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教联体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十堰市教联体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八年级10月学情调研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Deepseek成为2025年的年度热点软件,某历史老师在课堂上用Deepseek即时创作了一首待歌:“南天怒卷千堆雪,一炬冲霄裂海云。烟土成灰铸铁骨,部池煮浪淬龙魂。”这首诗描述的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邓世昌黄海海战
2.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需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后来英国通过中 英《南京条约》终于占据了这样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是
A.台湾岛 B.香港岛 C.上海 D.广州
3.太平天国运动是“人间天国梦”,此“梦”并非洪秀全一人之梦,而是当时苦难中的农民阶级共有之梦。下列文献最 能体现“共有之梦”的是
A.《劝世良言》 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
4.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
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是
A.仅限于东部沿海地区B.沿海和内地同时开放
C.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D.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5.马克思指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某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材料中的“某国”“更多的好处”分别是指
A.英国割占了中国香港岛 B.英国大肆劫掠圆明园
C.俄国强占中国北方的大片领土 D.日本获得兵费赔偿白银2亿两
6.洋务运动时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史实能映证这一思想的是
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创办京师大学堂D.创办轮船招商局
7.近代著名实业家张春在日记中写道:“近日南通街上,电灯渐多,机器织布之声日夜不绝,女子亦多入学堂读书。” 这段记载反映出近代
A.社会生活的变化 B.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C.妇女地位的提高 D.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
8.如表是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洋员人数变化表.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9. 1875年3月,光绪帝同意他“先收复乌鲁木齐,并在哈密、塔城地区增设重兵”的建议,同时任命他以钦差大臣 的身份督办新疆军务。“他”指的是
A.李鸿章 B.刘铭传 C.左宗棠 D.刘永福
10.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1.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义和团运动时期的这一揭帖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开始觉醒,加强反帝斗争 B.清政府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C.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激化 D.下层民众生活困难,起而反清
12.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A.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B.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C.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D.北洋政府对外依附帝国主义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 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如右图所示
材料三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来自八个国家的军队用先进的武器大地 再一次敲开了清王朝的大门。他们攻大沽,占天津,夺杨村,过廊坊,直扑北京。 8月14日,北京沦陷,将1840年以来中国的民族屈辱推至极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2分)
(2)材料二中图片反映了当时中国处于一种怎样的局面?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契机”。(2分)
(3)材料三涉及中国历史上哪一次战争?为什么说它“将1840年以来中国的民族屈辱推至极点”?(2分)
(4)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综合上述材料,你从近代中国屈辱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1881年创立的开平煤矿是中国首个成功以西法大量开采的煤矿。在1869年的前期实地考察后,某专家认为:“因为目前对于煤的迫切需要,再加上从开平到天津路上有三十五里很难走的道路,煤矿主和车夫们都索价较高……。”七年后(1876),唐廷枢在调查同一矿区时,曾假定“依照西法采煤,每天应运五六千担,须雇大车三百乘方足敷用,不独无此多车,且车价腾贵,更难化算”。
1882年12月10日《北华捷报》有一则报道:煤矿在两条运河上已花费了很多钱,但冬季冰冻时全然无用,并且淤塞很快。……矿局急望此铁路(唐胥路)能修至北塘河,则煤斤即可运载上船。冬季人工较贱,市场又需要煤时,矿上却只做半天工,因为煤矿无法加强运输,只好在当地卖一卖;每天用大车运走约一百吨, (而)每日煤产量本来很容易地提到一千吨。
——摘编自《中国近代煤矿史》
材料二:唐胥铁路投入使用以后,开平煤的销售市场由本地扩大到了上海,由只供当地民用发展到供应北洋军舰、招商局轮船、天津铁厂,以致夺洋煤之利,也便得风雨飙摇的清政府收入有所增加。继此之后,中国出现了兴建铁路的热潮,也涌现出了詹天佑等著名的铁路专家。
——摘编自孙石月《唐胥铁路修筑始末》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平煤矿的创立与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密切相关(1分)根据材料一,归纳当时开平煤矿发展 面临着哪些困难。(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胥铁路修建成功的意义。(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开平煤矿密切相关的这一量大事件中还有哪些其他方面的重要举措。(3分)
15.近代以来教育的发展反映了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项目 时期 教育发展概况
项目一 19世纪60—80年代 主要是为科举考试培养人才的官学和书院,同时官办的洋务学堂增多,其中60年代创办的广州同文馆开始就模仿西方近代学校制度,80年代创办 了广东水陆师学堂,为广东培养了大量军事和科技人才。
项目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广州教育逐步抛弃科举附庸的经史研究,民间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其中较 有影响的万木草堂成为维新变法培养人才和宣传理论的基地。1901年,朝廷将书院改为初等、中等和高等学堂,近代学校系统开始。
——广州近代史博物馆
材料二 盖学堂教育之宗旨,必以造就人才为指归。而造就人才之方必严德育、体育而后为完备……东西各国知其然也,故无不以体育一事为造就人才之基。窃谓世界文明事业皆刚强体魂所造就也。吾国文事彪炳,而武力渐趋于薄弱,陵夷以至今日,为寰海风涛之所冲激,士大夫之担学事者,乃知非重体育不足以挽积弱而图自存。
——《京师大学堂运动敬告来宾诸君子文》
(1)根据材料一,选择一个项目(项目一或项目二)概括其历史时期(1分)与教育发展的新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因素?(3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京师学堂教育”的宗旨(1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以体育一事为造就人才之基”的重要意义? 2分
16.【救亡图存】
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艰辛的历程,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英勇斗争和艰苦探索。
阅读以下图片,选择两个以上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自拟观点,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