧之诗,旷达绰约; 义山诗,含蓄典雅;
李煜词,颓蘼伤感; 晏殊词,明朗疏淡;
永叔词,清丽明媚; 希文词,苍凉悲壮;
耆卿词,缠绵自然; 东坡词,雄浑豪放;
少游词,小巧真切; 鲁直词,流畅自然;
易安词,凄苦绰约; 放翁诗,雄浑厚重;
稼轩词,壮阔雄奇; 姜夔词,清峭秀远。
解题钥匙:鉴赏古诗思想情感与观点态度的七个角度
3.看时代
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内容和情感。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周朴,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晚唐诗人。
16. 结尾句“思”字意蕴丰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①当年繁华昌盛的秦国之地如今却满目凄凉,引发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②诗人来到秦原,看到的却是“春草尽、原田破、苍山晚、绿树昏 ”,还有“古碑、 积雪、残阳、黄沙 ”,对大唐王朝国势日颓充满了忧思。
解题钥匙:鉴赏古诗思想情感与观点态度的七个角度
4.看意象
意象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①
姜夔
其九
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
其十
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
[注] ①石湖:在苏州西南,诗人范成大晚年居所。苕溪:在浙江湖州,姜夔当时寓居之地。此组诗共十首,作于姜夔除夕夜从范成大石湖别墅乘船返回湖州途中。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D】
A.其九首句追忆少时在翰墨林中闻名,次句则道出当下的心境,两句形成强烈的反差。
B.其十前两句,选取了“冷波”“古苔”“残雪”等意象,营造出除夕冷清寂寥的氛围。
C.这两首诗一首写人生感慨,一首绘旅途所见,呈现出了诗人复杂心境的多重变奏。
D.这两首诗语言精练,意象鲜明,意境深远,其清雅空灵的诗风与《扬州慢》迥异。
【解析】“其清雅空灵的诗风与《扬州慢》迥异”错误。姜夔诗词一贯追求“清空”“骚雅”的风格,《扬州慢》也体现了清雅空灵的特点,二者诗风并非 “迥异”。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清角”“空城”“冷月”等清冷的意象,营造出空灵凄清的意境。
解题钥匙:鉴赏古诗思想情感与观点态度的七个角度
5.看词句
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抓住了这个词,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容易把握了。
归次汉中境上
陆游
云栈屏山①阅月游,马蹄初喜踏梁州。
地连秦雍川原壮,水下荆扬②日夜流。
遗虏孱孱③宁远略,孤臣耿耿独私忧。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注】①屏山,镜屏山,在今四川境内。②荆扬,荆州和扬州。③孱孱(jiān),窘迫状。
16.诗歌前后抒发的两种感情看似矛盾,实则有机统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①前两联紧扣一个“喜”字,写初踏梁州的欣喜,表达了对汉中之地山河雄壮的赞美。
②后两联扣住“忧”和“恨”,写有志难伸的忧愤,表达了对朝廷一再错失光复良机的遗憾。
③正因为有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深,才有对个人际遇和政治形势的忧愤之重,一喜一忧看似矛盾,实则有机统一。
解题钥匙:鉴赏古诗思想情感与观点态度的七个角度
6.看典故
典故是通过历史事件、自然物象或神话传说等文化符号含蓄表达情感或深化意境的创作手法。诗词中的典故一般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与观点。诗词典故一般含而不露,抓住了典故,挖掘出其中的情感或观点,是理解诗词情感或观点的重要途径。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
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①此诗为南宋初期吕本中避乱流寓柳州时所作。②《世说新语·任诞》载,殷洪乔为豫章太守,临赴任,京都人托他带书信百多封,他悉投水中,并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不肯做送信的邮差。③“面如田字”典出《南齐书·李安民传》,形容富贵之相。
16.元代诗论家方回评论此诗尾联“乃是避地岭外,闻将相骤贵者,亦老杜秦蜀湖湘之意也。”请结合该评论,比较本诗尾联与杜甫《登高》尾联所抒发情感的异同。
相同点:①忧国伤时。国事危难动荡之际,流落异乡,满怀对国家与时局的深沉忧思。②报国无门的愤懑。(2分)
不同点:
①吕诗尾联写自己无富贵之相,不要羡慕显贵之位,表面自嘲,实则还表达对朝廷用人不当的不满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渴望。(2分)
②杜诗写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无奈断酒,表达人生暮年,老病孤愁的怅恨。(2分)
解题钥匙:鉴赏古诗思想情感与观点态度的七个角度
7.看注解
高考鉴赏诗歌的试题有时会加注解,凡是所加的注解,一定会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
②介绍相关句子,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
③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
④介绍别人对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①
杨巨源
曾过灵隐江边寺②,独宿东楼看海门。
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
不妨公事谘高卧③,无限诗情要细论。
若访郡人徐孺子④,应须骑马到沙村。
[注] ①白舍人: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②灵隐寺:今位于浙江省杭州市。③高卧:指隐居不仕的人。④徐孺子:即徐稚,东汉名士,以品行高洁、学识渊博著称。
16.诗歌尾联情感内涵丰富,请简要赏析。(6分)
【答案】
①结尾两句运用典故;
②将章孝标比作徐孺子,表达了对其品格与才华的高度肯定;
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能礼贤下士并尊重贤才的期望和对两位友人的关心。
(6分。每点2分)
考点
思想情感
“思想情感”考题主要指归纳概括情感及理解分析情感,这两者融合不可分割。
归纳概括情感,主要从诗人的创作背景,诗中的景意蕴及诗中关键词句等角度归纳。具体见前文所述。
概括思想情感常用的语句如下:
①抒发……的思想感情或感慨; ②反映……的社会现实;
③表现……的情趣; 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⑤体现……的追求; ⑥流露……的倾向;
⑦坦露……的心迹; ⑧表达……的情致。
多思多练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①
姜夔
其九
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
其十
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
[注] ①石湖:在苏州西南,诗人范成大晚年居所。苕溪:在浙江湖州,姜夔当时寓居之地。此组诗共十首,作于姜夔除夕夜从范成大石湖别墅乘船返回湖州途中。
16.两首诗同写于除夕归途,但表达思想感情各有侧重,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鉴赏。
知人论世
姜夔(kuí)(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一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另一说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杭州西湖,卒葬西马塍。
年少时便在文坛享有名气,多年来心中的思绪只剩凄凉。
我过去曾经研磨墨汁写就《梅花赋》,至今它依然散发着清香。
水中浮冰如环佩流转,凛冽的寒气仍未散去。斑驳的苔藓托着未化的积雪,斜倚在斑驳的墙腰上。
何处飘来的笛声,吹动着春日的愁绪?蓦然抬眼,柳枝已缀满鹅黄的嫩芽。
16.两首诗同写于除夕归途,但表达思想感情各有侧重,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鉴赏。(6分)
①其九,侧重怀才不遇的慨叹或对高洁品格的坚守。 “十年心事”,直抒胸臆点明宦海心事;“梅花”自香,借物抒怀,表达心志坚贞;前两句亦形成对比,少年成名与中年凄凉形成强烈反差,凸显不顺。
②其十,侧重困境中感知希望,蕴含慰藉。 “鹅黄上柳条”,联想与想象,以除夜春笛曲中想象的春天乐景传达积极心绪。也可以理解为实写,作者寓情于景,借柳条的春意表达自己在困境中感知到希望
(感情1分,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出其中一种手法并分析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