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练习卷
一、单选题
1.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调整“墨子号”量子实验卫星的运行姿态时,可以将卫星看做质点
B. 学校操场的的跑道周长40米,小明同学参加200米赛跑比赛,他的位移大小是200米
C. 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所以温度是矢量
D. “第 5s 末”指的是时刻
2.东方绿舟划龙舟,可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当龙舟靠岸时,细心的同学注意到,一位师傅用细长的钩子稳稳地拉住船身不动。我们来分析师傅各部位的受力情况。在分析受力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位师傅可以看作质点 ②这位师傅不可以看作质点 ③这根细长的钩子的质量可以被忽略 ④这根细长的钩子的质量不可以被忽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一个小球从固定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沿斜面滑下,经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3 m/s,则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
A. 4 m/s B. 5 m/s C. 6 m/s D. 3 m/s
4.在牛顿管真空实验中,将羽毛和苹果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竖直释放,并拍下频闪照片,下列频闪照片符合事实的是(  )
A. B.
C. D.
5.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顺利进入环火星轨道,自发射以来,“天问一号”已累计飞行202天,飞行里程约4.75亿千米,距离地球约1.92亿千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天问一号”绕火星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不为0,且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
B. “19时52分”和“202天”,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
C. 飞行里程约4.75亿千米表示位移,距离地球约1.92亿千米表示路程
D. 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天问一号”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天问一号”看成质点
6.一物体沿水平面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该物体运动的位移为x,物体运动的时间为t,则以下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7.乐广高速是连接湘粤的主要干道,在某路段上,分别有如右图所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各数字的意思是(  )
A. 甲是指位移,乙是平均速度 B. 甲是指路程,乙是平均速度
C. 甲是指路程,乙是瞬时速度 D. 甲是指位移,乙是瞬时速度
二、多选题
8.某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0~1s内,物体做曲线运动
B. 在1~2s内,物体向左运动,且速度大小在减小
C. 在1~3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4m/s2
D. 在3s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右方
9.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表明铜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铜球从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斜面OD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OA=AB=BC=CD,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铜球到达B、D两点的速率之比为1∶
B. 自O点开始,铜球到达C点经历的时间是到达A点经历的时间的倍
C. 铜球通过AB段与CD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
D. 铜球通过每段长度相等的部分时,其速度增量相等
三、实验题
10.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将小球从某位置静止释放,当小球从光电门中经过时,光电门1、光电门2记录它的遮光时间分别为、。两光电门的高度差为h,测得实验时所用小球的直径为d(d很小)。当地重力加速度记为g,完成下面的问题:(计算结果均用题中字母表示)
(1)小球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大小    。
(2)若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则应满足关系式    。
(3)多次调节两光电门之间的高度差h,并同时记录对应的、,获得多组实验数据后,某同学作出h与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图像的斜率为k,则当地重力加速度    ;若测量时小球的直径d偏小,则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11.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为m=50 g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
①实验操作: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
②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2.60 cm,x2=4.14 cm,x3=5.69 cm,x4=7.22 cm,x5=8.75 cm,x6=10.29 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 s,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表达式为a=________ m/s2,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__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该同学从实验结果发现,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比实际的重力加速度小,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请你提出一个有效的改进方法________.
四、计算题
12.学校操场跑道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跑道由两个半圆跑道和两个直线跑道组成,已知直线跑道BC=AD=100m,每个半圆跑道的弧长也为100m。某次学校举办运动会,甲、乙、丙三位同学(均视为质点)分别参加了100m、200m和800m赛跑,三位同学参加比赛时均以A点为起跑点,均沿逆时针方向跑动,最终获得的成绩分别为12.5s、27s和180s,求:
(1)甲同学参加100m赛跑的平均速度大小;
(2)乙同学参加200m赛跑的位移大小(计算结果可保留π和根号);
(3)丙同学参加800m赛跑的平均速度大小。
13.在一次机器人灭火比赛中,机器人在直轨道上取水后向着火点运动。机器人开始时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6m/s时开始匀速运动,当距离目标3.6m时开始匀减速运动,其运动的v-t以图像如图所示,t=0时刻在起点处,求:
(1)机器人加速时加速度的大小;
(2)机器人减速所用时间;
(3)目标与出发点的距离。
14.利用弹射装置将可以视为质点的A球以大小为v0=50 m/s的速度竖直向上从地面弹出,从离A球被弹出的位置高度为h=150 m的位置释放另一个小球B,A、B两球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在同一竖直线上,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若在A球被弹出的同时释放B球,问经过多长时间A、B两球会在A球上升的过程中相遇;
(2)若在A球被弹出后4 s再释放B球,则A、B两球相遇时他们的位置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研究调整“墨子号”量子实验卫星的运行姿态时,“墨子号”量子实验卫星的大小与形状不能忽略不计,不可以看成质点,故A错误;400米操场中进行200米赛跑,跑道是有曲线部分,不全是直线,所以位移大小小于200米,故B错误;温度是标量,温度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不表示方向,故C错误;第5s末是一个瞬间,是时刻,故D正确。故选D。
2.【答案】C
【解析】我们在分析师傅各部位受力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师傅的动作从而找到力的方向,则这位师傅不可以看作质点,①错误,②正确;由题知钩子是细长的且钩子的重力相对于钩子对船的拉力很小,则这根细长的钩子的质量可以被忽略,③正确、④错误。
3.【答案】D
【解析】设斜面长为L,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为a,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则由=,代入数据解得3 m/s=,所以v=3 m/s,D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在牛顿管真空实验中,羽毛和苹果均只受重力作用,下落的加速度相同,则当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竖直释放时,运动情况相同,均做自由落体运动,相等时间内位移逐渐增加。故选C。
5.【答案】B
【解析】“天问一号”绕火星飞行一圈的位移为0,即=0,根据平均速度运算公式,可得平均速度为0,但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A错误;“19时52分”和“202天”,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间隔”,B正确;飞行里程约4.75亿千米表示路程,距离地球约1.92亿千米表示位移,C错误;质点是一个有质量的点,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理想化模型,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天问一号”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不能忽略“天问一号”各部分的运动差异,“天问一号”不可以看成质点,D错误。
6.【答案】B
【解析】根据,可得,结合数学可知AD图像都不对,故AD错误;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则该物体的x—t图像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故B正确,C错误。故选B。
7.【答案】C
【解析】甲告示牌上的“广州160km”“深圳307km”,表示广州和深圳的轨迹长度,即路程;乙告示牌上的“110”,是限速标志,表示限制的最高速度,即瞬时速度。
二、多选题
8.【答案】CD
【解析】在0~1s内,速度始终为正,说明物体沿直线向右运动,运动轨迹是直线,A错误;在1~2s内,物体的速度为正值,即物体向右运动,且速度大小从4m/s减小到0,即速度大小在减小,B错误;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在1~3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即方向向左,大小为,C正确;由于图线与横轴所围区域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知,0~2s内物体沿正方向运动,即向右运动,位移较大,2~3s内物体向左运动,位移较小,所以在3s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右方,D正确。
9.【答案】ABC
【解析】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v2=2as
可得铜球到达B、D两点的速率之比为vB∶vD=1∶,故A正确;
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s=at2,可得tC=tA
即自O点开始,铜球到达C点经历的时间是到达A点经历的时间的倍,故B正确;
铜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2-)∶…∶(-)
所以,铜球通过AB段与CD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显然铜球通过每一部分的时间差Δt不是定值,即速度变化量Δv=aΔt不是定值,故速度增量不相等,故C正确,D错误。
三、实验题
10.【答案】(1)  小于
【解析】(1)小球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大小。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3)对(2)中表达式变形有,则在h与图像中,解得,若测得的d值偏小,则g的测量值偏小。
11.【答案】(1) 9.60 m/s2
(2)将重锤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或者实验过程中让重锤下落时纸带尽量减小摩擦
【解析】(1)根据逐差法计算加速度的公式有a=,T=0.04 s,
代入数据解得a=×10-2 m/s2=9.60 m/s2.
(2)将重锤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或者实验过程中让重锤下落时纸带尽量减小摩擦.
四、计算题
12.【答案】(1)8m/s;(2);(3)0
【解析】(1)甲同学跑,沿直线运动,则位移为,用时,则平均速度
乙同学参加200m赛跑的终点为C点,则位移大小为AC之间的距离,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位移大小为
(3)丙同学参加800m赛跑,终点和起点位置相同,则位移为零,则平均速度为零。
13.【答案】(1)2m/s2 (2)1.2s (3)30.6m
【解析】(1)由图可知,加速了3s,根据
代入数据解得
(2)减速时,根据
解得
速度减为零,根据
解得
(3)由图可知6s内的位移为
目标与出发点的距离是
14.【答案】(1)3 s (2)105 m
【解析】(1)若在A球被弹出的同时释放B球,在上升的过程中两球相遇,则有xA+xB=h
A、B两小球的位移分别为
xA=v0t-gt2,xB=gt2,
联立解得t=3 s
(2)A球被弹出后经过t1==5 s
到达最高点,其上升高度为hA=v0t1-gt12=125 m
在A球被弹出4 s后再释放B球,
则B球在A球被弹出后第5 s内下降的高度为hB=gtB2=5 m
由于hA+hB<150 m
故A、B球应在A球的下降阶段相遇,如图所示,
设释放B球后经过时间t′后A、B两球相遇,相遇时A、B两球的位移大小之和为h,
有xB′=gt′2
xA′=v0(t′+4)-g(t′+4)2
xA′=h-xB′
联立解得t′=3 s
所以A、B两球相遇时离地面的高度为h′=h-gt′2=105 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