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45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45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突破练45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2024湖北高三模拟测试)传统观点认为,美国是挑起冷战的罪魁祸首。冷战结束后,有学者认为冷战是战后美苏双方采取强硬政策的结果;还有学者认为,英国对冷战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此可知,关于冷战起源的认识(  )
A.忽视了对意识形态斗争的研究
B.时代越近越能接近历史的真相
C.随着研究视野拓宽而趋于全面
D.只能有一种科学而合理的解释
2.(2024浙江东阳5月模拟)下图是发表于苏联某杂志的漫画。对该漫画寓意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宣告世界分裂为两个对立阵营
B.马歇尔计划促进欧洲经济复苏
C.揭露马歇尔计划控制欧洲实质
D.美国希望与西欧实现合作共赢
3.(2024江西高三3月联考)下面为1948年5月西班牙一位作家发表的演讲内容。材料意在说明西欧国家应该(  )
必须诞生这样的欧洲,当西班牙人说“我们的夏尔特勒(法国地名)”,英国人说“我们的克拉科夫(波兰地名)”,意大利人说“我们的哥本哈根”,德国人说“我们的布鲁日(比利时地名)”……为了生存,它将具有那样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引导欧洲发明创造性词汇:FIATTEROPA(让欧洲来干吧)
A.率先致力于经济的复兴
B.携手应对苏联威胁
C.以联合方式促共同发展
D.让渡传统国家主权
4.(2024山东潍坊一模)1951年,美国政府提出:“要使喜马拉雅南麓的国家赞同并效忠于西方的民主制度。这些地方的人远离政治和民主教育,必须让他们明白我们是关心他们的幸福安宁的。”同年,美国和尼泊尔签订了《技术合作总协定》,积极向尼泊尔提供援助。这主要反映了(  )
A.霸权主义阻碍民族自决
B.亚洲成为冷战的主阵地
C.冷战思维影响国家政策
D.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5.(2024福建宁德三模)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美国也提出“和平取胜战略”,主张通过“和平演变”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变化。这(  )
A.说明了和平成为超级大国的共识
B.体现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C.反映了美国国内反战情绪的高涨
D.加剧了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的争夺
6.(2024安徽皖豫联盟高三5月联考)1956年,日本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现代化钢厂的产量与美国钢铁工业持平。1960—1984年,日本汽车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比例迅速上升。日本还大力开展对外经济援助,提升自身形象。这表明日本(  )
A.与西方的贸易摩擦加剧
B.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C.迅速完成了工业化进程
D.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7.(2024湖南邵阳一模)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召开时,正值柏林危机达到高潮,全体与会国家元首都给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写了内容相同的个人信件,对于战争威胁发出警告,并呼吁和平的解决方案。这一集体行动(  )
A.反映南北斗争主导世界格局
B.导致世界两极格局走向崩溃
C.展示了第三世界政治影响力
D.阻止了柏林危机向热战转化
8.(2024山东滨州二模)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认为苏联的最大威胁“是在第三世界的扩张主义”,加紧全面遏制苏联;西欧则认为苏联“更为重视的是解决国内问题”,于是沿用北约1967年制定的“防务+缓和”的对苏政策。美国为此多次指责、批评西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欧对苏政策迥异削弱了北约实力
B.美国意图控制西欧以强化两极格局
C.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呈现出军事状态
D.世界不平衡发展使国际局势复杂化
9.(2024湖北高三5月测试)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后,1985年法国提出欧洲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全面合作的“尤里卡计划”,同年,欧洲17国和欧共体代表召开会议同意了该计划。欧洲“尤里卡计划”提出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刺激
C.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
D.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10.(2024山东泰安一模)有学者指出:冷战格局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为原殖民地国家和其他受制于西方的落后国家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冷战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现代化
B.冷战推动殖民地国家的独立
C.社会主义阵营支持独立运动
D.冷战有利于世界体系的重构
11.(2024广东一模)20世纪90年代初,古巴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糖、镍、水果等失去了主要的出口地,燃料供应大幅减少,开始出现频繁停电的情况,近一半的工业处于瘫痪或减少生产的状态。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挤压
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
C.美国长期的封锁与制裁
D.经济全球化进程影响
二、非选择题(12分)
12.(2024江苏如皋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946年3月6日,英国画家莱斯利·伊林沃恩·吉尔伯特发表了漫画《铁幕下的窥视》。地面英文意为欧洲,幕墙上的英文意为“严禁入内——来自斯大林的命令”,远处的指示牌上写着“To Russia”(通往俄罗斯)。右下角含着烟斗,一手掀起幕墙底边向里张望的是丘吉尔。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答案:
1.C 题干提到的三种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视角各有不同,但是由于对其研究由冷战的挑起者、冷战双方扩展到相关的其他国家,所以人们关于冷战的研究就随着视野的拓宽而不断趋于全面,故选C项;冷战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研究冷战就不会忽视意识形态斗争的研究,排除A项;历史的真相与时代距离的远近并无必然关联,与占有史料的种类和价值有直接而必然的关联,所以并不是时代越近就越能接近历史的真相,排除B项;历史真相只有一个,但是由于看问题的角度和关注点不同可以有多种科学而合理的解释,排除D项。
2.C 据图示“美国最新战车(1947)”“财政贷款”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利用财政贷款对西欧国家进行援助。在苏联的漫画中,美国将这些国家捆绑在其最新战车上,揭露了马歇尔计划控制欧洲的实质,故选C项;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阵营,与漫画信息不符,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实行经济援助,促进了欧洲经济复苏,但这与苏联漫画所要表达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漫画中美国将西欧国家绑在战车上,描述的是美国对西欧国家的控制,而非合作共赢,排除D项。
3.C 据材料“1948年5月”“为了生存……(让欧洲来干吧)”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属于美苏冷战期间,该作家主张欧洲各国应该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以此实现更好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意在说明西欧国家应该以联合方式促共同发展,材料没有提及“经济”,未反映出经济复兴的观点,排除A项;该作家认为西欧国家应该联合起来,未体现应对苏联威胁,排除B项;主权让渡是国家和国家之间,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主权移交或部分移交的行为,材料与让渡国家主权无关,排除D项。
4.C 材料提到美国政府倡议和援助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1951年正是美苏冷战期间,冷战思维影响了美国的国家政策,材料中的政策服务于美国的冷战策略,故选C项;美国政府在1951年向喜马拉雅南麓的国家,特别是尼泊尔,提出了推广和效忠西方的民主制度的倡议,并对其提供援助,这并不是对民族自决的阻碍,而是希望这些国家接受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材料内容更多地体现了美国在它对外政策中尽可能地推广和维护其政治制度的愿望,排除B项;民族解放运动与材料中美国的政策无关,排除D项。
5.D 据材料可知,美苏这些策略和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加剧了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的争夺,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美苏主张通过和平手段推广自己的意识形态,而非对和平达成共识,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两极格局下美苏各自的主张,并没有体现美苏政治力量的变化情况,排除B项;美国国内反战情绪的高涨主要是在越南战争时期,与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不符,排除C项。
6.B 日本在战后经过发展,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现代化钢厂的产量与美国钢铁工业持平,汽车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比例迅速上升,都充分证明其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而大力开展对外经济援助,不仅提升了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也为其在国际事务中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一系列的成就显示了日本正在逐渐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并没有与西方贸易摩擦及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的相关描述,排除A、D两项;日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排除C项。
7.C 材料中的这些“信件”表达了对战争威胁的担忧,并呼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柏林危机,这一集体行动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增长的政治影响力,以及它们在国际舞台上寻求独立于超级大国竞争之外的外交政策,故选C项;“南北斗争主导世界格局”与材料信息以及世界格局——美苏两极格局不符,排除A项;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走向崩溃,排除B项;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导致第三次“柏林危机”出现,最终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结束,排除D项。
8.D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复杂的国际局势说明世界不平衡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对威胁的认知来制定对外政策,这些政策的差异又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局势的复杂性,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美欧对苏政策迥异对北约实力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美国和西欧对苏联政策的不同,并未体现出美国意图控制西欧以强化两极格局,排除B项;材料中虽然涉及军事防御政策,但并未明确表明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呈现出军事状态,排除C项。
9.D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国家意识到需要加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以提升自身的科技能力,避免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落后,“尤里卡计划”的提出是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故选D项;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排除A项;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刺激是直接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发展是重要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
10.D 据材料信息可知,有学者认为冷战提供了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从而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结合所学冷战的史实可知,冷战时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支持原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这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世界体系的重构,故选D项;材料体现冷战对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影响,与世界现代化无关,排除A项;冷战推动殖民地国家的独立不能完整概括题意,排除B项;社会主义阵营支持独立运动的表述只符合材料中“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帮助”,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C项。
11.B 由于古巴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经济上长期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保持较多的联系和交流,所以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严重影响了古巴的经济发展,使其遭受严重的困难,题干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故选B项;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于199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美国自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以来,就长期保持对古巴的封锁与制裁,不是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封锁与制裁,不能解释20世纪90年代初古巴的严重经济困难,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进程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这客观上能为古巴提供更多的国际市场,所以不是导致古巴经济困难的原因,排除D项。
12.参考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各国走向衰落;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力量逐渐强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东欧一些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与西方国家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同时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尖锐的对立和冲突。世界格局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攻击苏联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用铁幕笼罩起来”,控诉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漫画中幕墙上有“严禁入内——来自斯大林的命令”字样,表明西方国家认为苏联阻碍了东欧国家与西方的交往,导致了欧洲的分裂,负有破坏战时同盟的主要责任。幕墙将“通往俄罗斯”、铁路和整个“欧洲”截断,预示着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战时盟友变为对手。丘吉尔的窥视、远处逃离铁幕的欧洲人都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安。不安引发的敌视与攻击激化了美苏矛盾,最终推动冷战的全面爆发。国际格局逐渐从以欧洲为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时政漫画是对特定时代政治事件、思想观念等的艺术反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时政漫画也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时代性,需要与其他史料互证,才能更加客观地研究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