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一2026学年上期高三五校联考物理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2568910BDDCBBDACABD1.【答案】B【解析】长度、质量、时间是国际单位制中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力是一个导出物理量,其单位为kgm/s2。故ACD错误,B正确。故B选项正确。2.【答案】A【解析】A.海王星的存在和位置通过数学计算(基于天王星轨道异常)预测后观测证实,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故A正确;B.开普勒基于第谷的观测数据总结出行星运动定律,并非亲自观测,故B错误;C.开普勒第二定律指出,同一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但不同行星的轨道半长轴和速度不同,扫过的面积不相等。地球和火星的轨道半径不同,扫过的面积必然不等。故C错误;D.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径的立方成正比),水星轨道半径最小,周期最短;但向心加速度由公式a=GM决定,轨道半径越小,加速度越大。因此水星的向心加速度最大,而非最小。故D错误。故A选项正确。3.【答案】D【解析】F与摩擦力一直是平衡力,F克服摩擦力做功,因F大小不变,方向不断变化,则在微小的位移内可认为是恒力,则微元功为△W=F△x,x=2πr。可知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约为38J。故D选项正确。4.【答案】D【解析】小鱼在水平方向的初速度为vocos0,在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vosin0,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达最高点时,竖直方向速度速度减为零,故v-V,c0s6。在竖直方向,利用逆向思维,可得t=Vo sin日河流高度差为Vosin0)2g2g第1页共8页故B、C错误。在水平方向,X=y,t=(化,cos91=W=sin,故D正确。小鱼速度gVo的变化量是矢量,△V,由图可得,速度变化量大小0△v=√,2-v2=vo sin0=vtan0,方向为竖直向下,故A错误。故D选项正确。5.【答案】C【解析】AB.在0~1s内,设细绳拉力的大小为F1,则根据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可得y1=at,F1-mngsin30°=ma,由图象可知y1=5m/s,由功率公式P=F1联立解得在1s末电动机输出功率为P=100W,a=5m/s2,F1=20N1s后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所以1s后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00W,A、B错误;C.当物体达到最大速度m后,细绳的拉力大小F2,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功率的公式可得F2-mgsin0-0由P=F2ym解得m=10m/s,C正确;D.在15s肉,据动能定理得P0-)men9成叫代入数据解得x2=32.5m物体在0~5s内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位移为x=x+x=2.5m+32.5m=35m,D错误。故C选项正确。6.【答案】C【解析】AB.对滑块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F=mngsin0,N=mgcos 0。滑块从A缓慢移动到B点时,越来越大,则推力F越来越大,支持力N越来越小,所以AB错误;C.对凹槽与滑块整体分析,墙面对凹槽的压力为Fv=Fcos0=mngsin0cos0=1/2 ng sin29测9越来越大时,墙面对凹槽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所以C正确;D.水平地面对凹槽的支持力为N地=(M+m)g-Fsin0=(M+m)g-mg sin2则a越来越大第2页共8页2025—2026学年上期五校联考高三物理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 共43分)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改编)在国际单位制中,选定下列哪些物理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 )长度、质量、力长度、质量、时间长度、力、时间D.质量、力、时间2.(改编)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将它们绕太阳的运动均视为匀速圆周运动,且均仅考虑太阳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的是海王星B.开普勒通过观测行星运动得到数据,总结出了行星运动定律C.地球、火星分别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D.八大行星中,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向心加速度均是最小的(题3图)3.(改编)石磨是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工具。如题3图所示,石磨由下盘(不动盘)和上盘(转动盘)两部分组成。某人在手柄AB上施加方向总与OB垂直、大小为20N的水平力作用使石磨上盘匀速转动,已知B点到转轴O的距离为0.3m,则石磨上盘匀速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约为( )A.0 B.6J C.19J D.38J4.(改编)一条河流某处存在高度差,小鱼从低处向上跃出水面,冲到高处。如题4图所示,以小鱼跃出水面处为坐标原点,x轴沿水平方向,建立坐标系,小鱼的初速度大小为v0,初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末速度大小为v,方向沿x轴正方向。在此过程中,小鱼可视为质点且只受重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鱼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B.小鱼运动的时间为(题4图)C.河流高度差为D.小鱼运动的水平位移为5.(改编)如题5图甲所示,电动机通过绕过定滑轮的轻细绳,与放在倾角为θ=300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相连,启动电动机后物体沿斜面上升;在0~6s时间内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除1~5s时间段图象为曲线外,其余时间段图象均为直线,1s后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已知物体的质量为2kg,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1s内电动机牵引力大小为15NB.1s后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50W(题5图)C.物体达到的最大速度vm=10m/sD.在0~5s内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了32.5m6.(改编)质量为M的凹槽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内壁为半圆柱面,截面如题6图所示,A为半圆的最低点,B为半圆水平直径的端点。凹槽恰好与竖直墙面接触,内有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用推力F推动小滑块由A点向B点缓慢移动,力F的方向始终沿圆弧的切线方向,在此过程中所有摩擦均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F先增大后减小B.凹槽对滑块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题6图)C.墙面对凹槽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D.水平地面对凹槽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题7图) (乙)7.(改编)如题7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最左端放置一可看成质点的小物块。在t=0时刻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在F的作用下物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t=1s时撤去F,整个过程物块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1kg,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的大小为15NB.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C.0~1.5s内木板的加速度为0.2m/s2D.物块最终停止时的位置与木板左端的距离为4m二、多项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改编)在巴黎奥运会的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决赛中,中国选手邓雅文和队友配合,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得金牌。场地自行车后轮的传动装置如题8图所示,通过链条将脚踏板牙盘(大齿轮)和飞轮(小齿轮)连接,A、B是大小齿轮边缘的点,C是后轮边缘的点。现架起后轮,转动脚踏板,传动链条在各轮转动中不打滑,牙盘半径为2r,飞轮半径为r,后轮半径为5r,则( )A.A、B两点线速度大小之比为2:1B.A、B两点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题8图)C.A、C两点线速度大小之比为5:1D.A、C两点角速度大小之比为1:2(题9图)9.(改编)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的三个质量相同的物块通过与斜面平行的细线相连,在沿斜面方向的拉力F0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如题9图甲所示,物块2的上侧固定有不计质量的力传感器。改变拉力F0的大小,使三个物块沿斜面以相同加速度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多组传感器的示数F和物块通过的位移x与时间t的平方的比值,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的倾角θ=30°B.每个物块的质量m=2.5kgC.当F=10N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5m/s2D.当将斜面的倾角θ增大时,由测得的数据画出的图像的纵截距绝对值小于2.5(题10图)10.(改编)卫星与地心连线同地球表面的交点称为星下点(即卫星的正投影位置),如题10图所示为卫星A与导航卫星B绕地球的运动轨道,两卫星的轨道均视为圆轨道,且两轨道平面不共面。某时刻,两颗卫星的星下点在某位置重合,一段时间后,两颗星的星下点在另一位置重合,已知卫星B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1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A的周期可能为4h B.卫星A的周期可能为7. 2hC.卫星A的半径可能为 D.卫星A的半径可能为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7分)实验题(共2小题,共16分。)(6分)(改编)“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实验装置如题11图所示。(1)下列实验与本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探究方法相同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题11图)B.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C.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2)在小球质量和转动半径相同的情况下,逐渐加速转动手柄到一定速度后保持匀速转动。此时左右标尺露出的红白相间等分标记的比值等于两小球的________________(选填“线速度大小”“角速度平方”或“周期平方”)之比;在加速转动手柄过程中,左右标尺露出红白相间等分标记的比值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12.(10分)(改编)题12图甲是利用气垫导轨探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题12图)①气垫导轨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至水平;②用游标卡尺测出挡光条的宽度为L;③由导轨标尺读出两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④将滑块移至光电门1左侧某处,待砝码静止不动后释放滑块,要求砝码落地前挡光条已通过光电门2;⑤从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上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所用的时间分别为Δt1和Δt2;⑥用天平称出滑块和挡光条的总质量为M;⑦改变滑块的质量,重复步骤④⑤⑥进行多次实验。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应先接通光电门,后释放滑块B.调节气垫导轨水平时,应挂上砝码C.应调节定滑轮使细线和气垫导轨平行D.每次都应将滑块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2)用测量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瞬时速度v1= 及滑块加速度a= 。 (3)由图乙画出的的图线(实线),可得到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G= N。(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在探究滑块加速度a和质量M间的关系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乙所示的图线,发现图线与理论值(虚线)有一定的差距,可能原因是 。计算题(共3小题,共41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有最后结果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0分)(改编)如题13图所示为道路交通中的“保持车距”标志。司机从发现前方异常情况到紧急刹车,汽车仍将前进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这段时间内汽车仍保持原速)。晴天,汽车在干燥沥青路面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时,安全距离为60m。求:(1)该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题13图)(2)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若要求安全距离为48 m,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13分)(改编)如题14图所示,学校科技小组设计了“e”字型竖直轨道固定放置,由光滑半圆形轨道AB、BC和粗糙的水平直轨道CD及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DE平滑连接组成,BC弧的半径,AB弧的半径为2r,DE弧的半径为1.5r,轨道两端分别与地面、竖直墙壁相切于A点和E点。质量的滑块从A端以水平向左的速度进入轨道,沿光滑半圆形轨道AB、BC到达水平直轨道CD。已知CD长为6r,滑块与CD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不计空气阻力,滑块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求:(1)滑块沿AB弧运动到最高点B时速度大小;(2)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与C点的距离d;(3)若改变滑块的初速度v0,使滑块能停在CD上,且运动过程中不脱离圆弧轨道AB和BC,v0的最大值。(题14图)(v1v2)15.(18分)(改编)如题15图所示,某生产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带甲和乙,甲的速度为v1=1.2m/s,乙的速度v2=1.6m/s,货物与甲、乙两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甲传送带长L=7.56m,乙传送带宽度足够大。在甲传送带左端每隔t0=1.0s轻放上一件质量为m=1.0kg的货物(不计货物本身大小),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1)每件货物在甲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2)除货物与传送带之间摩擦外,其他能量损耗均不计,驱动乙的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 ;(题15图)(3)以货物离开甲传送带的位置为坐标原点O,以v1方向为x轴、v2方向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货物离开甲传送带后运动的轨迹方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三五校10月联考物理参考答案及解析(高2026届).pdf 高三五校10月联考物理试题(高2026届).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