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的梦境与自由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珙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罗贯中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
【2025年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昨夜闲潭梦落花”“我欲因之梦吴越”“铁马冰河入梦来”……梦往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感受和期冀,为我们打开更浩瀚的天空。我们也常常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梦,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梦,以行动实现自己的梦。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诗仙与诗题
01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诗仙的由来
家世与早年:生于西域,母梦长庚星,十岁通诗书,好纵横术与击剑,轻财重施,有游侠之风。
赐金放还:天宝元年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命高力士脱靴得罪权贵,天宝三年被“赐金放还”,政治理想破灭。
漫游齐鲁: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于兖州话别,临行作此诗,借梦境抒怀。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杜甫
拓展阅读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tǐng)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来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译文】李白,字太白,是兴圣皇帝九代孙。他的祖先在隋朝末年因为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祖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此给他取字叫太白。他十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当时所在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苏颋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的时候,见到李白并认为他与一般人不同,说:“这个青年天生才智超群,如果再稍加努力学习,便可以同司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爱好纵横术数,学习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于徂来山,整天沉醉于酣饮之中,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拓展阅读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huì)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tī 挑出)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jìn)、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新唐书》(节选)
诗题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
梦中游历,内容为虚。借梦境构建理想世界,是游仙诗的典型特征。
天姥
浙东名山,被道家称为第十六福地。诗中象征诗人向往的精神家园。

古诗体式,属歌行体,多有悲愁慨叹之意。是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留别
写诗赠给留住在此地的朋友。点明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的告白与抒怀。
此诗兼具游仙诗与留别诗的双重性质,是李白被权贵排挤后,离开长安、与东鲁诸公辞别时,借梦境抒怀之作。
整体感知
02
情景设定:假设你是天姥山景区的金牌导游,此刻要带领游客 “重走” 李白的梦游之路。需要结合诗中关键诗句,还原梦境中的奇幻景象,同时向游客解读李白借梦境寄托的情志。
任务要求:
导游词需包含三个层次:开篇引入(吸引游客兴趣,点明梦游背景)、沿途讲解(按诗歌叙事顺序,描述天姥山的山、水、云、仙等景象,引用原句并赏析)、结尾升华(结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解读李白的人格追求)。
情景任务
海客谈瀛(yínɡ)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mǔ),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脚著(zhuó)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yǐ)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栗(lì)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dàn)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fēi),訇(hōnɡ)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jì)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jiē)。惟觉(jiào)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思考:《梦游天姥吟留别》围绕“梦”诗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段:梦前,原因。
第二段:梦中,主体。
第三段:梦后,主旨。
整体感知
入梦缘由
03
海客谈瀛(yínɡ)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mǔ),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梦前
思考:诗的开头将“信难求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山”相对而提,作用是什么?
入梦之由:瀛洲难求与天姥可睹
海上仙山: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象征理想的遥不可及。
VS
人间胜境: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在浮云彩霞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是可望可即的理想寄托。
以虚衬实,以仙山陪衬人间,突出天姥胜景,暗蕴诗人向往,为下文梦境设伏,引人入胜。
夸张山势,极显神往
正面夸张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连用“横”、“拔”、“掩”等动词,以夸张笔法极写天姥山 横亘天际、超拔五岳 的雄伟气势。
侧面烘托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以天台山之“高”与“倾”,侧面烘托天姥山之 巍峨雄奇 ,连高耸的天台山都甘拜下风。
诗人借山势投射自我豪情,将天姥山化为精神世界的象征,为梦境的展开搭建了壮阔的舞台。
导游词开篇引入(吸引游客兴趣,点明梦游背景)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今天带领大家 “重走” 李白梦游之路的天姥山景区金牌导游。……今天,咱们就一同穿越千年,跟着诗仙的脚步,去探寻那片只存在于他梦境中的奇幻天地。
现在,咱们的 “梦游之旅” 正式启程。首先,咱们来到的是梦境的开端。……其实啊,他是用瀛洲的 “难求” 来衬托天姥山的 “可睹”,为天姥山增添了几分神秘又真实的色彩,也让咱们对接下来的旅程更添期待。
接着往前走,咱们就真正见识到天姥山的雄伟了。“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大家不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描写,哪是在写山啊,分明是李白把自己心中的豪情壮志都融入了这座山,让天姥山成为了他精神世界的象征。
情景任务
梦境四景
04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脚著(zhuó)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yǐ)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栗(lì)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dàn)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fēi),訇(hōnɡ)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jì)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jiē)。惟觉(jiào)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梦中
思考:以时间为序,第二段可分作几个层次,共描绘了几幅图景?
梦中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现实——梦境
梦境——现实
月夜——魂飞剡溪
白昼——登山奇观
傍晚——山中奇景
夜晚——仙人盛会
月夜飞度:镜湖剡溪
“一夜飞度镜湖月”:“飞”字写出诗人 急切、兴奋、神往 的心情,是夸张的动态描写。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照”、“送”运用 拟人 ,月光有情,伴我入梦,意境飘逸。
“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水”见水之清澈,“清猿啼”闻声之凄清,以 有声衬无声 ,环境幽静。
意境与情感
通过对镜湖、明月、剡溪、清猿等意象的描绘,展现出一幅清幽宁静、飘逸脱俗的月夜渡湖图,抒发了诗人对天姥山的无限神往之情。
梦中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现实——梦境
月夜——魂飞剡溪
白昼——登山奇观
登山奇观:青云梯与海日天鸡
脚著谢公屐
借谢灵运典故,表达自己寄情山水、鄙弃俗世之志。
身登青云梯
“青云梯”既是山路的形象比喻,也象征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攀登。
半壁见海日
在半山腰即见海上日出,视野宏阔,景象雄奇壮丽。
空中闻天鸡
天鸡是神话中的神鸡,闻其啼鸣,更添超凡脱俗之感。
此段通过视觉与听觉的交织,描绘了登山途中雄奇壮美的景象,映射出诗人渴望俯瞰尘寰、追求光明的心理高度。
梦中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现实——梦境
月夜——魂飞剡溪
白昼——登山奇观
傍晚——山中奇景
山夜惊魂:熊咆龙吟
意象:奇险恐怖
“熊咆”、“龙吟”、“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一系列阴森、动荡的意象,营造出离奇险怪的氛围。
手法:夸张使动
“殷岩泉”形容声音震响,“栗深林兮惊层巅”中“栗”与“惊”是使动用法,极写声响的威势,惊心动魄。
作用:蓄势铺垫
这令人惊悚的奇幻之景,为下文洞天仙境的豁然开朗做足了铺垫,也暗示了现实政治环境的压抑。
梦中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现实——梦境
月夜——魂飞剡溪
白昼——登山奇观
傍晚——山中奇景
夜晚——仙人盛会
仙人盛会:洞天石扉的奇幻世界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丘峦崩摧: 雷声震山,石门洞开
霓为衣兮风为马: 神仙出行,飘逸非凡
青冥浩荡: 天空广阔,无边无际
虎鼓瑟兮鸾回车: 神兽奏乐,驾车相迎
日月照耀: 金银台阁,富丽堂皇
仙之人兮列如麻: 仙人众多,盛会空前
诗人运用想象、夸张、铺陈等手法,构建了一个富丽堂皇、热闹和乐、自由平等的神仙世界,与黑暗现实形成强烈反差,是诗人理想世界的极致体现。
现实-梦境:我欲因之梦吴越,……
魂飞剡溪:湖月……送我……谢公……渌水……
登山奇观:脚著谢公屐,身登……半壁……空中……千岩……迷花……
山中奇景:熊咆龙吟殷岩泉,栗……云……水……
仙人盛会:列缺霹雳,……丘峦……洞天……訇然……青冥……日月……霓……云之君……虎……仙之人……
背诵提示
沿途讲解(按诗歌叙事顺序,描述天姥山的山、水、云等景象,引用原句并赏析)
继续往山间走,咱们会发现周围的景象渐渐变了……李白在诗里写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说的就是这种景象。传说南朝的谢灵运曾在这山里住宿,如今他住过的地方或许还在,……再看头顶的云,它们不再是远处轻薄的云霞,……这哪里是写景,分明是李白在为咱们开启仙境的大门啊! 穿过这片云雾,咱们就真正进入了李白梦境中的神仙世界,接下来的景象,保证让大家大开眼界!请大家往前方的平台看……再往左边看……最后咱们再看整体……大家想想,李白为什么会梦到这样的场景?在现实里,他在长安做官时,要对着权贵弯腰低头,要遵守各种规矩,连说话都要小心翼翼;可在这个仙境里,老虎能弹琴,鸾鸟能拉车,神仙们自由自在,没有等级之分,没有权力束缚 —— 这其实就是李白心中最理想的世界,他把自己对 “自由”“平等” 的渴望,全都放进了这个梦境里,让自己在梦里暂时摆脱现实的委屈和无奈。
情景任务
梦醒与叹世
05
梦醒时分:失向来之烟霞
“忽魂悸以魄动”:“忽”字写出梦境消失的 突然与意外 ,“悸”与“动”则写出诗人内心的惊惧。
“恍惊起而长嗟”:“恍”是猛然惊醒的样子,“长嗟”则是 深深的叹息 ,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以 冷清的现实 与 绚烂的梦境 作结,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梦醒后的空虚与失落。
梦后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醒之叹:从感伤到超脱
人生如梦的感伤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将个人经历上升为人生无常的哲思,流露出对世事变幻的感慨。

归隐山林的决意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借道教意象表达主动选择,以“骑鹿访名山”的自在姿态对抗“东流水”的虚无感。
诗人从梦境的失落中,最终找到了一条回归自我、追求自由的人生道路,完成了精神的升华。
结尾升华(结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解读李白的人格追求)
不过,再美的梦境也有醒来的时候,咱们的仙境之旅也要暂时告一段落了。……他多希望那个自由的仙境是真的,可现实却把他拉了回来。但大家别觉得他会就此消沉,因为梦醒之后,他反而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
各位游客朋友们,咱们的 “梦游之旅” 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在这次旅程中,咱们跟着李白……而李白在诗的最后,也把这份坚定说给了所有人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不仅是他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宣言,更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 就算现实有再多不如意,就算要放弃看似光鲜的仕途,也不能丢掉自己的本心,不能为了迎合别人而委屈自己。
希望通过今天的 “梦游之旅”,大家不仅能感受到《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艺术魅力,更能从李白身上学到那种坚守自我、追求自由的精神。也欢迎大家在游览结束后,和我分享你们对这首诗、对李白的看法。谢谢大家!
情景任务
主旨与艺术
06
卒章显志:傲骨铮铮的独立人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主旨: 这是全诗的主旨句,集中体现了诗人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坚守人格独立 的反抗精神。
手法: 运用 反问 句式,语气强烈,情感充沛,是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决绝告别和对自由人生的坚定选择。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丰富的想象
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等,构建了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大胆的夸张
“向天横”、“拔五岳”、“四万八千丈”,极尽夸张之能事,突出事物特征。
瑰丽的色彩
“青云梯”、“海日”、“金银台”、“霓衣”,色彩斑斓,画面感极强。
奇特的构思
以“现实—梦境—现实”的结构,以梦寄慨,虚实结合,立意新奇。
课堂总结
07
课堂总结:梦游之旅回顾
梦境图景 主要意象 意境特点 情感变化
月夜飞度 镜湖、明月、剡溪、清猿 清幽宁静、飘逸脱俗 愉悦神往
登山奇观 青云梯、海日、天鸡、花石 雄奇壮美、宏阔绚丽 迷醉神荡
山夜惊魂 熊咆、龙吟、深林、层巅 惊心动魄、光怪陆离 悸动惊恐
仙人盛会 金银台、霓衣、风马、云君 神奇壮丽、富丽堂皇 惊叹艳羡
主旨归纳
诗人借梦游天姥山的奇幻经历,与黑暗现实作对比,表达了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坚守人格独立的反抗精神。
写作启示
“以梦为马”,将理想与现实对比,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强有力方式。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赠李白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拓展阅读
译文
秋天到了,你我二人再次相见,仍像飘蓬一样飘忽不定。丹砂没有炼成仙药,不禁感到愧对葛洪。痛快地饮酒狂放的歌唱,白白地虚度时光,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到底是为谁这般逞强?
【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45年(天宝四载)秋。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初夏,杜甫与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一带)。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拓展阅读
译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的诗思潇洒飘逸,豪放不拘,诗风超群,不同凡俗。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秀飘逸之风。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喝酒,与你慢慢品论文章呢?
【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五载(746)或天宝六载(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天宝三载(744),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二人十分投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起到宋州,而后又一起到大梁城。分手后李白赶往江东,杜甫奔赴长安。到达长安后,杜甫写了好几首怀念李白的诗,这首便是其中之一。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拓展阅读
译文
没有见到李白已经好久,他佯为狂放真令人悲哀。世上那些人都要杀了他,只有我怜惜他是个人才。文思敏捷下笔成诗千首,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匡山那有你读书的旧居,头发花白了就应该归来。
【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题下自注:“近无李白消息。”可能是李白因永王事流放夜郎被赦,又得到郑虔在台州的消息后,引起对李白的思念而写的。次年即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就去世,所以诗也应是杜甫怀念李白的最后之作。
THANK
感谢大家观看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