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课件(共31张PPT,2个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课件(共31张PPT,2个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1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课标要求 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2.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坚定“四个自信”。
科学精神:辩证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基本国情的“不变”,掌握矛盾分析法。
公共参与:树立新时代奋斗者意识,思考个人如何践行“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目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意义2、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3、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与基本国情、基本路线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重大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和基本国情的不变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基本国情未变”与“主要矛盾已变”的统一性。2.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
自主先学
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
5、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一以贯之?
6、如何一以贯之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研读课本P42--47内容,思考下列问题,使用双色笔勾、画、圈、点、注。
要求:
内容:
总议题:新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我们如何书写新时代?
议题一:新时代的“新”在哪里?
议题二:矛盾之变:从“物质文化需要”到
“美 好生活需要”
议题三:青春之问:新时代青年如何“一以贯之”?
议题一:新时代的“新”在哪里?
思考:
1. 对比改革开放初期与新时代,你感受到哪些“新”变化?
2. 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历史方位”的转变?
1840
1949
1956
1978
民主主义
革命
社会主义
革命
社会主义
建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17.10.18 十九大
新时代
1919
新时期≠新时代
如何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历史脉络:①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国家角度: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五个时代
1949年的中国!
站起来
1978年后的中国!
富起来
今日的中国!
强起来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
2050年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人民角度: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民族角度: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国际地位:⑤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五个时代
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新时代的重要意义:三个意味着
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1949年的中国!
站起来
1978年后的中国!
富起来
今日的中国!
强起来
历史意义
政治意义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的重要意义:三个意味着
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世界意义
2025中国制造高峰论坛
AI助力非洲非洲
助力柬埔寨智能化稻渔业
议题二:矛盾之变: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 好生活需要”
3
1
2
根据国情确定,主要矛盾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56—中共八大
根据国情确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81—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根据国情确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17—中共十九大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思考:在新时代,人民的什么需求基本不成问题了,对生活有了哪些更多美好的期待,提出了那些更高要求,这些美好生活需要能不能全都满足?为什么?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进步
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为什么
是什么
知识拓展:准确理解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社会的需要
更好的教育
更稳定的工作
更满意的收入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更优美的环境
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
不平衡:区域差距、
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
不充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供给的水平不够高等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怎么做):
主要矛盾变了: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基本国情没有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
一个变
两个
没有变
要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好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坚持一个着力点
把握两个“没有变”
做到三个“牢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987年-党的十三大)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017年-党的十九大)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立国之本。
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强国之路。
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
区别 内涵 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任
表现形式 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并且会发生变化。阶级社会中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两大根本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联系 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某个特殊历史阶段的特殊表现;社会基本矛盾只有通过各个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才能逐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程度,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知识拓展:比较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基本矛盾
议题三:青春之问:新时代青年如何“一以贯之”?
致敬新时代奋斗者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八秩不辞,临危逆行;
敢医敢言,勇于担当!
不朽功勋,
镌刻国家发展史册;
光辉榜样,
照亮民族复兴征程。
袁隆平同志
黄文秀同志
钟南山同志
1、原因: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历史
进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崇高
事业
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2.怎么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①中国共产党人
②中国人民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要求(怎么做):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①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核心)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②中国人民(主体力量)
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
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
我们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必须勇于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尽责,不断交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一、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内涵(5个)
意义(3个)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当代任务)
主体力量:人民群众(3个一以贯之)
知识小结
1.(2025·湖北·高考真题)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为例,2024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0.7亿人、13.3亿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5亿、3亿。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的成就( )
①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体现
②为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为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注入磅礴动力
④深刻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改变,但当前仍然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是因为 ( )
①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没有变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始终不变
③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④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D
3.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这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
④这是我国站在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