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6届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6届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6届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高三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地名与所在区域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关。河湟谷地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由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冲积而成,该区域集中了青海省60%的耕地,2/3以上的人口。表为河湟谷地3000多个行政村地名分类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 主要用字(词) 数量/个 比例/%
① 沟、山、湾、台、滩、崖、岭、坡、坪、峡 652 21
② 树、草、柳、桦、马、羊、牛、虎 128 4.1
③ 河、泉、水、湾、滩 128 4.1
语言类 藏语、蒙古语、土语、撒拉语、方言 854 27.5
军事历史类 营、堡、城、屯 424 13.7
交通经济类 街、巷、园、路、道、铺、店 259 8.3
姓氏类 李、王、马、杨、刘、陶、张、沈 223 7.2
寓托类 团结、丰、安、宁、永 212 6.8
建筑类 寺、城、堡、窑、桥、庙 194 6.2
1.影响河湟谷地①类地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
A.土壤 B.植被 C.河流 D.地形
2.河湟谷地语言类地名出现的比例最高,表明该地区( )
A.多民族融合发展 B.自然资源丰富 C.地势复杂多样 D.地处军事要地
3.河湟谷地人口聚集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热量充足 B.降水丰富 C.农业发达 D.交通便利
武汉都市圈是以武汉市为中心,100km左右为半径的城市联合体。呈现出“中心-外围”与“节点-网络”复合的空间形态特征,节点城市空间组团初具模型,并向一体化的大都市生活圈迈进。如图为武汉都市圈多中心产业空间组团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武汉都市圈中受武汉市辐射影响最强的组团是( )
A.鄂黄黄 B.孝应安 C.仙天潜 D.咸赤嘉
5.都市圈中的城市组团发展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同质发展 B.拓展生活空间 C.促进产城融合 D.增大竞争压力
6.为推动武汉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②提升城市行政等级,优化政务服务水平
③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④重点发展核心城市,扩大核心城市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岭土是一种黏土矿物,因最先在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村发现而得名。景德镇依托当地的高岭土逐渐发展成“世界瓷都”。如图示意景德镇瓷器产业的发展历程。完成下面小题。
7.获得中央的转移支付资金后,景德镇可用于( )
①优化产业结构②治理环境污染③扩大资源开采④资助企业外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为配合景德镇的“申遗”,当地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发展新产业 B.研发新工艺 C.举办文化节 D.延长产业链
鄱阳湖是一个流动水体浅水湖泊,进出湖泥沙量变化大。2000年长江干流禁止采砂,大量采砂船进入鄱阳湖。2018年以后湖区采砂活动全面停止。图示意1956——2020年鄱阳湖进出湖泥沙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9.1956—2020年期间,鄱阳湖泥沙冲淤变化趋势为( )
A.泥沙冲刷为主 B.泥沙淤积为主
C.先淤积后冲刷 D.先冲刷后淤积
10.2001年出湖沙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出湖水流加快 B.入湖沙量增加
C.湖泊泥沙悬浮 D.出湖水量增加
湖南郴州飞天山—高椅岭丹霞地貌与目前常规丹霞地貌存在显著差异。景区东侧以华南少见的圆顶岩丘状及线状沟槽地貌为主,而西侧为“顶斜、陡坎和麓缓”型峰林状丹霞地貌景观。研究发现,景区东西两侧岩层虽然形成时间大致相同,但一侧为砂岩,另一侧为砾岩,由此形成了东西两侧不同的景观。下图示意该景区地质剖面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高椅岭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
A.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风化侵蚀
B.水平挤压—固结成岩—风化侵蚀—断裂抬升
C.风化侵蚀—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
D.断裂抬升—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
12.下列关于该景区岩层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东侧为砾岩,硬度较低 B.东侧为砾岩,硬度较高
C.西侧为砾岩,硬度较低 D.西侧为砾岩,硬度较高
13.高椅岭丹霞地貌不同地形部位的植被存在显著差异,其直接原因是各地形部位的( )
A.热量差异 B.降水差异 C.岩性差异 D.土壤差异
农业碳排放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农业产值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下图示意2000-2021年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 )
A.2000-2003年快速下降 B.2004-2009年先降后升
C.2010-2021年快速增长 D.2000-2021年波动变化
15.2000-2021年我国农业碳排放强度及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分别为( )
A.增大,减小 B.减小,减小 C.增大,增大 D.减小,增大
16.对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增长起减缓作用的有( )
A.提高农用薄膜使用率 B.积极提倡使用有机肥
C.提高农业机械普及率 D.提高畜禽类消费水平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木薯喜热、抗贫瘠,对温度反应较敏感,生长初期对水分需求较大,是非洲主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木薯种植有近200年历史,集中分布于广西、海南等地,是世界最大的木薯进口国,一部分进口自尼日利亚。尼日利亚是全球最大的木薯生产与出口国,因品种和技术落后,该国木薯单产低、产品加工水平有限。2024年,中国某科研院所与尼日利亚开展木薯产业合作,推广机械化设备、绿色栽培技术,带动该国木薯产业发展。下图为尼日利亚各行政区2001~2010年平均木薯产量分布图。

(1)简述尼日利亚木薯的分布特征。
(2)与广西、海南相比,分析尼日利亚主产区木薯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
(3)说明中尼开展木薯产业合作对尼日利亚国家安全的意义。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为典型的河口冲积地貌,历史上以“多淤善徙”著称,入海口频繁改道,不断改变着三角洲的形态。下图示意黄河入海口的海岸线变迁和河道变迁。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严重,天然植被多为盐地碱蓬、桂柳、芦苇等盐生植物,可以吸收部分盐分并排出体外。2016年,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建立了青岛耐盐碱水稻研发中心,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试种海水稻面积不断扩大。
材料三:目前,在黄河三角洲重度盐碱地上探索出了农牧融合规模化经营模式,在种植业基础上,盐碱荒滩大力发展生猪养殖,粪便制取沼气,沼液肥田,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1)据图,描述1855年至1976年间黄河三角洲的变化特点。
(2)分析天然植被对改良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的重要作用。
(3)简述在黄河三角洲盐碱荒滩上大力发展生猪养殖的生态、经济效益。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蓝印花布是以蓝草中提取的靛蓝为染料,采用全棉面料通过多道印染工艺制作的手工印花织物,曾在我国民间广泛流行。江苏省南通市地处长江三角洲,被称为“中国蓝印花布之乡”。该地历史上纺织手工业发达,明清时期棉花和蓝草种植广泛,曾经“乡乡都有染布坊,村村都有染布匠”。目前,南通仍有少量传统蓝印花布生产,成为传统土布生产的“活化石”。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下图为南通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明清时期南通“乡乡都有染布坊”的原料和水源条件。
(2)当前南通传统蓝印花布的订单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及部分东南亚国家。分析南通传统蓝印花布在这些国家至今仍具有市场的原因。
(3)有人认为,采用现代工艺技术生产蓝印花布有利于南通传统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 2.A 3.A
4.A 5.C 6.B
7.A 8.C
9.C 10.C
11.A 12.D 13.D
14.D 15.D 16.B
17.(1)①分布较为广泛;②高产量区集中分布于该国东南部;③低产量区主要在该国北部。
(2)①纬度更低,光热更加充足;②全年无霜,气候稳定性强;③靠近赤道,无台风等天气影响;④雨季较长,满足木薯生长初期水分需求。
(3) ①可以提高木薯的产量,增加粮食供应,提高粮食自给能力;②可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安全性;③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社会稳定性;④推广绿色栽培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18.(1)总体向东北方向扩展,三角洲面积扩大;不同时间段增长速度不同(1855-1972年面积增长较慢,1972-1976年增长速度较快);河道数量减少。
(2)盐生植物吸收土壤盐分,可降低土壤盐度;植被的生长,枯枝落叶分解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植被能够涵养水源,抑制土壤中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湿度。
(3)生态效益:生猪养殖,可以利用粪便制取沼气,增加了能源供给,减少了煤炭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环保效益显著);沼液肥田,提高了土壤肥力,缓解了土地退化(盐碱化)。
经济效益: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单位产出增加,提高了经济效益;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19.(1)当地棉花种植广泛,(位于棉产区,或者棉花易获得)棉花充足,棉布(全棉面料)多;当地蓝草种植广泛,蓝草充足,从蓝草中提取的(靛蓝)染料多。当地临近长江入海口,水资源充足;河流纵横交错,取水便利。
(2)蓝印花布手工制作,品质优良,质量上乘;南通市与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地距离近;南通市与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地文化相似,文化认同度高。
(3)赞成;机器生产效率高,蓝印花布产量大,资金收入高,因此有充足的资金用于保护蓝印花布制作工艺。不赞成;机器生产产量大,单价低,会对手工生产的蓝印花布市场带来冲击,不利于蓝印花布技艺的传承与发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