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B(部编版)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联考(一)高一政治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B2.C3.A4.B5.C6.A7.D8.C9.A10.D11.B12.C13.B14.D15.C16.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1)(4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生产工具及其简陋,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平均分配产品,能够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基本生活所需,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4分)》(2)(8分)①相同点:剥削基础: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剥削农民;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通过掌握生产资料剥削工人,都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来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2分)剥削本质:都是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成果。封建社会中,农民的劳动成果除了缴纳地租等,剩余部分被地主无偿占有;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分)②不同点:封建社会农民以地租形式(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向地主缴纳大部分劳动成果,还要服劳役等: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通过支付工人工资来购买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工人看似自由,但实质上受资本家剥削。(2分)》人身依附关系:封建社会农民对地主有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被束缚在土地上: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表面上具有人身自由,可自由出卖劳动力,但因不占有生产资料,只能受雇于资本家,存在经济上的依附关系。(2分)18.(12分)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4分)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4分)③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发展进程,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4分)19.(12分)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4分)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4分)③新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4分)》20.(16分)(1)(10分)①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2分)②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2分)③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3分)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3分)(2)(6分)①就领导权来说,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意义。(2分)②就革命前途来讲,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2分)③就所属世界革命的范畴来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2分)高一政治阶段性联考(一)B答案-部编版-1(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