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3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的精神返乡
01
诗人与时代
陶渊明:千古隐逸之宗
一个用田园重构精神世界的诗人
生平轨迹
出身没落士族,29岁起五度短暂出仕,41岁任彭泽县令八十日,因“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里,终身不复出。
精神内核
以拒绝微官俸禄换取精神独立,开创田园诗派,将归隐从行为升华为一种人生哲学。
陶渊明:千古隐逸之宗
一个用田园重构精神世界的诗人
义熙元年(405)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 过上隐居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死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陶渊明:千古隐逸之宗
一个用田园重构精神世界的诗人
根据《中国度量衡史》等研究,东晋时期的 “一斗” 约合现代 2.5 公斤(即 5 斤)。因此:5 斗米 ≈ 12.5 公斤(25 斤)。彭泽作为长江中下游农业区,未直接受战火摧残,米价略高于稳定期,约为 每斗 100-200 铜钱,取中间值 “150 铜钱 / 斗” 更贴合实际。据此计算,陶渊明所指的 “五斗米” 对应的货币价值为:5 斗 × 150 铜钱 / 斗 = 750 铜钱。750 铜钱 ≈ 普通雇工 15-37 天的收入,足够一个成年男子 1-2 个月的口粮(成年人每日需米约 0.5-1 斤,25 斤米可吃 25-50 天)。750 铜钱可覆盖一个家庭(3口)半个月的基本生活开支。
【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陶渊明:千古隐逸之宗
一个用田园重构精神世界的诗人
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月俸除 “米 3 斛”(30 斗)外,还有少量铜钱补贴(约每月 2000-3000 铜钱),“五斗米”仅为其收入的一部分。但对他而言,“五斗米” 的核心象征意义是:为了这点维持生计的 “微薄利益”,需要向郡里派来的 “督邮”(低级监察官)低头行礼(“折腰” 即弯腰拜见,当时督邮多为权贵亲信,对基层县令态度傲慢)。他的拒绝,本质是放弃 “仅够糊口的物质利益”,坚守 “不向权贵低头” 的精神独立。
【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门阀社会与仕隐困境
上品无寒门
东晋门阀政治,庶族子弟纵有“大济苍生”之志,亦难破局。陶渊明的“祭酒—主簿—县令”的仕途折线,正是制度性挤压的缩影。

下品无势族
当腐败、战乱、门第三重压力叠加,“归田”不再是个人爱好,而是对体制的温和决裂,为诗歌情感奠定了时代重量。
02
诗题与诵读
从诗题拆解归田动机

动作,含 迷途知返 之意。
·
园田
空间,指 精神原乡 。
·

状态,强调 长久安止 。
核心问题链
谁归?→归何处?→为何归?→归后如何?
诵读诗歌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03
赏析诗歌
赏析诗歌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为何归
陶渊明并自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过“大济苍生”的宏愿,加之生活所迫进入官场,因现实的政治黑暗,转而“爱丘山”。年轻的时候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本性是热爱山林田园的,诗人追求本真的本性与官场的黑暗之间存在矛盾。
赏析诗歌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为何归
“羁鸟”“池鱼”是官场中的诗人,“旧林”“故渊”是久违的田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向往之情。
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
——骆玉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赏析诗歌
为何归
赏析诗歌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从何归
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从而表达了他对官场极大的厌恶和脱离官场的愉悦和欢喜。
尘网
细密、污秽、禁锢,象征官场权谋与繁文缛节的 窒息感 。
樊笼
束缚本性的俗世,与“尘网”呼应,强化对官场 极大的厌恶 。
赏析诗歌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何处
守拙
坚守质朴、本真,拒绝官场的 巧言令色 与权谋欺诈。
“拙”在此处被转化为一种美德,一种对精神独立的坚守。
取巧
追逐名利、投机取巧,是官场中普遍存在的 精致利己 行为。
“守”字表明,这种诱惑持续存在,需要主动抵抗。
方宅草屋:白描里的自足
白描手法
无数词、无色彩、无抒情,以最简数字勾勒生存空间,体现 “小即美” 的价值观。
空间丈量自由
十余亩(约4500-7000㎡)对没落士族属“低配”,但足以“躬耕自资”,诗人用 空间面积丈量精神自由 。
赏析诗歌
从何归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桃李榆柳:植物的情感站位
榆柳荫后檐
“荫”字赋予榆柳以主动性,用高大树冠 遮护 屋后,形成安全感。
桃李罗堂前
“罗”字描绘桃李整齐罗列,似在 迎接 主人,充满生机与情趣。
诗人将植物、动物、自我并置为平等生命,消解了人类中心主义。
赏析诗歌
归何处
远村炊烟:动静交织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远景静态画面,朦胧静谧。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近景动态声响,以有声衬无声,打破静谧,赋予田园鲜活的生活现场感。
赏析诗歌
归何处
赏析诗歌
归何处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在文学创作中,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朴素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地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
白描
赏析诗歌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如何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等则写出了诗人此刻的自由、安逸、喜悦。表现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的独立与自由的高洁品质。
情感抛物线:从压抑到释然
压抑
三十年仕途
顿悟
辞官瞬间
释放
田园写景
平静
复得自然
“复”字表明田园本是原属,归来是回家,而非逃离。个人经历升华为人类普遍的精神返乡。
04
情感与主旨
情感主旨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叙述平生志趣和描写田园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生涯的厌恶和摆脱尘网的快慰,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05
拓展与比较
理想田园的三重面孔
眼中田园
《归园田居》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净化贫困的诗意空间
实际田园
《五柳先生传》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残败荒凉的现实
理想田园
《桃花源记》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无阶级社会的寄托
田园是精神实验室,是文学意象的层累建构。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léi)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něi)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箫统《陶渊明传》
家中贫困,父母年老,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因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就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退回去了。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系琴弦的绳子)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晋书·陶潜传》
朋友中有好热闹的,不时带着酒菜前往相见,陶潜也无所推辞。每次一醉,就忘乎所以,其乐无穷。又不营务生计,把家务全都丢给仆人和儿子们。很少流露出喜怒之色,只要有酒便饮;有时碰上无酒,也雅咏不停。曾经说夏天虚闲无事,高卧北窗之下,清风徐徐吹来,自称自己就好像是羲皇时代的人。生性不懂音乐,却藏有素琴一把,上面不装琴柱琴弦,每当朋友聚会饮酒痛快就扶琴相和,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拓展阅读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
住在郊野很少与人结交往来,偏僻的里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
耕作之余不时到田里,把草拨开,和农民随意交往。
见面之后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田里的桑麻已经渐渐长高,我垦种的土地面积也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拓展阅读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
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06
总结与作业
一首诗的三把钥匙
意象
打开画面之门
(尘网—园田—自然)
情感
打开心灵之门
(压抑—顿悟—平静)
价值
打开时代之门
(守拙—归田—自由)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