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广渠门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北京广渠门中学高二9月月考
地 理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每小题2分。
图1所示景观是摄影师在某夜晚采用长时间曝光技术拍摄的,其中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恒星a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应为
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拍摄地位于赤道附近 B.反映了恒星的真实移动轨迹
C.中秋节夜晚是拍摄星轨的最佳时间 D.北京大部分学校的天文台可进行观测
绚丽的天地神光作为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格凸河最美的景观,如图2,吸引了大量的“追光者”前往。
3.北京时间2023年9月15日8:30至8:48格凸河天神光出现。当日,一名“追光者”前往格凸河,拍摄天神光并进行网络直播。身处纽约(74°00'W,40°43'N)的小明想要同步观看天神光出现的全过程,他打开网络直播的时间不能晚于
A.9月14日8:30
B.9月15日8:30
C.9月14日19:30
D.9月15日19:30
图3为“某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大西洋几乎全部位于黑夜
B.③比①地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
C.②地自转线速度小于④地
D.此时太阳直射①地
5.图4中能反映图3日期全球昼夜长短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5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顺河流流向,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此河流位于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图6为四个地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范围及正午太阳方位示意图和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①②③④四地中,无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关于四地现象的描述与图6右图所示日期相符的是
A.①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D.②地此日白昼年内最短
C.③地明日日出时间会比今日提前 D.④地此日日出东北方向
某游客利用年假到山西大同(40°N,113°E)游览云冈石窟。进景区时,他在东西走向的大道上拍了张照片,此时图中大道左侧高大石柱的影子朝向右略偏后方(即偏向该游客拍摄时所在的方位),此时太阳高度大于64°,目测石柱影长不到石柱高度的一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游客拍摄照片时的朝向
A.正东 B.正西 C.正南 D.正北
10.该游客进入景区的时间更接近当地的
A.7时 B.11时 C.13时 D.17时
11.该游客的年假最有可能安排在
A.立春期间 B.小暑期间 C.寒露期间 D.小雪期间
河南登封市观星台(34°N,113°E),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有一“长堤”(如图8)。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完全投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获知时间并了解四季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8
12.图中,“长堤”长度的设计需考虑的因素是
① 当地纬度 ②当地经度 ③海拔 ④黄赤交角 ⑤横梁高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13.“横梁”影子正好完全投在“长堤”上时,登封当地时间是
A. 12:00 B. 11:32 C. 12:28 D. 13:28
二十四节气是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图9为我国某地相邻节气平均气温变量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由图推测,该地一年中气温最低的节气为
A.小雪 B.大雪 C.小寒 D.大寒
15.当该地一年中气温最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日后南极大陆极夜范围缩小 B.北京太阳照进房屋内面积最大
C.该日后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D.南宁昼长于西宁
图10为我国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甲处为 图10 106°40'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
17.奠定该地区地势整体格局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沉积作用 C.板块挤压 D.板块张裂
北京时间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北纬28.50°,东经87.45°)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截至1月14日,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6.15万人受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定日县地震频发的根本原因是
A. B.
C. D.
19.为搜集此次地震的详细信息,下列地理信息技术使用合理的是
A.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取震源具体坐标 B.借助遥感计算地震的受灾损失
C.通过地理信息技术估算本次地震的受灾情况 D.使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追踪地震波传播轨迹
哥斯达黎加位于中美地峡,东临加勒比海,西靠北太平洋,地形独具特色。图11为哥斯达黎加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对哥斯达黎加描述正确的是
A.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B.山地地形为主,平原沿海分布
C.该国南北跨度约333km,面积约55万平方千米 D.平均海拔高,冰川地貌发育
21.与哥斯达黎加地形格局形成关系密切的是
A.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分离扩张 B.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张裂
C.亚欧板块和北美洲板块挤压碰撞 D.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碰撞
食安则天下安。中国粮食连年丰收,长期保持库存充足。粮食在含水量少和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呼吸强度微弱,害虫不易繁殖,对贮藏有利。下图示意我国建有粮库的四地位置
读图12,回答22-23题。
22.图中粮库所在地
A 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B. ②地比①资源环境承载力高
C. ②地气候条件最适合修建粮库 D. ④位于暖温带,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
23.图中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A. ①济南 B. ②呼和浩特 C. ③西安 D. ④南昌
读图13,回答下面小题。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中山站向乌斯怀亚的最短航线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B.7月是最适宜南极科考的时间
C.乙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D.乙北面与亚欧大陆隔海相望
25.图中甲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 105°E B. 0°, 75°W C. 0°, 105°W D. 0°, 75°E
26.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进行了地理实践系列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活动一:为了归纳秋季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高二的部分同学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正午太阳高度实践活动。图14为某同学观测正午太阳高度图。表1为同学们记录的观测数据。
下面为某同学的观测日记:
观测日记:我们从9月12日开始观测,测量同学分为三组,每天在东侧操场同一位置北京正午时间测量。为了方便测量,我们选取的被测物体是篮球绕杆的标志杆。在第四次测量的时候原来的杆不见了,我们换了一根后继续测量。由于天气原因某些日期无法测量。
表1
日期 被测物体(米) 被测物体影长、(米)
9月12日 1.54 1.08
9月13日 1.54 1.12
9月15日 1.54 1.16
9月18日 1.58 1.25
9月20日 1.58 1.27
9月21日 1.58 1.26
(1)找出测量数据中的问题,从地理视角评价此次观测活动。(4分)
(2)读表归纳在该校测量时间段内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简述原因。(2分)
表2:正切值对应数值查询表
Tan 数值
26° 0.5
45° 1
73° 3.3
(3)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预测冬至日该实验中被测物体影长并说明原因(3分)
活动二:日晷制作和观测活动。
资料1:日晷是古代计时工具。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每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投影会慢慢地移动。移动的晷针投影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日晷盘面(分上盘面与下盘面)则如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示意图如图15。
(4)描述夏至日日出至正午晷针投影的变化特点。(2分)
活动三:绘制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利用周末的时间,小华观察了太阳运动轨迹。图16为小华同学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西侧北长街拍摄的照片。
(5)阅读图文资料,说出图16的拍摄时间及理由,在图17中绘制北京当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6分)
图16 图17
27.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1 分)。
(1)暑期,家住武汉的小明同学前往哈尔滨游玩,发现哈尔滨的日出时间早于武汉。请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解释。(4分)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 位置变化而制定的。古人通过对每个节气的天气、物候现象的观察来把握季节的变迁,并以此来指 导农事活动。
表3我国秋季的主要节气
节气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日期 8月7日 8月23日 9月8日 9月23日 10月8日 10月23日
(2)说出我国秋季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特点(7分)。
28.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重庆位于两江交汇之地,是世界上唯一建在平行岭谷的大城市。图18是重庆平行岭谷区地貌 剖面示意图,图19是重庆市山水格局和交通示意图。
(1) 指出图18中A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2) 从内力角度说明图18平行岭谷的成因。(4分)
(3) 说出重庆市的地形特征。(4分)
29.下图为某山地自行车越野赛赛区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描述图示区域骑行线路的特点。(3分)
(2) 骑行线路中,路段补给站和医疗站数量较多,分析其原因。(4分)
(3) 说出d所处的地形部位,判断从d处能否看到起止点并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CAB 6-10 BDCBC
11-15 BDCDA 16-20BCCCB 21-25 DCCCD
二、综合题
26.
(1)4分 问题:9月21日被测物体影长偏短。1分
优缺点都有才能3分
优点:观测位置不变、时间准确固定 2分
缺点:观测总时段短、观测时间不连续、观测物体发生变化等 2
(2)2分 正午太阳高度减小。1分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1,北京距离太阳直射点渐远
(3)3分 3.08-3.16m之间即可 1分
冬至日当天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6°,1分
可以查询其正切值为0.5,即杆长为影长的一半1分, 计算得知。
(4)2分 投影变短,1分 顺时针转动 1分 。
(5)6分 冬季下午(1分)。北京树木落叶,所以是冬半年(1分);日影方向朝东北,代表太阳方位为西南,所以是下午(1分)。
(太阳高度1分 日出日落方位各1分)
27.
(1)4分 哈尔滨比武汉更偏东1,越往东日出越早(1分);哈尔滨比武汉更靠北1,暑期,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1分),日出越早。
(2)7分
秋分前,昼长夜短(1分);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1分);秋分时各地均昼夜等长(1分);秋分后,昼短夜长;(1分)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1分);整个秋季昼渐短,夜渐长(1分),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1分)。
28.
4分 背斜(1)、褶皱山(背斜山)(1)
岩层向上弯曲或岩层中间老,两侧新(1),海拔高于周边(1)
(2)3分 由于地壳运动挤压作用下(1),背斜成山(1),向斜成谷/丘陵台地(1)。
(3)4分 以山地和丘陵台地为主(1),山地与丘陵台地东西相间分布(2)或(山地多南北走向1,与丘陵台地相间分布1),地势起伏较大(1)
29.
(1)3分呈环形(1);多沿山谷分布(1);高差超过1000米(相对高度大)或坡度大(1)。
(2)4分赛手骑行至bc段时赛程已经过半(1),且需要继续爬坡(1),体力消耗大,需要补给。
ab段坡度大(1),线路曲折,多弯道(1),安全风险大,需要医疗站。
(3)山脊(1)。不能通视(1)。起止点与d处中有缓坡/坡度较缓(1),阻挡视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