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白寺中学八年级历史试题(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 为70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意)1.“英国殖民者利用中国人民发明的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而将中国强行拉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自此,由资本主义国家制定规则的‘朋友圈’中,多了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尚处于日益衰微的封建制度的大国,这就是中国。”(来源:求是网,2020年02月24日)。材料中英国殖民者“利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C.英国强行割占九龙司 D.英国支持阿古柏侵略新疆2.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比较中西武器时指出:“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若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由此可知,林则徐主要认识到()A.军事技术的整体落后 B.对外交流的严重不足C.制度缺陷的根本问题 D.鸦片泛滥的社会危害3.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代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镶有十块巨幅汉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块的内容就是“虎门销烟”。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门销烟()A.沉重地打击了英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并有效禁烟C.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的战争 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4.近代史上,英国尝试用三样“武器”打开了中国关闭的大门。据右侧思维导图可知,三样“武器”使用的先后顺序为()A.炮舰一鸦片一商品 B.鸦片一商品一炮舰C.商品一炮舰一鸦片 D.商品一鸦片一炮舰5.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民众是以“大清国子民”的立场抵抗英军的。事后,广西巡抚在奏议中说“这次广州未出大事,是借乡民之力”。这反映出()A.外来侵略激发官民的民族意识 B.政府官员和民众盲目排外C.民众成为抗击外来侵略的主力 D.国内阶级矛盾趋于缓和6.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以“修约受阻”为由联合发动侵华战争。期间,联军突破大沽口防线直逼北京,并将“彰显惩戒”的目标锁定为皇家园林圆明园。英国《泰晤士报》在报道中称:“对这座宫殿的彻底摧毁,标志着清帝国最后尊严的崩塌。”此报道描述的暴行发生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某国“不花费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占领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主要占领了我国哪里的领土()A.东南和西北 B.中原和南方 C.东北和西北 D.东北和西南8.用时代尺梳理历史线索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以下图示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其中“ ”处应为()A.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北方百万领土C.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D.增开重庆、沙市等为商埠9.对下表内容分析归纳最恰当的是 ()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 中国人民抗争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邓世昌壮烈殉国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A.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C.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D.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某历史教师复习教学时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设计( )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A.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B.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C.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D.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11.鸦片战争后,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各地农民反抗斗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为太平天国运动提供了温床。材料表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A.背景 B.经过 C.影响 D.地位12.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民间曾流行一首民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这里的“天父杀天兄”是指()A.太平军西征 B.太平军北伐 C.天京事变 D.金田起义13.近代中国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是()A. 《四洲志》 B.《天朝田亩制度》C.《海国图志》D.《资政新篇》14.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忘记了起义的任务,消极对敌。不仅如此,还制定了严格的阶级制度和一些有损百姓利益的政策,让大家都对他们失望到了极点。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是 ()A.武器装备的落后B.推翻了君主统治C.主张平均分配土地D.领导集团的腐败15.“务使天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也。”这是太平天国为广大农民描绘的一幅美妙幸福的理想图。这一理想出自()A.《变法通议》 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 D.《中国土地法大纲》16.“自鸦片战争以来,一些中国人开始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19世纪60—90年代,清朝一些开明官员认为能够实现上述“梦想”的途径是()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发展资本主义 D.开放通商口岸17.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晚晴的部分开明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这场自救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收复新疆 D.戊戌变法18.洋务运动过程中,购买洋枪洋炮和轮船的规模远比以前增大,几个大型近代军用工业企业的创办,更是费用急增,每年不下千万两。为此,洋务派开始发展民用工业,下列属于民用工业的是()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19.1885年初,法军在越南北部向清军大举进攻,直逼中越边境的镇南关,临危受命积极备战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老将是 ()A.刘永福 B.沈葆桢 C.冯子材 D.左宝贵20.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以下思维导图的主题是()A.追求民主政治 B.外交政策演变 C.思想解放运动 D.近代边疆危机21.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左宗棠说,身无半亩,心忧天下;邓世昌说,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上述人物的言论体现了他们的共同价值追求是()A.开拓拼搏 B.变法图强 C.因循守旧 D.热血报国22.以下图片从左至右依次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迫使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通过观察,你能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A.中国丧失的领土逐渐增多B.列强侵略不断扩大和深入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23.如图,漫画反映的是 ()A.由清政府主动发起的对外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前各国列强的友好合作C.各侵华列强之间的合作与矛盾D.中国人民对列强侵略的团结一致抵抗24.毛泽东曾说:“没有张謇,中国的纺织工业不会这样快。”下列选项能印证这一评价的是 ()A.京师大学堂 B.大生纱厂 C.南通博物苑 D.开平煤矿25.下列四部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作品,按历史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③《火烧圆明园》④《甲午风云》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②④③① D. ②①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 26题16分, 27题16分, 28题18分,, 共50分)26.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战争之源】材料一 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光辉的一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请你简要评价该历史事件。(4分)【战争开始】材料二: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材料儿女中“这场战争”指什么 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4分)【侵略加剧】材料三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3)材料二中的的两个强盗分别指代哪两个国家 这件事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 这场战争的帮凶是谁 并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8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面对外来侵略的尝试】材料一: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夏东元《洋务运动史》(1)分析材料,谈谈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2分)材料二: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光绪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摘编自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拉开戊戌变法序幕的标志事件。(2分)根据材料说说维新运动“其失败是必然的”原因 (2分)【面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材料四:(3)以上图片中两部文件相关的事件是什么 (2分)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是哪一纲领 (2分)【面对外来侵略的英雄】图片1:林则徐 图片2:致远舰管带 图片3:金田起义领导事件:A 姓名:B 领导人物是谁:c(4)上述图片展示了近代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进行的不屈抗争,请结合图表分析 ABC 分别指的是什么 (6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师夷长技的自救】材料一: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吴永《庚子西狩丛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和军事工业各一例。(4分)洋务派为这场运动凝练一个什么口号 (2分)材料二 【修绝人寰的屠杀】图片 甲午战争中日军在屠杀中国居民(2)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发生在中国的哪座城市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日《马关条约》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最大的一条。(4分)材料二【瓜分中国的狂潮】材料一 ……东三省就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于是英国要求租借威海卫和九龙及长江流域的优越权利,法国要求租广州湾及广东、广西、云南的优越权利,……这种瓜分运动就是甲午的败仗引起来的。————蒋廷黻《中国近代史》(3)材料描述的历史现象是哪一历史事件引发的 (2分)列举这一现象引发民族危机加深的具体表现。(2分)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记(部分)时间 事件1840—1842年 鸦片战争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8年 戊戌变法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拟定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4分)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B A D D A B C C A B A C D D B A B C C D D B C B A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事件:虎门销烟;(2分)评价: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分)(2)战争:鸦片战争;(2分)原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3)国家:英国、法国;(2分)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2分)帮凶:美国、俄国;(2分)影响: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分)27.(1)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2分)(2)标志事件:公车上书;(2分)原因:维新运动只依靠无权的光绪帝,不接近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得不到群众支持。(2分)(3)事件:太平天国运动;(2分)纲领:《资政新篇》。(2分)(4)A:虎门销烟;(2分)B:邓世昌;(2分)C:洪秀全。(2分)28.(1)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或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2分)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或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2分)口号:“自强” “求富”。(2分)(2)城市:旅顺;(2分)影响最大的一条: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分)(3)历史事件:甲午中日战争(或《马关条约》的签订);(2分)表现: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分)(4)观点: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2分)论述: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民族危机,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尝试通过学习西方技术实现“自强” “求富”,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为挽救民族危亡,1898年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革实现君主立宪,推动中国近代化。(2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即可)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各试卷高频考点汇总表?汇总表会按学科分类,提炼每类题型的核心考点,方便你集中复习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