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6届高三华师联盟10月质量检测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阅读(72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①农耕乃衣食之源,人类文明之根。我国是一个农耕大国,在漫长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古代先民发现和掌握了大量农业生产法则,并把这些法则用谚语的方式加以总结和传播,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繁荣农耕文化。让我们重温中华传统农谚,品味其语言艺术,提炼其思想精华。②我国农谚中多有重土类谚语,如“无土不养民”“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等。土地能产万物,这是土地赋予人类的价值感。土地价值感的存在,让农民对土地有了别样的情感。如“土中生万物,地内产黄金”就把土地视为生命之源、无价之宝;而“财主爱钱,农民爱田”则以对比方式表明了农民对土地的情感。基于对土地价值的认识,我国先民把农业置于百业之首,“七十二行农为本,万顷良田粪当先”。③面对这片赖以栖息的土地,中华民谚中有三条护土惜土法则:深耕,施肥,灌溉。如“深耕长谷,浅耕长草”“田土耕得深,瘦土也出金”等倡导“地要深耕”;而“肥田出好种”“金筐银筐,不如粪筐”等则极言施肥的重要性。除施肥外,作田还要灌溉,“田是崽,水是娘”“水利不修,有田也丢”等则阐明“水”于庄稼的重要。④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先民发现土地的耕耘、收成的好坏离不开温度、雨水等自然条件,因此,为了求得与天地同频共振,先民开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通过细致观察、深入思考,从中找出气候变化规律,用以指导生产。众多气象类谚语也由此生成,具体包括两种类型:天象类和物象类。⑤天象类的如“立春落一滴,蓑衣挂上壁”“夏至见青天,有雨在秋边”“十月无霜,下年无糠”等。上述谚语体现了先民对天象的细致观察。在长期与大自然密切接触的农耕生活中,先民深刻感受到了人与天地的和谐共生,因此,从天象观自然之风雨,以风云变幻来测阴晴雨雪也就成【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H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