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的自然资源 测试卷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国的自然资源 测试卷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三章 国的自然资源 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近几年来,许多中小学对部分教材推行课本循环使用政策,每年就可以少订10多万册课本。据此完成1——2题。
1.课本的循环使用,对下列哪种资源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 ( )
A.煤炭资源 B.森林资源
C.土地资源 D.石油资源
2.这种资源主要分布在图中的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2025甘肃白银期末」读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太阳能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②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
③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④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储量会不断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图中城市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
A.拉萨 B.重庆
C.上海 D.哈尔滨
「2025 海南海口期末」读我国某地 2013 年和2023年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5—6题。
5.该地区减少最多的土地是 ( )
A.林地 B.耕地
C.滩涂 D.居民区
6.图中显示,该地区目前存在的最大环境问题是( )
A.人口增加
B.大气污染
C.水污染
D.水土流失
「2024四川泸州中考」下表中甲、乙、丙、丁分别是2015年底,我国云南省、贵州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四省区各类型发电占比,及其在四省区的年发电量、年用电量的占比。据此完成7——8题。
省区 各省区各类型发电占比(%) 年发电量占比(%) 年用电量占比(%)
水电 燃煤 燃气 其他
甲 72.20 16.53 0.00 11.27 31 16
乙 38.25 53.37 0.01 8.37 17 13
丙 9.48 59.02 15.08 16.42 40 57
丁 53.39 40.19 0.40 6.02 12 14
7.相对其他三省区,甲省区水电开发的突出优势是 ( )
A.水量大 B.河流多 C .落差大 D .降水多
8.四省区中需要大量调入电能的省区的简称是( )
A.滇 B.黔 C.粤 D.桂
钨矿及其合金是国防及高技术应用中极为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被誉为“高端制造的脊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钨储量国,但受选矿 冶炼等技术限制,钨矿利用率较低,仍需大量进口钨矿砂及其精矿。读2020年我国钨矿资源储量分布图,完成9——10题。
9.关于钨矿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属于可再生资源
B.主要应用于纺织业
C.在我国分布不均匀
D.我国人均占有量大
10.为保障我国钨矿利用安全,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技术投入 B.依赖国外进口
C.扩大开采规模 D.控制市场需求
「2025海南海口期末」2024 年 6 月,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第一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读绥中36-1油田位置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自然资源中与石油同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
①煤炭资源 ②耕地资源
③水资源 ④天然气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2.绥中36-1油田开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
A.降雨期长 B.冰冻期长
C.高温期长 D.大风期长
「2025广东江门期末」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海洋产业为代表的蓝色经济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读我国2020年部分沿海省份海洋生产总值及单位海岸线产值统计图,完成13——15题。
□海洋生产总值(亿元)→一单位海岸线产值(亿元)
13.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下列属于海洋空间资源的是 ( )
A.海水晒盐 B.海洋运输
C.海上天然气开采 D.深海捕鱼
14.单位海岸线产值最高的省区是 ( )
A.山东 B.江苏 C.上海 D.浙江
15.建设海洋强国,广东省的优势是 ( )
①位置优越,是我国走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②濒临东海,近岸海域海洋生物种类丰富
③海域空间广阔,海岸线漫长曲折,多良港
④海洋生产总值高,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二、综合题(共3题,共55分)
·6.「2025云南大理期末」(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水稻是一种耐盐碱,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的水稻新品种,未来产量可望达到200——300千克/亩。从目前来看,我国内陆尚有 15 亿亩盐碱地,其中2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
(1)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中,土地利用类型②是 。(3分)
(2)根据图2所给数据可以看出,除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外, (土地利用类型)比重最小,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3分)
(3)①②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季风区/非季风区),从地形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4)我国许多地区的土地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地问题。请你列举三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6分)
(5)简述在盐碱地区推广种植海水稻的意义。(至少写出两点,6分)
17.「2024山西忻州期末」(19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引汉济渭”工程被称作小南水北调工程,采用隧洞引水方式,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以及西安、汉中气候资料。
(1)“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说明该区域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与渭河流域相比,说出汉江流域的水文特征。(7分)
【中华龙脉,巍峨秦岭】
“引汉济渭”工程的隧洞需要穿越秦岭,秦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为保护生态环境,工程尽可能避开生态敏感区。
(2)说出“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时遇到的主要困难。(4分)
【汉水入渭,造福秦川】
渭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开发利用程度高,对水资源需求量大;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地面下陷和水污染等现象。“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会使西安、咸阳、渭南等城市 1 000 多万人喝上汉江水,会使300—500万亩耕地恢复灌溉,对遏制渭河生态环境恶化发挥重大作用。
(3)结合地图和资料,分析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4分)
(4)归纳“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对渭河流域的益处。(4分)
18.(12分)2022年 9 月 1 日,产自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的首批大黄鱼起鱼上市,其品质可媲美野生大黄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国信1号”————移动的海洋牧场
该船以“船载舱养”模式,将养殖区域由近岸推向深远海,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资源,开展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等名贵优质鱼种养殖。该船根据不同季节水温和环境,在我国部分海域开展游弋式作业。其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可缩短1/4以上。
(1)简述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4分)
(2)分析与传统近海养殖方式相比,深远海养殖方式具有的优势。(4分)
(3)从资源的角度,概括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的意义。(4分)
第三章自主检测
1. B课本主要使用树木为原料制作而成,需要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因此课本循环使用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与煤炭资源、土地资源、石油资源无关。
2. B课本的原材料来自森林资源,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主要为草地、荒漠。
3. A太阳能资源可循环使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清洁能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其储量是无限的。
4. A读图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拉萨位于我国青藏地区,所以拉萨的太阳能资源最丰富。
5. A 据图可知,与2013年相比,2023年耕地面积、滩涂面积、居民区面积均有所增加,但林地面积减少,所以减少最多的土地是林地。
6. D据图可知,该地区居民区面积增加,耕地面积扩大,使得林地面积减少,对水土的保持作用降低,因此该地区目前存在的最大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7. C四个省区大致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多、水量大。四省区中落差大的省区水能资源更丰富,具有开发水电的优势。
8. C由表格数据可知,发电量和用电量最大的行政区是广东省,广东经济发达,需要大量调入电能。广东省的简称是粤。
9. C钨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钨矿主要应用于冶金、化学、电子、航天等工业;读图可知,钨矿在我国分布不均匀;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
10. A为保障我国钨矿利用安全,可采取的措施是加大技术投入,提高钨矿的利用率;依赖国外进口,会受制于人;扩大开采规模,会导致钨矿资源枯竭;控制市场需求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11. C①煤炭资源和④天然气资源同属于化石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②耕地资源和③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12. B绥中36-1油田位于渤海北部海域,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冰冻期长;绥中36-1油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降雨期短;绥中36-1油田位于辽东湾,受大风影响小,大风期短。
13. B海洋运输利用的是海洋的空间,属于海洋空间资源;海水晒盐利用的是海水化学资源;海上天然气开采利用的是海洋的矿产资源;深海捕鱼利用的是海洋的生物资源。
14. C读图可知单位海岸线产值最高的省区是上海。
15. B广东省位置优越,是我国走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广东省濒临南海,而不是东海;广东省海域空间广阔,海岸线漫长曲折,多良港;从图中可知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高,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16.答案 (1)水田
(2)耕地
(3)季风区 这里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便于耕作。
(4)城市扩张占用耕地;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乱砍滥伐森林,加剧水土流失;不当排放导致土地污染等。
(5)缓解耕地压力、提高粮食产量、节约水资源等。
解析 (1)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中,土地利用类型②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为耕地中的水田。
(2)根据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可以判断,除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外,我国耕地约占12.68%,小于林地、草地、难以利用土地的占比。
(3)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中,①②都位于东部季风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旱地和水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地势较为低平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其中平原地带的耕地面积最大,有利于农业耕作。
(4)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若利用不当或者遭受破坏,生产能力就会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破坏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突出。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放牧的牛羊越来越多,草场退化严重;乱砍滥伐,加剧了水土流失;工厂等不当排放造成土地污染。
(5)我国若在盐碱地区成功推广种植海水稻,可减少淡水资源的消耗,节约水资源,提高粮食总产量,保障当地粮食供给,提供更多的就业、创收机会。
17.答案 (1)水资源分布特点: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水文特征:汉江流域水量更大、汛期更长、径流量季节变化更小、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等。
(2)需要穿越秦岭,地形崎岖,施工难度大;遇到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
(3)渭河流域城镇众多,水资源需求量大;当地工农业发达,需水量较大;人们对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4)增加水源补给,缓解工农业缺水现象;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评分细则】
(1)水资源分布特点要答出南多北少,只说分布不均不得分,共4分;汉江流域的水文特征要突出与渭河流域的对比关系,答出“更……”,答出3点,共3分。(2)可从山区开发施工难度、工程量和自然灾害方面回答,答出2点,共4分。(3)人为原因可从人们的用水需求、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回答,回答自然原因方面不得分,答出2点,共4分。(4)益处可从人文、自然两方面回答,答出2点,共4分。
解析 (1)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很不均匀。从空间上看,我国降水地区分布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使得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故“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说明该区域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空间分布不均;汉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其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量更大、汛期更长、无结冰期、含沙量更小。
(2)工程需要穿越秦岭(高大山脉),施工难度大;施工区域有国家级保护动物,需避开生物敏感区;需要长距离修建引水隧洞,工程量巨大;易遇到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
(3)渭河流域城镇众多,水资源需求量大;当地工农业发达,需水量较大;人们对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因此渭河流域水资源短缺。
(4)“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对渭河流域的益处有增加水源补给,缓解工农业缺水现象;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18.答案 (1)南北跨纬度广,海洋面积大。
(2)养殖周期短;产品品质高;环境污染小;机动灵活,可有效规避海洋灾害等。
(3)通过充分利用深远海的空间资源,缓解陆地土地资源供给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压力,有利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粮食安全;丰富渔业资源等。
解析 (1)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有利条件是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自北向南分别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面积辽阔。
(2)与传统近海养殖相比,深远海养殖方式的优势有海域面积大,发展空间大,利于扩大养殖规模;自净能力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环境污染小,水质好,养殖产品品质高;机动灵活,可有效规避海洋灾害。
(3)由材料“该船以‘船载舱养’模式,将养殖区域由近岸推向深远海,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资源”可知,“移动的海洋牧场”可以充分利用深远海的空间资源,缓解陆地土地资源供给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压力,有利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粮食安全;丰富渔业资源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