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2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简介

2.3.2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基础夯实
填图微专题
读长江水系图,完成下面填空。
(1)长江发源于 山脉,注入 海。
(2)写出长江支流的名称:
① ;② ;
③ ;④ 。
(3)写出长江沿岸城市名称:
A ;B ;C ;
D ;E ;F 。
(4)水利枢纽:G 。
知识点 2 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025重庆巴南月考』“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采用了形象的语言讴歌了我们伟大的母亲。读长江水系图,完成1——2题。
1.“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歌词中描述了长江 ( )
A.干流长,支流多
B.水流平稳,利于航运
C.落差大,利于发电
D.水量丰富,水源充足
2.重庆是某支流和长江交汇形成的城市,该支流是 ( )
A.闽江 B.嘉陵江 C.湘江 D.赣江
「2025广东揭阳期中」2024年5月11日,从浙江舟山港出发的万吨级货轮“创新5”号成功抵达重庆,标志着长江上游首条江海直达航线首航成功。传统江海联运需在长江中下游港口,由海船换乘江船再行至长江上游,全程需要35天左右,而本次江海直达只用了18天。下图示意长江流域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创新5”号从舟山开往重庆,沿途经过的水利枢纽甲是 ( )
A.三峡
B.三门峡
C.小浪底
D.白鹤滩
4.长期以来,限制长江上游地区航运价值的原因主要是 ( )
A.河道平直
B.径流量大
C.有结冰期
D.水流湍急
5.此次江海直达货轮首航成功带来的意义是( )
A.增加客运量,促进旅游业发展
B.缩短两地距离,降低运输成本
C.减少中转环节,节省运输时间
D.改善运输条件,提高海运效率
「2025河南商丘月考」“汇聚千流,接纳百川”,长江以其独特而磅礴的力量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有力地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下图为我国长江水系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长江中、下游分界点的城市是 ( )
A.宜昌 B.河口
C.湖口 D.桃花峪
7.下列长江不同河段开发治理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
A.源头加固防洪大堤,修建水库
B.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树造林
C.中游河段“裁弯取直”,疏浚河道
D.下游提高防洪能力,加固堤坝
能力提升
「2024福建泉州模拟预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下图示意洞庭湖位置,读图完成8——10题。
8.洞庭湖位于长江 ( )
A.发源地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9.《岳阳楼记》中描写的“吞长江”景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
A.长期干旱 B.突发地震
C.寒潮频繁 D.普降暴雨
10.为提高洞庭湖“吞长江”的调蓄能力,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A.围湖造田
B.打坝淤地
C.拓宽河道
D.退田还湖
下面示意长江三峡的位置和郦道元《三峡》节选及三峡风光。完成11——12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
11.“两岸连山”的“山”是指 ( )
A.巫山 B.大兴安岭
C.雪峰山 D.武夷山脉
12.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现象形成有关的有( )
①夏季,恰逢长江流域的雨季,三峡河段水位上涨
②三峡河段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河流含沙量大
③三峡河段地处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
④三峡河段地处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湖南长沙中考」长江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读图,完成13——15题。
13.长江保持水土功能最强的河段是 (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河口
14.长江调蓄水量功能最强集中于中游地区,主要因为 ( )
A.河道变宽 B.港口密布
C.湖泊众多 D.地上河
15.若长江上游的生物栖息地功能下降,直接引发的突出生态问题是 ( )
A.土壤污染 B.水体污染
C.旱涝灾害 D.生物多样性锐减
16. 人地协调观「2025河南新乡月考」地理课上,老师带领大家开展以探秘长江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你一同完成下列内容。
课题名称 探秘长江
课题资料
资料一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为“水能宝库”;航运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
资料二 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年发电量可达 800 至 1 000 亿度;2023年累计拦洪总量超过2 000 亿立方米,扭转了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形势;三峡显著改善了长江上游航道条件,还具有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
资料三 近年来,长江流域出现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等问题。我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资料四 长江水系图、长江流域气候统计图。
课题思考
(1)请从流量、结冰期两方面分析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2)说出三峡两方面的综合效益。
(3)长江中游河段历史上洪涝灾害多发,同学们在分析其原因时,采取了知识结构图的办法。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正确的选项将结构图补充完整。
A.降水集中 B.围湖造田 C.河道弯曲① ,② ,③ 。
(4)针对长江流域的问题,请你提出一条治理的合理化建议。
第2课时 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基础夯实
填图微专题 (1)唐古拉 东 (2)雅砻江 湘江 汉江 (3)重庆 武汉 南京 上海 宜昌 湖口 (4) 三峡
1. C“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歌词中描述了长江巨大的地势落差,落差大蕴含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利于发电。歌词中高山是唐古拉山脉,大海是东海,干流长,但是没有体现支流多;水流平稳,利于航运与歌词挽起高山大海不符;水量丰富,水源充足也不是这句歌词所突出的内容。
嘉陵江在重庆汇入长江。闽江在福建省,不在重庆;湘江在湖南省汇入长江;赣江在江西省汇入长江。
读图可知,“创新5”号从舟山开往重庆,沿途经过的水利枢纽甲是三峡;三门峡、小浪底位于黄河河道上;白鹤滩位于金沙江河道上。
长江上游地区多高山峡谷,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不适合航运,成为长期以来限制长江上游地区航运价值的主要原因。
5. C据材料“传统江海联运需在长江中下游港口,由海船换乘江船再行至长江上游,全程需要35天左右,而本次江海直达只用了18天”可知,此次江海直达货轮首航成功减少了中转环节,节省了运输时间。
6. C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最终注入东海,长度6300多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上中游分界点城市是湖北省的宜昌市,中下游分界点城市是江西省的湖口。
7. A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冰川广布,其主要问题是冰川融水和雨水带来的水土流失以及可能引发的生态问题,因此,在这一区域,更重要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干扰。
能力提升
8. C三江源地区为长江发源地,源头—宜昌为上游,湖口—入海口为下游。读图可知,洞庭湖位于湖北宜昌与江西湖口之间,即长江中游河段。
9. D“吞长江”即长江补给洞庭湖,当长江普降暴雨,长江水位的上涨速度超过洞庭湖水位的上涨速度,长江水就会流入洞庭湖,形成“吞长江”的现象。
10. D“吞长江”反映的是洞庭湖对长江水量的调节作用,中游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11. A 三峡处为巫山。
12. B夏季,恰逢长江流域的雨季,三峡河段水位上涨;三峡河段地处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三峡河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13. A读统计图可知,长江保持水土功能最强的河段是上游。
14. C长江调蓄水量的功能主要来自湖泊,长江流域的湖泊集中分布在中游地区,如鄱阳湖、洞庭湖,因此中游地区调蓄水量的功能最强。
15. D长江上游的生物栖息地功能是提供给当地生物的,因此一旦生物栖息地功能下降直接带来的问题是物种锐减。
16.答案 (1)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水位深;河流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2)防洪、发电、灌溉、航运、水产养殖、旅游、供水等综合效益。
(3) C AB
(4)实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中游退耕还湖,河道裁弯取直;下游疏通河道,加固大堤。
解析 (1)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原因:①流量:长江流域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降水集中在夏季,使长江水量大,水位深,能够满足航运需求。②结冰期: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终年不结冰,可四季通航,通航时间长,这是它成为“黄金水道”的重要气候条件。(2)长江三峡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功能是防洪,兼具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和旅游等综合效益。(3)长江中游河道弯曲,水流速度减慢,排水不畅,容易引发洪灾;长江中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导致河流水量迅速增加;加之围湖造田现象严重,湖泊调蓄河流的能力减弱,使得洪水无处可蓄,加剧洪涝灾害。(4)长江流域进行分河段治理,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在长江上游地区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建立自然保护区等。中游地区退耕还湖,恢复湖泊的调蓄功能;整治荆江河段,裁弯取直,疏浚河道,加固江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等。对于长江下游突出的水污染问题,加强对沿岸工业的排污监管,控制污水量,且处理达标后排放,提升污水处理厂的治理水平;倡议居民减少使用洗涤剂、清洁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