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明月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明月诗句
一首关于月夜的诗获得了一个“孤篇压全唐”的称号,你们知道是哪首吗?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作者简介
在六朝浮华文风笼罩下,卢照邻和骆宾王始终在齐梁余风里打转,王勃和杨炯又一个早死、一个远宦,因此“初唐四杰”的成就并不大。成就最高的王勃也不过给我们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类的好诗句,而几乎没有令人振奋的好的诗篇,更不要说为盛唐诗人提供典范。
把大唐引进诗歌朝代的,正是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
作者简介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梳理字音
辨读音
滟滟(yàn) 芳甸(diàn)
皆似霰(xiàn) 汀上白沙(tīng)
捣衣砧(zhēn) 碣石潇湘(jié)
纤尘(xiān) 扁舟子(pi ā n)
诗歌的题目点出几种意象?
春、江、花、月、夜
解题
修辞手法:列锦(列词)通过(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排列组合)意象叠加实现凝练含蓄、简约空灵的表达效果,无需动词或连词。
找出明写“月升”、“月悬”、“月斜”、“月落”的诗句 。
月升: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月悬: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月斜: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月落: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本诗以“月”为中心、以月升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展开 。
诗歌结构
梳理结构
春 江 花 月 夜 月下美景(1-8) 月色无垠 月色纯净 景美
月下沉思(9-16) 人生无尽 宇宙永恒 理美
月下之情(17-36)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情美
围绕这个意象,全诗可以分为几层?请概括层意。
景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这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意境?暗含了什么感情?
意境                                                                                                                                                                                                                                                                                                                           
清幽静谧、
朦胧恬静、
空灵梦幻。
情感
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春江花月图——画面美
如此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的遐想?
请找出相关的诗句。
领悟诗的哲理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理美
探索·思考

诗人此时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他思索了哪些问题?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诗人将宇宙人生联系起来并作出鲜明对比:
人有死生,只有代代相传才无穷尽;
江上明月,却是年年相似,长照万古。
个体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宇宙无穷,人类生生不息。所以“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望相似”的江月得以共存。诗人跳出了个人生命意义的小圈子,用博大的情怀来关注人类,表现了他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类似诗句: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诵读月下之情部分,小组合作交流:这一部分从哪几个角度写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游子思妇图
两两相望相思图
思妇怀远图
先铺陈“两两相思”的整体氛围,奠定普遍性基调,让情感有共鸣基础;再写个体双向,让情感有细节温度,二者结合让“离愁”既广也深。
感受诗的情感美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一部分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抒情方式
①间接抒情:通过对白云、扁舟、明月楼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
②直接抒情:作者运用愁、相思这些词直抒胸臆,抒发离愁别绪和思念。
白云:喻游子。白云飘忽,象征行踪不定。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青枫浦、南浦:指送别之地,类似“长亭”。
扁舟子:指漂泊江湖的游子。
明月楼:这里指楼上思妇。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情美—思妇怀人
暗示了思妇从“被动思念”到“主动联接”的心理转变,背后的情感逻辑是“愁绪积压到极致后的主动突围”,让思念从“被情绪裹挟”变成“为情感寻找出口”。
思妇的思念从“卷不去”“拂还来”的愁绪到“愿逐月华流照君”的祈愿,这种变化暗示了思妇怎样的心理转变?背后藏着怎样的情感逻辑,这样写有何好处?
结果如何呢?
让这份情感更显真挚动人,核心在于“明知难成,仍愿奔赴”的反差张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难”,衬出了“愿逐月华”的“真”,让她的主动联接更有重量。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情美—游子思妇
暗含了思妇“被禁锢的等待”与游子“漂泊无依的愁绪”之意。
一静一动,一闭一开的场景对比,让读者不仅能看到两人都在思念,更能读懂思妇为何愁(困于等待)、游子为何忧(困于漂泊),人物的处境与情感深度绑定,形象更加鲜活立体,愁绪更加具体可感。
写思妇时侧重“室内场景”(玉户、妆镜、捣衣砧),写游子时侧重写“室外场景”(扁舟、闲潭、江潭),这种室内到室外的场景对比,暗含了怎样的深意?这样写有何好处?
运用以景结尾,化抽象为具体写作手法,用“景”收住了“情”,却没有锁死“情”,余韵无穷,也在文章结构上形成闭环,同时让离愁从“个人的愁”变成了“能漂在江月间、人人可感的愁”。
“落月摇情满江树”结尾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有何好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