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难忘的泼水节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6.难忘的泼水节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7 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课文配有插图,画面喜庆、祥和,人物栩栩如生。图中周总理身穿傣族服饰,笑容满面地端着银碗,正在向人们泼水、祝福,周围的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插图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民”等17个生字,会写“难、忘”等8个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难忘、火红”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能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难点】
1.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2.能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周总理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走进红色革命纪念馆争当红领巾讲解员。今天来到的是展馆的第三站,同学们看这是谁?今天我们就走进周恩来纪念馆,去看一看发生在周总理身上的故事。各位小小讲解员们可要认真听哦,一会儿比一比谁讲解的更细致更精彩。
2.引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指导书写“难、忘”。
“难”:左小右大。“又”撇长点短。“隹”撇不宜长,左竖正而直,稍长;横画平行,间距均匀,右竖居中正对上点。
“忘”: 上窄下宽。“亡”点画居中,横画长度适中,竖折稍短。“心”卧钩呈月牙形,三点位置恰当,整体扁宽。
3.质疑
这泼水节为何如此难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当好红领巾讲解员要用好上节课的讲解小技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要先理清楚。请小讲解员们勇敢的举手讲述本篇课文的故事。
研读课文,感受热闹的泼水节
【任务一:感受热闹的泼水节,学习1、2段】
1.大家想不想看看泼水节的盛况?(播放视频)
这个泼水节为什么难忘?(因为周总理来了)
2.出示课文1、2自然段
3.其实,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一年一度,度是次的意思,那一年一度就是————一年一次(出示词卡:一年一度)也就是这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的时候,告诉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开始了。而这1961年的泼水节因为周总理的到来更是让傣族人民感到特别高兴。谁来把1.2自然段中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指明读)
【任务二:傣族人民热情高涨 学习3段】
1.那天早晨,为了欢迎周总理的到来,傣族人民做了哪些事情呢?你从中能够感受到傣族人民的高兴吗?
2.出示第三段。(指名读)
(1)听出来了,在1961年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从自己居住的各个地方来见周总理。这就是——(四面八方)读好这个词。你们看人们走得那么急,那么欢,脸上还洋溢着笑容,就是为了早日见到周总理啊!。多高兴啊!读好这句话。
(2)不仅如此呢,他们还——(敲着象脚鼓)来的。瞧,这就是象脚鼓。(出示人们敲象脚鼓图片),只有在盛大的节日傣族人民才会敲响它,多么高兴啊!多么激动啊,这就是傣族人民此时此刻的心情!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第1句)
3.看看,为了欢迎周总理,还有什么准备感受到人们的高兴?(出示第2句并板贴:欢迎)
(1)你能想象一下撒满了凤凰花的道路的样子吗?瞧,这就是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的道路(出示撒满的凤凰花图片),一点孔隙都没有的摊平就是——铺上((铺上)你觉得像什么?(出示红地毯图片)他俩长得多像啊!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铺上红地毯?(欢迎贵宾、重要的客人等)是啊,可见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多么令人敬爱啊!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这里的“铺”是多音字,一起来读一读。
4.接着往下读,还有什么准备能感受到人们的高兴?(出示第3句)
(1)读好这个词——(龙船驶过)你们看,古时候的龙是长这样的(出示龙的简笔画字),仔细瞧哦(出示龙的繁体字和图片)、睁大眼睛(出示一条龙船的图片),再仔细看看(出示多条龙船图片),什么感觉?这就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读好这个半句。你看,驶左边是一匹马,意思是龙船就像马儿一样跑得那么快!快速疾驰。
(2)还有吗?
(出示词卡:花炮升天)花炮也叫“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
小结:这句话上下对等,就既让人感受到句子的干净利落,又感到场面的壮观、热闹。人们的高兴,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周总理的到来。
(3)正在这个时候,盼望已久的周总理终于来了,这时,让我们高兴地喊一喊!我们一起欢呼着:—— —周总理来了。
(4)让我们带着这种高兴的感情把第3段读一读。(齐读第3段)
为什么周总理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傣族人民会如此高兴呢?【出示图片内容介绍周总理】
任务三:怀旧剧场再现泼水节
视频还原那热闹的泼水节,下节课我们在一起去看看那热闹又盛大的泼水节。
任务四:认真书写展风采
会写本节课的生字会助力你成为更优秀的红领巾讲解员。
民:头部稍小,横画均匀平行,竖提端正,斜钩弯斜自然。
因:外框端正,宽窄适中,左短右长。“大”居框正中,大小适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
复习生字
2.引导回顾,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感受了那难忘的景、难忘的人,傣族人民迎来了敬爱的周总理。这节课,我们和周总理一起,继续欢度难忘的“泼水节”。
3.自由朗读课文,特别关注一下周恩来总理,注意一下描写周总理的句子,可以用“——”画出来。
二、任务一:研读课文,感知人物
1.傣族人民高兴,还有一个人也很高兴,瞧,他来了。
2.瞧瞧他今天的穿戴和表情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指图并出示第一句)
你们看,左边和右边是相等的,纽扣在中间的白褂,叫——对襟白褂。
3.因为来到了傣族,就穿上了傣族的服饰,再看清楚一些,对呀,他满脸洋溢着笑容。就是——笑容满面(出示词卡:笑容满面)你们看容,上面是一个洞穴,把罐子放在洞穴里,就如同周总理把他的笑容堆在了他的脸上,他多高兴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笑容的词语吗?(喜上眉梢、眉开眼笑),此时的他已经60多岁了,每天都要处理好多国家大事,但是他还是在百忙之中来到了那么遥远那么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把自己也当作了傣族人民中的一员,多么令人敬爱啊!【场景重现说一说】
5.还有哪里可以感受到周总理的开心?那就是还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起了舞呢!(板书:共舞)(出示第2句,动词:接、敲、踩)
过渡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开始泼水了!
(1)周总理是怎样泼水的?(指名说并出示句子。)谁能加上动作给大家演示一下?(指名加动作读)
(2)通过表演,你觉得此时周总理泼水是什么样的心情呢?(高兴)
(3)(出示词卡:祝福)你们看,祝福两个字长得很像,都有“言字旁”,说明祝福更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周总理不光用行动来祝福傣族人民,他还有许多祝福的话儿想要告诉我们呢!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______。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他们 ______。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孩子们 ______。
(4)想象姑娘、小伙的感受。
三、任务二:总结升华,体会难忘
1.齐读课文最后三段。
是呀,这真是一个难忘的泼水节,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地泼水,尽情地欢呼,他们互相庆贺,互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
指导朗读,读出怀念。
场景重现。
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周总理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红领巾讲解员们,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任务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理:左窄右宽。“王”横画平行、均匀,竖画正直居中。“里”横向笔画平行,间距均匀;竖画从框正中直下;下横位置比左部略低。
串:上小下大,撇画在横中线上方靠近竖中线起笔,外框写宽阔,“口”稍收紧。
裤:左窄右宽。“衤”竖画正直,正对上点。“库”横向笔画平行,竖画正对上点垂直而下。
令:撇捺舒展,横撇不宜长,下点和中点与撇捺相接处上下对齐。整体布局宽松。(共46张PPT)










14
八角楼上
67
15
朱德的扁担
16
难忘的泼水节
刘胡兰
69
72
75
17




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
第一课时
指导书写
nán
结构:
左右
偏旁:

组词:
为难 难过
书写指导:左小右大。“又”撇长点短。“隹”撇不宜长,左竖正而直,稍长;横画平行,间距均匀,右竖居中正对上点。
wàng
结构:
上下
偏旁:

组词:
忘记 忘怀
书写指导:上窄下宽。“亡”点画居中,横画长度适中,竖折稍短。“心”卧钩呈月牙形,三点位置恰当,整体扁宽。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
2.小小讲解员们简单的讲解一下课文讲了什么事情?
自读要求
叙述故事
讲述了1961年,敬爱的( )和( )人民一起过( )的故事。
周总理
傣族
泼水节
感受热闹的泼水节
任务一
指导朗读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傣族人民热情高涨
任务二
那天早晨,为了欢迎周总理的到来,傣族人民做了哪些事情呢?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还有什么准备?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多音字

pū(铺床、铺路)
pù(店铺、商铺)  
还有什么准备能感受到人们的高兴?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字源演变

还有什么准备能感受到人们的高兴?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朗读课文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每天他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多重要的事情,工作非常繁忙。为了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远千里,来到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族人民从心底欢迎他。
怀旧剧场再现泼水节
任务三
怀旧剧场
认真书写展风采
任务四
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
mín
结构:
独体
偏旁:

组词:
人民 国民
书写指导:头部稍小,横画均匀平行,竖提端正,斜钩弯斜自然。
指导书写
yīn
结构:
全包围
偏旁:

组词:
因为 因果
书写指导:外框端正,宽窄适中,左短右长。“大”居框正中,大小适中。
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
第一课时













寿
识字开花



研读课文,感知人物
任务一
自由朗读课文,特别关注一下周恩来总理,注意一下描写周总理的句子,可以用“——”画出来。
自读要求
咖啡色长裤
水红色头巾
对襟白褂
周总理今天的穿戴和表情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周总理身穿 ,
,头上包着 ,
地来到人群中间。
过节场景精彩重现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还有哪里可以感受到周总理的开心?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柏树枝
银碗
周总理是怎样泼水的?
周总理把水泼向谁?向他(她)祝福什么?试着说说。
周总理把清清的水泼到老人身上,祝愿他们: 。
周总理把清清的水泼到青年身上,祝愿他们: 。
周总理把清清的水泼到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
健康长寿
事业有成
健康成长
总结升华,体会难忘
任务二
清清的水,泼啊,洒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朗读课文
(穿着)周总理身穿 , ,头上包着 , 地来到人群中间。
(跳舞)他接过 ,敲着 ,踩着 ,跟傣族人民 。
(泼水)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 ,一手 ,向人们 ,为人们 。
(祝福)傣族人民一边 ,一边向周总理 ,祝福他健康长寿。
(合)清清的水,泼啊,洒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么开心!
过节场景精彩重现
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周总理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亲民、爱民
和人民心连心
平易近人
象脚鼓
凤凰花
银碗
松柏枝
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红领巾讲解员
认真书写展风采
任务三
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

结构:
左右
偏旁:

组词:
道理 理由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王”横画平行、均匀,竖画正直居中。“里”横向笔画平行,间距均匀;竖画从框正中直下;下横位置比左部略低。
指导书写
chuàn
结构:
独体
偏旁:

组词:
串联 客串
书写指导:两“口”均为扁形,间距适中;下“口”稍宽﹔竖画从“口”中部垂直而下。
指导书写

结构:
左右
偏旁:

组词:
棉裤 裤子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衤”竖画正直,正对上点。“库”横向笔画平行,竖画正对上点垂直而下。
指导书写
lìng
结构:
上下
偏旁:

组词:
口令 命令
书写指导:撇捺舒展,横撇不宜长,下点和中点与撇捺相接处上下对齐。整体布局宽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