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三中学(达拉特旗第一中学分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三中学(达拉特旗第一中学分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达旗三中(达旗一中分校)2025-2026学年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考试试题历史
一、单选题(60分)
1.商朝时畿内和畿外的关联较弱,国王对畿外地区的控制有限;西周时期,周王借助诸侯加强对畿外的统治。同时,各诸侯也会赐采立邑,以处子孙。因此,王畿之外的格局与王畿地区的社会结构颇为相似。这样的做法()
A.构建了完备的基层管理体系 B.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C.促进了华夏认同意识的萌发 D.强化了对边疆的直接管理
2.下表是不同史书关于鲜卑族起源的记载。
出处 说法
《晋书》 伏羲氏后裔在商朝北迁,和当地胡人融合形成东胡,后逐渐形成鲜卑部族
《魏书》 黄帝之孔昌意受封于北方的大鲜卑山,其后裔以山名为号,形成鲜卑部族
《史记索隐》 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役卒逃亡塞外,居住在鲜卑山,后以山名为部族称号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史籍众说纷纭,难以考证 B.地理符号影响部族命名
C.史家观点存在一定共识 D.鲜卑族源于多民族交融
3.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六集中描写了临安诸市、瓦子勾栏、酒楼、歌馆、赁物、作坊、市食、诸色酒名、小经纪和诸色伎艺人等城市风貌。这反映了南宋时期 ()
A.政府放松对社会控制 B.传统种植结构发生改变
C.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4.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 )
A.奏折取代其他政府文书 B.奏折制度有利于强化皇权
C.奏折不利于掌握地方信息 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
5.有学者称:“(晚清)中国政治腐败,非根本变法,殆无复兴之望.....中日战后,识者益信维新之效,倡言变法者益多。”也有学者称:“戊戌变法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崛起而导致的东亚地缘政治格局的转变,其关键点则在于朝鲜。”上述观点的共性是( )
A.关注了民族危机的背景 B.认为日本是变法的推手
C.强调甲午战争的积极面 D.着眼于宗藩体系的瓦解
6.自从陈独秀的《新青年》大卖后,不少社会团体觉衢青年”是一块好招牌,于是乎基督教青年会标榜改造新青年”,佛化青年会发行了《新佛化》旬刊,甚至一家戏剧社团编写的戏剧因名为《新青年》而大受追捧。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主科学已被广为接受 B.五四运动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C.文明开化成为社会风尚 D.民众对新文化理解存在差异
7.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涌现出《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在国统区,中国共产党团结进步人士,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等弘扬爱国情怀的历史剧。这些作品 ()
A.助力全民族团结抗战 B.创新了文学艺术作品形式
C.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 D.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根基
8.下图为1956年的宣传画《光荣的劳动,幸福的生活》,塑造了一位年轻女性驾驶拖拉机的形象。该画意在宣传 ()
A.国家重视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工业化建设带来了社会新气象
C.女性成为工业建设的主力军 D.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下图为2002-2017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及城乡收入差距变化。其变化主要得益于 ()
说明:2013年之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被更换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A.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D.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10.世界上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表明古代文明 ()
A.相互学习、多元一体 B.创立制度、彼此借鉴
C.依靠大河、农耕为主 D.相对独立、多元格局
11.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带头与波斯贵族联姻并遵循波斯传统仪式,拉拢波斯贵族阶层。众多马其顿将领也与波斯显贵之女结为夫妇,婚礼全程严格遵循波斯帝国传统仪式。亚历山大这一系列举措的根本意图是 ()
A.构建帝国稳定的统治秩序 B.缓和征服居民之间的矛盾
C.实现两大民族的全面融合 D.促进东西文化的深度交融
12.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众多城市。城市中的市民阶层包括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其中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为争取城市自治权,制定了自己的法律,甚至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向封建领主发起挑战。这 ()
A.反映了西欧社会转型的趋向 B.标志着西欧民族国家形成
C.表明西欧封建制度基本解体 D.壮大了西欧资产阶级力量
13.阿拉伯帝国设立“智慧宫”,组织学者将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翻译成阿拉伯文。同时,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阿拉伯人的上述举措 ()
A.意在促进西欧文化发展 B.推动了东西方文化融合
C.沟通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D.维系了帝国统治的稳定
14.下表收集了两位航海家的活动情况。这些航海活动 ( )
时间 航海家 成就
1578年 德雷克 发现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1643年 塔斯曼 环航澳大利亚,发现新西兰
A.有助于提升对世界地理的认知 B.推动了美洲社会的转型
C.表明全球航路开辟的使命完成 D.密切了欧亚大陆的联系
15.传统观点认为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传统商路,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寻求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动因之一。但近年来亦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在葡萄牙、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时候,奥斯曼帝国还没有扩张到阻断东西方传统商路的程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无法探究 B.年代越靠后结论越准确
C.历史解释需要进行多角度分析 D.西方学术界垄断话语权
16.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后,把短期公共信用业务并入一个半公营的现代货币银行体系。18世纪以来,英国的公债迅速增加,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的1.273亿英镑增加到1783年的2.429亿英镑。当时英国的国债制度 ()
A.反映了政府经济职能的欠缺 B.体现了重商主义的经济主张
C.根源于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D.适应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
17.1494年,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调解下,西、葡两国订立《托德西利亚斯条约》,该条约划定教皇子午线,西、葡双方以兄弟相称,宣称谈判的目的是维护“永恒的友谊”,条约的内容由双方“共同协商、共同修改、共同签订”。该条约的签订折射出 ( )
A.国际关系规则化趋势初显 B.教权与王权冲突渐趋调和
C.民族国家主权意识的觉醒 D.国际法的普遍性与适用性
18.15世纪,佛罗伦萨银行家科西真、美第奇是古典文化的重要赞助人。学者韦斯帕夏诺在其名人传中盛赞科西莫的业绩,并谈到“他良心不安,因为他的一部分钱来路不正”,在教皇建议下,科西莫后巨资建造了一座修道院。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教有利于商业发展 B.资本主义引发教会世俗化
C.教会开始推销赎罪券 D.人文主义与宗教信仰并存
19.16世纪,德国萨克森的莱斯尼希市进行济贫改革,设立济贫公共基金,将关闭的修道院的资产以及信徒捐给教会和修会的财物转入公共基金,由10位民主选举产生的世俗人士负责日常管理。材料反映出当时()
A.工商业发展加剧社会矛盾 B.资本主义制度走向完善
C.宗教改革助推社会治理世俗化 D.民主制度缓和社会矛盾
20.18世纪,启蒙思想家不单是在向人们传播具体有用的知识,更是在捍卫和巩固以理性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即用理性来假设,“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建构学说,如依据从“自然”“理性”等推演出“人权”之类的原则,主张实现有法律保障的自由平等。材料反映出启蒙运动()
A.追求人的本能和情感 B.反对宗教迷信宣扬理性
C.深受科学革命的影响 D.相关理论包含虚假成分
21.下面为英国思想家弥尔顿的著作及其主要观点(内容)。这些著作 ( )
出版时间 著作 主要观点(内容)
1644年 《论言论自由》 只有思想和出版自由,才能保证人们获得真理
1649年 《论国王和官吏的职权》 政府的成立须经过被统治者的同意
1651年 《为英国人民声辩》 论证了处决暴君的正义性,驳斥国外敌对势力的攻击
A.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论基础B.受到了法国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
C.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舆论支持D.回应了英国广大民众的普遍诉求
22.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的原因,传统观点主要从英国较早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圈地运动等角度进行解释,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提出了国家专利保护、农业革命等因素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同样不可忽略。这说明 ()
A.历史解释应难以形成共识 B.后期的研究成果相对可信
C.历史认识受制于现实环境 D.历史研究需推翻已有成果
23.据统计,1876年,法国工人中的妇女占40%,职员中的妇女为15%;从1901年至1906年的统计看,法国职业妇女(1906年为7694000人)占全国妇女总人数的36%,远远高于同时期英国和美国的比例,后两者各自不超过25%和14%。上述变化 ( )
A.表明妇女的政治地位显著提升 B.得益于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C.是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结果 D.反映了法国实力超越美英
24.下表为巴黎公社成立后实施的举措。这些举措意在 ( )
范围 举措简介
经济 实施8小时工作制;禁止雇主克扣工资,关闭工厂交由工人协作社管理
军事 颁布抚恤金法令,保障前线伤员及阵亡军人家属生活
教育 兴办职业学校,使学生快速掌握实用技能
A.争取民众支持以巩固新生政权 B.尝试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范式
C.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D.彻底废除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
25.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弗里德里希·列斯纳在1898年所著《1848年前后》一书中指出:从巴黎到布鲁塞尔,马克思始终积极参与许多工人团体的活动,在马克思身上,嗅不到一点空想家的气味.常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马克思老爹”。材料作者旨在说明 ( )
A.马克思批判否定了空想社会主义 B.马克思注重社会理论与实践结合
C.马克思完成了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D.马克思与空想社会主义毫无关联
26.资本主义兼具开放性和扩张性,它以暴力或和平的方式向外扩张,向海外殖民,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各地的廉价原料。后来,它不但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及原料供应地,而且也要求对海外进行资本输出,从而推动了瓜分世界的狂潮。由此可知,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阶段性 ()
A.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必然结果 B.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无关
C.主要源于侵略方式发生变化 D.推动了世界整体性的加强
27.1884年,英、法、德等国达成的柏林会议协议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会议还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这反映出柏林会议 ()
A.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的冲突 B.激发了北非和东非的民族独立意识
C.为列强进一步瓜分非洲创造了条件 D.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28.1898年,法国军队沿尼罗河上游东进,英国军队则自埃及南下,两支殖民队伍在苏丹的法绍达小镇相遇并对峙。英国凭借压倒性的军事优势迫使法国撤军,随后两国签订协议,划分了在非洲的势力范围。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欧洲列强殖民争夺激烈 B.柏林会议协调了英法关系
C.英法合作共同瓜分非洲 D.苏丹沦为英法的半殖民地
29.1908年,印尼成立社会团体至善社,其宗旨是发展教育,实现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进步”“技术和工业的发展”以及“土著艺术和科学的复兴”。1912年,印尼成立“东印度党”,提出“东印度是东印度人的”的口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印尼 ()
A.民族意识逐渐觉醒B.经济结构实现转型C.政治团体发展壮大D.学习借鉴西方经验
30.下图展示了1798-1900年在埃及出现的一系列报刊(部分)。其中,19世纪末的报刊的创办 ( )
A.扩大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力 B.促进了民族解放思想的传播
C.提高了民众的政治参与度 D.丰富了埃及民众的文化生活、
二、材料题(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时间 中国农业文明代表性成果传播情况
15-17世纪 稻作栽培技术传入到北美的佛罗里达并向西扩展,水稻逐渐成为英属北美殖民地第三大农作物。荷兰人将茶叶运回欧洲,开中西海上茶叶贸易之先河。
18世纪 中国播种农具耧车经过中亚和南亚传入欧洲。法国人魁奈宣扬重农思想,并促使国王路易十五模仿中国古代皇帝,举行了“籍田大礼”。
19世纪 法国学者翻译的农书《蚕桑辑要》广为流行,被译成英、德、意、俄等多种文字,对西欧近代蚕桑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思明《丝绸之路农业交流对世界农业文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建立了殖民地,一些美洲作物开始传入菲律宾。玉米由西班牙经东南海路、西北古丝绸之路等多条线路传入我国。甘薯则是最早由陈益从越南引入,而影响最大的是1593年陈振龙从菲律宾引入。玉米、甘薯的种植范围遍及全国,成为人们的重要食材,对养活明清以来中国激增的人口具有重大意义。美洲作物的引入,不仅对中国农业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表明这一时期的中国与世界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交流。
-摘编自崔思朋《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世界》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业文明传播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的主要原因(8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文艺复兴是 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这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著作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1)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的积极作用。8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在世界历史编纂中长期存在着“西方中心论”,“西方中心论”认为:西方世界是历史的主要推动力和中心,其他地区和文化只是被动接受和反映西方的影响。但当代中国学者指出“纵观整个世界历史,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肯定是多中心的,现代一定程度上也是多中心的,只有近代西方一定时期里一定程度上成为唯一的中心,但其他地区仍在世界历史上有自己的地位,并以民族独立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方式,影响着西方历史的发展。”
-摘编自晏绍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表述清晰。)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B A C A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B A C D A D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B A B D C A A B
31.(1)内容:稻作栽培技术传入北美;播种农具传入欧洲;中国的重农思想传入法国;中国古代农学著作被翻译并传入欧洲。4点任意答3点6分)
(2)原因:新航路开辟的推动;早期殖民扩张推动物种交流;美洲农作物高产且适宜种植;民众的推动推广;政府的支持。5点任意答4点8分)
32.1)特点:持续时间长;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借用古典文化;具有创新性。(4点任意答3点6分)
(2)主张:在经济方面主张自由放任;在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在政治方面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任意一个2分)
作用: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封建神权统治;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点任意答3点6分)
33.论题:西方中心论是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意识形态工具。
阐述:“西方中心论”以“文明优越论”的形式,塑造了一种片面的世界认知。从古代文明的起源来看,世界存在着多个独立的文明中心,他们各自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无视印第安人文明的辉煌成就,视印第安人为“野蛮人”,对美洲展开殖民掠夺和屠杀。近代以来,西方通过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然而,西方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导致了这些地区的贫困和落后。亚非拉地区的人民经过反侵略斗争,在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的文明同样值得尊重和肯定。
结论:总之,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系列“西方中心论”观点,都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世界各地区的文明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只有打破西方中心论”的束缚,才能客观地认识世界文明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