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6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晚清至民国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6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晚清至民国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六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晚清至民国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山东淄博三模)下图为1845—1848年英国货物输华总值(单位:英镑)。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C.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2024广西猜题卷)19世纪70年代中叶,我国出口商品的种类只有80余种,1894年增至200余种。其中生丝、茶叶等传统商品出口比重急剧下降,豆类、棉花等农副产品逐渐增多。这反映了(  )
A.清末新政扭转了贸易逆差
B.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C.晚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剧
D.实业救国带动民族工业发展
3.(2024河北衡水中学三模)学者认为:当时的中国备受社会经济弊病、军事衰弱、政治腐败、人口过剩、自然灾害和广东局势紧张的困扰,国家出现大动荡的条件成熟了。材料中所说的“大动荡”事件(  )
A.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B.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性质
C.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D.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据统计,1875年《申报》对收复新疆的报道有19篇,1877年增至40篇,1880年增至177篇。1875—1877年,报道以战时消息居多。1879年后,围绕“海防与塞防”“收复伊犁”“新疆善后”等评论增多,且多刊于头版。这反映出(  )
A.民间舆论影响朝廷决策
B.收复新疆成为朝野共识
C.时人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D.清廷疏于海上防务建设
5.(2024辽宁葫芦岛一模)1865年清政府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最初计划以造船为主,因镇压人民需要,改造枪炮,造船成果极为有限。甲午中日战争后因经费紧张,无力造船,船坞长期荒废,1905年将造船部单独划出,招商经营。由此可知,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
A.随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而解体
B.体现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C.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设立
D.折射出近代化过程举步维艰
6.(2025湖南常德起点考)下表中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是我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 洋务派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和民用工业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反映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由人治社会迈入法治社会
7.(2024山东潍坊三模)严复在《原强》中指出,西洋“其鸷悍长大,既胜我矣,而德慧术知又为吾民所远不及……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能使其民皆若有深私至爱于其国与主,而赴公战如私仇者”。这一思想(  )
A.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根基
B.提供了反清斗争的理论依据
C.突破了“中体西用”的藩篱
D.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8.(2024山东中学联盟高考押题)1902年蔡锷在《军国民篇》中指出“欲建造军国民,必先陶铸国魂”,他认为的国魂,便是尚武精神;1903年梁启超在其《论尚武》中也指出:“然则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他们旨在(  )
A.锻炼国人体魄推翻清朝统治
B.学习军事技术抵御列强侵略
C.振奋国人精神挽救民族危亡
D.进行思想启蒙维系传统文化
9.(2025八省联考陕西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宣布免除清朝的厘金、杂捐等不合理旧税。但是,在现实需求面前,1912年2月临时政府又恢复了部分地区的税捐、盐课、盐厘等旧税,同时还向海外华侨和国内民众劝募公债。南京临时政府改变政策意在(  )
A.应对严重财政困难
B.全面完善税收体制
C.有效聚拢全国税收
D.筹集资金供给军需
10.(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下表是清末皇族、立宪派、革命派各自关于保中国与保大清的认识。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派别 主张
清末皇族 先保大清,顺便保中国
资产阶级立宪派 先保中国,顺便保大清
资产阶级革命派 只保中国,不要大清
A.皇族认为保大清与保中国同等重要
B.立宪派主张延续皇族固有统治
C.革命派不具有反抗帝国主义的精神
D.资产阶级革命面临着重重阻力
11.(2024湖南师大附中二模)中国近代经济学家陈焕章(师从康有为,与梁启超同门)于1911年撰写的《孔门理财学》中提出,要用经济史方式思考“义利之辨”,依赖经济史构建出立足于传统的“理财学”,并提出“儒家社会主义”的思想。据此可知,陈焕章的思想(  )
A.表明了近代义利观念的淡化
B.折射出近代化下的理论探索
C.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土思考
12.[2024华大新高考高三4测评(安徽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同盟会内部在讨论临时政府体制问题时,孙中山说:“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宋教仁则认为:“内审国情,外察大势,鉴于责任内阁之适于民国也,起而力争。”这表明当时(  )
A.孙中山反对采取总统制
B.同盟会内部一致认同内阁制
C.宋教仁主张实行内阁制
D.同盟会试图限制袁世凯专权
13.(2024百师联盟广东高三12月联考)下面是中国近代工业厂数和资本统计图(部分),对这一时期工业发展情况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B.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工业结构发展更趋于均衡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
14.(2024江苏扬州高三上期末)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资本家奋发努力,改善企业管理,刻苦钻研本行技术业务,在全国人民民主爱国运动的推动下,提出“国人愈爱国,国货愈宜精良”“出品精美,创造名牌”,打开产品销售市场。这表明(  )
A.爱国情怀助推民族工业发展
B.民族企业资本实力不断壮大
C.民族工业摆脱技术落后局面
D.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15.(2024北京顺义区二模)下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流行的部分思想流派及其核心主张。
思想流派 核心主张
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实业救国 保护民族工业、实业救国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②社会主义成为一股新思潮 ③救国是中国社会的时代需求 ④传统封建礼教被完全取代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6.(2024广东江门调研)晚清至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法律法规,如1898年《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904年《商标注册试办章程》、1923年《商标法》及《实施细则》、清末的《大清著作权律》、1915年和1928年的《著作权法》等。这一现象(  )
A.说明政府放松对经济的干预
B.表明商业环境得到根本改变
C.为竞争与创新提供一定条件
D.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4北京西城区二模)近代东亚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由于发生了侵略与战争,19—20世纪以中、日、朝三国为中心的东亚历史充满了创伤。
材料一 
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主要内容(部分)
年份 条约 部分原文
1876年 《江华岛条约》 “日本国人民在朝鲜国指定各口,如其犯罪交涉朝鲜国人民,皆归日本官审断。”
1882年 《济物浦条约》 “日本公使馆置兵员若干备警事。设置修缮兵营,朝鲜国任之。”
1910年 《日韩合并条约》 “韩国皇帝陛下将关于韩国全部之一切统治权,完全永久让于日本皇帝陛下。”
材料二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第一款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1899年,中国和朝鲜签订了近代朝鲜历史上第一份对外平等条约《中韩通商条约》。
材料三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19世纪中后期日本对朝鲜的侵略。
18.(2024天津南开区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 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 吾敢以一言武断之曰:李鸿章实不知国务之人也。不知国家之为何物,不知国家与政府有若何之关系,不知政府与人民有若何之权限,不知大臣当尽之责任。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梁启超《李鸿章传》(1901年)
观点二 所谓洋务运动(或称同光新政),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
——摘编自牟安世《洋务运动》(1956年)
观点三 洋务运动与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实际上是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这种发展的斗争。它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也反映了新兴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同正走向没落、垂死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矛盾。
——摘编自徐泰来《也评洋务运动》(1980年)
(1)从材料中任选两个观点,分别概括其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不同观点出现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历史评价问题 (8分)
19.(2024山东济宁二模)20世纪初,晚清政府为了挽救危局曾进行了一系列努力,下表为其采取的部分举措及各地的反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举措一 举措二
1910年春,军咨处通知各省督抚,拟派参谋官督理军务。海军处也电令驻泊于各省的军舰,不得擅离驻地。是年9月,陆军部咨文各省,以后各省的军需,一律由中央统筹拨给,地方督抚不得再行就地筹饷。年底,清廷又采纳载涛的建议,将从前总督例兼兵部尚书,巡抚例兼兵部侍郎(后改为陆军部大臣、副大臣)的惯例,一律取消。除汉族督抚群起反对外,奋起抗争的满蒙官员亦不乏其人。东三省总督锡良一改过去满蒙督抚绝不轻易联衔上奏的惯例旧制,联合各省督抚电奏清廷:“督抚对于新军亦宜仍带兼衔,俾得节制调遣,以备变起非常,因机应付。” 1911年皇族内阁成立后,军咨府再次提出遣派军咨使管理各省负责练兵事务的督练公所。云贵总督李经義首先致电军咨府称,如果实行军咨使监视各省军务而不受督抚节制,那就请朝廷将各省的督抚一律裁撤,否则不予承认。陕甘总督长庚、陕西巡抚恩寿等满族督抚,也出面参与联合电驳,共同抵制军咨府这一计划。
——摘编自王开玺《晚清变局》
史界认为,辛亥革命前,清政府已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观点。
20.(2024北京西城区一模)中国视角下的法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法兰西新王嗣位。是时北方亚美利加之民与英吉利国交战,王助亚美利加战胜。然其饷银渐减,故招爵、僧、民三品会集,以寻聚敛之法。国民弃王杀之,七年国政混乱。有臣曰拿破仑者,武功服众,嘉庆八年登王位,连九年战服四方,恃强黩武,旋败失位……欧罗巴用武之国,以法兰西为最。争先处强,不居人下;偶有凌侮,必思报复。
——摘编自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自千七百八十九年,法兰西之人权宣言刊布中外。欧罗巴之人心,晓然于人权之可贵,群起而抗其君主,仆其贵族。
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用广,其害遂演而日深: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欲去此压制,继政治革命而谋社会革命者,社会主义是也。法兰西人圣西孟及傅里耶,其最著称者也。其后数十年,德意志之马克思,承法人之师说,发挥而光大之。
——摘编自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1915年9月)
魏源与陈独秀对法国关注点明显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答案:
1.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特别是五口贸易的开放和外国商品的涌入,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尤其是内陆和边远地区,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冲击的程度较小,题干信息1845—1848年英国货物输华总值在持续下降可以印证这一点,故选C项;题干信息只是反映了1845—1848年英国货物输华总值,并不涉及这些货物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因此无法得出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这一结论,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被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项史实错误,排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D项。
2.B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70年代中叶后,中国对外出口商品种类增加,农副产品出口增多,由此可推知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程度不断加深,中国日益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故选B项;材料仅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中叶以来我国对外出口情况,未涉及进口信息,无法体现对外贸易的顺逆差,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70年代中叶以来中国对外出口情况,无法直接体现清政府财政危机,排除C项;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的主要途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3.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朝经济凋敝,官员贪污腐败,八旗兵不堪重用,广州成了通商口岸,各种势力交织,局势紧张。这一时期爆发的大动荡是太平天国运动,其反抗清政府统治,并且拒绝列强的屈辱要求,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性质,故选B项;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农民起义,并不利于国家统一,排除A项;洋务运动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排除C项;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
4.C 根据材料可知,《申报》对收复新疆的报道从刚开始战时消息居多,到后来围绕“海防与塞防”“收复伊犁”“新疆善后”等评论增多,且多刊于头版。“收复伊犁”涉及国家领土主权问题,“海防与塞防”的讨论也关乎国家的整体安全和主权,这些变化反映出随着事件的发展,时人对于国家主权相关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C项正确;材料没有任何信息表明民间舆论对朝廷决策产生了影响,排除A项;虽然《申报》对收复新疆的报道增多,但《申报》的报道不能完全等同于朝野的态度。“朝野共识”这种说法缺乏足够的依据,排除B项;材料主要围绕《申报》对收复新疆的报道展开,重点在于新疆相关事务,并没有涉及清廷海上防务建设的实际情况,排除D项。
5.D 材料反映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发展过程曲折,折射出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故选D项;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企业,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B项;洋务派创办洋务企业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官办的封建企业,排除C项。
6.B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属于近代工业,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选B项;我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资政新篇》,排除A项;“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排除C项;近代中国并没有因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而实现法治,排除D项。
7.C 根据材料可知,严复认为西方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说明严复认识到西方政治体制的重要性,只学习器物不能实现真正的富强,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中体西用”的藩篱,故选C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排除A项;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不主张推翻清政府,不能为反清斗争提供理论依据,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严复对西方强大原因的看法,未涉及甲午中日战败的论述,排除D项。
8.C 根据材料“他认为的国魂,便是尚武精神”“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蔡锷和梁启超都生活在晚清时期,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深重。他们认识到,要振兴国家,挽救民族危亡,必须先振奋国民的精神,培养国民的尚武精神,强化国民的国防意识,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培养尚武精神,并没有提及其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且梁启超当时属于保皇派,排除A项;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列强侵略是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材料并未提及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尚武精神的培养,未涉及进行思想启蒙的信息,且他们的目的也不是维系传统文化,排除D项。
9.A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最初取消了一些旧税以回应社会的不满和建立民国新政权的合法性。然而,由于财政困难,政府财源紧缺,因此在1912年2月又恢复了部分旧税,并向海外华侨和国内民众发行公债,这种改变政策主要是为了缓解财政上的压力,A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在宣布免除不合理的旧税后,为缓解财政压力,又恢复了不合理的旧税,这些不合理的旧税不属于税收体制的完善,排除B项;公债不属于国家税收,通过公债募集资金不属于聚拢税收,排除C项;据材料不能得知资金的用途,不能体现改变政策是为了供给军需,排除D项。
10.D 根据表格材料可知,皇族和立宪派虽重点有所不同,但都主张保大清,只有革命派认为应该不要大清,这给革命造成一定阻碍,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面临着来自皇族和立宪派的阻力,故选D项;“同等重要”说法错误,皇族认为只是顺便保中国,排除A项;立宪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对中国政治进行改革,并未延续固有统治,排除B项;材料中革命派强调保中国,推翻清朝统治,不涉及其对帝国主义的态度,排除C项。
11.B 根据材料可知,陈焕章的思想是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对中国传统经济理论进行解释,体现的是面对中国近代化大潮下的理论探索,故选B项;根据材料“要用经济史方式思考‘义利之辨’”可知,未体现义利观的淡化,排除A项;陈焕章的理论是中西方经济学结合的表现,并非“中体西用”,排除C项;1911年,马克思主义尚未传入中国,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道路依然是主流,该书是取材于中国古代典籍,借助西方的经济思想进行论述,排除D项。
12.C 根据材料“内审国情,外察大势,鉴于责任内阁之适于民国也,起而力争”可知,宋教仁认为从国内外形势看,责任内阁制适合民国,所以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制,故选C项;根据材料“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可知,孙中山反对采取责任内阁制,而主张实行总统制,所以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孙中山主张实行总统制,而宋教仁主张实行内阁制,这说明同盟会内部一致认同内阁制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题干所述是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孙中山尚未出任临时大总统,所以试图限制袁世凯专权的问题尚未出现,排除D项。
13.B 根据材料信息1914—1919年与1895—1913年相比,各类工厂数量和工业资本有了很大提升,1914—1919年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工业快速发展,故选B项;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知,纺织、食品等轻工业资金增长比机械、冶炼等重工业增长迅速,说明工业结构发展不均衡,排除C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发起的全国性的经济建设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4.A 根据材料可知,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资本家以“爱国”为动力,改善企业管理,推动技术革新,促进了“国货”质量的提高,表明民族资本家的爱国情怀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主要述及民族资本家的爱国情怀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是并没有述及其“资本实力”的不断壮大,排除B项;材料仅是述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并没有述及其“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并且在该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技术依旧比较落后,排除C项;材料仅是述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并没有述及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问题,排除D项。
15.D “发生根本变化”不符合史实,20世纪初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①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科学社会主义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流行的思想流派之一,故②正确;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深重,各阶级各阶层积极救亡图存,三民主义、实业救国、科学社会主义是救国思想的核心思想,故③正确;“被完全取代”不符合史实,故④错误。故选D项。
16.C 题干中法律法规的出现有助于规范商业竞争环境,从而为当时民族工业的竞争与创新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故选C项;这些法律法规有利于规范商业环境,说明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放松,排除A项;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商业环境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排除B项;主权在民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每个公民都享有参与国家管理的平等权利,而《商标法》等法律体现了对商业竞争行为的规范,不能体现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排除D项。
17.参考答案 19世纪中后期,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制定宪法。当时日本需要资金、市场、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侵略扩张政策的影响下,日本将侵略目标指向邻国朝鲜。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通过强迫朝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包括“领事裁判权”“开放通商口岸”“驻军权”等在内的政治、经济特权,加深了对朝鲜的侵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强迫中国彻底放弃了旧有的宗藩体制,便利其对朝鲜的进一步侵略。1910年,日本通过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了朝鲜。
日本对朝鲜的殖民侵略,使朝鲜国家主权不断丧失,给朝鲜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朝鲜的殖民掠夺,扩大了日本商品的海外市场,有利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刺激了日本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一方面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另一方面也彻底终结了中国传统的宗藩外交体制。
近代日本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给中朝两国带来巨大灾难与变化的同时,也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复杂影响。鉴古知今,地区国际关系需要各国互相尊重与平等合作,共同维护安全并推动发展。
18.参考答案 (1)任选两个观点并进行原因分析。
观点一: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西方军事和生产技术,而没有进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改革。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梁启超代表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基于该立场,指出了洋务运动的不足。
观点二:对洋务运动提出了负面的评价,认为它是反动的、卖国的、维护封建统治的运动。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环境、意识形态和历史研究方法的影响,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当时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主要采用阶级分析方法,强调阶级斗争的观点。
观点三:对洋务运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它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抵御外侮的作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鼓舞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出现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成果。
(2)认识:历史评价受到时代背景、史学研究范式、个人立场和情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历史评价时要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客观、全面、辩证、历史等原则,将历史事件置于其特定时代中进行综合分析。不同的历史评价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有助于全面认识历史。
19.参考答案 分析说明的内容应包括:
①从清政府丧失了存在的法理基础(合法性)的角度作答。如20世纪初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出卖民族利益;资产阶级革命不断发展,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成为时代潮流等。
②从清政府丧失了存在的政权基础的角度作答。如清政府企图收回地方督抚控制的军权,导致满汉官员离心,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统治危机加深。
③从清政府丧失了存在的社会基础的角度作答。如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丧失了存在的社会基础等。
20.参考答案 魏源对法国的关注集中在政治、军事领域,着力介绍法国的政治演进与军事武备。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魏源主张开眼看世界,编修《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知识,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增进了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陈独秀则更关注法国的先进思想,介绍启蒙思想、进化论与社会主义思想等。
民国初年,共和政体没有真正得到巩固,部分知识分子经过反思认识到,必须批判束缚国民头脑的专制与愚昧思想,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礼教,推动思想文化革新,解放人们的思想。
魏源和陈独秀的法国观体现了先进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化,反映了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的时代潮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