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4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4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古往今来,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发出无尽的遐想。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是李煜的故国之月
李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是杜甫的故乡之月
杜甫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的哲思之月
苏轼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柳永的寂寞之月
柳永
“盛唐第一诗”、“孤篇压全唐”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学习目标
赏析本诗含蓄、隽永、连绵、景理情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1
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2
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情感,感悟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三观。
3
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张若虚生平事迹不详,唯知其曾任兖州兵曹。开元初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
张若虚(约660年-720年)
走近诗人
其诗作语言清丽,富有跌宕起伏的音乐美感,诗境优美深邃。《全唐诗》中张若虚的诗作仅存两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写闺情,诗风近齐梁;另一首就是千载传诵的抒情杰作《春江花月夜》。
走近诗人
活动一
诗歌诵读
整体感知
走进诗歌
初读正音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yàn
xiàn
tīng
xiān
jiǎo
diàn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piān
pái
dǎo
zhēn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初读正音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qián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jié
文章标题包含了“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你认为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线索)?
月升
月悬
月斜
月落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再读理线

全诗以月升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
春江花月夜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全诗可分为几大层次?
月下之景
月下之思
月下之情
全诗围绕这一纽带“月”分为几层?每层主要写什么?
该诗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三读分层
月下之景(1—8)
月下之思(9—16)
月下之情(17—36)
情感美
哲理美
景物美
景物美:
赏月下之景
春江花月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译文: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诗中描绘了什么画面?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什么情感?
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什么情感?
意象
意境
情感
江潮连海
月共潮生
水绕芳甸
月照花林
流霜白沙
清幽静谧
朦胧恬静
空灵梦幻
赞叹大自然的绮丽景色,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手法:从远到近、从大到小、动静结合、比喻
哲理美:
悟月下之思
月下之思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向思考人生。张若虚的内心是纯净、无纤尘的,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下面这句特别纯真的追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月下之思
诗人将明月永照与人生更替对照着来写,阐明了“宇宙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这一哲理。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和绝望,缘于对人生的热爱。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诗人对宇宙和人生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宇宙永恒,人世短暂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古今同思
这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憧憬和悲伤。但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李泽厚(《美的历程》)

感情基调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他跳出了个人生命意义的小圈子,而是关注到整个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以群体生命的延续回答了这个令人类永远感伤的宇宙命题。
一种属于人类初始阶段的生命意识的觉醒!
哲理美
“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明月,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间的离愁别恨,过渡句。
赏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①自然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易逝;
②月的圆满与人的孤独无依;
③月之有情和人生的残酷无情。
月下沉思图
情感美:
析月下之情
“白云” 暗喻游子离家远去而又行踪不定,自然而然地引出“扁舟子” 上的游子。
“青枫浦” 为地名,“枫”“浦”常用为离别的景物、处所。
“扁舟子”指飘荡江湖的游子。
“明月楼”以物代人(游子之妻),以思妇的相思来反衬游子的倦客愁。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
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
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白云:飘忽不定。比喻游子的行踪不定。(浮云)
青枫浦:送别地点的代称。
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
明月楼:以物代人(游子之妻)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总写游子和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
一种相思,两处离愁。
人世间共有的、普遍的离别相思之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 (漂泊在外不得志的代名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
译文注释
重点意象解读
扁舟:“漂泊”是扁舟意象的基本内涵。古代文人或为生计、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一条扁舟,漂泊天涯,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自由。
例: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张九龄《初发江陵有怀》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张孝祥《念奴娇》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译文注释
重点意象解读
明月楼:以思妇的闺楼写思妇的相思之情。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捣衣”古时制衣的料子如罗纫、缟练等大都是生料,必须捶捣,使之柔软熨贴,做成的衣服才能穿着舒适。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板(称为“砧”,一般为石制)上,用木棒(称为“杵”)敲平,这个过程称为“捣衣”,也叫“捣练”。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妇女白天一般忙于操持家务,照料孩子,晚上才有空闲时间为家人准备衣物,多于寒冬来临之前的秋夜进行。
捣衣是中“思妇”主题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月下捣衣,风送砧声不仅使思妇伤情,也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捣衣】古时制衣的料子如罗纫、缟gǎo练等大都是生料,必须捶捣,使之柔软熨贴,做成的衣服才能穿着舒适。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板 (称为 “砧”,一般为石制上,用木棒(称为“杵”)敲平,这个过程称为 “捣衣”,也叫“捣练〞;有时是在衣服做成之后进行捶捣,前人诗歌中也统称“捣衣〞。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
重点意象解读
捣衣的机械重复的劳作,砧声单调悠长,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 主题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思妇怀远图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可怜楼上徘徊的月光,应该照耀在守候在家的思妇的梳妆台上。月光洒在玉门帘上,门帘翻卷,却卷不走月光,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欲拂去月光却拂去又来。
这时相思之人共同望着月亮可是不能互通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照射去跟随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鱼儿出没只能使水面泛出波纹。
“卷”和“拂”:表明思妇的思念之苦,她想赶走恼人的月光,可月光却卷不去、拂还来,正如她对游子的思念,想忘记却做不到,生动细腻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对游子的相思之苦。
根据“卷”和“拂”两个动作,请试着揣摩思妇的心理。
如何理解“裴回之月”?
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
二是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感到怜悯而不忍离去;
(1)“裴回”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月的徘徊其实是人的徘徊。
(2)“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诗中怎样细腻地表现思妇对游子的相思之苦?
思妇怀远图
此处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鱼龙”、“鸿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思妇怀远图
寄托诗人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
也是信使,传递爱情、亲情、友情之书。
代称书信:“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人常把书信叠成鲤鱼形状。
意象积累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游子思归图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江水流淌,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在潇水湘江的离人的距离无限遥远。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落月牵动着离人的别愁,将光辉洒满江畔的林木。
春天——春半
春江——江水流春
花林——落花
月升——月斜(月落)
今夜——昨夜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游子思归
花落、水流、月落,都有美好事物消逝之意,既是写自然界美好春光的流逝,也是青春、幸福和憧憬的流逝,表现了游子青春逝去、有家难归的凄苦和落寞。
前后意象区别: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沉沉”写出了游子归期难定的沉重心理和孤寂之情。
“无限路”写游子与思妇天各一方,衬托了他的相思之苦。
一个“满”字写出了愁思的深厚。月光洒满江边的树林象征着无穷无尽的离愁,月色和离愁水乳交融。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游子思归图
这八句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游子对思妇的相思?
虚实结合:在梦中也想归家。
寓情于景: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想要归家的心情。
夸张:以“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
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月下之景
月下之理
月下之情
月光清凉
月色朦胧
人类无尽
宇宙永恒
思妇怀远
游子思归
画意
春江花月图
哲理
月下沉思图
诗情
思妇怀远图
游子思归图
“这诗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依然是一语百媚,轻快甜蜜的”。——李泽厚(《美的历程》)
月是全诗的灵魂
景物描写的主体

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

哲理思考的凭借

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

课堂小结
全诗以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营造了朦胧恬静、幽深静谧而又略带惆怅的意境。
构成了春江花月图、月下沉思图、思妇怀远图、游子思归图四幅图画,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呈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
理解性默写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两句诗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 ”。
(4)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面对着空中的那轮明月,不由生出了“ ? ”的遐思。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理解性默写
(5)《春江花月夜》中写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树林的句子是“ , ”。
(6)《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比喻和侧面烘托表现月光洁白明亮的两句诗是“ , ”。
(7)《春江花月夜》中的“ , ”两句诗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思妇内心的极度痛苦。
(8)《春江花月夜》中含蓄地表现思妇想要向漂泊在外的丈夫传递信息也不能实现的两句诗是“ , ”。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理解性默写
(9)《春江花月夜》中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10)《春江花月夜》中分别从游子思妇不止一家、一处的角度来写相思之情的两个句子是 “ ? ?”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思妇怀远,游子思归。春江花月,年年如斯。
一切生命在宇宙中都会显得渺小和短暂,但正因这份由此而起无奈和希冀,才让感情显得更加不易和厚重。
古今同思
木心: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苏轼: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