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名师工作坊·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巧设情境三步实践多元整合一《八角楼上》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浙江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312000)金燕[摘要]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立德树人。在教学《八角楼上》时,教师创设“当红领巾讲解员”这一交际情境,通过三个层次递进式的讲故事实践活动,紧抓课文中鲜明生动的伟人形象,吸引学生去阅读与欣赏,多渠道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消除认知隔阆,使学生由欣赏而动情,由动情而移性。同时,在讲故事实践中,教师利用插图资源,紧抓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链接前后内容,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文学语言和伟人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并进行创意表达。[关键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红色经典:情境性;实践性:整合[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2)28-0007-04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以“革命先芯。在微弱的灯光下,他完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辈”为主题,由《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水节》和《刘胡兰》四篇课文组成。这类课文记叙的作,从而坚定了边界军民对敌斗争的必胜信心,为是中国革命斗争中的真人真事,虽然也采用了一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形成奠文学的表现手法,但主体应当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学习任务群。课文配有插图。图中毛主席身穿单军衣,坐在一、文本解读及教学目标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笔,左手轻拨灯芯,眼睛(一)文本解读凝视着灯火陷入沉思。背上披着的薄毯已经滑落,《八角楼上》讲述了中国革命领袖毛主席在艰他却毫无察觉。插图题为《不灭的明灯》,含义深苦的革命斗争环境中,日夜操劳、紧张工作的情形,刻,引人深思,赞颂了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表现了他忘我工作的精神和做出的巨大贡献,领导献。插图为学生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革命斗争条中国革命从艰难困苦走向胜利。课文共有两个自件下忘我工作的精神提供了凭借。然段。第一个自然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二)教学目标和毛主席当时的住所。井冈山地区茅坪村的八角根据学段特点、单元语文要素、本篇课文的特楼是毛主席的旧居。在井冈山艰苦斗争时期,毛主点以及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笔者认为本课的教席经常在这里居住和办公,领导湘赣边界的工农武学目标可以确定为:装斗争。第二个自然段讲述毛主席在八角楼的清1.理解、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油灯下专心写文章。为了从理论上阐明中国革命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讲述革命领发展的规律,回答“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引袖的故事;导党和人民朝着胜利的道路前进,毛主席在这段艰3.通过看图、学文,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苦的斗争岁月里,深入调查,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中忘我工作、艰苦奋斗的精神。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红色政权理论而教学的重点、难点则宜放在“图文结合,引导的研究。当时,红军的生活非常艰苦,毛主席白天想象,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会讲述毛主席在八角领导部队打游击、参加生产劳动,晚上经常办公到楼上的故事”上。深夜。天气冷了,他就把床上的毯子披在身上御二、教学过程寒。根据地的用油十分紧张,按规定毛主席晚上办(一)创设情境公可点三根灯芯。为了节省用油,他只点一根灯《八角楼上》所叙述的毛主席的感人事迹是真小学教学参考7语文2022.10(C)1994-202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14 八角楼上【教学目标】1.认识“楼、艰、斗”等17个生字,会写“楼、代”等6个字,会写“年代、更加”等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毛主席在八角楼是怎样忘我工作的。3.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4.理解毛主席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是怎样忘我工作,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教学重点】1.认识“楼、艰、斗”等17个生字,会写“楼、代”等6个字,会写“年代、更加”等7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毛主席在八角楼是怎样忘我工作的。【教学难点】理解毛主席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是怎样忘我工作,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故事导入,引出课题1.同学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红色精神代代传,我们要开启红色之旅,走进红色革命纪念馆争当红领巾讲解员。【视频】我们将认识伟大领袖毛主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朱德同志、还有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以及宁死不屈的刘胡兰同志。接下来要走进展馆的第一站,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八角楼(板书:八角楼),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4课八角楼上,大家一起读一读课题。2.学习“楼”字。我们先来看题目中的“楼”字,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它吗?学生交流汇报,教师讲解:“楼”是一个形声字,意思是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你们能用“楼”组词吗?(楼房、高楼)3.指导书写“楼”我们先来看题目中的“楼”字,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木”的横笔和“米”的横笔大致持平,“女”的横要长。请同学们认真书写“楼”字。任务一:扣“基本要素”清楚地讲故事红领巾讲解员来讲述一个发生在这座楼上的一个感人的故事。那么,孩子们,要当好“红领巾讲解员”,就需要知道一些故事的基本的信息。比方说:这个故事发生什么时间?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在哪里干什么?干了什么?当你找到了这些基本信息,我们就能当好讲解员讲好故事了,活动一:初读课文,提取信息1.出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2)圈画标记,明确讲解小技巧四要素。师:这个故事主要人物是:毛主席地点呢?出示第一段,齐读第一段。第一个是“井冈山”还没圈的补上,第二个是“茅坪村”读好这个词,毛坪村平后鼻音再来一遍。好的,第三个就是“八角楼”。好,谁能连起来把这三个地名说准确好,请你来。井冈山茅坪村八角楼。读词语“井冈山、茅坪村、八角楼”找学生读,齐读。3.讲解八角楼师:你们看这就是当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地图,在中国江西省有一个井冈山地区。井冈山地区,里面有一个什么村?八角楼就在毛坪村里,当年毛主席就住在这儿,同学们。八角楼,你猜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出示视频讲解】4.故事发生在哪个时间?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指导读,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除了这个时间,还有一处表示时间的词语,大家找到了吗?夜幕降临。“临”是我们要学的生字,读前鼻音再来一遍。你看最早的时候“临”是这样写的,就像一个人睁大着眼睛从上往下看自己的东西,所以“临”这个字的意思是从上往下或从高处往低处的意思。那根据字意,你能猜测出来吗?夜幕降临会是什么意思?是晚上,天如果是冬天的话,天已经暗了,天已经黑了。孩子们你看屏幕,太阳落山了,夜色渐渐黑了,整个天空就好像是被一块黑色的幕布。从上往下盖住了一样,所以它就告诉我们天黑了,晚上来临了。(课件展示黑色降临)再来读读这个词“夜幕降临”。把词放到句子里再来读一读。师:这时谁在八角楼上干什么?【毛主席在八角楼上写文章】讲解“写文章”和“写下光辉著作”,指导朗读著作和文章,它们是一对近义词,都是表示写出来的作品。不过呢,著作更具有独创性,更著名。所以我们读的时候来把它加重,再来读一遍。你看。这就是毛主席当年在八角楼上写下的两部光辉著作好。看过了以后咱们再去读,我相信你会读的更好。任务二:小小讲解员 初步尝试讲故事我们把这四个问题连在了一起。就能讲下一个简单的故事了。老师先来做做讲解员,给大家讲解一下好不好?你们现在就是游客准备好,我要开始讲故事了。【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里,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毛主席就在毛坪村八角楼上写文章,他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谁也能够像老师这样来简单的讲解一下这个故事呢?这样吧,我们先自己练习一下好不好?自己讲解给自己听】找同学来试着当小小讲解员。(多找几个学生,孩子们看着讲解要求来讲解,很出彩,也很惊喜)任务三:书写生字展风采指导书写生字“代”“穿”(1)请同学们观察“代、穿”,我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2)范写指导:代:左窄右宽, “亻”撇画长短、斜度适中,竖画正直。“弋”横画宜短,斜钩弯斜自然。穿:“穴”宜宽,上点居中,撇点位置恰当。“牙”上横宜短;斜撇在撇折和竖钩相交处起笔,竖钩要正。(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适时提示书写姿势。(4)书写展示,集中点评。第二课时任务一:点燃煤油灯,细看八角楼上1.点燃煤油灯复习生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通过讲解四要素,完成了初步讲解故事的人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讲解技巧,争当一星红领巾讲解员。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呢?讲解员如果能够将故事讲解的更具体,游客们才能更了解当时的情景,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看看吧。任务二:走进八角楼上,感悟伟人小组探究(1)同学们,读了课文,你知道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吗?请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2)画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预设:①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②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1.出示“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1)指名读,理解“寒冬腊月”的意思。“腊月”指的是每年最寒冷的农历十二月。(2)提问:“单军衣”“薄毯子”“竹椅”,说明了什么?说明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条件十分艰苦。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毛主席依然坐在竹椅上写文章。【板书条件艰苦】2.出示“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1)指名读,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的意思:当时条件艰苦,大家都用油灯照明,油灯发出类似蜡烛的微光,毛主席将灯芯拨一下,火焰能更亮一些。3.出示“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察觉到。”(1)理解词语。凝视:指聚精会神地观看,不眨眼睛,神情专注。(2)圈画该句中的“凝视”等词语,提问:你能感觉到毛主席此时的____?预设:专注。(3)理解“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察觉到”,体会毛主席“忘我的工作”他忘了冷,忘了饿,忘了苦,忘了累。只顾着认真的写文章,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的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板书忘我工作】4.“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为什么说是光辉的著作?预设:因为毛主席写的著作能指明革命的方向,使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这不是一般的著作,它好像放射着万道光芒,所以称之为“光辉著作”。任务三:争当红领巾讲解员,讲解“八角楼”的故事重点讲述“条件艰苦”和“忘我工作”。可以借助课本插图进行讲解。规范讲解,开头:尊敬的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红色革命纪念馆第一站八角楼参观。结尾:尊敬的来宾,我们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您的聆听。欢迎下次再来参观。再见!任务四:书写生字展风采1.请同学们观察“视、利、路”,书写时要注意什么?2.范写指导:(1)视:左窄右宽。“礻”竖对上点,直而正。“见”框形宽窄适中,撇从框的正中撇出,竖弯钩弯转自然,钩底要平。(2)利:左宽右窄,左右大体等高。左半部“禾”的末笔由捺变成点“刂”竖画短,竖钩长。(3)路:“ ”下边右竖正对“口”的中部,两竖间距适中。“各”上撇短,横撇与捺左右舒展,“口”居中。3.学生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4.书写展示,集中点评,及时改正。任务五:课堂总结黑暗的旧中国,犹如寒冬腊月的深夜,而毛主席以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写下了许多指引中国人民前进的光辉著作。同学们,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更应该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发一分光、献一分热!(共36张PPT)红色精神红色精神代代14八角楼上6715朱德的扁担16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69727517代传代传八角楼lóulóu八角楼上八角楼上第一课时结构组词高楼、楼房lóu左右结构指导书写部首木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木”的横笔和“米”的横笔大致持平,“女”的横要长。任务一扣“基本要素”清楚地讲故事讲解员小技初读课文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2、圈画标记,明确讲解小技巧四要素。毛主席人物地点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八角楼地点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时间时间lín夜幕降临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谁 ) 在干什么 。事情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任务二小小讲解员,初步尝试讲故事简单讲故事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夜幕降临毛主席井冈山茅坪村八角楼上写文章(写了许多光辉著作)认真书写展风采任务三指导书写楼代穿视利路结构组词时代、年代dài左右结构指导书写部首亻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亻”撇画长短、斜度适中,竖画正直。“弋”横画宜短,斜钩弯斜自然。结构组词穿着、穿衣chuān上下结构指导书写部首穴书写指导:“穴”宜宽,上点居中,撇点位置恰当。“牙”上横宜短;斜撇在撇折和竖钩相交处起笔,竖钩要正。lóu八角楼上八角楼上第二课时任务一点燃煤油灯,细看八角楼上握斗临腊楼辉临革凝军薄章艰油利命叙述故事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夜幕降临毛主席井冈山茅坪村八角楼上写文章(写了许多光辉著作)任务二走进八角楼上,感悟伟人毛主席当时是如何工作的?冷工作忙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条件艰苦毛主席当时是如何工作的?忘我的工作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毛主席穿着披着坐在单军衣薄毯子竹椅上凝视星星之火照亮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争当红领巾讲解员任务三“八角楼”红领巾讲解员尊敬的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红色革命纪念馆一站八角楼参观。“八角楼”红领巾讲解员尊敬的来宾,我们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您的聆听。欢迎下次再来参观。再见!认真书写展风采任务四指导书写楼代穿视利路结构组词近视、电视shì左右结构指导书写部首礻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礻”竖对上点,直而正。“见”框形宽窄适中,撇从框的正中撇出,竖弯钩弯转自然,钩底要平。lì指导书写书写指导:左宽右窄,左右大体等高。左半部“禾”的末笔由捺变成点“刂”竖画短,竖钩长。结构组词胜利、利益左右结构部首禾结构组词马路、公路lù左右结构指导书写部首 书写指导:“ ”下边右竖正对“口”的中部,两竖间距适中。“各”上撇短,横撇与捺左右舒展,“口”居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八角楼上 教学设计.docx 14.八角楼上 课件.pptx 巧设情境三步实践多元整合《八角楼上》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pdf 八角楼介绍.mp4 导入.m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