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联盟校第一次联考高二年级地理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66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C B D A B A B C D C D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答案 B D C D A B D B D A C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答案 B D C B D C D D B D A二、综合题(34分)34.(16分)(1)特征: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2分)。因素:地形、气候、交通、经济水平、民族等。(2分)(2)(4分)(3) ≥500人/km2(2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更完善;基础设施较完善。(任三点6分)35.(18分)(1)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2分) 发展中国家(1分) B(1分)(2) 起步早 水平高 2000年后发展速度慢(6分)(3) C(2分)(4) 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协同发展;发挥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区域创新联动;推动互联互通,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规划,建设合理的城市体系; 健全环境治理协调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任三点6分)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联盟校第一次联考高二年级地理试题(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 0.5 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单项选择题:共33题,每题2分,共6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为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据图推断,亚洲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趋向于水源丰富的地区B.趋向于高原地区C.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D.趋向于内陆地区2.导致欧洲与非洲最大人口密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C.矿产资源 D.交通条件下图示意我国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3-5题。3.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B.人口数量众多C.人口稠密D.距河2km内人口最多4.该河流很可能是( )A.雅鲁藏布江 B.珠江 C.海河 D.淮河5.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能资源分布 B.取用水方便程度 C.交通通达度 D.矿产资源分布某校中学生赴河北阳原泥河湾地质遗址自然保护区野外实习。该保护区内有多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据此完成6-7题。6.旧石器时代该地人口的分布特征是( )①主要沿河流分布 ②集中于盆地内部 ③分布较均匀 ④主要沿道路分布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7.影响该处旧石器时代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水源C.交通 D.聚落2025年春运,涉及约90亿人次的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往返流动,被称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迁移”。下图为2025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统计图(部分),据此完成8-10题。8.下列省份,春运旅客集中出发地规模最大的是( )A.湖南 B.江西 C.广东 D.海南9.2月3日人员流动量较多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因素 B.环境因素 C.天气因素 D.经济因素10.为缓解春运带来的交通压力,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出行成本 B.东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C.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反向春运 D.增加运力供给,大力提倡航空运输我国2023年总人口为1409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总量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1.48%。下表格示意我国2023年末各年龄段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下图示意我国2019-2023年人口主要指标变化。据此完成11-13题。年龄段 占全国人口比例0-15岁 17.60%16-59岁 61.30%60岁及以上 21.10%11.我国2019一2023年的人口变化状况主要是( )A.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减少 B.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C.我国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 D.我国人口死亡率略有上升12.导致近年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的原因是( )A.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加大 B.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D.国家生育政策的影响13.为了缓解表格中的人口年龄结构问题,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①大量接纳国外移民 ②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③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④健全养老服务体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的山间盆地称为“坝子”,这里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下图为云贵高原某乡村空间分布示意图,①②③代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读图完成14-15题。14.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林地 住宅 耕地B.住宅 林地 耕地C.住宅 耕地 林地D.耕地 林地 住宅15.该乡村空间分布有利于( )A.缩短道路里程 B.规避地质灾害C.缩小城乡差距 D.保护耕地资源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下图为城市群发展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16-17题。16.关于城市群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群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较稳定B.城市群阶段开始体现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C.中心城市应当加快市内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城市群发展由强核阶段进入外溢阶段D.中心城市不断获取周边资源,产生虹吸效应,不利于城市群发展17.为加快推进城市群发展,应促进区域内城市( )A.同质化 B.同城化 C.均衡发展 D.行政合并蘑菇房是哈尼族人所居住的特色房屋,房屋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房屋分为三层,中层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哈尼族居住的云南哀牢山垂直差异明显,降雨量较大(一般超过1200mm),雾多,日照少。左图为蘑菇房景观图,右图示意蘑菇房构造。据此完成18-19题。18.蘑菇房采用厚重的土基墙的主要功能是( )A.提高抗震能力 B.屏蔽外界杂音 C.提升房屋美感 D.使室内冬暖夏凉19.常年烟火不断的火塘的主要作用是( )①照明 ②除潮祛湿 ③驱虫杀菌 ④烘干衣物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近年来,成都开通了多条地铁线路。地铁2号线经过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a)、春熙路商圈(b),同时串联了成都最大的火车枢纽中心——成都东站(g)。从2号线换乘1号线或7号线后,可以去往成都北站(e)和成都南站(f),方便市民搭乘火车。地铁7号线位于二环路、三环路之间,并与城市地面交通形成换乘关系。地铁7号环线建成后极大地缓解了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下图为成都市部分地铁线路及站点示意图。据此完成20-22题。20.图中地铁a、b站点比c、d站点客流量大得多,最主要原因是a、b站点位于( )A.文教区 B.大型居住区 C.休闲旅游区 D.中心商务区21.图中e、g、f换乘站点相对于7号环线其他换乘站点来说,其不同的作用表现在( )A.是对外交通枢纽,便于市际交通出行 B.是城区交通枢纽,便于城区居民出行C.位于主要工业区,便于人们上下班中 D.位于繁华商业区,便于购物者集散22.据材料推测成都市的住宅区主要分布在( )A.绕城高速以外 B.三环路、绕城高速之间C.二环路、三环路之间 D.一环路、二环路之间如图示意某城市城区空间结构规划。据此完成23-25题。23.该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产业发展 B.自然环境C.行政规划 D.交通建设24.最适宜布局高级居住区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25.该城市空间规划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加强各区之间联系C.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合肥利用旧机场及周边用地成功申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的规划保存了原机场跑道(百姓舞台展区),以城中园博、全域园博、城市更新、智慧园博、节约园博、永续园博为六大亮点,在园博会三个月的展期内承接展览,在园博会之后“留弹性,分步骤”开发文创产业。下图示意合肥园博园规划分区。完成26-28题。26.合肥园博园保留原机场跑道的主要目的是( )A.满足应急交通需求 B.营造公共空间C.恢复生态本色 D.推动产业更新27.对园博会展期间功能分区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交通组织 B.接待条件C.景观美学 D.地租成本28.“留弹性,分步骤”开发文创产业主要面向( )A.百姓舞台展区 B.科技智慧展区 C.城市更新展区 D.生态园林展区读我国某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29-30题。29.图中甲、乙、丙三类城市用地分别为(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B.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30.图示丙类城市用地选择的合理性包括( )①位于城市边缘,地价较低 ②与城市距离相对较远,不会污染城市大气③沿铁路、公路分布,交通便利 ④“大分散,小集中”布局,提高城市重复建设效率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上海陆家嘴CBD是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商务大数据集中区、商务楼宇用地集约区。读陆家嘴景观图,完成31-33题。31.图中表示的城市主要功能区是( )A.行政区 B.商业区C.文化区 D.高级住宅区32.该功能区的特点( )A.靠近地铁、高铁枢纽 B.有高级与低级分化C.沿交通线呈带状分布 D.土地高度集约利用33.适合在该地区建立( )A.金融中心 B.仓储式超市 C.便利店 D.政府机关二、综合题:本部分共2题,共34分。34.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1)据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4分)(2)“胡焕庸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分界线。请在答题卡的中国地图上绘出“胡焕庸线”,并在图中写出该线起止省份名称。(4分)(3)写出图中江苏省的人口密度,并从人口迁移的“拉力”角度,分析江苏人口城镇化水平高的原因。(8分)3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上海大都市圈是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最成熟的区域之一,平均城镇化率超78%。2022年10月,《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正式发布,旨在打造“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更加融合”的都市圈,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上图为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下图为上海大都市圈位置示意图。(1)衡量某一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为 。上图中A曲线代表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逆城镇化现象主要出现在 国家(填字母)。(4分)(2)写出B曲线代表国家的城镇化发展特点。(6分)(3)下列关于下图中上海大都市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2分)①大都市圈内所有城市等级相同 ②大都市圈城镇化处加速发展阶段③大都市圈地跨沪、苏、浙三地 ④大都市圈主导产业为第二、三产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请为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提出合理措施。(6分)试卷第1页,共3页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联盟校第一次联考高二年级地理试题答题纸二、综合题:本部分共2题,共34分。34.(16分)(1) 、 (2分)(2分)(2)绘出“胡焕庸线”,并在图中写出该线起止省份名称。(4分)(3) 人/km2(2分)(6分)35.(18分)(1) (2分)(填字母)。(2分)(2) (6分)(3)( )(2分)(4 )(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二地理答案.docx 高二地理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