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北省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综合素质测评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考古学者对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的特征是( )A.共同生活 B.多元一体 C.民族交融 D.种类丰富2.如图,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早期国家产生 B.青铜工艺高超 C.社会等级森严 D.经济社会变革3.“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代表。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 )A.促进商贸 B.便利交通 C.宣扬国威 D.军事防御4.如图所示是汉代农具,以人或畜为动力,一人扶耧,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据此判断该工具主要是用来( ) A.插秧 B.播种 C.灌溉 D.收割5.“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分别是西汉和东汉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两个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都提倡节俭 B.都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赋税C.都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都允许少数民族内迁6.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评论:“汉武诸将,首推卫霍,一舅一甥,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汉史中之一奇也”。卫、霍二人“立功又同”指的是( )A.尊崇儒术 B.北击匈奴 C.平定叛乱 D.修筑长城7.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下列各项属于其医学贡献的是( )A.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 B.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C.发明了麻醉药剂“麻佛散” D.创编出保健体操“五禽戏”8.在一次班级“图书推荐活动”中,小明的推荐词中出现了“纪传体”、“黄帝到汉武帝”、“秉笔直书”等,他推荐的图书是( )A.《论语》 B.《春秋》 C.《史记》 D.《诗经》9.《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苏轼的词追忆了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场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桂陵之战 D.赤壁之战10.西晋灭吴,结束分裂不久,统治根基就动摇,国力耗竭,从此衰落。导致西晋从此衰落主要是A.国人暴动 B.司马炎篡夺帝位C.祖逖北伐失利 D.八王之乱11.公元383年,东晋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这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与这一事件有关的成语是( )A.草木皆兵 B.四面楚歌 C.破釜沉舟 D.朝秦暮楚12.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是( )A.王羲之 B.祖冲之 C.顾恺之 D.贾思勰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二: ① 核桃 ②石榴 ③葡萄 ④小麦请回答:(1)材料一中这条丝绸之路最早开辟于什么朝代?对开通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2)丝绸之路开通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国,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观察材料二中的物种,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写出序号)(3)“丝绸之路”的长期维持主要得益于西汉政府设立的什么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该机构的设置有什么标志性意义?(4)今天,我们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何现实意义?三、材料题14.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材料二: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谁?材料一反映了商君的哪些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进行的改革名称。这一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3)结合上面的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河北省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综合素质测评历史试卷》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D B B B B C D D题号 11 12答案 A B1.B【详解】根据题干“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长江流域)与陶寺(黄河流域)代表不同区域文明,但彼此联系,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格局,B项正确;“共同生活”侧重居住方式,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民族交融”多指后世历史阶段,不符合起源时期,排除C项;“种类丰富”描述文物而非文明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2.B【详解】据题干图片“商代铜爵、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何尊”和所学知识可知,商代铜爵、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何尊都是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制作精美,工艺复杂,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高超水平,所以共同主题是青铜工艺高超,B项正确;这些青铜器主要体现的是工艺,而非早期国家产生,排除A项;社会等级森严需通过礼器数量、规格对比(如“列鼎制度”)体现,题干仅展示单件青铜器,未反映等级差异,排除C项;经济社会变革指生产工具改进(如铁器)或生产关系调整(如变法),题干青铜器属手工业成果,无经济变革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3.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是各诸侯国之间的防御工事,秦朝开始修筑的长城是阻断北方草原民族入侵中原的一道军事防御工事,所以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军事防御,D项正确;长城的修建与促进商贸无关,排除A项;长城的修建并不会便利交通,排除B项;宣示国威不是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4.B【详解】根据题干“汉代农具,以人或畜为动力,一人扶耧,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及图片可知,该工具是耧车,主要是用来播种,大大加快了播种的速度,B项正确;耧车是新型播种工具,不是用来插秧的,排除A项;耧车是新型播种工具,不是用来灌溉的,排除C项;耧车是新型播种工具,不是用来收割的,排除D项。故选B项。5.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时,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光武中兴”时期,光武帝也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措施,减轻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是两个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B项正确;“文景之治”时期,汉文帝、汉景帝提倡节俭;但“光武中兴”时期,主要举措并非提倡节俭,该选项不是两个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排除A项;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是“光武中兴”时期的举措,“文景之治”时期没有这一做法,不是共同原因,排除C项;允许少数民族内迁只在“光武中兴”时期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匈奴单于仓皇遁逃,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B项正确;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A项;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排除C项;秦始皇派蒙恬修筑长城,排除D项。故选B项。7.B【详解】据题干“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B项正确;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的是扁鹊,排除A项,发明了麻醉药剂“麻佛散”、创编出保健体操“五禽戏”的是华佗,排除CD项。故选B项。8.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纪传体”、“黄帝到汉武帝”,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是司马迁的《史记》,因为《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9.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明确提及赤壁,追忆的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大军的赤壁之战,D项正确;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最终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并非《念奴娇 赤壁怀古》所追忆的战役,排除A项;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战役,赵国大败,此战役与“赤壁”无关,不是词中追忆的战役,排除B项;桂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之间的战役,创造了“围魏救赵”的战法,和“赤壁”没有关联,不是该词所涉及的战役,排除C项。故选D项。10.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宗族诸王,赋予强大军政大权,诸王势力日益强大。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正确,先后骑兵,史称“八王之乱”,造成西晋社会经济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王朝势力消耗殆尽,成为西晋衰落的直接原因,D项正确;国人暴动 ,是公元前841年 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排除A项;司马炎篡夺帝位建立晋朝,排除B项;祖逖北伐失利不是西晋衰落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1.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83年,东晋以少胜多,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出自淝水之战的成语有: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A项正确;四面楚歌与楚汉之争有关,排除B项;破釜沉舟与巨鹿之战有关,排除C项;朝秦暮楚与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在数学上,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在天文历法方面,他编制了《大明历》,首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高了历法的准确性;在机械制造上,他制造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所以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B项正确;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成就极高,被尊为“书圣”,主要成就在书法领域,而非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排除A项;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画家,其绘画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极具艺术价值,主要成就在绘画领域,与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无关,排除C项;贾思勰是北朝时期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主要成就在农学领域,并非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13.(1)朝代:西汉;人物:张骞。(2)序号:①②③(3)机构:西域都护府。标志性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4)现实意义:促进经济合作、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文化交流与互信、助力区域平衡发展及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等。【详解】(1)朝代:据题干图片《丝绸之路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最早开辟于西汉。人物:根据材料“对开通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虽未达成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目的,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第二次出使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往来频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2)序号:根据图片“核桃、石榴、葡萄、小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的核桃、石榴、葡萄等物种传到中国,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小麦在西汉已经在我国种植,④不符合题意。(3)机构:根据材料“西汉、对西域的有效管辖”结合所学可知,西域都护府建立于公元前60年,“丝绸之路”的长期维持主要得益于西汉政府设立的西域都护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标志性意义:根据材料“西汉、对西域的有效管辖”结合所学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4)现实意义:根据材料“丝绸之路经济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促进了沿线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文化交流与互信,助力区域平衡发展及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等多种现实影响。14.(1)商鞅。措施: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影响:秦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的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名称: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3)作用: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等(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根据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故“商君”是商鞅。措施:根据材料一“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可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统一度量衡;根据材料一“决裂阡陌”可得出措施:废除井田制;根据材料一“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可得出措施: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的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名称:根据材料二“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3)作用: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等(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