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锦瑟》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锦瑟》学案

资源简介

课题:锦瑟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锦瑟》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借瑟隐题”的特点,积累文中“庄生梦蝶”“望帝啼鹃”等典故。
2、诵读诗歌,梳理“锦瑟起兴—典故抒怀—直抒胸臆”的结构,把握“思华年”与“惘然”的核心脉络。
3、赏析诗中典故的运用,体会典故背后蕴含的迷惘、感伤之情,品味诗歌“哀怨基调、凄迷意境、华美语言”的艺术特色。
4、多角度理解诗歌主题,感悟诗人对青春年华的追忆与对人生际遇的悲慨,培养对古典诗歌“含蓄蕴藉”风格的审美认知。
二、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与背景积累: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风格深婉绵密、典丽精工,擅长用典,因受牛李党争影响,一生潦倒,代表作有《锦瑟》《无题》《夜雨寄北》等。
《锦瑟》是一首七言律诗(体裁),虽以“锦瑟”为题,实则是无题诗,创作于诗人晚年,借追忆青春往事抒发迷惘与感伤之情。
2、核心意象与典故预习:
诗中“锦瑟”是核心意象,其象征意义是象征美好的青春年华;诗中“思华年”的“华年”指诗人的青春岁月。
补全下列典故对应的诗句,并简要概括典故内涵。
(1)庄周梦蝶:庄生晓梦迷蝴蝶,内涵:美好却虚幻的理想与心灵寄托,暗含对往事的迷惘
(2)望帝啼鹃:望帝春心托杜鹃,内涵:无尽的悲感、愁绪与怨愤,暗含对理想的执着与失落
(3)鲛人泣泪:沧海月明珠有泪,内涵:高洁的感情、深沉的哀思,暗含人生的缺憾与怅恨
(4)暖玉生烟:蓝田日暖玉生烟,内涵:异常美好的理想境界,暗含理想可远观而不可得的怅惘
3、字词与翻译预习:
解释下列词的含义,并翻译诗句。
(1)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缘由,无缘无故)
诗句翻译:精美的锦瑟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有五十根弦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可待:岂待,何必等到)
诗句翻译:这份悲欢离合的情感何必等到今天才来追忆
(3)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迷惘、怅然若失的样子)
诗句翻译:(其实)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迷惘失落了
三、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梳理结构与情感
1、阅读全诗,按“起兴—抒怀—收束”划分层次。
层次 对应联别 核心内容 表现手法 情感基调
起兴: 由瑟思年 首联 以锦瑟起兴,提出“无端五十弦”的疑问,点出“思华年”的核心 托物起兴 迷惘、怅然
抒怀: 典故寄情 颔联、颈联 借“庄生梦蝶”“望帝啼鹃”“鲛人泣泪”“暖玉生烟”四个典故,追忆往事与理想 用典、对仗 感伤、悲慨
收束: 直抒胸臆 尾联 点明“此情追忆”的主题,感慨“当时已惘然”,深化情感 直抒胸臆 深沉、无奈
2、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有何作用?
①起兴点题:以“锦瑟”这一华美乐器起兴,既呼应诗题,又以“五十弦”的繁复象征“华年”的丰富与复杂;②奠定基调:“无端”二字暗含困惑与怅惘,“一弦一柱思华年”直接点出“追忆青春”的核心,为全诗奠定“迷惘感伤”的情感基调;③引发下文:“思华年”是全诗的线索,后文的四个典故均围绕对“华年”的追忆展开,让结构更连贯。
(二)文本研读:赏析典故与意境
1、赏析颔联、颈联的典故,理解其情感内涵与意境特点。
典故 诗句 情感内涵 意境特点
庄生梦蝶 庄生晓梦迷蝴蝶 对青春理想的美好追忆,以及理想破灭后的迷惘 虚幻、朦胧,如梦境般美好却难以捉摸
望帝啼鹃 望帝春心托杜鹃 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追求无果后的悲苦与怨愤 悲切、凄婉,杜鹃啼血的意象强化哀伤氛围
鲛人泣泪 沧海月明珠有泪 对人生缺憾的惋惜,以及对高洁情感的坚守 苍凉、高洁,沧海明月与珍珠泪珠构成清冷意境
暖玉生烟 蓝田日暖玉生烟 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以及理想不可得的怅惘 温暖、缥缈,蓝田日暖与玉烟朦胧构成可望不可即的意境
2、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如何深化全诗情感?
①时空交错:“此情可待成追忆”将视角拉到“现在”(晚年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又回到“过去”,通过时空对比,说明“惘然”并非晚年才有,而是当时就已存在,让感伤更具深度——青春的迷惘与遗憾,早已注定;②直抒胸臆:不同于前文用典的含蓄,尾联直接点出“追忆”与“惘然”,将前文典故中蕴含的复杂情感(理想失落、人生缺憾)浓缩为直白的感慨,既收束全诗,又让读者更清晰地感受到诗人对青春的珍视与对命运的无奈,情感更强烈、更真挚。
(三)深层探究:理解主题与风格
1、后人对《锦瑟》主题有“悼亡”“爱情”“身世自伤”等多种解读,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身世自伤”的合理性。
从“身世自伤”角度解读,诗歌暗含诗人对自身际遇的悲慨:①首联“思华年”可理解为追忆早年的理想与抱负,“无端五十弦”暗喻人生的坎坷与无常;②颔联“庄生梦蝶”象征早年理想的美好与虚幻,“望帝啼鹃”象征对理想的执着与最终的悲苦;③颈联“鲛人泣泪”象征自身才华被埋没的惋惜,“暖玉生烟”象征政治理想的美好却不可得;④尾联“当时已惘然”暗指当年经历挫折时已感迷惘,晚年追忆更添悲慨,符合诗人“潦倒终身”的身世,因此“身世自伤”的解读具有合理性。
2、诗歌“哀怨的基调、凄迷的意境、华美的语言”如何体现?
①哀怨的基调:从“思华年”的追忆,到典故中的悲苦,再到尾联的“惘然”,全诗始终围绕“遗憾、失落、悲慨”展开,无一处明快,哀怨贯穿始终;
②凄迷的意境:四个典故均具有“虚幻、朦胧”的特点,意象叠加后,形成“美好却不可得”的整体氛围,如雾里看花,凄迷动人;③华美的语言:用词精致,对仗工整,典故典雅,让诗歌兼具文学性与美感,体现“典丽精工”的风格。
(四)艺术特色:赏析用典与对仗
1、诗中大量用典,有何表达效果?
①含蓄蕴藉:用典避免了直白抒情,将复杂情感融入典故中,如“望帝啼鹃”既写悲苦,又暗含执着,让情感更丰富、更耐品;②拓展意境:每个典故都自带独特意境,典故叠加后,意境更开阔,让读者能联想到更多画面,增强诗歌的感染力;③凸显风格:典故的运用是李商隐“深婉绵密”诗风的体现,既展现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又让诗歌脱离浅白,更具古典韵味。
2、赏析颔联、颈联的对仗工整,举例说明。
①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生”对“望帝”,“晓梦”对“春心”,“迷蝴蝶”对“托杜鹃”,词性相对、结构一致,对仗严谨;
②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对“蓝田”,“月明”对“日暖”,“珠有泪”对“玉生烟”,对仗工整,且“沧海”“蓝田”一冷一暖,“月明”“日暖”一暗一明,对比鲜明,意境更丰富。
四、课堂小结
主题总结:
《锦瑟》是李商隐晚年的追忆之作,诗人以“锦瑟”起兴,借“庄生梦蝶”“望帝啼鹃”“鲛人泣泪”“暖玉生烟”四个典故,追忆自己青春年华的理想与抱负,感慨仕途失意、才华埋没的人生际遇,将对自身坎坷命运的悲慨、对理想失落的怅惘,浓缩于“思华年”与“惘然”的情感中,是一首借追忆过往抒发身世感伤的抒情诗。
五、课后作业
背诵《锦瑟》全文,默写并标注诗中的四个典故,简要批注每个典故的情感内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