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归园田居(其一)》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归园田居(其一)》学案

资源简介

课题:归园田居(其一)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文学地位及《归园田居(其一)》的创作背景,积累诗中“尘网”“樊笼”等比喻意象,掌握诗歌“叙事—写景—抒情”的结构。
2、梳理“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的逻辑脉络,理解诗人“厌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核心情感,体会“羁鸟”“池鱼”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3、赏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与语言美,品味“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等诗句营造的恬淡意境。
4、感悟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理解“返自然”的深层内涵,培养对田园生活与高洁情操的审美认知。
二、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与背景积累: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朝代)伟大的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代表作有《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归园田居(其一)》创作于陶渊明辞官归隐后,诗题中“归园田居”的核心是“归”,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诗句与意象预习:
补全下列诗句,并解释加点意象的含义。
(1)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尘网:比喻束缚人的官场)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池鱼:比喻被官场束缚的自己/向往田园的诗人)
(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樊笼:比喻压抑自由的官场)
3、字词与翻译预习: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翻译诗句。
(1)少无适俗韵(适:适应;韵:气质、本性)
诗句翻译:少年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本性
(2)榆柳荫后檐(荫:名词作动词,遮蔽)
诗句翻译:榆树、柳树遮蔽着房屋的后屋檐
(3)暧暧远人村(暧暧:模糊不清的样子)
诗句翻译:远处的邻村屋舍模糊不清
三、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梳理“归”的脉络
1、阅读全诗,围绕“归”的核心,完成表格。
探究角度 对应诗句 核心内容 情感态度
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池鱼思故渊 从“尘网”(官场)归来,以“羁鸟”“池鱼”自比,表明在官场的束缚感 对官场的厌恶、后悔
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 本性热爱田园,不愿迎合世俗;选择 “守拙”(坚守本真),拒绝官场的机巧 对田园的向往、对本真的坚守
归向何处 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 归向有田地、草屋、榆柳、桃李的田园,描绘田园的近景、远景与声景 对田园景物的喜爱
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复得返自然 归园后无官场琐事烦扰,内心闲适;摆脱官场束缚,重回自然本性 归隐后的宁静、喜悦与释然
2、诗人为何说“误落尘网中”?“误”字有何表达效果?
“误”字表明诗人入仕并非本心,而是“失误”——他本“性本爱丘山”,却因生活所迫或少年“大济苍生”的壮志踏入官场,最终发现官场与自己的本性相悖。“误”字既包含对过去入仕的后悔,也暗含对官场的否定,为下文“归园田”的选择做铺垫,凸显“归”的必然性。
(二)文本研读:赏析写景与情感
1、诗人描绘的田园景物有何特点?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
景物类型 具体诗句 写景手法 景物特点
近景(视觉) 方宅十余亩……桃李罗堂前 白描、远近结合(近景) 简朴、清雅,充满生活气息
远景(视觉)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白描、远近结合(远景) 朦胧、安详,营造宁静氛围
动景(听觉)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鲜活、亲切,赋予田园生机
2、赏析“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情感内涵。
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无尘杂”指没有官场的琐碎与纷争,“有余闲”指内心的闲适与自由,直接抒发归隐后摆脱束缚的宁静感,体现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②“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樊笼”呼应前文“尘网”,强调官场对人的压抑,“返自然”是全诗的情感高潮,既指回到田园生活,更指回归“本性自然”,表达重获自由的喜悦与对本真的坚守,点明“归园田”的核心意义。
(三)深层探究:理解意象与主题
1、分析“羁鸟”“池鱼”两个意象的妙处。
①形象贴切:“羁鸟”被束缚在笼子里,却眷恋旧林;“池鱼”被困在池塘中,仍思念故渊,恰如诗人身在官场却心系田园,生动展现“身不由己”与“心向自然”的矛盾;②情感强烈:通过动物对“自由”的渴望,间接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的向往,比直接抒情更含蓄,却更具感染力;③贯穿脉络:两个意象呼应前文“尘网”、后文“樊笼”,让“厌官爱田”的情感线索更连贯,凸显“归”的必要性。
2、诗歌的主题的如何体现“个人情怀”与“普遍意义”的?
①个人情怀:诗人通过自身“辞官归隐”的经历,抒发“厌弃官场、热爱田园”的个人情感,如“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展现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②普遍意义:诗人的选择超越个人层面——“尘网”“樊笼”象征压抑人性的世俗束缚,“返自然”则代表人类对“本真、自由”的共同渴望,让诗歌不仅是个人的归隐宣言,更成为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品格的赞颂,具有普遍的精神共鸣。
(四)语言与艺术特色
1、赏析诗歌“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举例说明。
①用词直白: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用“十余亩”“八九间”的具体数字,不加修饰地描绘田园的简朴,没有华丽辞藻,却显真实亲切;
②句式自然:诗句多为五言,节奏舒缓,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语言流畅如口语,贴合田园生活的恬淡氛围;
③情感真挚: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直接表达内心的喜悦,不刻意雕琢,却因“真情实感”更具感染力,体现陶渊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特色。
四、课堂小结
主题总结:
诗歌以“归”为线索,通过叙述从官场归隐田园的经历,描绘田园生活的恬淡景物(方宅、草屋、榆柳、鸡犬),抒发了诗人对官场束缚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回归自然本性后获得精神自由的喜悦,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坚守本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五、课后作业
背诵《归园田居(其一)》全文,默写并标注诗中的核心意象(如尘网、羁鸟、樊笼),简要批注其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