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在这个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要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这个时期”是(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2.学者陈旭麓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晚清政府拒绝通过改革挽救其统治 B.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C.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度 D.戊戌政变导致变法措施完全被废除3.下列连线正确的是( )①《临时约法》——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②国民党的《训政纲领》——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④边区“三三制”原则——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13世纪左右,西欧确立了除国王外,贵族和市民阶层也能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体制。这一体制是A.封建等级制 B.君主立宪制 C.君主专制 D.等级君主制5.1868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宪法第14条修正案,其中规定: 所有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的人,都是合众国的和他们居住州的公民。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这一规定A.实现了联邦与各州的分权制衡 B.确保了美国联邦法律的至上性C.推动国家认同观念的不断发展 D.是联邦与各州之间妥协的产物6.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结论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867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 1884年 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A.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 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C.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D.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7.在西周的政治体制中,监是由王朝中央派出,负责监督地方的特殊官员。下列官职(或机构)的职能与西周的“监”最为接近的是( )A.唐代的门下省 B.汉代的刺史C.宋代的三司使 D.明朝的内阁8.中国古代某朝代,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形成“台谏合一”的局面。此朝代应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9.下图所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特点是( )A.以官举士,择优选拔 B.冲破门第,品德惟上C.公开考试,平等竞争 D.自由报名,惟才是举10.开创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的是( )A.子产“铸刑书” B.汉朝制成《九章律》C.夏朝颁布《禹刑》 D.明朝颁布《大明律》11.“《唐律疏议》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材料中的“经验”是指( )A.以经注律 B.严刑酷法 C.依法治国 D.律例合编12.在中古时期的西欧,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必须获得谁的许可 ( )A.国王 B.领主 C.教会 D.法院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十二铜表法》代表着古代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B.立法和司法独立是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C.大陆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法官作用突出D.英美法系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14.“终明之世,边防甚垂,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防御。”材料所指的“防御’对象是( )A.匈奴 B.倭寇 C.蒙古 D.女真15.国际法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为其奠定基础的是( )A.《至尊法案》 B.《战争与和平法》C.《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D.《非战公约》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 春秋中后期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亩数征税。秦汉按编户征收租赋。隋唐实行租庸调制,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赋税。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明后期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清雍正初年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丁税。(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主要税种以及赋税演变的趋势。(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赋税改革的意义。17.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材料二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关系陷入日益动荡和混乱的状态。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背景,指出该体系的影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外交以革命为视角,基本诉求是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核心观念是独立自主与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转以发展为视角,外交工作紧密配合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发生重大变化,做出和平与发展的新判断,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了新诠释,致力于建立均衡的对外关系。中国成为现存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谋求以渐进方式推动国际秩序的改进,决心走和平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中国成为令世界瞩目的新兴大国。面对新挑战,中国的外交观念在继承以往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摘编自章百家《新中国成长历程中外交观念的变迁—从革命的、民族的视角到发展的、全球的视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参考答案1.C2.B3.D4.D5.B6.B7.B8.C9.C10.A11.A12.C13.B14.C15.B16.(1)税种:土地税、人头税、财产税、杂税。演变趋势:逐渐取消人头税;用实物纳税到货币纳税。(2)明朝中后期,国家财政困难,赋税制度复杂且不统一,导致税收效率低下;地方官员贪污腐败严重,农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加剧;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白银充足。(3)①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废除人头税,减少隐瞒人口现象,提高人口出生率,有利于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③废除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劳动者的人身控制松弛,有利于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④赋税简化,有利于政府征税,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17.(1)原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英国经济实力强大。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有利于确立和巩固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2)背景:金本位制崩溃;吸取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恢复战后经济的需要;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影响:该体系是二战后确立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促进了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18.论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助推新中国走向世界政治舞台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使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中国政府从革命的和民族的利益出发,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按照“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按照“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先谈判后建交,相继与印度、丹麦等国建交,迎来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热潮。同时,新中国政府与印度、缅甸等国在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政策下,新中国政府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为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积极支持,加强了新中国政府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总之,新中国政府开创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巩固新政权、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提高国际声望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其它论题及阐述,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