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八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八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神舟二十号发射中燃料燃烧主要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A项不符合题意;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将太阳能转化
为化学能,B项不符合题意;人工智能机器人充电主要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项符合题意;风力发电主要将风能转化为
电能,D项不符合题意。
2.A水蒸气变成雨水的过程中放热,△H<0;气体变成液体,混乱度减小,△S<0,A项正确。
3.A燃烧放热,△H应小于0,题给信息中反应物是液态肼,生成物为气态水,2molN2H(1)反应放热1134.0k,A项
正确。
4.D由题意可知o(NH)=2LX5mim
0.4 mol
=0.04mol·L1·min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则有
v(O2)=0.05mol·L-1·min1、u(NO)=0.04mol·L1·minl、v(HO)=0.06mol·L1·min1,D项正确。
5.BA项中Cu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u一2eCu+,无气泡产生,A项不符合题意;B项中Cu为正极,电极反
应式为2H什十2e一一H2个,B项符合题意;C项中Ag、Cu均与稀盐酸不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中没有形成闭合的
回路,Cu电极上没有气泡生成,D项不符合题意。
6.C结合分析知,△H=(945十a-1260)k·mol1=十183k·mol1,则a=498,A项正确;通过乙→丙可知,2molN
与2molO形成2 mol NO时释放出1260kJ能量,则NO中化学键的键能为630k·mol1,B项正确:甲→乙是断裂反
应物中化学键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则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乙>甲,乙→丙是形成新键得到生成物的过程,需要释放
热量,则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乙>丙,C项错误;由图可知,2molN与2molO形成2 mol NO(g)时释放出1260kJ热
量,则2 mol NO(g)分解为2molN(g)与2molO(g)时吸收1260kJ的热量,D项正确。
7.A降低温度可以减小化学反应速率,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S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A项符合
题意;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B项不符合题意;使用高效催化剂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且使用催化剂,平衡
不移动,C项不符合题意;增加SO2(g)的量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D项不符合题意。
8.D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平衡,A项不符合题意;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一NO(g)达平衡
后,压缩容器体积,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变浅,故颜色加深是因为体积缩小,O2的浓度增大,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B项不符合题意;将铜粉和锌粉混合后放入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项不符合
题意;不断将K(g)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降低钾蒸汽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项符合题意。
9.C用该装置和秒表可以测定生成氢气的速率,A项正确;若试管中a与b反应是吸热反应,集气瓶中空气压强减小,U
形管内甲液面升高、乙液面降低;若试管中与b反应是放热反应,集气瓶中空气压强增大,U形管内甲液面降低、乙液
面升高,可以达到实验目的,B项正确:反应H2(g)十L2(g)一2HI(g)中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保持不变,不能用来探究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C项错误;该装置可以用于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D项正确。
10.D石墨作电极,电解500mL0.4mol·L-1NaC1溶液,从装置图中分析X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为电解池阴极,电极
反应式为2HO十2e一H2个十2OH,生成碱,X区溶液最先变红,A、C项错误;a试管收集到H2,Y电极与电源正
极相连,为电解池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一2 一一C2个,b试管收集到C2,理论上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
相同,但反应过程中生成OH,OH厂与C2反应,使b试管收集到的C2略小于a试管收集到的H2,B项错误;当电路
中通过0.05mole时,电解的总反应式为2NaCl+2H2O一2NaOH+H2个+C2个,反应生成0.025molH2和
0.025molC2,通入标准状况下1.12LHC1,可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D项正确。
11.B FezO,(s)十3CO(g)一2Fe(s)+3CO2(g)是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与图像不符,A项错误:
2NO(g)十2CO(g)一N2(g)十2CO2(g)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的平衡常数K正减小,逆反应平
衡常数K逆增大,、b、c三点均为平衡点,B项正确;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V1、V2
的HCl、KOH溶液混合,V1+V2=50mL,则V1=V2=25mL时HCl、K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即横
坐标为25时的温度应该最高,与图像不符,C项错误;D项图示中压强:p1>p2,增大压强,产物Z的体积分数增大,说
明平衡正向移动,则a十b>c,D项错误。
12.B由图可知只有②④⑥⑧是吸热过程,A项正确;由图可知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在总反应
中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B项错误;总反应式为CH(g)十CH3OH(g)一C,H(g)十H2O(g)
△H=一50.3k·ol1,C项正确;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可以使反应物发生有效碰撞的次
数增多,D项正确。
13.D由图可知,电极a为正极,石墨为阳极,其电极反应式为C十2O一4e一CO2↑,A、B项正确:钛网是阴极,其电
极反应式为Ca+十2eCa,钙还原二氧化钛的化学方程式为2Ca十TiO2一Ti十2CaO,制备金属钛前后,CaO的总
量不变,C项正确;2CaTi~4e,每生成1.5mol金属钛,转移1.5mol×4e=6mole,铅蓄电池的总反应式为Pb
+PbO2十2H2SO4—2PbSO,十2H2O,2H2SO,~2e,理论上铅蓄电池中需要消耗6 mol H2 SO4,D项错误。
14.B反应C2H(g)一C2H(g)十H2(g)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乙烷的平衡转化率减
小,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乙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则m表示温度,A项错误;由图像可知n1w(x),y
点的温度高、压强大,则反应速率:v(y)>u(z)>v(x),B项正确;x点时,C2H(g)的平衡转化率为60%,则n(乙烯)=
【高二10月质量检测·化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S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考试
化 学 试 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S32 Cl 35.5 Fe 56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过程中,主要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2.2025年受台风竹节草的影响,某些地区狂降暴雨。下列有关水蒸气变成雨水的过程中焓变和熵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3.2025年9月3日大阅兵中惊雷-1、巨浪-3、东风61等导弹震撼亮相,彰显大国实力。肼( 可用作导弹发射的燃料。已知0.5m ol液态肼与NO (g)完全反应生成 ,放出283.5 kJ 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1
B.2N H (1)+2NO (g)══3N (g)+4H O(g) ΔH=+283.5 kJ·mol
D.2N H (g)+2NO (g)══3N (g)+4H O(l) △H=—1134.0kJ·mol
4.反应 )在2 L密闭容器中进行,5 min后, 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4m ol,则该反应在此5 min内的平均速率可表示为
5.下图装置的烧杯中均盛有 的稀盐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气泡的是
6.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 和O 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 键能是指气态分子中1m ol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498
B. NO中化学键的键能为
C.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甲>丙>乙
D.2mol NO(g) 分解为2m ol N(g)与2m ol O(g)时吸收1 260 kJ 的热量
7.硫酰氯(SO Cl )常用作氯化剂和氯磺化剂,其工业制备原理为 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既能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又能增大SO 的平衡转化率的是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 C.使用高效催化剂 D.增加 SO (g)的量
8.勒夏特列原理在工业生产、人们的生活和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应用。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B.在 的平衡体系中,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加深
C.将铜粉和锌粉混合后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气体的速率比不加铜粉快
D.工业制金属钾 ,不断将 K(g)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9.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500 mL 0.4m ol·L NaCl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当电路中通过0.05 mol e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过程中 Y区溶液最先变红
B. a试管中的气体体积略小于 b试管中的
C. X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理论上通入标准状况下1.12 L HCl,可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
11.对下列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A.表示 反应的能量变化 B.表示反应 △H<0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图,图中a、b、c三点都已达到平衡
C.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 V 、V 的 HCl、KOH溶液混合,测得混合液的最高温度(已知 D.表示反应 中产物Z的体积分数与压强、时间的关系图,且a+b12.利用苯(C H )和甲醇(CH OH)在固体酸(HB)催化作用下反应可得到甲苯( ,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固体酸(HB)表面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⑧中,只有②④⑥⑧是吸热过程
B.在总反应中,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大
C.总反应为 1
D.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使单位体积的反应物发生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
13.以铅蓄电池( 为电源,熔融 作电解液,利用图示装置可以获得金属钙,并用钙还原二氧化钛制备金属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为铅蓄电池的正极
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在制备金属钛前后,整套装置中 CaO的总量不变
D.每制备1.5mol金属钛,理论上铅蓄电池中需消耗
14.一定条件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充入3.0 mol C H ,发生反应( ═C H (g)+H (g)△H=+134kJ·mol ,测得C H (g)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表示压强
B.反应速率:v(y)>v(z)>v(x)
C. x点时,平衡常数K=2
D. x、y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 K(x)=K(y)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在化学研究中占据核心地位,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化学反应,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选项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填字母)。
a.干冰汽化 b. C与CO 反应生成CO c.铝热反应 d.燃烧反应 e.碳酸钙的分解
(2)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已知葡萄糖( 的燃烧热(△H)是- 写出表示葡萄糖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3)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该转化过程如下:
△H=+88.6 kJ·mol 。M、N相比,较稳定的是 (填“M”或“N”),该反应中1mol M的能量 (填“大于”或“小于”)1mol N 的能量。
(4)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其主要成分是铁屑、炭粉、木屑与少量氯化钠等。某实验小组模拟“热敷袋”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将锥形瓶内壁用酸化的饱和食盐水润洗后,放入混合均匀的铁粉和炭粉,塞紧瓶塞,同时用压强传感器测得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热敷袋”放出的热量时铁屑作 (填“正”或“负”)极。
②0~t 时,体系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
③t ~t 时,炭粉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16.(14分)实验室模拟热气循环法合成尿素[CO(NH ) ],CO (g)与NH (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为了探究温度和催化剂的载体结构对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某课题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编号 T/℃ CO 初始浓度/(mol·L ) NH 初始浓度/ 催化剂载体结构
I 280 x 棒状
Ⅱ 280 层状
Ⅲ 280 蜂窝状
Ⅳ 300 y 层状
V 350 层状
已知:实验Ⅰ~Ⅴ使用的催化剂种类和质量均相同;查阅资料可知,使用相同的催化剂,当催化剂质量相同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具有的总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x= ,y= 。
(2)课题组根据实验Ⅰ、Ⅱ、Ⅲ的相关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图。
①由该图可知,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使用的催化剂载体结构为 (填“棒状”“层状”或“蜂窝状”)的情况下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解释其原因: 。
②第Ⅲ组实验中,0~5s 内用CO 表示的平均速率为 m o l \cdot L^{ - 1}\cdot s^{ - 1}。
(3)若上述反应在恒温密闭容器中进行,当压缩容器使容积减小时,v正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v逆将 。
17.(15分)电化学知识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某同学设计的串联电化学装置如图所示。向装置丁中通入NH 、O 一段时间后,装置甲a极有气体产生,b极处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观察到电极b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查阅资料:高铁酸根离子(FeO )在溶液中呈紫红色。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a为 (填“正”“负”“阴”或“阳”)极,电极b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2)若在装置乙中进行铁制品表面镀镍,电镀液用硫酸镍溶液,则镍应为 (填“c”或“d”)电极。
(3)现用装置丙电解硫酸钾溶液制取氢气、氧气、硫酸和氢氧化钾,其中M、N为离子交换膜,只允许某些离子通过。
①D出口导出溶液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M交换膜是 (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②反应一定时间后,通过M交换膜的离子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N交换膜的离子数。
(4)装置丁电池工作时,OH 的移动方向为 (填“由左侧到右侧”或“由右侧到左侧”)。
(5)一段时间后,装置丁中电极 h上产生672mL N 时,则装置甲中电极a上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 L(气体的体积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且忽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量)。
18.(15分)CO 的重整利用是当下环境保护的研究热点,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大意义。CO 合成甲醇涉及以下三个反应:
Ⅰ. CO(g)+2H (g)═CH OH(g) △H =-91kJ·mol
Ⅱ. CO (g)+H (g)═H O(g)+CO(g) △H =+41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H (填“>”“<”或“=”)△H ,反应Ⅲ在 (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可自发进行。
(2)若在某绝热恒容容器中仅发生反应Ⅱ,则下列事实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 B.容器内温度不变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D.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3)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 ol CO 和3 mol H 合成CH OH,假设只发生反应Ⅱ和Ⅲ。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H OH及CO的体积分数如图1所示。
①曲线a 代表 (填化学式);300℃时,CO 的转化率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300℃时,测得体系平衡时的压强为 p ,该温度下反应Ⅲ的 (已知 Kp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体积分数)。
(4)科学家利用计算机模拟了单个甲醇分子[CH OH(g)]与H O(g)在铜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图分别如图2、3所示:
已知a、b、c、d、e均表示能量值。
①由图2、3知反应I的△H (填“<”“>”或“=”)0;反应II的活化能为 kJ·mol 。
②决定反应速率快慢的步骤为 (填“反应Ⅰ”或“反应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