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理解性默写(期中复习课件)高一语文上学期统编版(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5 理解性默写(期中复习课件)高一语文上学期统编版(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专题05
理解性默写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复习
考点大串讲
统编版
目录
01
考情透视
02
知识梳理
03
典例引领
04
考场练兵
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第一部分
考点解读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中国古代作品,读懂文章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强调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与运用,注重对诗文内容、情感与艺术特色的整体把握,实现记忆与理解的统一,提升语言积累与文化认同。
课标要求
考查题型 内容要点 命题趋势
开放类 重视对某一主题、意象、意旨下,学生的理解与积累,重视具体情境的运用。 1. 理解性优先:弱化机械记忆,强调对诗句含义、上下文逻辑的理解与应用。
2. 文化传承: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目,强化文化认同与传承意识。
指向类 考查某一特定篇目下,特定内容理解的语句考查。 知识梳理·方法技巧
第二部分
知识梳理
考点01类型及角度
类型一:限定式
角度一:以句意解释设境
命题者对所考查的句子在句意上有明显的提示,并在题干中注明句子的出处。这种情境式默写,关键考查考生对句意的准确把握。
角度二:以手法技巧设境
命题者把要考查的重点放在句子的手法技巧上,要求学生根据对手法技巧的理解来调动相关的记忆。
角度三:以内容关联设境
这类情境式默写,给出的提示语不是所填句子的解释,而是所填句子前后句的意思或者与所填句子有其他方面的关联,需要关联起来思考。
知识梳理
考点01类型及角度
类型一:限定式
角度四:以观点主旨设境
命题者在设置题目时,将考查的重点放在文章的关键句子上,让学生思考整篇文章的主旨,或某一个重要段落的中心句。
角度五:以迁移运用设境
命题者设置的情境,不再局限在文本内容,而是将诗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作为情境,让学生调用平时所掌握的知识融合思考,得出所要默写的语句。
知识梳理
考点01类型及角度
【2024·新高考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 ”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受到游客喜爱。
【答案】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知识梳理
考点01类型及角度
第一步:先看句意明不明(句意明,就锁定)
知识梳理
考点01类型及角度
第二步:再思结构有何特征(句意不明,看结构有何特征)
知识梳理
考点01类型及角度
第三步:句意结构都难定,再以技巧来锁定(此类题目需综合三者才能定)
知识梳理
考点01类型及角度
类型二:开放式
角度1:诗词意象
诗词中的意象是情与景、心与物的统一体。以“意象”为牵引,串联相关名句是新高考名篇名句默写题的新考法。这类情境式默写题的情境点出需填名句中的重点意象(人、事、物等),作答时根据这些意象可准确定位需填名句。
角度2:文化词语
这类词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有着长期的文化积淀,在古诗词中大量出现,成了一个地域、一种情感、一种文化的标志。以文化词语设题,使名篇名句默写更具人文色彩。
角度3:作品主题
主题是诗文的灵魂,抓住主题,也就领会了诗文的核心,因此学生可以以“主题”归类,归纳一类名句的背诵。这类名句填写,不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所能完成的,更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目的,也更符合高考对核心素养的要求。
知识梳理
考点01类型及角度
【2024·全国甲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行至群山深处,见到一挂瀑布飞泻而下,水石激荡,轰鸣作响。于老师回头对学生们说:“这不就是古诗中写的‘ , ’嘛!”
【答案】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知识梳理
考点02 常见题型梳理
(一)文意阐释型
文意阐释型的题干是对填写句子的翻译或解释,这类题比较简单,在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中出现频率逐年降低,例如:
【2025届广西桂林市高三第一次跨市联合模拟检测】在讨论从师求学的问题时,有人认为应该选择年龄大的人作为老师,而韩愈在《师说》中则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从师的目的是学习道理,与年龄大小无关。
【答案】 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二)表情达意型
如果题干是对补句思想情感的概括或分析,则被称为表情达意型,这类题型在全国卷中多有体现。例如:
【2025年河南省天一小高考高三三模】《登岳阳楼》中,杜甫从感慨孤舟老病之身世,转而忧虑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知识梳理
考点02 常见题型梳理
(三)关系补充型
即在题目中设置一定背景,题干给出的提示语与补句之间形成某种逻辑关系,作为所填内容的原因、结果、转折、递进等条件,这类题同样出现得比较频繁,例如:
【2025届东北育才学校超常部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古人创作以物寄情,动情点往往不同:归有光院中的枇杷树因为“ ”,故睹物思人;姜夔看到桥边芍药寂寞清冷,感慨其“ ”。
【答案】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年年知为谁生
(四)语境完善型
即在题目中所填句子前或后提供一定的语境,考生根据语境作答。
【2025·江苏·南京、盐城高三一模】班会课上,老师引用《种树郭橐驼传》中“ , ”教导学生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避免拔苗助长。
【答案】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知识梳理
考点02 常见题型梳理
(五)句意关联型
【2025·山东潍坊·模拟预测】劳动之美是多元且动人的,既有“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的辛劳朴素,也有王维《山居秋暝》中“ , ”的纯美雅致。
【答案】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六)意象特指型
【2025届河北省沧州市五县高三下一模考试】“霜”是水汽在温度很低时的一种凝华现象,也是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以“霜”为载体,可以寄乡思、喻高洁等,例如“ , ”。
【答案】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典例引领·即时检测
第三部分
典例引领
1.【24-25高一上·广东汕头·期中】补写出下列空缺的句子。
(1)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故愤而辞官,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也表达了类似的人生态度。
(2)《道德经》中“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提醒我们要看到“无”的作用。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在描绘音乐声时 “ , ”这两句即点出“无”胜于“有”。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用“ ”写周瑜的装束来显其儒雅,用“ ”写容貌来表达岁月流逝、壮志难酬的失意心情。
(4)小刚临摹了一幅古代将军身骑骏马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引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句子,比如“ , ”就很好。
(5)古诗词中常用猿这个意象营造凄清的氛围,表达悲伤的情绪,比如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中的“ , ”。
典例引领
【答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羽扇纶巾 早生华发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幽、纶、华、渌、渚。
典例引领
【即时检测1】
2.【24-25高一上·四川德阳·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激浊扬清的文章的句子是:“ , 。”
(2)《短歌行》中,作者在结尾用典来表达自己对人才渴望的诗句是:“ , 。”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通过听觉描写来表现田园生活的朴素自然的诗句是:“ , 。”
(4)青色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之一,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 ”描写将要下雨时的阴郁,又用“ ”表现天空的广袤无垠。
(5)诗人常用酒来抒发感慨,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 ”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都以酒寄托自己的忧思。
(6)杜甫《登高》中“ , ”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
典例引领
【答案】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云青青兮欲雨 青冥浩荡不见底 往往取酒还独倾(举酒欲饮无管弦) 一尊还酹江月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哺、吠、颠、冥、酹、萧。
考场练兵·分层实战
第四部分
实战演练
重难突破
5.(24-25高一上·河南许昌·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中“ ”一句形容南朝刘裕军队的浩大气势,下片中“ ”一句写好大喜功的刘义隆的惨败局面。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李白十分崇拜谢灵运,常常称其为“谢公”,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 ”。
【答案】气吞万里如虎 赢得仓皇北顾 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解析】易错字词有:“赢”“仓皇”“纶”“樯橹”“渌”“著”“屐”。
实战演练
重难突破
6.(24-25高一上·河南周口·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游览天姥山急切之情的诗句是“ , ”。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酒器代酒,通过祭酒行为表达某种人生感受的两句是:“ , 。”
(3)《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 ”。
【答案】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解析】易错字:度、尊、酹、浔、荻。
实战演练
重难突破
7.(24-25高一上·广东广州·期中)完成默写。
(1)曹操《短歌行》中,作者仿用《管子》中的话,表达了尽可能多的接纳贤才的句子是:“ , 。”
(2)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 ”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受到游客喜爱。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 ”两句,展现了诗人敢于向权贵挑战的不屈品格。
【答案】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解析】易错字:荫、檐、摧、事。
实战演练
重难突破
8.(24-25高一上·广东深圳·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 , ”一联,视角高低变化,描写有声有色,展现了夔州秋天独特的景色。
(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时,先用“ ”写其校弦试音,接着用“ ”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内心世界的波涛汹涌。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有“ ”的结局。
【答案】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易错字词:猿、啸、渚、拨、胥、赢、仓皇。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每天解决一个小问题,每周攻克
一个薄弱点,量变终会引发质变。
教师寄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