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名校联考联合体2025年秋季高二第二次联考地理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得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东北三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包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是國我国重工业基地,一直以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0年如后总人口开始急剧减少,到2015年后人口减少的“主力推手”发生改变。下图示意2000一2024年我国东北三省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3题。长新 辽宁圆吉林■黑龙江人口数量/万人10000都8000阙拟6000期40002000常书0202002062010120161年份1.导致2010一2015年东北三省人口数量减少的根本原因是喷A.气候干冷加剧B.经济发展减缓母C.人口外迁较多D.淡水资源减少2.推测2015年后东北三省人口减少的“主力推手”主要是A.生育政策收紧B.城镇发展减缓C.人口自然减少D.土壤肥力下降高二地理试题第1页(共8页)3.东北三省为应对人口减少趋势,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主要有①落实生育财政补贴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④扩大高校招生规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其中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因此,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人们用盐度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盐度通常用千分比来表示,是指10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在等值线图上常用盐度等值线表示。下图示意世界某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等值线分布。据此完成4~6题。60°W0 陆地海域一河流35-盐度等值线暖流及流向4.该陆地东北岸甲海域海水盐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温度低B.有河流注入C.海平面开阔D.海岸线平直5,影响甲海域低盐度等值线总体自东南向西北弯曲的主要因素是A.海域形状B.盛行风向C.海底地形D.洋流流向6.该陆地甲海域沿岸地带不适宜建晒盐场,主要是因为该地沿岸·A滩涂狭窄B.气温较低C.降水较多D.日照较短下图示意世界某地区经纬网,其中,64°、68°、72°为经度,36°和40°为纬度。据此完成7~9题。68°36964°400高二地理试题第2页(共8页)名校联考联合体2025年秋季高二第二次联考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BCABDCDCACAADA1.B【解析】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东北三省曾经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也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而到了2010一2015年,由于国家经济调整和生态需要,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减缓,就业机会减少,导致东北三省大量人口外迁,总人口数量减少。故选B。2.C【解析】读图并根据上题结论可知,2010一2015年东北三省以人口迁出为主导的减少模式,已逐渐转向以人口自然减少(2015年后因生育观念和养育成本上升等导致出生人口少于死亡人口)为主。曾经因大量人口外迁成为人口减少“主力推手”的局面,如今已被出生人口减少、死亡人口增多的自然增长困境所取代,即人口流出对总量减少的作用逐渐减弱,人口自然减少的作用则越来越大。故选C。3.A【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多年来东北三省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外迁和人口自然增长减少,为应对人口减少的趋势,东北三省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主要有实施鼓励生育政策(如落实生育财政补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如扩大就业岗位)、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或吸引人才回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故选A。4.B【解析】读图可知,该陆地为南美洲,甲海域为南美洲东北部的加勒比海南部,沿岸有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最广、支流最多的河流一亚马孙河,流域内多为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降水丰沛,河水流量大,对沿岸海水稀释作用强烈,从而导致甲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偏低。故选B。5.D【解析】读图可知,甲海域位于南美洲东北部,这里有南赤道暖流流经,流向为自东南流向西北,该洋流将亚马孙河的大量淡水携带到西北部海域,也导致海水盐度等值线向西北弯曲。故选D。6.C【解析】读图可知,甲海域沿岸地带多为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降水较多,日降水次数多,降水强度大,海滩晒盐容易被淋失,盐场效益较低,因此,甲海域沿岸地带不适宜建晒盐场。故选C。7.D【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经线自西向东逐渐递减,由此可判断图中经度应为西经,纬度由北向南递增,可说明图中所示纬度为南纬,即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与东西经度的关系可判断,地球自转方向应为丁箭头。故选D。8.C【解析】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即bcd四地角速度相等。而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则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即abcd四地中,地纬线圈最长,线速度最大,c地纬线圈最小,线速度最小。故选C。9.A【解析】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河流西岸陡东岸缓,说明该河流总体上为南北向,根据前面两个题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向左偏转,河流左岸冲刷比右岸强烈,导致左岸陡,右岸缓,由此可判断该河流总体上由南向北流。故选A。10.C【解析】根据经度可判断,图中所示的30°、120°两条经线分别为东经30°和东经120°,两条经线中间的经线应为东经75°,东经75°这条经线与赤道、晨昏线三线相交,另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图示晨昏线为昏线,这三条线相交点的地方时应为当日18时,即东经75°与赤道交点是当日18时,东经75°与北京时间东经120°相差45°,即相差3个小时,则北京时间应为18时十3小时=21时,也就是当日晚上09时。故选C。11,A【解析】地轴是地球自转轴,过南北极点,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在同一纬线圈上(纬度不变),且分居地轴两侧,经度相差180度。根据上题可知,图中的晨昏线为昏线,在赤道上与东经75°相交,则在赤道上与经线相交的另一个点应为180°-75E=105W。故选A。12.A【解析】读图可知,乙为太阳直射北半球,说明乙为夏至日地球公转位置;丁为太阳直射南半球,说明丁为冬至日地球公转位置;根据地球自西向东公转方向可知,甲应为春分日地球公转位置,丙为秋分日地球公转位置。故选A。13.D【解析】读图可知,地球在丁位置为冬至日时,丁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地球在乙位置为夏至日时,乙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故选D。14.A【解析】结合所学,由图可知,崇明岛是位于长江口的流水沉积地貌,是由一个个不断增大的沙洲连为一片形成的岛屿,A正确;海水包围陆地成岛屿一般是构造运动等导致,B错误;珊瑚礁堆积成岛多在热带海域,崇明岛所在区域为温带,C错误;海底火山喷发成岛是火山岛形成方式,崇明岛不是火山岛,D错误。故选A。15.D【解析】由1958年和如今的崇明岛面积不同推知,该岛的“消失”实际上是逐渐扩展与以北的江苏河岸相连为陆高二地理参考答案一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pdf 地理答案(高二10月联考).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