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共35张PPT,3个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共35张PPT,3个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实践的含义及形式
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认识及其类型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回顾所学
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
2
3
目录
总议题:日本核污水排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
核污水入海众说纷纭
——真理是客观的
核污水=核废水吗?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新疆三文鱼是如何养成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
核污水入海众说纷纭
——真理是客观的
热点情境1:
2023年8月,日本广博协会报道,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已决定,通过海底隧道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放至近海。
东京电力公司
在核废水入海前,还会进行二次处理,把废水里氚的浓度稀释到日本国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即使每天喝下去2升,也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国际环保组织
核污水排入海洋会影响到全球鱼类迁徙、远洋渔业、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废水中的有害元素和其他放射性核废料将危害环境达几千年之久。
议学活动1:哪一种观点更符合实际?
议学活动2:该如何判断一种观点的正确与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媒体报道称,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对福岛核污水排海的扩散过程进行了模拟,该模拟结果显示,一旦日本将福岛核污水排海,8个月后,核污水放射性物质将会出现在台湾东侧海域,之后迅速覆盖中国的东南沿岸海域,并逐渐向东海和渤海扩散。
该模拟结果还显示,在排放后的第1200天(3.3年),放射性物质扩散到加拿大和美国的西侧海域,而澳大利亚的北部也出现了一部分放射性物质,此时,几乎整个北太平洋都被放射性物质覆盖。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也曾发表报告称,福岛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相当危险,一旦排放,很可能还会损害人类DNA、对地球造成数千年的伤害。
认识
客观对象
真理
谬误
相符合
不符合
一、真理的含义
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
注意: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是一种认识,且是正确的认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请思考: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1.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2.因为真理是真的,所以它是有用的。
3.因为真理是有用的,所以它是真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因而它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因为人的价值观不同,人们的价值评价标准,即“有用”的标准是不同的。詹姆士的观点以主观需要为唯一评价标准,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希望日方重新审视福岛核电站核污水处置问题,回应国际社会关切。
中国
美国
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决定各方分歧:
国际原子能机构
对此深表忧虑。
韩国
日本权衡了各种选择和影响,似乎采取了一种符合全球公认的核安全标准的办法。
该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对“日本宣布决定如何处理在福岛第一核电站中储存的核废水”的声明表示欢迎。
议学活动3:从上面的分歧中,有人得出观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有理。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1)基本属性:真理具有客观性。
二、真理的特点
(1)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2)真理的检验标准(即实践)是客观的。
思考3: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
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认识具有多样性
真理具有唯一性
思考1: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为什么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思考2:对多种不同的认识,是不是每个认识都是真理?
要求
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勇于追求真理。
原理1:真理的含义及客观性
【原理内容】
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客观的,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方法论】
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谬误。
如:真理不是权威的孩子,而是时间的孩子;罗马教廷可以处死布鲁诺,但永远无法消灭日心说;你信或者不信,真理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2
核污水=核废水吗?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热点情境1:
2023年8月,日本广博协会报道,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已决定,通过海底隧道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放至近海。
东京电力公司
在核废水入海前,还会进行二次处理,把废水里氚的浓度稀释到日本国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即使每天喝下去2升,也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国际环保组织
核污水排入海洋会影响到全球鱼类迁徙、远洋渔业、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废水中的有害元素和其他放射性核废料将危害环境达几千年之久。
议学活动4:思考日本排放的是核废水还是核污染水?
核废水
核污水
核废水是指核电站在正常运行中产生的废水,如核反应堆冷却水,它没有与核燃料直接接触,经处理后就可以通过管道安全排出。
指的是与核燃料直接接触的冷却水。核污水通常含有大量放射性元素,具有很高的放射性强度和危险性。
核废水≠核污染水: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是可以相互转化。
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中,核燃料已经烧穿了核反应堆外壳,此时的冷却水是和核燃料直接接触的。
2、真理的特点
(2)真理是有条件的。
核污水处理方式
目前核污水的处理方法有多种,如通过火箭装载发射太空、注入地层、排放入海,但实际上这些手段只是饮鸩止渴,转移核辐射危害,故大多选择将核污水存储在特殊材料制成的贮存罐中,等待未来科学攻破此难题再予以解决。
议学活动5:这体现了真理的什么特点?
真理是具体的,要在具体的历史范畴来判别某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
(真理要符合当时的情况)
“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
真理
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要在具体的历史范畴来判别某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
(真理要符合当时的情况)
20世纪上半期,在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
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要造人民的反,造社会的反。
真理是具体的,真理必须符合当地的客观情况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特定的对象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不顾时间地点的具体变化,只是照搬现成的理论,那么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
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
二、真理的特点
(3)真理是具体的。
①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主观同客观不相符合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二者有严格的界限。
②真理和谬误是统一的。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相伴而行
误区: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
补充: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的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
1.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求我们要正确对待错误和改正错误。
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能照搬照抄别国发展经验;常听老人言,也可能吃亏在眼前。
“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
A.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法逾越的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C.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
B
主观与客观
3
新疆三文鱼是如何养成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023年8月24日北京时间中午12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水排海。9月11日正午,首轮排海作业结束,总计向太平洋排出7788吨核污水。预计年内将分4次排放合计3.12万吨核污水。
随着日本将核污染水排海,海鲜市场受到了重创,众人高呼:“再也不敢吃海鲜了”。但是新疆却巧用资源“造海”,在贫瘠荒凉的戈壁荒漠养殖出了鲜活美味的海鲜。三文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近期,新疆海鲜陆续丰收销往全国市场以及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一瞬间,江浙沪成了“偏远不包邮区”。
新疆帕米尔高原的红旗农场,原本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盐碱滩,但因为地势低洼,汇集的都是周围地下盐田水,于是有人提出“模拟海水”这一设想,经过众多专家几年的努力,真的科学调配出与天然海水十分接近的人工海水。从2022年开始,红旗农场逐步引进水产,在不用任何抗生素的条件下,养殖出了罗非鱼、南美对虾、鲍鱼等八种海货,不仅肉质鲜美、风味独特,而且零污染、零排放、零抗生素。在全国距离大海最远的地方繁育海鲜,新疆真可谓创造了一件奇迹。
议学活动6:这体现了认识活动具有什么特点?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思考:我们对内陆养殖海鲜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这种认识还会继续向前发展吗?
2、认识具有无限性
为什么?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
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延续
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
人类认识无限发展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议学活动7:请你为我国内陆养殖海鲜事业未来的发展绘制路线图。
圆圈式循环运动
波浪式前进
螺旋式上升
人的认识发展的总趋势: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3.认识具有上升性
思考:认识上升、真理发展后,原有的真理还是不是真理呢?会不会被推翻呢?
误区:推翻真理( )
追求终极、永恒真理( )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真理不会被推翻,只会被超越(自己超越自己 辩证否定观)
【原理内容】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详: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及方法论 (3)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的含义
2.真理的特性
3.认识的特点
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客观的
(最基本属性)
具体的有条件的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原 理
方法论
方法论
课堂总结
1.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易错修正
解析: 不管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谁的认识与客观相符合,谁就掌握真理。
解析: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 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3 认识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真理在实践中不断被否定和推翻
5.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解析: 真理可以被超越,但不可以被推翻。
6.终极真理、永恒真理
解析 :没有终极真理,永恒真理。真理要完善和发展
解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