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准考证号: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学科课堂训练(一)试题卷说明:1.全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物理学中,把物体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我们能闻到花香说明 在不停地运动。2.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把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做 ,其表达式为 。3.如图1所示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加油机与战斗机编队以相同的速度保持队形飞行时的情景,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要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则应以 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图2)4.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决定了能量形式的多样性,比如龙卷风主要具有 能。不同形式能量之间还可以互相转化,比如在给电动汽车充电时就将 能转化为化学能。(图1)5.如图2所示的是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比赛开始后,“观众”是通过相同时间比 ,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则通过相同路程比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运动得快。6.《哪吒之魔童闹海》是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100亿的电影,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电影中,哪吒脚踏风火轮追击海怪,他们越来越近,假设哪吒3min内匀速飞行了18000m,则他飞行的速度是 m /s,合 km /h。7.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3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1s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 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图4中的图象描述的是 球的运动。(图5) (图3图4)8.图像法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5是甲、乙两物体的v﹣t图像,聪明的小丽发现了这个图像的一个规律: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根据这一规律,请你计算甲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 m,乙物体在4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9-12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多项选择,全对得3分,不全对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共14分)9.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贴近学生生活。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A.课桌的高约为150c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升旗时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46s D.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为10s10.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句描述的场景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满架蔷薇一院香 B.千金善尽还复来 C.花气袭人知骤暖 D.千里江陵一日还11.对速度公式 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的路程s越大,运动的速度v越大B.物体通过的时间t越大,运动的速度v越小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D.物体运动的速度可以利用 计算,但与s、t的大小无关12.甲、乙两列火车在平直铁轨上匀速前进,它们行驶的路程之比是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则两列车行驶的速度之比是( )A.9:2 B.8:9 C.9:8 D.2:113.以下是摘抄某同学的物理学习笔记,其中正确的有(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等可以避免误差B.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只有选定了参照物,才能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C.能量不仅可以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真空可以传声1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图像如图6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有( )(图6)A. 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 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C. 第4s至第19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D. 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16小题各7分,第17小题8分,共22分)15.我县公交出行步入了绿色环保新时代,采用的是“纯电动无极变速空调车”。测试了公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50s的运动情况:车在前10s运动的路程为100m;后40s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求:(1)车在前10s运动的平均速度;(2)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3)车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16.国庆假期爸爸带小明到到桂林游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7所示标志。请你根据标志帮助小明解答以下问题:(1)请你解释图甲标志牌上两个数字的含义?(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汽车从图甲的标志牌到桂林至少需要多少小时?(图7)(3)若以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1.5h,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图8)17.近几年我国高铁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高铁大国,便捷的交通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下表是 D412 次列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求:时间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到站时间 09 :51 10 :33 11 :45发车时间 09 :15 09 :53 10 :35 11 :50里程 /km 0 84 300(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 120km /h ,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3)如图8所示,该列车在行驶途中以90m/s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400m的桥梁,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0s,这辆列车的长度是多少米?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8.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下列测量工具中,你能正确使用吗?(1)如图9甲所示的直尺,在测量前应该观察它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 ,它的分度值是 mm,铅笔的长度是 cm;(2)如图9乙所示汽车的里程表所显示行驶速度为 ;(3)如图9丙中的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 ,大盘的分度值是 ,停表读数是 s。(图9)19.如图10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是 。(2)实验时,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目的是为便于 ;(图10)(3)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请在横线处将所缺的内容补充完整.测量的 物理量 路程 s/m 时间 t/sAC段AB段BC段(4)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VBC= m/s;(5)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6)若实验中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20.在降落伞比赛的活动中:小明发现降落伞下降有快有慢,由此思考:降落伞的滞空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于是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证据】(1)实验开始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盒尺、托盘天平和砝码、 ;(2)完成实验后,小明将数据和信息整理如下表格所示;次数 降落伞的伞绳长/m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 面积/m2 降落伞的总质量/g 降落伞释放高度/m 降落伞滞空时间/s1 1 圆形 0.5 20 3 3.672 1 圆形 1 20 3 5.823 1 圆形 1 30 3 4.914 1 正方形 1 20 3 5.815 1.5 正方形 1 20 3 5.836 1.5 正方形 1 20 6 9.24【解释】(1)分析数据1、2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面积越大,降落伞的滞空时间越长;(2)分析数据2、3可知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的总质量 ,降落伞的滞空时间越长;(3)分析数据 、 可知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的滞空时间与降落伞的形状无关;(4)分析数据5、6可知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的滞空时间还与 有关;【分析】本次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小明完成实验后与同学交流,很多同学均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并不可靠,请你帮他分析原因: 。21.在“探究摆的奥秘”活动时,同学们提出“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样一个问题,并做出了如下猜想:a.摆长越长,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越长;b.摆角θ越大,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越长;c.摆球质量越大,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越短;为了验证猜想,实验准备的器材有:不同质量的小铁球(质量已知)、细绳、刻度尺、铁架台、量角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还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次数 摆球质量 m/g 摆角θ 摆长/cm 摆球摆20次时间 t总/s 摆球摆1次平均时间t/s1 15 3° 100 40.0 2.02 30 3° 100 40.0 2.03 30 5° 100 40.0 2.04 30 5° 80 36.0 1.85 30 5° 50 28.0 1.1(图11)(2)在实验过程中,数据记录如表。为验证猜想a,应选 两次实验数据进行比较。(3)比较2和3两次实验数据,可知猜想b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4)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跟 有关,跟 和 无关。(5)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适当 (填调整方法)。17.(准考证号: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学科课堂训练(一)答题卡 (范围: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时间:80分钟 分值:80分)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得 分一、填空题(8 小题,每小题 2 分,每空 1 分,共 16 分) 1. 2. 3. 4. 5. 6. 7. 8.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第 9~12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 项,每小题 2 分;第 13、14 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 每小题 3 分.全部选择正确得 3 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 1 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 0 分,共 14 分) 09. 10. 11. 12. 13. 14.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5 小题 7 分,第 16 小题 7 分,第 17 小题 8 分,共 22 分) 15.16.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28 分) 18. (1) (2) (3)19. (1) (2) (3) (4) (5) (6)【证据】(1) 【解释】(2) (3) (4) 【分析】(1) (2) (3) (4)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