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淮北市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淮北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因为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淤泥,支撑了稳定的农业生产,从而养活了大量人口。据此可知,古埃及文明得以兴盛主要得益于( )
A.法老的绝对权力 B.优越的自然环境
C.发达的灌溉系统 D.人民的宗教信仰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若奴隶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后得割其耳;若自由民购买奴隶后不满一个月该奴即患癫痫,买者有权把他退给卖者且收回所付之银。这些条款表明该法典( )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保障奴隶阶级的自由权
C.注重商业契约的公平性 D.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下表为古巴比伦王国国家与地方管理者的一些行为(职责)。它体现了古巴比伦( )
管理者 行为(职责)
汉谟拉比 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国王任命的总督 分管大行政区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基层公社的首领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
A.商品经济活跃 B.法律内容广泛 C.重视农业生产 D.实行君主专制
4.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产生于下图中的( )
A.A B.B C.C D.D
5.西塞罗认为,民主制度给了浑浑噩噩的人民过多的自由,必然会使他们变得盲目、任性、放纵、蔑视法律。据此可知,西塞罗对雅典民主的态度是( )
A.否定公民自由的必要性 B.强调法律权威的至上性
C.主张精英治理的合理性 D.批判民众决策的非理性
6.希腊人不可不称为“文明上的先行者”。他们在学术与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尽管他们没有在欧亚大陆间开辟广阔的疆域,也没有完成政权上的统一。下列帝国中,弥补了希腊人的缺憾并将希腊文明的火种播向东方的是( )
A.古巴比伦王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查理曼帝国
7.共和政体是古罗马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国家形式,它对罗马共和国的崛起起到了异常重要的作用。下列事件中,发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是( )
A.罗马城邦兴起 B.斯巴达克起义
C.日耳曼人大举入侵 D.西罗马帝国灭亡
8.罗马扩张导致地中海沿岸各族混居,商贸纠纷频发。公民法仅保护罗马公民的权益,无法裁决外邦人案件,引发社会矛盾。为此,罗马统治者( )
A.扩大了成文法 B.完善了公民法 C.强化了习惯法 D.推行了万民法
9.体育精神和竞技精神在古希腊的每个城邦都非常盛行。在和平时期,人们每天都会在锻炼场所进行锻炼,也由于他们对体育的热爱,运动员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这体现了古希腊( )
A.处于和平时期 B.文化水平低下
C.崇尚力量之美 D.推广竞技体育
10.罗马建筑外形上最显著的特色是拱门。据图可知,古代罗马建筑( )
A.吸收了不同文明建筑的特点 B.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
C.依据亚述宫殿门设计和建造 D.服务于军事征服的需要
11.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古希腊和罗马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下表内容体现出古代文明的哪一特点( )
国家 文明特点 文明成就
古代埃及 大河文明、集权政治、浓厚的宗教意识 金字塔、太阳历
古代中国 农耕文明、中央集权 分封制、青铜器、甲骨文
古代希腊 海洋文明、奴隶制民主政治 《荷马史诗》、帕特农神庙
A.濒临大河 B.相互交融 C.交流频繁 D.多元发展
12.在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下,各级领主通过分封土地确立权利义务关系。封臣向封君效忠,为其作战;封君则提供保护并维持封臣的生计。下列表述中,与该制度相符的是( )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国王掌控全国的军队
C.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 D.农奴直接效忠于国王
13.如图所示画作由意大利艺术家拉斐尔1516—1517年所作,它反映了800年教皇为西欧某国国王举行加冕礼的场景。这位国王是( )
A.克洛维 B.凯撒 C.屋大维 D.查理大帝
14.庄园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开始在西欧流行是在( )
A.1世纪 B.9世纪 C.11世纪 D.12世纪
15.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磨面粉,佃户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这反映了( )
A.庄园法庭主要由领主主持 B.庄园拥有独立的立法权
C.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 D.佃户利益不受法律保护
二、改错题
16.文物承载文明、传承文化。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生活在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制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 (3)公元前49年,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后来,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 )
(2)《掷铁饼者》是古罗马雕塑家米隆的杰作,约创作于公元前450年,以精准的人体动态和力量感展现了古希腊体育精神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
三、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埃及国王被视为神的化身,拥有绝对权威……不仅立法和司法,一切行政最高大权也由国王所独揽……为了控制政府的各部门,国王委任了各类高级官员,作为他统治的助手。国王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但是,全国土地的大部分则分配给广大农民使用,以便保证国家的基本税收来源。
——摘编自刘文鹏《古代埃及史》等
材料二:《摩奴法典》规定,印度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其中,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刹帝利统治国家,吠舍从事农牧商业,首陀罗则为其他种姓服务。不同种姓禁止通婚,职业世袭,违者将受严惩。
——摘编自崔连仲、武文《古代印度文明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埃及政治体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罗河对该体制形成所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古印度种姓制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9世纪法兰克王国《圣加尔修道院特许状》记录封臣誓词:“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凡主人赐予我的采邑,我必以生命守护,并以每年40日自备武器与马匹,为领主作战或戍守城堡。”
——摘编自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材料二:13世纪英国庄园法庭案卷节选:
①农奴约翰未按惯例在领主自营地上耕作满3日/周,罚小麦2蒲式耳;
②公用地(森林、牧场)由全体佃户共同管理,擅伐林木者罚银币4便士;
③庄园账簿显示:全年收获黑麦400夸脱,其中1/3归领主,1/3留种,1/3分给农奴。
——摘编自克里斯·威克姆《中世纪欧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维系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纽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君封臣制对西欧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庄园经济的运行规则及农奴的实际地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封君封臣制与庄园经济的内在联系。
四、综合题
19.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文明的起源、发展与延续”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进来。
材料:
阶段 史料 历史解释
文明的起源 A.虽然诸古代文明局限在大河流域,但诸古典文明却向外伸展,直到彼此接壤为止。于是,古典时代的文明整个覆盖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整个欧亚大陆。诸古典文明不但就范围而言,而且就内容来说,也都是独特的。与古代文明一样,每个古典文明都发展起自己的独特风格——自己的社会、宗教和哲学体系——这些体系一直延续到近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文明的发展 B.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文明的延续 C.1793年“共和二年法令”问世,规定法国领土内的任何一类艺术品都应受到保护……30多年后,法国文物保护的官方机构成立。又经过80多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1913年《保护历史古迹法》诞生。 ——姜峤《文物保护立法的他国启示》 D.2024年是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各地以“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举办1.2万余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广泛的特色活动。重点活动包括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非遗里的美好生活”摄影作品征集展示活动、云游非遗·影像展、非遗购物节等。 E.守护文明就要守护记忆,传承文明就要传承记忆。而文化遗产记录着文明的演变,无疑需要妥善地保护与传承。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保护好这些历史发展的见证、珍贵的文化资源,是每位国民的责任。
(1)按照文明发源地的不同,请你对材料中的①②进行分类。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
(2)根据材料,归纳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方式。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的起源”“文明的发展”“文明的延续”中任选一个角度加以阐释。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C D B B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D B C
16.(1)错误;“楔形文字”改为“象形文字”。
(2)错误;“古罗马”改为“古希腊”。
(3)正确。
17.(1)特点:王权神授;专制集权;土地国有等。作用:尼罗河提供农业基础,支撑中央集权(如税收、劳力调配等)。
(2)特点:各等级之间职责(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秩序;消极影响:固化了社会结构,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18.(1)纽带:土地的封赐。影响:短期强化地方治理,维护封建等级秩序;长期削弱中央集权,导致割据分裂。
(2)运行规则:强制劳役(或农奴须耕种领主的自营地);公用地由全体佃户共用(或集体管理森林牧场);分成剥削(领主优先分割收成)。农奴的实际地位:无人身自由;地位极其低下;遭受严重的经济剥削;享有公社权利等。
(3)内在联系:庄园为封臣提供经济支持(粮食、兵源),使其能履行对领主的军事义务,领主通过庄园法庭控制农奴,维系封君封臣制的底层运作;庄园经济是封君封臣制度形成的物质根基,封君封臣制度为庄园经济提供政治保障。
19.(1) ① ②
(2)制定法律、成立机构保护;举办各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如实践主题展、影像展、购物节等。
(3)示例一:
观点: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论述:文明起源于多样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民族传统之中。这些不同导致各地区、各民族出现不同类型的物质生产方式,孕育出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如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结论:各地区地理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类型的文明,使文明具有多样性。
示例二:
观点: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文明的发展(文明因互鉴而发展)。论述:丝绸之路开通后,通过和平往来的方式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亚历山大东征,通过暴力冲突的方式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结论: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共生并进。
示例三:
观点: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文明的延续。论述:18、19世纪,法国通过法令、法律形式,以及成立官方机构,使得大量文化遗产在动荡的年代免遭浩劫,对本国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保护,使得文明得以保存和延续。结论: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人们尊重与理解祖先的发明与创造,将这些发明与创造传承给后代,推动文明的延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