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强化提升·B卷)(测试范围:第1~2单元)(原卷+解析版,含答题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强化提升·B卷)(测试范围:第1~2单元)(原卷+解析版,含答题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过关检测】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单元过关测试卷(含期中+期末)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强化提升·B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做填空题和解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2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清明时节,瑞安人有食用清明饼的习俗。清明饼呈现绿色并带有植物清香,产生这种清香感觉的部位是(  )
A.大脑 B.鼻 C.舌 D.眼
【答案】A
【分析】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器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并发出信息,信息沿神经传到大脑,大脑作出分析,并产生相应的感觉。
【详解】大脑表面分布的各种生命活动功能区,即为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鼻只是感受器,而嗅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因此产生这种清香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正确。
故选A。
2.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浙江音乐学院的4位歌手领唱主题歌曲《同爱同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
B.四位歌手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
C.使用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音调
D.可以通过音色来区分4位歌手的歌声
【答案】C
【详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四位歌手声音的传播的介质相同,速度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使用扩音器可以增加声音的振幅,主要是为了改变响度的大小,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音色是由振动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声音的本质特征之一,可以通过音色来区分4位歌手的歌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某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气球被放飞后在空中随风飘扬,如图画出了此时气球所受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气球被放飞后在空中随风飘扬,气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风对气球向右的水平作用力,如图所示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C.超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答案】D
【详解】“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其频率大于20000Hz,高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所以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声音太小是指响度,与此无关,超声波属于声,能通过介质传播到人耳,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如图所示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答案】A
【详解】由题意可知,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则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由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知,此透镜是一个凸透镜。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生活现象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
A.墙上手影 B.水面“倒影”
C.海市蜃楼 D.铅笔“折断”
【答案】B
【详解】A.墙上手影,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面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会发生偏折,远离法线,眼睛看到铅笔“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图甲,用手握住一个核桃很难将其捏破;图乙,A破了,B没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给A的力大于A给B的力
B.A、B接触处,A受到的压强大于B受到的压强
C.A、B接触处,A受到的压强等于B受到的压强
D.两个核桃放在一起容易捏破,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压力
【答案】C
【详解】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B给A的力等于A给B的力,故A错误;
BC.A、B接触时,B给A的力等于A给B的力,而且两核桃接触面积相同,根据可知,A受到的压强等于B受到的压强,故B错误,C正确;
D.两个核桃放在一起容易捏破,是因为将两个核桃放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受力面积远远小于一只核桃与手的受力面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两只核桃放在一起猛烈挤压就能挤碎,故D错误。
故选C。
8.2月28日,温州市马鞍池公园第二十届郁金香节开幕,成片的艳丽春花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赏。小明在马鞍池公园观赏时不仅欣赏了郁金香丰富的花型和多变的色彩,还凑近闻到了花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
B.鼻子是嗅觉器官
C.闻久后感觉不到花香了,这是由于嗅觉的适应性
D.花香是在鼻腔中形成的
【答案】D
【详解】A.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故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鼻子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通气,嗅觉等功能,属于嗅觉器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的嗅觉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闻久后感觉不到花香了,这是由于嗅觉的适应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环境中物质的气味刺激鼻腔中的嗅神经末梢,嗅神经是传入神经,能将物质的气味刺激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故花香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
B.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
C.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
D.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
【答案】C
【详解】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则钟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会不同,响度相同;如果用不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则发出声音的音调及响度都不同,但两种情况下,发出声音的音色一样,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如图所示,一只白鹭在水面上方飞行,小科在湖边看到水中也有一只“白鹭”在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白鹭”是空中白鹭的实像
B.水中的“白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白鹭靠近水面时,则水中“白鹭”变大
D.若白鹭向上飞,则水中“白鹭”也向上飞
【答案】B
【详解】ABC.白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当白鹭靠近水面时,水中的“白鹭”大小不变,故AC错误,B正确;
D.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水中的“白鹭”与空中的白鹭距离水面的距离大小相等,若白鹭向上飞,则水中“白鹭”向下飞,故D错误。
故选B。
11.如图所示,用水平向左的力把物体按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手指对物体的力和物体对墙壁的力是平衡力
B.手指对物体的力和物体对墙壁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C.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
D.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答案】C
【详解】A.用水平向左的力把物体按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手指对物体的力是物体受到的,物体对墙壁的力是墙壁受到的,二者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手指对物体的力是手和物体之间的力,物体对墙壁的力是物体和墙壁之间的力,二者不是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D.物体按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墙壁对物体向上的摩擦力,二者是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分别戴着眼镜清晰看到前方物体S1和S2的光路图,则(  )
A.甲为近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B.甲为远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C.乙为近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D.乙为远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答案】B
【详解】AB.由甲图可知甲所佩戴的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故甲图成像是远视眼的成像原理,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凸透镜使光线前移成像在视网膜上,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CD.乙图可知乙所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的作用,故乙图成像是近视眼的成像原理,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凹透镜使光线后移成像在视网膜上,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一弹簧右侧接触一个小球,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弹开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大
C.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向右
D.整个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答案】B
【详解】A.压缩过程中,弹簧变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
B.弹开过程中,弹簧逐渐恢复原状,形变程度变小,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小,故B错误;
C.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弹力的作用,弹力的方向向右,故C正确;
D.整个过程中,开始时,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来小球受弹簧的弹力向右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故D正确。
故选B。
14.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科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甲和图乙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
B.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C.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
【答案】B
【详解】A.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40.0cm-30.0cm=10.0cm
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故A错误。
B.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将完好,但亮度会变暗,所以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故B正确。
C.根据“一倍焦距分虚实”知一倍焦距以外是实像,以内是虚像,因为甲乙丙在焦点以外,所以成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而丁在一倍焦距之内,成的是虚像,所以光屏上会出现3个像,故C错误。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根据图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原理是相同的,故D错误。
故选B。
15.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切去一半,剩余的一半留在水平桌面上,切割后,其对桌面的压强不变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假设圆柱体重为G,底面积为S,则其对桌面的压力为F=G,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S。由此可得,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
ACD.按图A、C、D所示方法切割后,剩余部分的重力变为G,则其对桌面的压力变为F,与桌面的受力面积仍为S,由此可得,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
故A、C、D不合题意;
B.按图B所示方法切割后,剩余部分的重力变为G,底面积变为S,则其对桌面的压力变为F,圆柱体对桌面的压强
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16.我国已经建成多条“音乐公路”,路面上刻有一条条凹槽,每条凹槽就像一个音符,可以把整条路面看成是一张留声机的碟片,而汽车的轮胎就像是唱针,每当汽车驶过这段路面时,一段完整的音乐就奏响了,音乐声是由轮胎的 产生的,音乐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凹槽之间留不同的间距,目的是使轮胎发出声音的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答案】 振动 空气 音调
【详解】[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乐公路的音乐声是由轮胎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3]凹槽之间留不同的间距,汽车行驶的过程中,汽车轮胎单位时间内接触到的凹槽数量就不同,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所以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17.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时会形成“倒影”,小鸟的“倒影”是 (填“实”或“虚”)像,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当小鸟距水面3米时,该“倒影”距小鸟 米。
【答案】 虚 反射 6
【详解】[1][2]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时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小鸟的虚像。
[3]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小鸟到水面的距离为3m,即物距等于3m。根据“物像等距”可知,此时的像距也是3m,即“倒影”到水面的距离也是3m,那么“倒影”到小鸟的距离
3m+3m=6m
18.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 (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对平衡力。(忽略空气阻力)。

【答案】 加速 不是
【详解】[1][2]当汽车加速时,由于惯性,小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小球就向后偏;根据球向后偏可知汽车做加速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这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19.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射向狭缝经过三棱镜到达白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A、B间出现了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 。将灵敏温度计放在 的外侧时,其示数增大更明显,这是因为 。
【答案】 光的色散 A 红外线有明显的热效应
【详解】[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单色光,在白色光屏上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3]由图可知,A为红色,在A的外侧会存在红外线,由于红外线具有热效应,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升高。
20.如图所示是足球运动中“头球攻门”的情景,当运动员用头球顶球时,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顶球时运动员给球施加了力,但是头也会感到痛,说明 。
【答案】 运动状态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详解】[1]当运动员用头球顶球时,球因受力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顶球时运动员给球施加了力,球也会给运动员施加力,因此运动员头也会感到痛。
21.如图所示,一瓶未装满矿泉水的密闭矿泉水瓶,先正立放在桌面上,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矿泉水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 。矿泉水对瓶底部的压强将 ,矿泉水对瓶底部的压力将 (三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变大 变大 变小
【详解】[1]瓶底和瓶盖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水和矿泉水瓶的重力,因为矿泉水瓶和水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正放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倒放时桌面的压力,倒放时瓶盖和地面的受力面积小,根据可知矿泉水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变大;
[2]由图可知,倒放时瓶中水的深度较大,根据p=ρgh可知,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强较大;
[3]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的判断:正放时,瓶子中的水柱是粗细相同的,瓶子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瓶中水的重力;倒放时,瓶子中的水柱上面粗,下面细,一部分水压的是瓶子的侧壁,瓶盖受到的压力小于瓶中水的重力。瓶中水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力大于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力。
22.某学习小组同学制作了一款“手机投影仪”,用到的材料有凸透镜、硬纸盒、胶水等。
(1)如图甲是小组同学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其中操作最合理的是 (选填字母);
(2)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固定在硬纸盒上,并将手机侧放在盒子里,如图乙。为了能在光一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应将手机放在距离凸透镜大于10厘米至小于 厘米处;
(3)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更大清晰的像,同学将投影仪远离光屏,同时将手机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答案】 B 20 靠近
【详解】(1)[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叫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时,让太阳光正对凸透镜的镜面,将白纸与凸透镜镜面平行放在凸透镜下面。调整纸片的位置,直到上面出现最小最亮的点为止,此时纸片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故操作最合理的是B。
(2)[2]物距满足
f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即手机应该放在距离凸透镜大于10cm小于20cm处。
(3)[3]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下,根据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更大清晰的像,同学将投影仪远离光屏,同时将手机靠近凸透镜。
2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第1秒时,物体没有被推动,此时物体受到的阻力 推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3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若6秒后,撤去推力,物体由于 还将继续往前运动。
【答案】 等于 2 惯性
【详解】[1]第1秒,物体没有被推动,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在水平面上所受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此时物体受到的阻力等于推力。
[2]根据甲乙两图可知,物体在4~6s受到的推力为2N,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在水平面上所受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推力,即
整个过程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速度无关,所以在2~4s受到的摩擦力也是2N,故第3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
[3]由于一切物体都有惯性,6秒后,撤去推力时,物体仍处于运动状态,由于惯性物体仍然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最终在阻力作用下停下来。
三、实验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4.小科在光学学习中,对色彩斑斓的光学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识到熟练掌握物、像联动,并用其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巨大意义,于是他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1)如图甲,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如图乙,平行光线经过该透镜后将会被 (填“发散”或“会聚”);
(3)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有:一个凸透镜、光屏、高度为5cm的发光体以及焦距为10cm不变的凸透镜等器材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f=10cm)
物距u/cm 14 15 16 17 18 19
像的高度h/cm 12.5 10.0 8.3 7.1 6.3 5.6
①上述结果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②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投影灯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设计的,其内部结构如图丙所示。丙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50mm,则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范围应为 ;
③实验小组将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A放置在图丁所示位置,向左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到了清晰的像,他又将凸透镜A更换成一个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B,其它要素不变,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他认为此现象与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将光屏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答案】(1)便于观察像的位置和大小
(2)发散
(3) 投影仪 50mm~100mm 近视眼 靠近
【详解】(1)采用平板玻璃,既可以反射光线成像,也可以让光线透过,便于观察像的位置和大小。
(2)如下图所示,透镜可以从中间竖直切开分成两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线会发生两次发散,如果有一束平行光从左侧垂直入射玻璃砖,从右侧出射之后,是发散的光束。
(3)[1]由表中数据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2]投影灯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则投影灯工作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广告片离镜头的距离取值范围为在50mm~100mm之间。
[3][4]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更换成一个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B,凸透镜焦距变短,会聚光的能力变强,会将光线提前会聚成像,此现象与近视眼成像类似,因此在光具座上向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
25.如图所示是小科进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实验前小科提出如下假设:
①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②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1)实验前,小科用手指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如图甲),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是否存在高度差,该操作的目的是 ;
(2)为了验证假设①,请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将金属盒放入同一液体中,金属盒方向不变, ;
(3)在乙图中,小科保持压强计的橡皮膜到烧杯底部的高度不变,向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并充分搅拌(设液面高度不变),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与原来相比增加了,小科设计此步骤想探究的问题是 。
【答案】(1)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
(2)改变金属盒所处的深度
(3)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关系?
【详解】(1)实验中需要检查U形管的气密性,因此用手指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如图甲),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是否存在高度差。
(2)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需要改变探头所处的深度,因此将金属盒放入同一液体中,金属盒方向不变,改变金属盒所处的深度。
(3)向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并充分搅拌,液体的密度发生改变,因此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6.学校开展了制作测力计的项目化学习。某兴趣小组利用A、B两根不同的橡皮筋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先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50克(如图甲),分别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量,根据多组测量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自制测力计”成果评价量表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分
5分 3分 1分
科学性 精确度高 精确度较高 精确度低
实用性 量程大,携带方便 量程较大,携带较方便 量程小,携带不方便
美观性 外形美观,结构完整 外形较美观,结构较完整 外形不美观,结构不完整
(1)由图乙得,在橡皮筋的弹性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伸长量 ;
(2)小明用橡皮筋B制成一款测力计并测量一个苹果的重力,当挂上苹果后橡皮筋的伸长量为15厘米,请判断该苹果的重力并说明推导过程 。
(3)根据“自制测力计”成果评价量表,说一说你会选择A、B橡皮筋中的哪一根制作成测力计并说明你的选择理由是 。
【答案】 越大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1)[1]由图乙知道,A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大于1N的情况下,B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大于1.5N的情况下,橡皮筋伸长量与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变化关系为一直线,由此可以得到结论是:在橡皮筋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
(2)[2]由图乙得当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15厘米时,橡皮筋受到的拉力为1.5牛,因为苹果静止时受到的重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重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为1.5N。即苹果的重力为1.5N。
(3)[3]选A,因为由图乙知道,受到的拉力大小相同时,A的伸长量更大(或A的精确度更高)。
选B,因为由图乙知道,B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范围更大(或B的量程更大)。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27.图甲是夜间驾驶小轿车的情景,司机需要通过两侧的车窗观察后视镜,若此时副驾驶乘客使用手机,会影响司机的观察。图乙是上述情景的简化图,图中司机的眼睛、副驾驶的手机均用黑点代表。请在图乙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司机眼睛通过右侧车窗观察到副驾驶手机的像的光路图。
【答案】
【详解】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对称性,找到发光点S(驾驶的手机)的像(驾驶手机的像),然后连接与眼睛交右侧车窗于点O,此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S与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再过入射点作出反射光线即可。注意标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
28.如图,一个质地均匀的小球正在斜坡上向下滚动,请画出:
(1)小球受到斜面对它的摩擦力的示意图;
(2)斜坡受到小球对它的压力的示意图。
【答案】(1)
(2)
【详解】(1)小球在斜坡上向下滚动,则它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作用点可画在小球的重心上,作图如下所示:
(2)斜坡受到压力的作用点画在接触面的中点,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如下图所示:
29.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扫地机器人,它清扫中利用软毛刷和吸气孔收集灰尘,遇到障碍物能够自动改变方向继续进行。某次机器人开始扫地1min后遇到障碍原地旋转18s,然后继续扫地2min,总行驶路程为49.5m。已知机器人质量为1800g,行进中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恒为其对地面压力的0.2倍,忽略灰尘质量的影响,求:
(1)机器人自重;
(2)若机器人某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其所受牵引力大小;
(3)机器人在本次清扫工作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1)18N
(2)3.6N
(3)0.25m/s
【详解】(1)机器人质量为1800g,机器人自身重力
(2)机器人行进中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恒为其对地面压力的0.2倍,匀速行驶时,机器人所受牵引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其所受牵引力大小
(3)总行驶路程为49.5m,行驶的时间
机器人在本次清扫工作中的平均速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 2 页 共 2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过关检测】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单元过关测试卷(含期中+期末)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强化提升·B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做填空题和解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2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清明时节,瑞安人有食用清明饼的习俗。清明饼呈现绿色并带有植物清香,产生这种清香感觉的部位是(  )
A.大脑 B.鼻 C.舌 D.眼
2.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浙江音乐学院的4位歌手领唱主题歌曲《同爱同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
B.四位歌手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
C.使用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音调
D.可以通过音色来区分4位歌手的歌声
3.某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气球被放飞后在空中随风飘扬,如图画出了此时气球所受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4.“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C.超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5.如图所示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  )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6.生活现象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
A.墙上手影 B.水面“倒影”
C.海市蜃楼 D.铅笔“折断”
7.图甲,用手握住一个核桃很难将其捏破;图乙,A破了,B没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给A的力大于A给B的力
B.A、B接触处,A受到的压强大于B受到的压强
C.A、B接触处,A受到的压强等于B受到的压强
D.两个核桃放在一起容易捏破,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压力
8.2月28日,温州市马鞍池公园第二十届郁金香节开幕,成片的艳丽春花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赏。小明在马鞍池公园观赏时不仅欣赏了郁金香丰富的花型和多变的色彩,还凑近闻到了花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的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
B.鼻子是嗅觉器官
C.闻久后感觉不到花香了,这是由于嗅觉的适应性
D.花香是在鼻腔中形成的
9.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
B.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
C.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
D.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
10.如图所示,一只白鹭在水面上方飞行,小科在湖边看到水中也有一只“白鹭”在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白鹭”是空中白鹭的实像
B.水中的“白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白鹭靠近水面时,则水中“白鹭”变大
D.若白鹭向上飞,则水中“白鹭”也向上飞
11.如图所示,用水平向左的力把物体按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手指对物体的力和物体对墙壁的力是平衡力
B.手指对物体的力和物体对墙壁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C.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
D.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1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分别戴着眼镜清晰看到前方物体S1和S2的光路图,则(  )
A.甲为近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B.甲为远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C.乙为近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D.乙为远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13.一弹簧右侧接触一个小球,小球向左运动压缩弹簧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弹开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大
C.压缩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向右
D.整个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14.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科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甲和图乙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
B.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C.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
15.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切去一半,剩余的一半留在水平桌面上,切割后,其对桌面的压强不变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16.我国已经建成多条“音乐公路”,路面上刻有一条条凹槽,每条凹槽就像一个音符,可以把整条路面看成是一张留声机的碟片,而汽车的轮胎就像是唱针,每当汽车驶过这段路面时,一段完整的音乐就奏响了,音乐声是由轮胎的 产生的,音乐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凹槽之间留不同的间距,目的是使轮胎发出声音的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17.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时会形成“倒影”,小鸟的“倒影”是 (填“实”或“虚”)像,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当小鸟距水面3米时,该“倒影”距小鸟 米。
18.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 (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运动。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对平衡力。(忽略空气阻力)。

19.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射向狭缝经过三棱镜到达白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A、B间出现了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 。将灵敏温度计放在 的外侧时,其示数增大更明显,这是因为 。
20.如图所示是足球运动中“头球攻门”的情景,当运动员用头球顶球时,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顶球时运动员给球施加了力,但是头也会感到痛,说明 。
21.如图所示,一瓶未装满矿泉水的密闭矿泉水瓶,先正立放在桌面上,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矿泉水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 。矿泉水对瓶底部的压强将 ,矿泉水对瓶底部的压力将 (三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某学习小组同学制作了一款“手机投影仪”,用到的材料有凸透镜、硬纸盒、胶水等。
(1)如图甲是小组同学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其中操作最合理的是 (选填字母);
(2)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固定在硬纸盒上,并将手机侧放在盒子里,如图乙。为了能在光一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应将手机放在距离凸透镜大于10厘米至小于 厘米处;
(3)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更大清晰的像,同学将投影仪远离光屏,同时将手机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2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第1秒时,物体没有被推动,此时物体受到的阻力 推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3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若6秒后,撤去推力,物体由于 还将继续往前运动。
三、实验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4.小科在光学学习中,对色彩斑斓的光学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识到熟练掌握物、像联动,并用其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巨大意义,于是他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1)如图甲,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如图乙,平行光线经过该透镜后将会被 (填“发散”或“会聚”);
(3)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有:一个凸透镜、光屏、高度为5cm的发光体以及焦距为10cm不变的凸透镜等器材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f=10cm)
物距u/cm 14 15 16 17 18 19
像的高度h/cm 12.5 10.0 8.3 7.1 6.3 5.6
①上述结果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②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投影灯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设计的,其内部结构如图丙所示。丙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50mm,则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范围应为 ;
③实验小组将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A放置在图丁所示位置,向左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到了清晰的像,他又将凸透镜A更换成一个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B,其它要素不变,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他认为此现象与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将光屏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25.如图所示是小科进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实验前小科提出如下假设:
①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②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1)实验前,小科用手指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如图甲),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是否存在高度差,该操作的目的是 ;
(2)为了验证假设①,请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将金属盒放入同一液体中,金属盒方向不变, ;
(3)在乙图中,小科保持压强计的橡皮膜到烧杯底部的高度不变,向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并充分搅拌(设液面高度不变),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与原来相比增加了,小科设计此步骤想探究的问题是 。
26.学校开展了制作测力计的项目化学习。某兴趣小组利用A、B两根不同的橡皮筋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先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50克(如图甲),分别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量,根据多组测量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自制测力计”成果评价量表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分
5分 3分 1分
科学性 精确度高 精确度较高 精确度低
实用性 量程大,携带方便 量程较大,携带较方便 量程小,携带不方便
美观性 外形美观,结构完整 外形较美观,结构较完整 外形不美观,结构不完整
(1)由图乙得,在橡皮筋的弹性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伸长量 ;
(2)小明用橡皮筋B制成一款测力计并测量一个苹果的重力,当挂上苹果后橡皮筋的伸长量为15厘米,请判断该苹果的重力并说明推导过程 。
(3)根据“自制测力计”成果评价量表,说一说你会选择A、B橡皮筋中的哪一根制作成测力计并说明你的选择理由是 。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27.图甲是夜间驾驶小轿车的情景,司机需要通过两侧的车窗观察后视镜,若此时副驾驶乘客使用手机,会影响司机的观察。图乙是上述情景的简化图,图中司机的眼睛、副驾驶的手机均用黑点代表。请在图乙中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司机眼睛通过右侧车窗观察到副驾驶手机的像的光路图。
28.如图,一个质地均匀的小球正在斜坡上向下滚动,请画出:
(1)小球受到斜面对它的摩擦力的示意图;
(2)斜坡受到小球对它的压力的示意图。
29.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扫地机器人,它清扫中利用软毛刷和吸气孔收集灰尘,遇到障碍物能够自动改变方向继续进行。某次机器人开始扫地1min后遇到障碍原地旋转18s,然后继续扫地2min,总行驶路程为49.5m。已知机器人质量为1800g,行进中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恒为其对地面压力的0.2倍,忽略灰尘质量的影响,求:
(1)机器人自重;
(2)若机器人某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其所受牵引力大小;
(3)机器人在本次清扫工作中的平均速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 2 页 共 2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过关检测】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单元过关测试卷(含期中+期末)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强化提升·B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D A B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B B B
二、填空题
16. 振动 空气 音调
17. 虚 反射 6
18. 加速 不是
19. 光的色散 A 红外线有明显的热效应
20. 运动状态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1. 变大 变大 变小
22. B 20 靠近
23. 等于 2 惯性
三、实验题
24.(1)便于观察像的位置和大小
(2)发散
(3) 投影仪 50mm~100mm 近视眼 靠近
25.(1)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
(2)改变金属盒所处的深度
(3)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关系?
26. 越大 见解析 见解析
【详解】(1)[1]由图乙知道,A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大于1N的情况下,B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大于1.5N的情况下,橡皮筋伸长量与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变化关系为一直线,由此可以得到结论是:在橡皮筋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
(2)[2]由图乙得当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15厘米时,橡皮筋受到的拉力为1.5牛,因为苹果静止时受到的重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重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为1.5N。即苹果的重力为1.5N。
(3)[3]选A,因为由图乙知道,受到的拉力大小相同时,A的伸长量更大(或A的精确度更高)。
选B,因为由图乙知道,B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范围更大(或B的量程更大)。
四、综合题
27.
28.(1)
(2)
29.(1)机器人质量为1800g,机器人自身重力
(2)机器人行进中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恒为其对地面压力的0.2倍,匀速行驶时,机器人所受牵引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其所受牵引力大小
(3)总行驶路程为49.5m,行驶的时间
机器人在本次清扫工作中的平均速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第 2 页 共 2 页■
缺考填涂标记
四、解答题
【新教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强化提升·B卷)
27
准考证号
姓名
班级:
考场
座位号:
0
0□0□
0□
0□0□
0□0□


1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2
主观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
4口
4
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
5□
5
5□
5
5
5□
5□
5□
意事
3、不得在打分框内书写、涂抹。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6□
6□
6□
6□
6□
6□
6
8□
正确填涂■错误填涂口口 可
9
■9□
哥哥
■9□
哥哥

28.
一、
选择题
1
AB]C D]6A□B]CDI11A□B]C□D]
2 ABJLC□D7AOBC□D]12 AJBJLC□D
3 ABCD]8ABC]D 13ABC]D]
4ABaD9ABC D14A BaD
5ALBI□D]10ALBC□D]15 ABC□D
二、填空题
16.
29.
17.
e
19
20.
21
22.
23.
三、探究题

26.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