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练习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a与Na+都具有强还原性
B. Na2O和Na2O2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产物不相同
C. 将足量的Na、Na2O和Na2O2分别加入含有酚酞的水中,最终溶液均变为红色
D. 将少量Na和Na2O2分别投入CuSO4溶液中,均既有沉淀生成又有气体放出
2.下列物质中属于难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的是(  )
A. B. C. CuO D.
3.把V 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另一份加入含b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则原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为(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4.关于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有下列说法:①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Ba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电解质  ③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  ④复分解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  ⑤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③④⑤
5.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均能生成氧气,则可用作航天员的供氧剂
B. 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C. 为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杂质,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D.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可以和盐酸反应,但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7.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100 mL 1 mol·L-1MgCl2溶液中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
A. 150 mL 2 mol·L-1NaCl溶液 B. 50 mL 2 mol·L-1CaCl2溶液
C. 150 mL 2 mol·L-1KClO3溶液 D. 75 mL 1 mol·L-1AlCl3溶液
8.生产、生活中溶液在使用时,溶液的稀释是必有的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100 mL 3 mol·L-1的H2SO4溶液跟100 mL H2O 混合,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1.5 mol·L-1
B. 把200 mL 3 mol·L-1的BaCl2溶液跟100 mL 3 mol·L-1的KCl 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的c(Cl-)仍然是3 mol·L-1
C. 把100 g 20%的NaCl溶液跟100 g H2O混合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D. 把100 mL 20%的NaOH 溶液跟100 mL H2O混合后,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B. 金属氧化物一定属于碱性氧化物
C. 酸性氧化物一定为非金属氧化物 D. 有电子得失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0.关于侯德榜制碱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纯碱是碳酸氢钠 B. 同时生产了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
C. 在滤液中加入了生石灰 D. 食盐的利用率仍然较低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的质量为 B.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C. 中含有个原子 D.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2.已知:物质X与 Ca(OH)2 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X+Ca(OH)2===Y+Cu(OH)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X肯定不可能是酸 B. 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24
C. X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D. Y可以是CaCl2或Ca(NO3)2
13.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除了用于制备盐酸和漂白剂外,还用于制备有机溶剂和杀菌消毒剂等。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B. 氯气不能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C.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自来水常用氯气消毒,用自来水配制NaOH溶液时,溶液不会变质
14.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
②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③某元素在反应中由化合物转化为单质,该元素一定被氧化
④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变化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⑤失电子越多的还原剂,其还原性越强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②④⑤
二、填空题
15.酸式盐是盐的一种,可看作是多元酸中的氢离子未被完全中和所得到的盐,常见的有NaHCO3、NaHSO4、KH2PO4、K2HPO4等。
已知H3PO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
(1)H3PO2属于    (填序号,下同);NaH2PO2为    。
①一元酸,②二元酸,③三元酸,④正盐,⑤酸式盐
(2)写出H3PO2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某同学在标况下,将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制成500 mL 2 mol·L-1的盐酸。
(1)氯化氢气体的物质的量是 ______。
(2)标况下氯化氢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_。
(3)100 mL该盐酸中含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
17.某“84”消毒液部分标签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该“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某实验需用480 mL 2.0 mol·L-1NaClO的消毒液,现用NaClO固体配制。
a.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O的固体质量为________g;
b.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移液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在配制过程中,除需要烧杯、托盘天平外还必需的仪器有________(写两种)。
(4)下列操作可能使配制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移液时,未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
B.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移液
C.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E.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烘干就直接使用
18.把Cl2通入浓氨水中,发生如下反应:3Cl2+8NH3 6NH4Cl+N2。
(1)该反应中,    元素化合价降低,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3)反应中发生电子转移的Cl2与NH3的分子数之比为     。
(4)若反应中有6.8 g NH3发生氧化反应,则反应中生成氮气的质量为     。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Na具有强还原性,Na+具有弱氧化性,A错误;Na2O和Na2O2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先与水蒸气反应生成NaOH,再吸收CO2转化为Na2CO3,最终产物相同,B错误;Na2O2具有强氧化性,加入含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错误;少量Na投入CuSO4溶液中,生成Cu(OH)2沉淀和H2,少量Na2O2投入CuSO4溶液中生成Cu(OH)2沉淀和O2,D正确。
2.【答案】C
【解析】是酸性氧化物,A不符合;虽然能与酸反应生成亚铁盐、铁盐和水,但不存在对应的碱,不属于碱性氧化物,B不符合;CuO难溶于水,与酸反应生成铜离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C符合;是两性氧化物,D不符合。
3.【答案】B
【解析】0.5 V L的溶液中,n(SO)=a mol,n(Mg2+)=0.5b mol,根据电荷守恒可得n(K+)=(2a-b)mol,所以钾离子的浓度为: mol·L-1。
4.【答案】B
【解析】①胶体与溶液都属于混合物,①说法正确;
②BaSO4难溶于水,但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故属于电解质,②说法正确;
③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比如O2与O3的混合,③说法错误;
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为: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所以复分解反应都是离子反应,④说法正确;
⑤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等,⑤说法错误;
5.【答案】C
【解析】C项中Na2SO4、K2SO4分别属于钠盐、钾盐,根据阴离子判断,都属于硫酸盐,KCl和NH4Cl分别属于钾盐和铵盐,根据阴离子判断,都属于盐酸盐,符合图示关系;A、B项中的NaCl属于钠盐、盐酸盐,A、D项中的(NH4)2SO4属于铵盐、硫酸盐,都不符合图示关系。
6.【答案】B
【解析】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均能生成氧气,则过氧化钠既能处理人体呼出的气体,又给为人体提供氧气,所以可用作航天员的供氧剂,A正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B错误;Na2CO3能与CO2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NaHCO3,则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杂质,可通入足量的CO2气体,C正确;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可以和盐酸反应,但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除生成NaCl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所以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D正确。
7.【答案】A
8.【答案】C
【解析】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等于原硫酸溶液的体积与水的体积之和,故A错误;3 mol·L-1的Ba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6 mol·L-1,3 mol·L-1的K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3 mol·L-1,混合后氯离子浓度介于3~6 mol·L-1之间,故B错误;100 g 20%的NaCl溶液中氯化钠质量为20 g,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变为原来的2倍,为200 g,所以混合后,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故C正确;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不相同,不知道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无法计算具体值,故D错误。
9.【答案】D
【解析】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3O2=2O3,故A错误;
B.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属于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为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有电子得失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选D。
10.【答案】B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是小苏打,故A错误;
B.氨气、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反应方程式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2NaHCO3Na2CO3+CO2↑+H2O,所以流程的主产品是纯碱,副产品为NH4Cl,故B正确;
C.滤液的成分为NaCl,应该向析出NaHCO3的母液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同时生成碱,与氯化铵反应生成的NH3可以循环利用,故C错误;
D.侯氏制碱法中氯化钠可以循环使用,则食盐利用率较高,故D错误;
11.【答案】A
【解析】1 mol硫酸的质量为1 mol×98 g/mol=98 g,故A错误;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故B正确;0.5 mol二氧化硫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为0.5 mol×3×NA mol—1=1.5NA,故C正确;标准状况下,1 mol氢气的体积为1 mol×22.4 L/mol=22.4 L,故D正确;故选A。
12.【答案】C
【解析】由氢氧化钙的性质可知,反应X+Ca(OH)2===Y+Cu(OH)2↓为复分解反应,则X为可溶性铜盐,Y为X的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结合而成的盐。A.反应物中有酸时不可能生成Cu(OH)2沉淀, X肯定不可能是酸,A正确;B.X为可溶性铜盐,Y为X的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结合而成的盐,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铜和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差,为64-40=24,B正确;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不可能是单质,只能是化合物,C不正确;D.X为可溶性铜盐,Y为X的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结合而成的盐, Y可以是CaCl2或Ca(NO3)2,D正确。
13.【答案】C
【解析】氯水为混合物,氯气、液氯为单质,是不同状态下的同种物质,A错误;氯气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错误;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正确;用氯水消毒的自来水中含有、HCl和HClO,均会与NaOH发生反应,不能用于配制NaOH溶液,D错误。
14.【答案】C
【解析】①氧化还原反应中含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错误;②氧化剂在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具有氧化性,正确;③某元素在反应中由化合物转化为单质,该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元素可能被氧化,如Cl-→Cl2,也可能被还原,如Cu+→Cu,错误;④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变化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正确;⑤还原性与物质失电子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子数多少无关,越易失电子,还原性越强,错误。
二、填空题
15.【答案】(1)① ④ (2)H3PO2+NaOHNaH2PO2+H2O
【解析】(1)根据H3PO2与足量的NaOH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2PO2,说明NaH2PO2是正盐,也说明一个H3PO2在水中只能解离出一个H+,即H3PO2属于一元酸。(2)H3PO2与NaOH反应生成NaH2PO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3PO2+NaOH NaH2PO2+H2O。
16.【答案】(1) 1 mol (2) 22.4 L (3)0.2 mol
【解析】氯化氢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 L×2 mol·L-1=1 mol,标况下氯化氢气体的体积=1 mol×22.4 L·mol-1=22.4 L,100 mL该盐酸中含氯化氢的物质的量=0.1 L×2 mol·L-1=0.2 mol 。
17.【答案】(1)4.0 
(2)74.5 ②①③⑧⑤⑥⑦④
(3)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任写两种) 
(4)AC
【解析】(1)“84”消毒液的物质的量浓度=≈4.0 mol·L-1。
(2)配制480 mL溶液需使用500 mL容量瓶,因此需要称取NaClO的质量为:0.5 L×2.0 mol·L-1×74.5 g·mol-1=74.5 g;配制具体操作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
(3)在配制过程中,必需的仪器为:烧杯、托盘天平、5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
(4)移液时,未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会导致溶质未完全转移,n偏低,所配制溶液浓度偏低,故A符合题意;溶解后未经冷却就移液,待溶液冷却后,溶液体积将会减小,V偏小,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故B不符合题意;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会导致溶质有损失,n偏低,所配制溶液浓度偏低,故C符合题意;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实际体积偏小,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故D不符合题意;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烘干就直接使用,因定容过程中需要加入蒸馏水,因此不会影响溶液浓度,故E不符合题意。
18.【答案】(1)氯(或Cl) 得到
(2)
(3)3∶2 (4)5.6 g
【解析】(1)该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2)根据反应中Cl元素由0价变为-1价,N元素由-3价变为0价,用双线桥法可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该反应中3分子Cl2参与反应时,有8分子NH3参加反应,但仅有2分子NH3中N元素发生变化,即反应中发生电子转移的Cl2与NH3的分子数之比为3∶2。(4)6.8 g NH3中N元素质量是6.8 g×=5.6 g,根据质量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