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级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级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西省2025一2026学年度七年级阶段评估(A)
历史
上册第1~5课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总分
累分人
座位号
得分
注意事项:共两部分,满分75分,答题时间为70分钟。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得分
评分人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
1
2
3
5
9
10
11
121314
15
答案
1,元谋人蓝田人、那县人,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获得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
料是通过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推理判断
D.考古发掘
2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以下时间轴中的①,②处,分别对应的远古人类是
0-
距今约
距今约
距今约
距今约
I70万年
160万年
100万年
70万-20万年

②@
A元谋人、郧县人
B北京人、蓝田人
C.蓝田人郧县人
D.山顶洞人、北京人
3,1929年,中国的背年学者裴文中在某处发现一枚头盖丹化石,同年又在该处发现了用火遗
迹。经测定,这枚头盖骨化石的主人生活在距今约0万一20万年。该发现
A,可以确定头盖丹化石主人为元谋人
B.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C,提示当时原始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
D.证明当时的人类过着集体农耕生活
4,通过对史前工具的微痕研究发现,出土的中国史前古人类的工具基本上都是生产工具,用于
战争的工其较少。这说明中国远古居民
A勤劳勇敢,热爱和平
B.团结协作,乐于奉献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勤俭节约,助人为乐
5.下列图片所示的文物可以直接印证的是
浙江义乌桥头遵址上的炎化網粒
北欢门头沟东制林迪址山士炭化栗粒和套粒
A渔猎采集的进步
B,原始农业的产生
C.早期国家的出现
D.贫富差距的扩大
【仙西省2025一2026学年度七年级阶段评估A)·历史第1页(共6页】【R-PGZX D SHX(一)】
6,在浙江台州下汤遗址中,考古人员对遗址地层和灰坑的土壤进行浮选,普遍发现有炭化稻米
或稻米小穗轴,而且从植硅体形态上看,已具有驯化的特征。这反映出当时
A出现了国家基本形态
B.出现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C,有了驯化家畜的痕迹
D.先民已经掌握水稻栽培技术
7.山东大议口遗址原始居民墓葬的考古发掘显示,有的墓葬随葬着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
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墓葬却一无所有。这能印证当时
A.早期国家出现
B.玉器制作技术高超
C.原始农业发展
D存在贫富分化现象
&某同学在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知识时,画出了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可以
填入①处的是
,上层:掌握公共权力
生产力进步→私有制产生→①
国家产生
下层:被统治者
A集体生产
B.阶级分化
C.农耕兴起
D.经济发展
9.远古时期有“神农耕而作陶”“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的传说。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
西等地发掘出距今约8000一6000年的独木舟、陶器等。这些考古发现
A证实了传说的真实性
B.证明了中华文明领先世界
C.说明传说与历史无关
D.说明传说蕴含着历史信息
10.《尚书》记载,尧年老时召集部落首领商议继承人,众人推举舜,因舜“克谐以孝,烝烝义,不格
奸”。尧对舜考察多年后让位于他。舜年老时效仿此法,因禹治水有功、品德高尚,便将首领
之位传于禹。这反映出这一时期选举继承人的标准是
A以武为尊
B.血缘关系
C.君权神授
D.德行兼备
11,2025年是农历乙已蛇年。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的文化遗址中的蛇形器物共同印证了中华
文明
蛇衔蟾蜍纹简形陶罐(查海文化)
蛇状玉耳坠(红山文化)
蛇形龙纹陶器(二里头遗址)
A源远流长
B多元一体
C.领先世界
D.各放异彩
12.它位于今河南安阳,是盘庚迁徙后的都城遗址。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型官殿、宗庙建筑
遗迹和墓葬区。“它”是
A朝歌
B.殷
C.镐京
D.毫
13.青铜礼器把秩序纳入有形的器具之中,彰显着严格的规则秩序。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
鼎六簋,大夫是五鼎四簋,士为三鼎二簋…随着身份的递降,鼎簋的使用数目随之递减。
材料体现出西周时期
A,存在严格的等级礼仪
B.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
C,分封制度已走向瓦解
D.诸侯争衢导致社会动荡
14.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相会结盟,规定同盟国要言归于
好,让各国人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周天子也承认齐恒公的衡主地位。葵丘会盟说明春秋
时期
A争霸战争频繁
B,衢主有很大的影响力
C.诸侯野心勃勃
D.霸主取代了共主天子
【山西省2025-2026学年度七年级阶段评估(A)·历史第2页(共6页)】【R一PGZX D SHX(一)】山西省2025一2026学年度七年级阶段评估(A)
历史参芳答案
1.D2.C3.B1.A5,B6.D7.D8.B9.D10.D11.B12.B13.A14.B
15.D
16.问题1:
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日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外貌特点: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路长;能直立行走。
所属时代:旧石器时代。
生活状况:掌握了增光和钻孔技术;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
评分说明:分别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上分,共4分。
问题2:
相同点:均为原始居民的居住建筑;都满足了原始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都采用当地易得材
料建造,体现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1分)
不同点:
建筑形式:河姆渡人的是干栏式建筑,房屋高于地面:半坡人的是半地穴式房屋,一半在
地下。
适应环境:干栏式建筑适应南方潮湿多水的气候,利于通风防潮;半地穴式建筑适应北方寒
冷干燥的气候,利于保暖。
(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1分)
问题3:
历史价值:两者都是原始社会的精美工艺品,体现了当时手工业的发展水平;见证了新石器
时代先民的智慧与文明进步;为研究原始社会文化提供了实物证据。(答出任意一点得1
分,共2分)
17.(1)理由:良褚古城有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大规模水利工程,表明当时存在权力系统;城内外
墓地随葬品差异大,体现了阶级或阶层的存在,说明良褚古城已是早期国家。所以我们终于
能够理直气壮地宣告“中华文明五千年”。(4分)
(2)方面:遗址规模;考古手段:所处年代;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具体特点:规模大、年代久远。(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1分)
(3)特点:华夏族由镨居杂处的不同民族,在不断地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1分)
两次关键的战役: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2分)
18.(1)社会现象:周王室地位下降;诺候、大夫僭越礼制(礼乐制度瓦解或礼崩乐坏)。(2分)
原因:平王东迁后周王室领地大幅缩小;周王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缺乏经济、军事实
力,权威明显削弱,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不再定期朝觐
天子和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导致周王室财政人不敷出,困难重重。(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
2分)
(2)状况: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
“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米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
族产生了华复认同观念。(3分)》
(3)理解: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
其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
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4分)
(4)时代特征:王室衰微,社会动荡变化。(1分)
19.(1)变化:世袭制取代弹让制。(2分)
如何治理:夏朝制定刑法;建立军队(发展军事)。(2分)
(2)【示例】

图一:商朝形势图显示其疆域较广,说明商朝控制的范围不断拓展。图二:青铜钺既是兵器
也是礼器,体现商朝青铜铸造技术先进,且军事与礼仪结合。妇好墓随葬品丰富,反映商朝
已有等级分化和较完善的社会结构,女性可参与军事等事务,社会分工多样。
二组:
图三:周文王在吕尚等人辅佐下,积极作灭商的准备。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6年统率
各路联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大获全胜,周军乘胜占领商都朝歌,商朝灭亡。周武王建
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利簋记载了武王伐纣这一史事。
图四: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
到各地,授予他悯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
治范围。妥封的谐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造:同时其有一定
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周朝的责族等级分为天子,谐侯、卿大夫、士
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评分说明:任选一组,分别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
(3)【示例】观点:残暴统治必然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
论述: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商
朝末代君王纣继位后,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
导致民不聊生。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并对民众进行严密监控,引起“国人暴动”,
最终厉王逃亡。
综上可知,残暴统治必然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因此统治者要实行仁政,重视民生。
评分说明:观点正确得1分,选择三则史料紧扣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得6分,共7分。
观,点不正确或者没有作答不得分,论述不足依次的情赋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