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海河中学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10月月考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河西区海河中学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10月月考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海河中学七年级上册历史阶段练习(10月)
1.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 ( )
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工业革命时代范畴
2.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以下考古发现与北京人相关的是 ( )
A.周口店灰烬遗迹 B.人面鱼纹彩陶盆 C.骨耜 D.四羊方尊
3.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作为研究元谋人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来自于(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考古发掘 D.学术论著
4.1975年,在湖北郧县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1990年以来的多次发掘,在其文化层共出土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石锤等石器241件,甚至与蓝田人的年代相当。据此可知,郧县人和蓝田人( )
A.都处于旧石器时代 B.主要使用磨制石器 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开始从事农业耕种
5.根据考古发现,在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以下文物,这说明河姆渡居民 ( )
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C.开始出现阶级分化 D.已经推行禅让制度
6.我国远古时期的半坡人制造石锛、骨箭头、骨鱼叉等工具,用于
农业生产和渔猎。上述生产工具属于(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体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工具 D.铁制农具
7.良渚古城遗址的贵族专属墓地,随葬品种类全、价值高。还有规模宏大的城墙、建筑以及水利体系。这说明当时 ( )
A.出现早期文明特征 B.贫富分化非常严重 C.城市规划十分完美 D.玉器工艺世界领先
8.能够表明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约5000年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的考古发现是 ( )
A.河姆渡遗址 B.良渚古城遗址 C.半坡遗址 D.陶寺古城遗址
9.有学者曾言:“虽然各地、各民族跨入文明门槛的步伐有先有后,同步或不同步,但都以自己特有的文明成分,丰富
了中华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缔造者。”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文明 ( )
A.区域发展差距较大 B.存在多个文化中心 C.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D.生命力持久且旺盛
10.某学校历史社团编演了四部课本剧,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民族危机加剧 B.中华文明起源
C.西方文化传入 D.经济贸易发展
11.传说舜年老的时候,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物。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上述材料不能反映 ( )
A.部落联盟继承者必须是贤德之人 B.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发展水平
C.部落联盟会议决定首领的继承人 D.部落联盟实行禅让制度
12.“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这一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早期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教训 C.礼乐制度的瓦解 D.战争导致的消极影响
13.《礼记·礼运》记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新石器代替旧石器 B.分封制取代内外服 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14.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初步确定夏朝开始于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070年是 ( )
A.公元前20世纪前期 B.公元前20世纪后期 C.公元前21世纪前期 D.公元前21世纪后期
1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图中①处发生的史实是 ( )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盘庚迁殷C.郡县制代替分封制D.牧野之战
16.下图为西周时期师寰簋的铭文。该铭文记载了周天子命令师寰率领王室军队和齐、莱等国军队,成功平定淮夷叛乱的史事。该铭文可直接用于研究 ( )
A.武王伐纣 B.分封制 C.诸侯争霸 D.郡县制
17.按照西周的规定,天子可以享用九鼎。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竟问“鼎之小大轻重”,挑战周王权威。该事件反映了 ( )
A.尊王攘夷 B.王室衰微 C.封国并行 D.诸侯争霸
18.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使得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戎、狄、蛮、夷联系不断加强,中华文化认同感得以加强。材料叙述了诸侯争霸的 ( )
A.历史背景 B.主要目的 C.积极影响 D.消极影响
19.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西周青铜器士山盘,铭文记载了贵族士山被周王封在汉水中游一带,负责管理当地的贡赋缴纳等事务。士山盘可以用来研究 ( )
A.早期国家产生 B.青铜器的诞生 C.井田制的产生 D.西周的分封制
20.观察下面两幅图,通过比较最能说明 ( )
A.建筑技术的发展 B.手工工艺的提高
C.战争武器的改进 D.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
21、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研学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示意图,其中(1)处最恰当的是( )
A.诸侯争霸兼并不断:B.铁器牛耕土地私有 C.私学兴起人才辈出 D.地主阶层壮大崛起
22.司马迁说:“在春秋时期,杀害国君的事件发生了三十六起,国家灭亡的有五十二个 ( )
A.春秋时期的混乱局面冲击了分封制 B.春秋时期的人们喜欢争斗
C.中国在春秋时期差点灭亡 D.春秋时期的动乱只是发生在上层社会
23.据统计;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我国有大小战争230次。在这些战争中,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一些小诸侯国被灭国,齐国灭了14个,鲁国灭了13个,秦国灭了14个,晋国灭了25个,楚国灭了60多个。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
A 争霸战争不断出现 B.统一趋势逐渐增强 C.楚国实力最为强大 D.分封制度彻底崩溃
24.被称为“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有 ( )
A.齐、楚、燕、韩、赵、卫、秦 B.齐、楚、燕、韩、赵、魏、秦
C.齐、鲁、晋、韩、赵、卫、吴 D.齐、鲁、晋、韩、赵、魏、吴
25.下列成语的典故,出自战国时期的是 ( )
A.退避三舍 B.一鸣惊人 C.问鼎中原 D.完璧归赵
26.商鞅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通过把秦国绑到战车上,商鞅把诸侯眼中的“夷狄之邦”改造成了诸侯谈之色变的“虎狼之国”。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商鞅变法、
A.确立县制 B.禁止私斗 C.奖励耕战 D.编制户口
27.商鞅曾向秦孝公建议:招揽三晋的民众归附秦国,免除他们三代的徭役赋税,不服兵役;开垦山坡、洼湿之地,十年不收赋税。这一建议的主要意图是 ( )
A.打击贵族势力 B.贯彻儒家仁政思想 C.扩展秦国疆域 D.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28.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与社会大变革
29.“清流直下宝瓶口,离堆千载怨声滔。沃野无垠天府裕,从此天下绝饿殍。”这段话反映的伟大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秦兵马俑 D.赵州桥
30.王华在收集资料卡片的时候出现以下几个时间,据此可以判断他研究的单元主题是 ( )
历史事件:1、西周分封制 2、青铜文明3、春秋五霸 4、战国七雄 5、百家争鸣
A.动荡和变革 B.国家分裂 C.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D.统一国家的建立
31.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请回答问题。
史料一
①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王把国都及周边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④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摘编自《中国史纲》
史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不避忌)强大,赏不私(不偏袒)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史料三 战国时期,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家日益强盛······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摘编自《中国通史》
(1)以上文字主要介绍了西周的什么制度?请将语句对应的序号分别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该制度的“目的”在于 制度的“作用”是 该制度的“局限”是
(2)上文中“商君”是指谁?从史科中可以看出“商君治秦”有什么特点?
材料四: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材料四的内容来自哪一历史事件?该内容中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的分布示意图
(1)中国稻作、粟作农业分别起源于图中的哪个区域(写序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哪些现象的出现表明了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图1、图2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哪项水利工程是由图3中涉及的人物主持修建的?
材料三 下面是《中国古代史》目录中第三章“动荡与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子目名称:
第一节
1.王室衰微,大国争霸
2.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的逐渐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工商业的发展......
第二节
1.战国七雄间的兼并战争
2.各国变法、封建集权制度的初步形成
3.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业的活跃、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3)请依据材料一简要归纳,与前代相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变化。
海河中学七年级历史阶段练习(10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31.(1)该制度“目的”在于 该制度的“作用”是 该制度的“局限”是 (6分)
(2)
- (6分)
(3)
(4分)
32.(1)
(8分)
(2)
(6分)
(3)
(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