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4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4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突破练4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2024江苏模拟预测)苏联外交部于1933年底提出了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蓝图,表示愿意参加国联。1934年9月15日,以英、法为首的30个国联成员国致电苏联政府,“邀请苏联参加国联并实行宝贵的合作”。9月18日,国联全体大会以38票赞成、3票反对、7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苏联加入国联的提案,并让苏联担任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这反映出(  )
A.苏联坚决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苏联与欧洲各国共同应对经济危机
C.欧洲各国外交呈现出功利特征
D.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力量逐渐壮大
2.(2024河北邯郸一模)1935年3月,罗斯福的顾问诺曼·戴维斯表示,美国不应就德国重整军备一事提出抗议,因为协约国和德国都应对废除《凡尔赛条约》的局面负责,德国宣布重整军备有一定的正当理由,而法国认为能够永远使德国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想法非常愚蠢。这表明当时美国对于德国扩张(  )
A.保持严格中立态度  
B.采用姑息纵容政策
C.秉持客观公正立场
D.奉行大陆均势原则
3.(2024山东青岛三模)下图为1940年丘吉尔发表的演说内容(部分)。丘吉尔意在(  )
我们绝不会认输,绝不会失败,我们一定要战斗到最后一刻;我们一定会在法国开辟战场;我们一定会在大海上、大洋上开辟战场;我们一定会在空中开辟战场。以更坚定的信心,更强大的实力投入战斗;我们一定会不惜一切保卫英伦。我们一定会在旷野里战斗、在街巷里战斗、在大山深处战斗……我们一定会伴着新世界的能量和能力推进,拯救和解放旧世界。
A.鼓舞民众坚定反法西斯的信心
B.建立以英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
C.构建陆海空三维军事防御体系
D.号召壮大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4.(2024湖北咸宁三模)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同时,两国发表共同声明:“苏联保证尊重伪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联此举意在(  )
A.为出兵中国东北赢得备战时间
B.回应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
C.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D.争取对华外交中的主动权
5.(2024湖南长沙期末)如下图所示,希特勒对满身是刺的“斯大林格勒”无可奈何,被扎得鼻青脸肿,只能自我安慰道:“当然,我从没想过要杀了它。”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警示时人欧洲爆发战争的可能
B.表明德军在苏德战场遭遇惨败
C.批判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自保行为
D.呼吁世界各国建立集体安全机制
6.(2024山东济宁开学考试)1943年8月,美、英在原子能研究领域进行全面合作并达成协议,明确规定没有双方同意,不得与第三方交流任何有关原子能的情报。1944年6月,美、英就控制钍和铀矿资源达成协议,双方成立“联合开发托拉斯”,到1945年已控制全世界97%的铀矿石和65%的钍矿。美英这一系列举措(  )
A.彻底摧毁了法西斯国家的武器发展
B.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的关键
C.隐含战后遏制苏联实力发展的企图
D.使得垄断资本主义扩展到军事领域
7.(2024浙江温州三模)法国败降后,戴高乐领导自由法国运动坚持抵抗。下面为时事漫画《我的高个孩子》,图中戴高乐将军正在走向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据此可知(  )
A.英国敲响丧钟
B.战后国际秩序重建
C.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D.反法西斯战争取得重大进展
8.(2024湖北武汉期末)1945年,尼日利亚士兵西奥·阿约拉在从印度寄回国的一封信中写道: “我们所有在海外服役的士兵即将带着新思想返回家园。” “我们已得知我们是在为什么而战,是为‘自由’而战。除了自由,别无他求。”材料表明(  )
A.殖民扩张激发了非洲抗争意识
B.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非洲的独立
C.反法西斯战争推动了思想解放
D.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亚洲的觉醒
9.(2024河北唐山二模)1945年,瑞典、荷兰与中国签订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事件的条约;1946年,法国与中国签署互换了《关于法国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这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可以印证中国(  )
A.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巨大贡献
B.实现了社会发展方向的根本改变
C.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
10.(2024辽宁沈阳三模)美国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碑是由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各个州和海外占领区的56根石柱组成的圆形碑林,两侧各有一塔楼,代表太平洋战争和大西洋战争,西侧自由墙上金色的五星象征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美国军人,地上用大字刻着“我们为自由所付出的代价”。纪念碑的修建旨在(  )
A.巩固和延伸国人的公民意识
B.宣扬人民是战争胜利的伟大力量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反思战争给人类造成的苦难
11.(2024辽宁丹东一模)联合国在执行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时好时差,它已制止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和克什米尔等地的战争,但同国联一样,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却不能强令使用这台机器。这说明联合国(  )
A.仍需加强内部协调机制
B.实行“大国一致”原则
C.有利于国际秩序的稳定
D.促使强权政治合法化
二、非选择题(17分)
12.(2024山东德州三模)1944年10月9日,丘吉尔抵达莫斯科进行访问,与斯大林就保加利亚等问题进行了会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
1944—1945年欧洲形势图
——据[英]马丁·吉尔伯特《俄国历史地图》整理
(英国) 艾登(英国外交大臣)先生谈道:英国要求在保加利亚得到的比罗马尼亚更多。 斯大林元帅宣称:保加利亚是黑海国家。英国什么都不惧怕吗 他不害怕苏联对土耳其采取什么行动 艾登先生说:英国不惧怕任何事情。 斯大林元帅问道:首相是否认为保加利亚得到的惩罚比它应得的要轻。保加利亚应为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站在德国一边受到惩罚。 艾登先生提醒斯大林元帅:英国与保加利亚打了三年仗,理应在德国被击败后获得控制保加利亚的一小部分份额。 (俄罗斯) 丘吉尔表示他准备了一个颇有些不道德和草率的文件,文件中标出了苏联和英国在罗马尼亚、希腊、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划分的势力范围。 斯大林说,英国提出在保加利亚要占有25%的份额,这与其他数字不协调,他(斯大林)认为必须进行修改,苏联应占90%,而英国为10%。 丘吉尔表示,保加利亚人使英国人流了很多血,在过去的战争中他们攻陷了罗马尼亚后对英国人很不友好。在战争中,保加利亚人对南斯拉夫人和希腊人非常残酷,他(丘吉尔)不能允许此后保加利亚人和盟国同坐在一张桌子上。 斯大林说,保加利亚人当然应该受到惩罚。 艾登说,在罗马尼亚,英国人是观众,但在保加利亚,他们想比观众人多。
双方公布的会谈记录(部分)
——据李玉慧《冷战国际史研究》等整理
(1)英苏两国为何都关注保加利亚的处置问题 (8分)
(2)你如何看待英苏两国对保加利亚的处置 (9分)
答案:
1.C 1934年,德、日等法西斯势力逐渐膨胀,以英、法为首的国联成员国邀请苏联加入国联,意在借助苏联力量遏制法西斯势力,苏联加入国联也意图建立良好的国际环境,西欧诸国与苏联的外交选择都是出于当下利益的考量,展现了一定的功利主义特征,C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体系,苏联不可能坚决维护,排除A项;苏联加入国联主要是应对德国法西斯的冲击,而非经济危机,排除B项;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建立,排除D项。
2.B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对德国重整军备一事采用了一种相对宽容或理解的态度。在当时,美国国内普遍存在孤立主义倾向,不愿意卷入欧洲的纷争,因此对德国的重整军备采取了不干涉的政策,故选B项;中立态度是指不倾向于任何一方,而是保持一种中间或客观的状态,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大陆均势原则是英国在欧洲长期推行的政策,排除D项。
3.A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希特勒下令实施海狮计划,对英国进行大规模轰炸,丘吉尔发表演说是要鼓舞民众坚定反法西斯的信心,故选A项;当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集中力量对抗法西斯,而不是建立国际秩序,排除B项;德国对英国的进攻主要以空袭为主,未进行海上和登陆作战,排除C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1942年建立,排除D项。
4.C 1941年苏联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双方互相承认了各自在外侵占的权力,达成了共识,苏联的目的在于集中力量在欧洲作战,避免两线作战,C项正确;此时德国是苏联的主要敌人而非日本,排除A项;此时英国已经放弃绥靖政策,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苏日关系,且苏联承认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这会导致中苏关系恶化,排除D项。
5.B 根据材料“希特勒对满身是刺的‘斯大林格勒’无可奈何,被扎得鼻青脸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以纳粹德国的失败而告终,德军在苏德战场中遭遇惨败,B项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于1942年,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于1939年,排除A项;“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自保行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漫画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呼吁世界各国建立集体安全机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6.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两国出于打击法西斯势力以赢取战争胜利的目的,在原子能研究领域进行全面合作,同时是在为战后布局,特别是针对苏联发展核武器,美英达成了保密协议,因此,美英的举措隐含着遏制苏联的企图,C项正确;“彻底”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的关键应该是反法西斯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非美英关于原子能的合作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垄断资本主义,更未提及垄断资本主义扩展到军事领域,排除D项。
7.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败降后沦陷,戴高乐领导自由法国运动坚持抵抗,“戴高乐将军正在走向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表明反法西斯战争取得重大进展,D项正确;英帝国敲响丧钟指英国殖民体系瓦解,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战后国际秩序,排除B项;材料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无关,排除C项。
8.C 根据“我们已得知我们是在为什么而战,是为‘自由’而战。除了自由,别无他求”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推动了思想解放,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非殖民扩张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非洲的影响,排除A、B两项;亚洲觉醒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9.A 1945年和1946年,瑞典、荷兰和法国都与中国签署条约放弃在华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而使这些国家放弃在华的特权,A项正确;“根本改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欧洲国家放弃在华特权是因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不能体现中国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排除C项;此时中国尚未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排除D项。
10.B 美国修建了纪念战争的纪念碑,突出美国军人的贡献,宣扬人民是战争胜利的伟大力量,B项正确;公民意识强调美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的纪念碑在美国国内修建,起不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性和伤亡情况,无法体现反思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排除D项。
11.A 根据材料“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却不能强令使用这台机器”可知,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其内部协调比较困难,A项正确;材料重点在于阐明联合国作用的局限性,排除B、C两项;联合国旨在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强权政治,排除D项。
12.参考答案 (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加利亚加入法西斯集团;保加利亚给英国造成重大损失;苏联已取得控制东南欧地区的军事优势;地缘政治的需要。
(2)看待:对保加利亚的处置体现了双方通过谈判方式惩办法西斯国家与解决国际问题,有利于巩固反法西斯成果,并为其他国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
会谈记录中对保加利亚的划分体现了苏联的优势地位,为战后苏联控制保加利亚乃至整个东南欧创造了有利条件。
双方以划分势力范围的方式进行战后秩序安排,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