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十三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试
初二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小华同学先后用不发声和发声的音叉轻触乒乓球,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开,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问题 B.证据 C.解释 D.交流
2.白居易在《夜雪》中写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折竹有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 折竹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C. 诗人通过折竹声知雪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诗人深夜听到的折竹声不是噪声
3.在音乐会上,一男高音歌唱家小聪在放声歌唱时,一女低音歌唱家小明在轻声伴唱。下列声音波形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上述男、女歌唱家歌唱时的声音特征的是(纵坐标表示振幅,横坐标表示时间)( ▲ )
A. B.
C. D.
4.如图所示,将一块蓝色透明玻璃片甲和一块红色透明玻璃片乙水平放置并部分重叠,然后在正下方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张大白纸,设法将太阳光竖直照射到玻璃片上,则大白纸上各区域所呈现的颜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I区域为蓝色 B. Ⅱ区域为黄色
C. Ⅱ区域为黑色 D. Ⅲ区域为红色
5.—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照相,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置观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
A. 都变 B. 都不变 C. 甲变,乙不变 D. 甲不变,乙变
6.如图所示,一束绿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绿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及方向不变,仅将绿光改为红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红色光斑仍在a点处
B.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红色光斑在a点上方
C.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红色光斑在a点下方
D.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红色光斑可能在a点上方或在a点下方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7.在一个板上固定了四个圆形的大发光点,分别发出红、蓝、黄、绿4种颜色的光,如图所示,
然后用右端开口的厚纸筒正对发光点,纸筒左端不透光,但中央开了一个正方形的小孔。小
星在纸筒左侧放一张半透光的纸当光屏,使光屏正对正方形小孔,观察到光屏上有四个光点W、
X、Y、Z,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这个现象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Z点一定是正方形的
C.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与该原理相同
D.Z点一定是蓝色的
8.如图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壁上的小镜子。沿图中箭头方向看,被照射部分的( ▲ )
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 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
C.墙是黑色,镜子是白色 D.墙是白色,镜子是黑色
9.暑假时小明一家自驾外出游玩,中午时分,强烈的太阳光几乎垂直射向地面。小明看到正
前方一辆汽车后窗反射的阳光很强烈,稍靠近或远离前车,依旧十分刺眼,你认为前车的车
型最可能是( ▲ )
甲 乙 丙
A.甲车 B.乙车 C.丙车 D.都有可能
10.图甲与图乙分别为利用“超细百叶窗光学技术”的手机防窥膜结构图与原理图,贴上这种
防窥膜的手机,正对屏幕的使用者可看得很清楚,而与屏幕呈一定角度的旁观者看到的却是
一片漆黑。在与此相关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
A.亮屏状态下的手机是光源
B.可视范围外无法看到屏幕亮光,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C.相同条件下,超细百叶窗高度越低,防窥视效果越差
D.为了使防窥效果更好,可适当增大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11.如图是月偏食的示意图,月食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 ▲ )
A. 太阳光的直线传播 B. 地球是球形的
C. 月球是球形的 D. 地球是不透明的
12.在甲、乙、丙三人前面有一面竖直放置的大镜子,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能在镜子里看到其他两人的是( ▲ )
A. 只有甲 B. 只有乙 C. 只有丙 D. 甲、乙、丙都能看到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3.如图所示知识框架图中A处可补充的内容是 ▲ ;B处可补充的光现象是 ▲ 。
14.如图甲所示,“中华第一笛——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最早的乐器实物,比希腊骨笛足足早了2000年。笛声是由于 ▲ 的振动产生的。如图乙所示,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模仿骨笛,小明用7根吸管制作了可以发出七个标准音阶的排箫。吹奏时,音调最高的吸管编号是 ▲ 。图丙为歌曲《东方红》片段,演奏框选片段时,应该吹奏的吸管编号是 ▲ 。
15.中国无人机技术享誉世界,下图所示是新款无人机MaVic“御”。它的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都安装了智能感知系统,可通过发射和接收 ▲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自动避开障碍物和测距,这是利用了该声波的 ▲ 特点,这种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可听声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高架桥上某些路段两侧设置隔音屏障是在 ▲ 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的噪声监测装置,显示噪声为55 ▲ (单位)。
16.下图为点燃杭州亚运会圣火的装置,该装置是 ▲ (选填“凸面镜或凹面镜”),对光有 ▲ 作用;下列物体中:①太阳,②月亮,③蜡烛的火焰,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 。
17.“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小明将纸板EF(连同激光笔)绕底边向后倾斜 ▲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线 ▲ (选填“仍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ON ▲ (填“是”或“不是”)法线的位置。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8.如图所示是生活中的两种窗户,甲图窗户可在直线轨道上左右平移,乙图窗户可绕固定轴转动。如果你站在窗户前,能通过玻璃看到你的像,若将甲图窗户左右平移打开,则你在P窗户中的像将 ▲ (选填“随”或“不随”)窗平移;乙图Q窗户可开窗转动150°,则窗框上的A点与A点在Q窗中的像之间距离在开窗过程中将 ▲ ,同时A点像的移动轨迹是 ▲ (直线或曲线)。
19.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
平面成 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 m;
(2)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2m,说明水位 ▲ (填“上升”或“下降”)了 ▲ m。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三、作图题:按要求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每图2分,共6分)
20.如图甲所示,墙壁MN位于不透光挡板AB右侧,请在图中用大括号标出人眼所能看到墙壁
MN上的范围(保留作图光路)。
21.如图乙所示,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角度。
22.如图丙所示,物体S、不透光的塑料板放在平面镜前,请画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S′。
甲 乙 丙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39分)
23.(8分)实验一: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
(1)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该现象说明 ▲ ;乒乓
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
实验二: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闹铃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抽气一段时间后,小华发现听到的闹铃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
可能原因是 ▲ ;
调整器件完好后,小华用抽气筒有效地逐渐向外抽气,在抽气的过程中,小华会发现
听到的闹铃声音的音调 ▲ ,响度 ▲ ;
小华认为听到闹钟铃声越来越小的原因是闹钟本身的声音在变小,请你帮小华想个实
验方法证明铃声变小是空气减少导致的,而不是闹钟本身的声音变小,操作方法: ▲ ;
小华解决疑虑后继续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华将 ▲ (选
填“完全不能听到”或“还能听到微弱的”)闹铃声音,由此现象 ▲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24.(10分)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三个带小孔的圆形卡片(如图甲),将易拉罐和薯片筒两端开口,再把一端蒙有半透明薄纸的薯片筒插入易拉罐筒B端,眼睛在D端观察:
(1)为了便于观察,应在薯片筒的C端蒙上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这样做的理由是 ▲ ,但这样做不便于比较像的大小,请你提出一个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 ;
(2)当用“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点燃的蜡烛时,烛焰在半透明薄纸上成 ▲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 (选填“实像”或“虚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上移动,则薄纸上的像向 ▲ (选填“上”或“下”)方移动;
(3)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将小孔略微变大一些,则在薄纸上所成的像将变 ▲ (选填“清晰”或“模糊”),亮度 ▲ (选填“变亮”、“不变”或“变暗”);
(4)若小明将易拉罐和薯片筒整体远离蜡烛,则光屏上的像将 ▲ ,若小华仅将薯片筒向后拉动一些,则光屏上像将 ▲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丙,晴天树荫下的圆形的光斑有大有小,该现象可以用 ▲ (选填“小明”或“小华”)的操作来说明。
25.(5分)如图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
如图a所示,她先用加湿器使整个半球形玻璃罩内充满水雾,将一小块平面镜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用固定放置的红色激光笔发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镜的光NO,然后用另一个绿色激光笔斜射向O点发出一束光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E方向射出。
(1)实验中,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的目的是 ▲ ;
(2)将绿色激光笔固定在玻璃罩上后,缓慢转动圆台,在某一位置可以看到三束光重合,这说明 ▲ ;
(3)为了方便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依依借鉴地理中学习过的“等高线”在半球形玻璃罩表面上做好标记,如图b所示,发现绿色激光从A点入射O点经平面镜反射后从E点射出,依依又将绿色激光从C点入射O点,则反射光线将从图中的 ▲ 点射出(填写图中字母);
(4)如图c所示,依依保持入射角度不变,让绿色激光笔继续沿A点所在的等高线顺时针移动,使入射光射向O点,发现反射光线将 ▲ (顺时针/逆时针)转动;当激光笔恰好转到从E点射向O点时,反射光线从A点射出,这说明 ▲ 。
26.(7分)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B、白纸、刻度尺等。
甲 乙 丙 丁 戊
(1)如图甲实验中采用方格纸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 ▲ ,实际实验中,通常只用一个点来记录像与物对应的位置,但是棋子与方格往往并不能完美契合,图中能精确定位棋子位置的摆放方法是 ▲ (1/2/3)(图中大黑点代表棋子底部);
(2)实验中,有的同学发现无论怎样将棋子B在玻璃板后面的白纸上移动,都无法与棋子
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 ;
(3)如图乙探究“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大小关系时”,棋子B替代的是 ▲ (选填“棋
子A”或“棋子A的像”);
(4)用图丙中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发现不便得到像和物左右之间的关系,为
解决这一问题,应选用图丙中的 ▲ (选填“a”“b”或“c”)棋子进行实验;
(5)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右图,沿玻璃板的线对折后,
发现各对应点分别重合,即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你认为小明的实验可能存在什么不足是 ▲ ;
(6)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
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图丁)。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戊所示,要使像移到烧杯中,仅移动玻璃板,则移动的方向应是 ▲ ;
27.(9分)如图所示,有5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如图所示)。各量筒内装有
水,小红猜想气柱发声的音调可能与:①气柱的长短有关;②气柱的横截面积有关;③水柱
的长度有关。于是她在实验室找来了测量声音频率的仪表,用同样大小的力在量筒口上吹气,
并记录声音的频率,如表:
量筒 a b c d e
频率/Hz 400 352 274 274
(1)量筒a气柱振动100次,需要 ▲ 秒;
(2)若选择的是量筒b、c,则探究的猜想是 ▲ (选填“②”或“③”);
(3)若选择的是量筒 ▲ ,小红用同样大小的力在它们口上吹气,所发出的声音音调 ▲ (选填“相同”或“不同”),从而得出结论:气柱发声的音调与水柱的长度 ▲ (选填“有关”或“无关”);
(4)若探究猜想①,应选量筒 ▲ ,在此探究的过程中保持量筒材料和厚度相同的具体原因是 ▲ ;
(5)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c和d使它们发声, ▲ 所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
(6)在量筒e口上吹气,所发出声音的频率可能是 ▲ Hz(选填“380”“300”或“240”)。
五.(9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9分)
28.项目化学习——探秘华夏之“光”
【项目缘起】暑期期间,小明随爸爸妈妈一起到北京故宫博物馆旅游,对太和殿前的“日晷”惊叹不已。小明回到海安后,开始对“日晷”进行研究。
【项目调查】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它由“晷面”和“晷针”组成,“晷针”与“晷面”相垂直,其中赤道式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如图甲)。地球自转过程中,太阳在相同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同,所以把晷面设计成平行于赤道,根据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变化规律来等间距划分刻度,从而实现计时功能。
【项目实施】小明用水平木板模拟晷面,用铅笔模拟晷针,制成了一个“简易日晷”(如图乙),水平放置在自家的阳台地面上。为了对该日晷进行刻度标注,某一天,小明在太阳光下每隔2h记录铅笔影子顶端的位置,影子顶端随时间的变化轨迹如图丙所示,其中OA是最短的影子。
【项目分析】
(1)中午,小明在记录铅笔顶端的位置时,发现木板有点发烫,说明光具有 ▲ ;
(2)下列诗句中描述的物理规律与日晷原理相同的是 ▲ ;
A.潭面无风镜未磨 B.潭清疑水浅
C.瀑水喷成虹 D.绿树荫浓夏日长
(3)图丙中,最短的影子O﹣A所指方向大致为 ▲ 方;实验中记录的影子转动方向是 ▲ (选填“顺”或“逆”)时针,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 ;
(4)小明在标注时间刻度时发现,相等时间内影子转过的角度不同,刻度是不均匀的。小明对实验进行了反思,发现这是由于 ▲ 原因造成的;小明再查找资料获知海安纬度约为32°,然后对实验方案进行了调整,重新进行了实验,画出了如图丁所示的刻度,根据图示影子所在位置,可知此时大约是 ▲ 点;如果要使测量更精确些,你的做法是 ▲ ;
【项目建议】
(5)你觉得小明制作的“简易日晷”在计时方面存在的不足是 ▲ 。
参考答案
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
CCBBCBBDBDCB
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均匀介质 月食等
空气柱 A C
超声波 方向性好 等于
声音传播途中 分贝
凹面镜 会聚 ①
不能 仍在 不是
不随 先变大后变小 曲线
6 下降 1
作图题(每图2分,共6分)

实验题(每空1分,共39分)
23.(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2)广口瓶漏气
(3)不变 变小
(4)停止抽气并放入空气,比较声音的响度
(5)还能听到微弱 不可以
24.(1)减少环境光线的干扰,使成像更清晰
在C端用带有标准方格的半透明坐标纸代替薄纸作为光屏等方法(合理即可)
倒立 实像 下
模糊 变亮
变小 变大 小华
(1)显示光路
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F
(4)顺时针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6.(1)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1
(2)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 (3)棋子A
(4)a
(5)图中各个物体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具有偶然性,应改变物距后多次实验得出结论
(6)③
27.(1)0.25 (2)②
(3)cd 相同 无关
(4)ab 量筒材料和厚度会影响气柱发声的音调
(5)c (6)300
五.阅读短文(每空1分,共9分)
28.(1)能量 (2)D
(3)北 顺 先变短后变长
(4)晷面(木板)未与赤道平行或晷针(铅笔)未与赤道垂直
9 分成更多的等份
(5)阴雨天(晚上)无法计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